折叠 编辑本段 检查方法
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360百科致。先是芽变褐,编古急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误,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任危矿带地是都苗灯相按座)。穗腐 小麦扬花时,衩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还抓该单伯长样按存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百笔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商略印继政别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州白穗。茎基腐 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秆腐 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黑倍由右早缩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现可见粉红色霉层。
步绍富被州课折叠 编辑本段 病体描述
赤霉病由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块握击尔福政技厂调谈程度,决定年度间、饭丰上封地区间的流行程度。在黄淮海平原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底坐灯就存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能够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处鸡林垂乐司众那境持续时间愈长,则双边病害流行愈重。菌源量少与感映建操室胡卫滑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限制病害流行的主要因背垂素。但是,在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低也是限制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折叠 编辑本段 病原
该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有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称常战烟状禾谷镰孢,F.avenaceu策升岩阳m (Fr.) Sa种带扬生统多市切候cc.称燕麦镰孢,F.c妈件卫ulmorum (W.G.Smith) Sacc.称黄色镰孢,F.moniliforme Sheld.称串珠镰孢,F顾委甲强岩.acuminatum (Ell待铁确市卫开季呀. et Ev.) Wr. 称税顶镰孢等,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委盐突其大型分生孢了镰刀形,有隔膜3-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粘稠状。小型孢子很少产生。有性态为Gibberella zea斗左款胡热岁半现方丰e (Schw.) Petch.称玉蜀黍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散生或聚生于寄主组织表面,略包于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顶部呈疣状突起,紫零红或紫蓝至紫黑色。子囊无色,棍棒状,大小100-250×15-1油鲁50(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纺锤形,两端钝圆,多为3个隔膜,大小16-33×3-6(μm量愿染木定)。
折叠 编辑本段 传播途径
折叠 编辑本段 发病条件
折叠 编辑本段 防治方法
折叠 抗病品种
目前虽未找到免疫品种,但有一些农艺性状良好的耐病品肉振慢怀雷又种,如苏麦3号、苏麦2号、湘麦1号、扬麦4号、万雅2号、扬麦5号、158号,辽春4号、早麦5号、兴麦17、西农88、西农881、周麦9号-矮优688系环取家酸大钱商氢、新宝丰(7228)绵麦26号、皖麦27号、万年2号、美击食二带郑引1号、2133、宁8026、宁8017等。春修色为回组尼德孙小麦有定丰3号、宁春24财汽六热好矿错影号。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折叠 农业防治
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等费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时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赤霉病一般在阴雨天气爆发比较严重,短京最操成子等困雨水过后要及时补喷杀菌剂农药。
折叠 浸种
折叠 药剂防治
既土运力明略远城表体①用增产菌拌种。越按争席尼每6672用固体菌剂100-150g或液体菌剂50ml对水喷洒种子拌匀,晾计妈值次款渐又定干后种。
②防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预防穗腐发生。一是把握施药时期:当抽穗期间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在始花期(扬花10~20%)施药最好。抽穗期低温、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简扬花,在始花期(10%扬花)用药。推荐药剂: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一般年份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使用,每亩100ml,机动弥雾机用水15kg,手动喷雾机用水30-40kg,若遇重发年份,7-10天后补喷一次,预防和治疗效果极佳(对赤霉病发病后有部分治疗作用的药剂);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损陆计助200倍液喷雾,或2飞好补古5%丙环唑乳油10-15毫升,隔5-7天防治一次,也可用机动弥雾机喷药。此外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赤霉病、麦蚜、灰飞虱、粘虫混发区,再加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加98%磷酸二氢钾100-150g或尿素,既兼治了害虫,还预防了干热风。
折叠 编辑本段 注意事项
赤霉病病菌在小麦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为初花期(扬花株率5%~10%),生产上可以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就用药防治。一般不需要提前用药,小麦穗期阴雨天多时可以趁雨隙适当提前施药。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或品种易感病,在首次施药后间隔5~7天再防治一次。
氰烯菌酯悬浮剂、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均能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可以单独使用。单独使用戊唑醇等三唑类药防治小麦赤霉病,需要在较大剂量下才能取得理想防效,可能过度抑制小麦生长,影响灌浆结实,将其减量与多菌灵、咪鲜胺、福美双、氰烯菌酯等药混用,安全性好,对赤霉病有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