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折叠 早年经历
上官仪608年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自幼随父亲上官弘迁居江都。大业十四年(618年),上官弘在江都之变中遇害。 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他研习佛典,精通《三论》,而且涉猎经史,善做文章。
折叠 累职拜相
百家讲坛中的上官仪虚拟形象贞观年间,上官仪得到扬州都督杨仁恭的器重,并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被授为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当时,唐太宗常命上官仪起草诏谕,还让他参与宫中宴集,侍宴赋诗。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宰相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成《晋书》。上官仪因曾参与《晋书》修撰工作,被改授为起居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继位,上官仪又升任秘书少监。
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立五子李弘为皇太子,后任命上官仪为太子中舍人。 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成为宰相,又加银青光禄大夫,仍兼弘文馆学士。
折叠 含冤遇害
麟德元年(664年),皇后武则天引道士入宫,行厌胜之术,被宦官王伏胜告发。当时,唐高宗常被武则天压制,对她已有不满,意欲将她废为庶人,便密召上官仪商议。上官仪道:"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高宗便命他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得到消息,向高宗申诉辩解。高宗又不忍废后,因怕武后怨怒,便道:"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刘佩琦饰演的上官仪同年十二月(665年1月),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上官仪曾在李忠的陈王府担任谘议参军,与王伏胜一同事奉过李忠,因此遭到诬陷。不久,上官仪下狱,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李忠被赐死于贬所。 左威卫大将军、太子左卫率、郜国公郭广敬因为平时跟上官仪交好,也被贬官外放为隰州刺史;右相(中书令)刘祥道罢知政事,改任司礼太常伯,唐高宗从此大权旁落,朝政完全由武则天掌控。
上官仪遇害时,孙女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与母亲郑氏一同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她生性聪颖,逐渐得到武则天的重用,被引为亲信女官,掌管宫中制诰。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继位,上官婉儿被册为昭容。上官仪得以平反,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并被以礼改葬。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成就
折叠 编辑本段 轶事典故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刘昫: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 曾红生饰演的上官仪
宋祁: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瑗、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王夫之: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太宗所任以辅己者也,贬死黜废,不能以一日安矣,保禄位以令终,唯怀奸之李绩耳。自是而外,若韩瑗、来济、杜正伦、刘仁轨、上官仪、刘祥道,较无覆之伤,而斥罪旋加,幸免者亦托于守边以免祸。
折叠 编辑本段 个人作品
根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上官仪著有文集三十卷、《投壶经》一卷,曾参与编修《晋书》、《芳林要览》。 此外,《全唐文》、《全唐诗》中还收录有上官仪的诗文作品,具体详见下表:
表文 | 诗作 | ||
---|---|---|---|
《黜梁王忠为庶人诏》 | 《册纪王慎为荆州都督文》 | 《奉和过旧宅应制》 | 《早春桂林殿应诏》 |
《册许圉师左相文》 | 《册薛孤吴仁右金吾卫大将军文》 | 《安德山池宴集》 |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 |
《册殷王旭轮文》 | 《册江王元祥为鄜州刺史文》 | 《奉和颍川公秋夜》 | 《谢都督挽歌》 |
《为李秘书上祖集表》 | 《册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督文》 | 《八咏应制二首》 | 《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
《对用刑宽猛策》 | 《册窦元德司元太常伯文》 | 《王昭君》 | 《咏雪应诏》 |
《劝封禅表》 | 《册周王显为并州都督文》 | 《奉和山夜临秋》 | 《江王太妃挽歌》 |
《为于侍中请赴山陵表》 | 《册虢王凤为青州刺史文》 | 《故北平公挽歌》 | 《高密长公主挽歌》 |
《为卢岐州请致仕表》 | 《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 | 《咏画障》 |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
《为房州刺史请朝觐表》 | 《为太仆卿刘基请致仕表》 | 《入朝洛堤步月》 | 《春日》 |
《对求贤策》 | 《为殿中监赵元楷请致仕表》 | 《从驾闾山咏马》 |
(表格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