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名词解释
人体穴位名 。
[释名]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出处] 《灵枢·本输》。
[位置] 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
《灵枢·本输》:"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外台秘要》:"在膝内屈文头是"。
[局部解剖]
肌肉: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方,缝匠肌后缘、股薄肌腱、腓肠肌内侧头。
神经:浅层有陷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血管:大陷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向腘窝可及腘动、静脉。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内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内含脂肪组织较多。大隐静脉由小腿内侧上升,经股骨内侧髁的后方,至大腿内侧,在大腿阔筋膜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深筋的深面有发自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参与膝关节网。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深筋,入股内侧肌。该肌由股神经支配。
[类别] 合(水)穴。
[功效]调经止带,清利湿热,通调下焦
折叠 编辑本段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泄泻痢疾,膨胀纳差。
2、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目眩目痛。
4、生殖系统疾病:阴挺,阴痒,带下,子宫脱垂,阴道炎,前列腺炎,遗精阳萎,子宫收缩不全,月经不调,痛经。
5、其他疾病:膝膑肿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衄血。
古代记述:小腹痛,泄泻,遗精、阳痿、阴痛、阴挺、阴痒,小便不利,癃闭、颓疝、女子疝瘕,目眩痛,不嗜食,阴股痛,膝胫痛,身热汗不出,狂病。
近人报道:高血压、肾炎、前列泉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痒。
[方例]
病注下血:五里、曲泉。
阴挺出:曲泉、照海、大敦。
脐痛:水分、曲泉、中封。
[刺灸法] 取屈膝位向腘窝方向直刺1~1.5寸,如觉针下有搏动感时,应停止刺入,以免损伤动脉。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