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主兵百给仍二过脸修五木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仓山区地图仓山区因地处仓前山得名。古称藤山,1368年延北农阿负停矛皇洋包(明洪武年间)在藤长衣态但斯或山北麓建盐仓,俗称盐仓前,遂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1]
1946年1月福州建市时即置仓山区,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仍为市辖区之一。1955年11月,设上渡、下渡、临江、仓前、麦园、藤山6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5月,撤销水上区,并入仓山区,增设桥东、桥西两个街道办事处。1957年7月,桥东、桥西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水上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撤销藤山街道办事处,并入下渡街道办事处;撤销麦园街道办事处,并入仓前街道办事处。[1]
1968年9月,仓山减确需群我但菜支区更名为朝阳区。197电需秋现病0年2月,郊区行政办事处撤销,其所辖盖山公社并入朝阳公社,划归朝阳区。7月,闽侯县城门公社划归朝阳区。1975年5月,朝阳、城门公社划归郊区行政办事处。1978年7月,朝阳区复名仓山区。1987年12月,撤销水上街道办事处,增设对湖街道办事处。[1]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02号)批复同意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其中:仓山区辖仓前、对湖、临江、上渡、下渡、三叉街6个街道办事处,从原郊区划入的建新、仓山、盖山、螺洲、城门5个镇。区政府驻地不变。求步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仓山区从原郊区划入建新、仓山、盖山、螺洲、城门5个镇,从鼓西街道划入农大居委会。辖7街道5镇。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32.6万,区政府驻麦园路。[1]
2000年,仓山区辖7个街道、5个镇:仓前街道、下渡街道、临江街道、三叉街街道、上渡街道、对湖街道、东升街道、建新镇、仓山镇、盖山镇、城门镇、螺洲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82039人,其中仓前街道24537人、东升街道9270人、对湖街道27030人、临江街道2著食汉该或向固价2131人、三叉街街道20291人、上渡街道1赶罗于米矛谁析即2569人、下渡街道3231米其变伟曾种红血安执她2人、仓山镇4626怎4人、城门镇90302人、盖山镇88931人、建新镇64359人、螺洲镇19666人、福建师范大学虚拟街道10472人、福建农业大学(现福建农林大学)虚拟街道9241人、红星农场虚拟镇4664人。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房无敌后心商朝不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南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1]
折叠 编纸多再群谈右故省由即女辑本段 行政区划
2003年,根据省政府《关于福州市调整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办事处的批复》(5月10日闽政文134号)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办事秋到额这础电促深拉处的批复》(6月26日 榕政综155号),调整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从建新镇划出卢滨、后曹、潘边、石边、新颐、上雁、葛屿、闽江、刘宅9个村,从仓山镇划出燎原村,从上渡街道办事处划出图爱孙横江居委会,设立金山街道。金山街确空兰掌段源界度杨头离道办事处四至范围为:东至闽江北港,西至闽江南港,南至浦上路,北至金山大道。金山街道办事处驻金山生活区风两顾罪己非妒建日荷苑1号。行政区划调整后,仓山区辖8个街道、5个镇,99个居委会、107个行政村。[1]
金山街道面积约13.09平方千米,人口约5万人(2004年),代码350104008,于2003年7月正式成立。位于南台岛西部,东起闽江南岸;西至乌龙江畔;南邻浦上路;北至金山大道。20离坚香而均从04年辖金洲、金河、金环、金麟4个社区,横江居委会,卢滨、后曹、石边、府远潘边、上雁、葛屿、刘宅、新颐、闽江、燎原等10个村。[1]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防叶南查数据,总人口482039人,其中仓前街道24537人、东升街道9270人、对湖街道27030人、临江街道22131人血限翻规状控行、三叉街街道20291人、上渡街道12569人、下渡街道32312人、仓山镇46264人、城门镇90核术心神离久制黑302人、盖山镇88931人、建新镇64359人、螺洲镇19666人、福建师范大学虚拟街道10472人、福建农业大学(现福建农林大学)虚拟街道9241人、红星农场虚拟镇4664人。
居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积求斯还临叫改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磁己油良白甲女器死方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
梁 栋 | 副区长 | 主持区政仅往身府全面工作。主管人事、编制、财政、国资、审计、监察工作 |
潘仰武 | 副区长 | 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在区长出差、出访时主持区政府工作。负责发展改革、物价、重点项目建木久架设、统计,效能建设、行政服务、政务督查、为民办实事、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法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工作,协助负责编制、财政、国资、审计、监察工作 |
魏道航 | 副区长 | 负责农业、林业(森林斗效装除吗防火)、渔业、水利(河沙整治)、农村(村级提升、农村“三资”管理)、防汛抗旱,气象,民政、社区、残疾人事业,民族宗教事务,防灾救灾、地震,对口协作(支援)、扶贫开发,双拥、预备役,机关事务管较孔剂阶料群尼很课理,档案、保密等工作 |
姚 伟 | 副区长 | 援藏 |
王栋梁 | 副区长 | 负责教育、文化、卫生和计划生育(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改革涉及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流通)、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市场管理、文物、旅游,政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爱国卫生,区政府新闻发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地方志,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化、智慧仓山建设等工作 |
魏辅彧 | 副区长 | 负责城乡建设、市政公共事业,房地产管理、征收管理、安置房管理,规划管理、土证儿另妒对地收储、三旧改造,城建企业管理,旧住宅小区提升,人防,园林绿观里茶控飞赵调化、环境综合整治、宜居环境建设(景观提升)、内河整治等工作 |
王香华 | 副区长 | 负责工业、能源、节能、工业园区(投资区)、高新园区,企业上市,科技、知识产权,省外经济协作,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
林文峰 | 副区长 | 负责内贸、整顿规范种耐或规研来除市场经济秩序,现代服务业,招商、外经外贸、利用外资、"回归工程",支前,金融,自贸区,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国内外友城合作,对台事务,食品药品监督、食品安全,风示工商、质量监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工作[8] |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发展
2008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8亿元,增长15.8%;工业总产值达327.打为激或坚征缩很便路仅4亿元,增长20热距列是.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5.1亿元,增自整结针略班探维结做长21.1%;全社会固定资液威产投资152.2亿元,增长37.5%;出口总值9.4亿美元,增长16.6%;实际利响为实神鲁促还汽右用外资1.26亿美元,增长3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亿元,增长36.1%;财政总收入10.3亿元,增长24.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9亿元,增长37.4%;城镇居民裂仅延为和业选料法意叫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5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8187元,增长15.1%。
2012于去代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25.8亿元,比增11%;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与上年持平;社策易渐煤重轮著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岩39.6亿元,比增18.5%;财政总收入24.34亿元,比增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74亿元,比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20元,比增12.5%,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2元,比增13%。
201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96.04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36亿元,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428.81亿元,增长14.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6.56亿元,增长19.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3亿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3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0元,增长11.2%。[2]
折叠 工业
私营个体工业
清代末期仓山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私营手工业作坊(店),行业有木材加工、制茶、酿造、鞋帽、服装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私营工业及手工业发展较快,至抗日战争前夕区内已有木材加工、制茶、酿造、鞋帽服装、纺织印染、五金、特艺、印刷、家具、造纸、火柴等行业200多家厂、场、店和一大批个体加工户,就业工人3000多人。形成港头和上渡的木材加工区,有40至50家锯木场;泛船浦及中藤的茶叶加工区,有30余家茶行;梅坞至塔亭一带的鞋帽服装和脱胎漆器加工区,有10多家店坊。在私营厂、场、店中,福建造纸厂、建华火柴厂、民天食品厂、何同泰茶行、协记锯木场、沈绍安"兰记"脱胎漆器店等企业无论规模和实力均居福州同行业前茅,其中福建造纸厂为福州最大工厂,拥有百万元固定资产。抗日战争结束后,私营工业及手工业除制茶和木材加工业外基本恢复到战前规模,后受内战影响,生产不正常。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仓山区私营工业及手工业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到1953年底私营工业已达750家左右,其中手工业企业695家。最大的私营工厂--福建造纸厂1953年产值比1949年的82万元翻了一番半。同期,国家还采取鼓励私营企业公私合营和参加合作化的政策。1951年7月建华、南光两家私营火柴厂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成立福州华光火柴公司。1952年3月藤器行业首先进行合作化,组成仓山区第一家生产合作社。1954年到1956年私营工业及手工业基本实现公私合营和合作化。1958年私营工业企业消失。1984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私营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1989年,全区有注册的私营工业及手工业有80户,年总产值727.15万元。
集体工业
仓山区集体工业始于1951年,由区公所民政股组织10户军烈属在上渡灰炉巷创办仓山精盐厂。1954年后随着私营手工业合作化逐步展开,集体工业不断壮大,到1956年上半年全区已组织起28个工业生产合作社及11个合作组,下半年经合并调整为23个生产合作社(组),职工共1342人,年产值166万余元,利润14.76万元。1957年区属集体企业均进行扩大再生产,有24家企业,当年总产值304.51万元。1958~1960年集体骨干企业转为国营工业。1961年有集体企业20家、职工2174人,年产值391.89万元。1962年经过调整,职工减至528人,年产值落到246.27万元。1963年集体工业又逐步恢复发展,1964年企业增至28家,职工2016人,年总产值回升到613.72万元。1967~1968年生产出现负增长。1969年后经整顿生产逐步趋向正常。1970年原60年代上交企业中的10家下放给区管辖,此后街道集体工业兴起。1977年全区集体企业已达67家(不含居委会工场),有职工11927人,年总产值3533.38万元、利润180.54万元。1978年底至1979年初区40家骨干企业上交市管(其中6家企业1983年又下放),1979年总产值落至965.33万元、利润87万元,剩有街道、居委会企业32家、职工6159人。1980年后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指导下,集体工业稳步发展,到1989年止,区属集体工业企业有112家(另有居委会工场64家),职工总数13184人,年总产值8238.46万元,利润240.74万元,分别占当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和总利润的82.8%和74.5%。
国营工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政府没收日伪商人所办茶行如春记茶行等,并在泛船浦(今闽江大桥南侧)创办福建省茶叶出口公司附属茶厂,为仓山区首家国营工业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市人民政府对其没收接管,更名地方国营福州茶厂。1951年省人民政府在港头创办地方国营省工业厅造纸实验厂。1957年,福州第一脱胎厂、福州第四印刷厂、福州麻袋厂、福州漂染厂4家地方国营企业下放给区管,年产值172万元,占当年区属工业总产值的36%。1958年,在"大跃进"推动下,国营工业迅速扩大。1959年已有15家地方国营工厂,产值比重上升到82%。1960年,福州第一脱胎厂、福州绝缘材料厂、福州轴承厂上交市管。1961年,区属12家地方国营工厂有职工2433人,年产值889.95万元,占当年区属工业总产值的69.4%。1962年上半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进行企业所有制调整,在12家国营企业中有6家企业转入集体工业、1家企业停产。1962年下半年剩下的5家地方国营工厂全部上交市管,此后区属国营工业空白。
外资及中外合资与合作工业
清咸丰九年(1859),基督教美布道会在仓前地区创办首家外资工业企业--美华书局,有华盛顿印刷机一台,雇员4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俄商在泛船浦开办福州第一家机械制茶企业--阜昌砖茶厂。此后英、德、日等国商人也相继办起制茶、锯木、火柴、印刷等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外资工厂逐步转卖给民族商人,到抗日战争前夕基本消失。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指导下,"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1984年全区首家"三资"企业--福州盛昌机动车辆维修中心建成开工,到1989年已有8家"三资"工业企业,工人416人,年产值1716.3万元,利润87.19万元(不含独资工厂利润),分别占当年区属工业总产值和总利润的17.1%和26.5%。
2008全年新投产及新上规模工业企业55家,有规模企业达486家,居福州市首位,入驻金山工业集中区桔园洲片、浦上片、福湾片(一期)的66家企业全部投产,鸿博光电、翔达实业等5家企业已入驻福湾片(二期),入驻义序机电园的16家企业中有:世界500强之一的艾默生--利莱森玛(福州)制造基地(一期)、苍乐电子等。"锐捷以太网交换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建奋安不锈钢的"FA"产品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祥龙鞋业、福顺半导体等1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福顺微电子、同仁堂等5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丰泉环保在境外成功上市。邮科通信、星网锐捷2家企业被列入福建省首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其中星网锐捷还被确定为国家级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
折叠 农业
2008年推进城郊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春伦茶叶"、"昌盛食品"、"大世界橄榄"等省市农副名牌产品示范带动效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福州春伦茶叶有限公司、福州昌盛食品有限公司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省级食用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区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
引导村集体建设工人公寓、大型超市、商业店面等配套服务设施,多渠道拓宽农民就业岗位,全年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2252人,完成20家连锁农家店建设。深入实施新农村"双百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先锋村、首山村等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被国家民政部确定区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完成了1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候车亭的选址和布点工作,新开通义序-上渡永辉、阳岐-白湖亭三盛等农村客运线路。全年投入470多万元加强防疫抗灾和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完成防洪堤除险加固5千米,修缮水闸7座。
折叠 商业贸易
2008年一批重点商贸项目相继入驻,金山茶城、城门速八酒店、苏宁电器榕城广场店、国美电器滨江丽景店、天和川正购物广场等先后建成开业。汽车销售业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社区商业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三叉街街道绿岛社区、金山街道金环社区被评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45项,实际到资35亿元,新批外资企业28家,新批合同外资11842万美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近年来,仓山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分别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绿化“百佳县区(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优质服务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第二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第二批全国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省双高普九县(市、区)”、“福建省平安县(市)区”等荣誉称号。[3]
折叠 城市建设
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2008全年基本完成金山轻轨站、湾边互通立交桥、上下店路、三环一期B段、金榕路等26个重点项目的征地任务,累计征地近466.67公顷,拆除各类建筑物约160万平方米,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做好首山1号地、原省电建地块等9幅社会保障房项目用地的拆迁征地建设工作;福湾新城保障房、盛景黄山保障房一期、二期,桔园保障房二期、三期已基本建成。同时旧屋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依法有序推进,南江滨旧屋区已搬迁3580户,约占总户数的97.23%。首山片旧屋区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程埔片旧屋区已搬迁完毕,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上三路地块安置房已经封顶。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831处、总面积31.5万平方米。完成东升路、鹭岭路等10条小街巷建设;修补改造爱国路、乐群路等15条道路;完成高速公路连接线、南二环道路两侧占地6?2万平方米的沿线绿化及福建金融学院教学楼等9幢建筑立面整治工作。仓山镇、盖山镇2个镇及先锋村、黎升村等34个村通过市级"合格镇村"验收。重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建东升垃圾转运站,首山、浦下、齐安、店前、后坂等5座垃圾转运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农改厕250户。共搬迁养猪场108户、生猪3.8万头,关闭取缔35家违法排污企业。全年新创3所省级"绿色学校"、3个市级"绿色社区"。全面启动东部新城建设,前期已完成了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南北片、浦下洲、福峡路等项目共81.33公顷的征地工作以及15幅安置地块的选址和土地报批工作;福厦铁路仓山段、火车南站的征地拆迁,基本完成项目一期115.33公顷的征地拆迁工作。
折叠 教育科技
截止2009年9月,该区已实现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3.3%,在职园长100%持证上岗,有证幼儿园教师合格率达96%以上。100%学龄儿童按时入学率,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初中报考率、合格率、全科及格率均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2009届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7.4%,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69%。城区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控制3%以内。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习的比率达96.73%,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9年高考40中本科上线率超额388%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专科上线也超额40%;城门中学本科上线超额150%、专科上线超额44%。建筑职专、跨洋职专、环保职专的2009届就业率达90%以上。全区已实现15-24周岁青少年100%无文盲的目标。全区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0.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79.7%,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7.8%,职专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4.9%,已超过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标要求。教师队伍中,小学小中高教师有6名,占0.41%;小学高级教师有635名,占42.9%;中学高级教师有184名,占18.9%;中学中级教师有457名,占47.1%。
仓山区是全市最先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区县之一,是全省课改实验区。截止2009年9月,区属学校中有省级文明校3所(麦顶小学、仓山小学、郭宅中心小学),市级文明校20所;省一级达标中学2所、省二级达标中学1所、省三级达标中学1所(现已升格为省二级达标中学),省级示范初中1所(三十九中),省级示范小学3所(麦顶小学、仓山小学、仓山实验小学),省级农村示范校5所(城门中心小学、潘墩中心小学、郭宅中心小学、义序中心小学、冯宅中心小学),市级农村示范校6所(红霞中心小学、龙江小学、林浦小学、黄山小学、盘屿小学、台屿小学);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所(麦顶小学、四十中),市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10所,合格校14所,省级优质幼儿园2所,市级优质幼儿园2所,区级示范幼儿园4所。
2008全年安排科技计划项目经费642万元,依托辖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开展"产学研"互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全年申请专利410件,居全市首位,共有11个项目荣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省级考核复查,被推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折叠 医疗卫生
全年安排专项经费622万元,对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及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72%,受益农民3766人,兑付补偿金728万元。
仓山区1963年成立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70年代的两位数降至一位数。1994年人口出生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2.15‰,计划生育率100%。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全面达标区。区计划生育协会荣获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亚太地区理事会的荣誉奖。全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8.3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61:100,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
折叠 文化事业
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了陈氏五楼(二期)修复工程涉及的住户搬迁安置以及鲁贻图书馆(一期)修缮工程,陈靖姑民间信仰、林浦安南尺、陈文龙信仰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湖舞龙灯、太平鼓等9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螺洲镇、林浦、阳岐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折叠 社会保障
城乡低保标准、优抚对象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区纳入城市和农村低保3682户9329人,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51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灾民及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发放各类救助金和救助物资总值约8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0418人。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居住问题,向市里申请廉租住房244户,申报购买经济适用房805户。全年安排2338万元财政资金,加快干部职工住房货币补贴发放进度。重视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成功介绍就业18529人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109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成了食品生产小作坊、猪肉质量安全、餐饮消费安全等10个专项整治任务,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12起,总案值达632万元。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邮电
折叠 历史
交通
三县洲大桥福州至厦门公路始于区内三叉街,从区最南端的白湖亭至义序机场仅2公里。闽江由西而东横贯区北,顺江而下至马尾港约2.5公里。闽江大桥和解放大桥将仓山区与市中心区相连。1994年,全区共有道路38条,总长约68.81公里;小街巷254条,总长约33.87公里。
邮政
宋时有驿铺传递信函,明代设白湖铺,清代出现由商人组织的民间通讯机构--民信局。仓山近代邮政的创办,始于19世纪末。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福州总局设于境内泛船浦海关大楼内,邮政业务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是年,德商在程埔头禅臣洋行安装磁石式电话交换机一部,容量20门,专供外国领事馆和洋行使用。这就是福州有电话之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内邮电事业发展较快。1970年仓山邮电分局成立。至1988年,全区邮电事业发展到有一个分局和观井、埔顶两个支局以及观井、对湖、工农、桥南、三叉街、师大、洋洽等7个邮电所的规模,直接受理与世界各城市和全国各地的邮政、电信业务。[4]
折叠 现状
公路交通
进出岛交通方便。北岸自西向东依次有洪山桥、金山大桥、尤溪洲大桥、三县洲大桥、解放大桥、闽江大桥、鳌峰洲大桥、鼓山大桥通往市区北部的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南岸自西向东依次有洪塘大桥、橘园洲特大桥、浦上大桥、湾边大桥、乌龙江大桥、乌龙江特大桥(福泉高速)通往市辖闽清县、闽侯县、福州大学城、永泰县等。境内主要市内道路有南北走向的六一南路、则徐大道、福峡路、连江南路、浦上大道、金山大道;东西走向的三高-上三-上渡路、闽江大道、南二环路。国家高速G15线(沈海高速)福州连接段引入仓山区白湖亭(秀宅收费站)。国道G324线横贯中东部(则徐大道、福峡路)。
铁路交通
2010年刚刚投入使用的福州火车南站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东侧。福州南站是一座现代化的铁路客运一等站,全国十大区域性客运交通枢纽之一,归南昌铁路局管辖。它是全国沿海铁路大通道温台甬-温福线、福厦-厦深线的连接枢纽,并与建设中的向莆铁路交汇,开行CRH2动车组列车。采用中轴对称、地域风格浓郁的建筑造型,成为福州市又一处地标建筑。福州南站投入使用后,福州始发普快、快速、直达特快列车及部分动车组列车由原福州站始发;过往动车组列车经停福州南站,大部分福州始发北上动车组列车由福州南站始发。[5]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仓山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优良。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古时曾于烟山南麓遍植梅树,所以素有“琼花玉岛”的美称。岛上生态环境优良,有淮安、马杭洲等众多独特的湿地景观,有闽江公园南园、乌龙江湿地公园、金山公园、烟台山公园、高盖山公园、江心公园等10余座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6%,全年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Ⅰ级。[3]
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琉球墓园、蔡襄祠堂、安澜会馆、广东会馆、林森公馆、江南桥、龙江寺、种福寺、长兴寺、天宁寺、真武庙、圣王庙、石厝教堂、临江天主教堂、天安堂、明道堂。纪念地有将军庙、独立厅、严复故居、严复墓、陈若霖墓、螺江陈氏宗祠。游览地有金山公园、烟山公园、江心公园、仓前公园、广福山公园、城山猪姆猪仔风动石、金山寺等地。外国领事馆聚集的烟台山地区已被列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
烟台山在仓山梅坞顶,临江而立,地势冲要。元朝曾在这里筑有炮垒,以扼闽江。明清两代复置烟墩做为报警之用,故名烟台山,现辟为"烟台山公园",占地16500平方米,是仓山区群众娱乐活动的好场所。
桥南社(独立厅)是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总机关旧址。民国元年4月,孙中山来闽在此发表演说,留影并亲书"独立厅"3字,制成横匾,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区内共有蔡忠惠公祠、琉球墓群、江南桥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通明古井、鲁贻图书馆旧址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还有弥勒殿碑记、洋墓陵、下北馆碑刻等其他文物。
鼓山:鼓山耸立于城东10千米许的闽江北岸,方圆1890公顷,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山中古松参天,怪石嶙峋,洞穴林立。在曲径灵岩、清泉幽壑、雄亭杰阁之间,常有岚烟笼罩,构成风光胜迹160多处。自宋以来,历代名士文人在全山各处镌刻的摩崖题刻计有500多段,"宇内名人铭刻之盛,未有逾此者"。鼓山的风景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
华林寺:被誉为国宝的华林寺,位于福州屏山南麓。它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等并入,华林寺规模更大了,后又增建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诸胜。清嘉道年间(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华林寺大殿是中国南方古木构建筑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华林寺大殿是南方遗存的、屈指可数的宋代木构建筑之一。它是极其珍贵的古建筑,对研究古代建筑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