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石阡县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石阡县幅员面积359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5.3万亩、草原面积17.8万亩、水域面积8万亩。石阡县境的矿藏还有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矿、电碳岩、汞、铅锌、铜、锰等。
2012年,石阡县生产总值完成31.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6.6%;工业总产值完成11.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0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60.5%;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9.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8.5%;财政总收入完成3.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0.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90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4元,同比2011年增长17.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9亿元,贷款余额25.2亿元。
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汉代,属夜郎国、牂牁郡地。
梁武帝天监年间,置建昌县,侯景叛乱后,侨置夜郎郡,隶武州。
隋开皇元年,废南阳郡置寿州于石阡。
开皇十八年,改寿州为充州。
唐武德三年,复置充州。
武德四年,重置夜郎县。
唐贞观四年,置夷州。
宋大观三年,复置都上县。
明永乐十一年,置石阡府,分辖龙泉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仍领上述1县3长官司。
康熙二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
乾隆七年三月,石阡府分设7里。
民国元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初沿袭清制。
民国五年,公署知事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石阡县分为10个区。
民国十六年,直属贵州省。
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下令改县公署为县政府,石阡县为二等县。
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
民国三十二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1月15日,石阡解放,石阡县人民获得了新生。
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将民国时期18乡镇划为3个区分辖,设立区公所。7月,改置3区为6区1镇。
1951年2月,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1953年,缩小乡、村行政管理范围,将石阡县划为80乡1镇,区治不变。
1956年1月,中共石阡县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决定,进行并乡工作。
1961年,撤区并社,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45乡镇为管理区。
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
1963年,恢复7个区治,将27个公社增至43个。
1967年3月29日,石阡开始"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2日,"石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石阡县隶属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横跨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思剑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江瓮高速公路横穿县境东西,面积为2173平方公里。
折叠 地貌
石阡县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
折叠 气候
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资源
石阡县幅员面积359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5.3万亩、草原面积17.8万亩、水域面积8万亩。
折叠 矿产资源
石阡县境内矿藏种类多,有煤、铁、重晶石、黑滑石等矿。
煤:石阡县主要是分布在本庄镇、坪地场乡、龙塘镇3个乡镇,其蕴藏量为1250万吨。
铁:石阡县内铁矿分属原生沉积、次生残积、热液次生及冷水渗滤等4个类型。除汤山镇外,其余乡镇均有分布。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其蕴藏量1170万吨。
重晶石:石阡县有沉积型矿床和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沉积型矿床分布于乐乔的柿坳口至界牌、孙溪,本庄荆竹、瓮堡、五德的尧寨。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分布在白沙、聚凤一带。多属露天矿,总蕴藏量为400万吨。
黑滑石:石阡县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3地质大队于1986年3月首次发现。主要分布在坪地场乡沙槽一带,其矿层露出1.5公里,厚4-8米,平均厚度5.4米,含矿率为68%-89%,化学成份中二氧化矽含量60%,氧化镁含量27%,氧化铁含量约0.2%。极具开采价值。
折叠 水资源
石阡县大小河流117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0.9千瓦,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热水资源分布较广,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达19处。根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年联合调查评价,全县地热水总流量58.45-62.4升/秒,平均水温34.7℃,水质为硫酸重碳钙镁型及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矿化度0.192-0.421克/升,总硬度10.72-18.50。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极具饮用、医疗、旅游价值,故有"温泉之都"的美誉。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运输
2012年,石阡县思剑高速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形象进度达85%,江瓮高速列入贵州省三年会战项目,已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通车。万安大桥至长坳提级改造工程形象进度达80%,新建通村油路146公里,乡镇客运站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综合
2012年,石阡县生产总值完成31.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6.6%;工业总产值完成11.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0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60.5%;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9.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8.5%;财政总收入完成3.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0.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90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4元,同比2011年增长17.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9亿元,贷款余额25.2亿元。石阡县争取上级投资项目138个,总投资47.9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6亿元;石阡县在建和续建项目184个,总投资220.2亿元,每年度完成投资43.8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7个,签约资金38.9亿元,到位资金19.06亿元,连同42个续建项目,共计到位资金51.48亿元,占市下达任务数33亿元的156%,同比2011年增长154.6%。
折叠 第一产业
2012年,石阡县投入"三农"资金2.3亿元,发放涉农补贴4685万元,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烟水配套工程、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速推进,实现粮经比41.3∶58.7,粮食总产量达17.6万吨,肉类总产量3.6万吨,禽蛋产量1.8万吨,水产品产量0.3万吨;完成烟叶收购10.2万担,实现产值1.07亿元,完成税收2361万元,烤烟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居全市第一。
2012年,石阡县围绕"三个万元"工程,大力实施"1112"扶贫增收计划,培育了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县级龙头企业12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个;油茶种植面积达2.7万亩,核桃0.8万亩,竹子0.44万亩,中药材1.5万亩,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33%。同时,辣椒系列产品获"贵州省名牌产品",蛋鸡、大鲵、网箱养鱼、大闸蟹等。
2012年,石阡县茶园面积达30.6万亩,新植茶园2.1万亩,完成无公害茶园认证5万亩,管护幼龄茶园5.4万亩,新建茶叶加工厂25个,其中,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5个;茶产量达1.47万吨,实现产值5.56亿元,名优茶产量1803吨,产值1.5亿元。石阡县在县外开设"石阡苔茶"专卖店5个、联建10家。
2012年,石阡县接待游客达2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54%。同时,成功争取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折叠 第二产业
2012年,石阡县投入资金3.7亿元,完成园区路网、管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土地3000余亩,推进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入园企业13家,建成投产企业4家。同时,大龙开发区"石阡产业园"加快建设,引进新能源开发、石材加工、环保建材、皮革制造等行业企业5家,正式签约3家,签约资金达48亿元。二是工业项目快速推进。大关酒业异地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恒源矿业建成投产,每年产量达100万平方米,盘兴、盘江集团管理用房、厂房及基础建设正在实施,隆泰、西部茶都项目稳步推进,日产32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规划选址、占地征补、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3.2亿元,工业产值达3亿元,销售收入达2亿元。
折叠 第三产业
2012年,石阡县政府拿出300万元资金,新修和维修建设了75条村级公路,使石阡县301个行政村全面通车。城镇建设方面,规划建设了3.8平方公里的鲜花开发新区,使之与原河西大道连成一体,形成10里长街;引进资金6892万元,实施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泉都商城、占地2.4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长2.1公里宽50米的北塔大道等26个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项目。五德、花桥、白沙等14个乡镇也有效地把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城镇建设
2012年,石阡县完成了花山水库下闸蓄水,从山坪引水到县城供水工程春节前全面完成,将有效解决石阡县城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成功争取到獐子沟水库国家烟水配套工程,完成了木瓜溪水库可研等前期工作;石阡县城排水一期工程、龙塘污水处理项目已开工建设,河下屯、南安山重点水源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有序开展,集镇和农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工作扎实开展,思林电站石阡库区移民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了石阡县城第四轮总规修编,编制了北塔至鸭背、温泉大道至中坝城市主干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老街立面改造、五峰山森林公园设计方案;开工建设河滨西路南段工程,启动实施了消防、公安、法院、海事大楼项目和一批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1%。石阡县继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完成了"十二五"主网规划修编和220kV泉都变电站选址,完成了2011年10kV及以下农电网完善工程、2012年烤烟房供电工程和电网建设工程,完成了乡镇邮政所建设12个,建成电信、移动、联通基站58个。
折叠 教育事业
2012年,石阡县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项目2个,建成农村"最美教室"603间,完成16所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任务,"两免一补"有效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校车安全管理切实加强。
折叠 卫生事业
2012年,石阡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81‰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实现了"双降"目标,石阡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
折叠 社会保障
2012年,石阡县开行签订20亿元的扶贫贷款协议,已获批复贷款1.46亿元,到位资金1.1亿元;成功争取到省级扶贫攻坚示范县项目,项目资金达8000万元;争取到财政扶贫项目资金4952.4万元;汤山、聚凤、青阳3个安置点414户1730人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稳步推进,石阡县实现净减少贫困人口3.92万人。石阡县发放城乡低保金1.16亿元、城乡医疗救助金1900万元,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从人均10800元提高到22000元,人均月增资933元。城镇新增就业40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4%以内,新农保参保达16.69万人,石阡县财政投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城乡低保、失业及合作医疗资金共4352万元。石阡县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套,儿童福利院和白沙、国荣敬老院建设主体基本完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6个。石阡县投入资金5362.5万元,完成危房改造7920户。石阡县注册登记微型企业247户,扶持企业130户,发放扶持资金390万元,带动就业1586人。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尧上民族文化村 尧上民族文化村座落在黔东名山之一的佛顶山东麓,石阡县坪山乡境内。是地处石阡、镇远、施秉三县接壤的三角地带,有"一地跨三县"之说,距石阡县城约30公里。主要居住着二千多仡佬群众,是仡佬民族文化十分浓厚的村落。 | |
佛顶山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石阡县甘溪乡南端,与施秉、余庆两县交界,方圆50余华里,总面积14032hm2,最高峰海拔1869.3米,距县城30公里,有公路直达。它是贵州东部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大高山,有"梵净山的姊妹山"之称。 | |
凯峡河 凯峡河原始生态漂流位于贵州省东部的石阡县石固乡境内,石阡地热资源丰富,素有"泉都"之称,临近重庆市、湖南省的怀化市、凤凰等地,与镇远、梵净山同属贵州省东线旅游精品线路。 | |
情人谷 贵州山坪情人谷景区,坐落在汤山街道境内,距石阡县城8公里。景区内森林茂密,侗寨风情纯朴、溶洞奇妙莫测、山坡青草绿茵、山间公路崎岖、峡谷幽深、清溪浅流,是超脱城市喧闹去洗脑、洗心、洗肺令人爽心明目的理想场所,是青年情侣留连往返的伊甸园。 | |
府文庙 府文庙位于石阡县城东南越城路,在石阡县城以内可徒步到达该景点。石阡府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由时任知府李鉴修建,因在石阡设府同一年修建,故称"府文庙"。 | |
楼上古寨 楼上古寨位于石阡县城西南的廖贤河畔,距石阡县城15公里。距国荣乡政府9公里,从石阡县城出发大约需要45分钟车程,景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组,住户150户,547人,村民皆为侗族,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俗,如唱山歌、哭丧哭嫁、吹唢等习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采风于一体的民族历史文化古寨。 | |
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石阡县城长征路北端,在石阡县城以内可徒步到达景点,是贵州著名的古代建筑群和旅游景点。 | |
启灵桥 启灵桥位于城西北龙底江上,明万历十年,知府袁亮修石墩架木梁过渡,取名"启灵桥"。清乾隆二十年知府时廷霭倡议募捐改为石拱桥,经7年始竣工。同治元年,洪水冲毁西岸三孔,光绪四年郡守陈柱安、增生夏纯花倡议募捐修复。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方荣誉
2012年,石阡县被评为中国首个"中国营养健康示范基地"。
2012年,石阡县荣获"全省2009年度示范县项目实施优秀县"。
2012年,石阡县被评为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2012年,石阡县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2年,石阡县荣获"中国温泉之乡"称号。
2012年,石阡县荣获"中国矿泉水之乡"称号。
2012年,石阡县荣获"中国苔茶之乡"称号。
2012年,石阡县荣获"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体制
折叠 编辑本段 地方特产
泉都地热矿泉水 石阡因其地下热泉众多,故有中国"泉都"之誉。泉都矿泉水便是从溪沟温泉地下400米深处引出,属含锶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198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科学鉴定,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要求。迄后,全国每年两次定期统检产品均为合格。2006年3月顺利获国家质检总局核发的食品生产安全许可证。 | |
草凳 草凳是用精选稻草,扭编成长方条、卷成实心圆柱体,再用竹篾条捆绑而成。草凳内掺杂了佛顶山中野生的菊花、鱼腥草、双花、公英、白芍、香附子、大血藤、鱼精草、益母草、车前草、皂剌、首乌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对妇件炎、盆腔炎、月经不调,以及肛肠疾病中的肛周、温疹、各种痔疮、肛裂等均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有冬暖、夏凉、透气排温、按摩臀部的功能,居住在佛顶山一带的仡佬族,长期以草凳为座凳,预防和减少了上述等多种疾病,使得健康长寿。 | |
石阡苦丁茶 泉峰百花牌苦丁茶系采用木犀科女贞属植物为原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加工而成,该植物生长在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主脉、海拔800-1000米的原始天然林中。这里森林茂密,溪间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无工业污染。 | |
石阡泡椒 石阡盛产泡辣椒,所产泡辣椒又数河坝场乡永河村的泡辣椒最为有名。泡辣椒,是石阡民间流传广泛,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它是精选当地完全施用农家肥种植的本地上等辣椒洗净后,用矿泉水、精盐、白酒、大蒜、花椒等多种原料制作而成,闻之酸香扑鼻,观之色泽红润、食之鲜脆可口,兼具有健胃消食、祛风散寒、解毒驱虫、活血行水之功效,并富含维C、维E等多种维生素,深受食客喜爱。 | |
石阡豆腐乳 石阡豆腐乳是由邹贤仁于1998年自筹资金创办石阡县万安豆腐乳加工厂。豆腐乳曾获得石阡县演艺大赛"名优小吃"奖,在石阡县首届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展示中被评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豆腐乳风味独特,携带方便,开瓶即食。万安豆腐乳沿用传统工艺,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由黄豆、辣椒、花椒、白酒、食盐等环保材料加工制作。 | |
夷州碧螺春 "夷州碧螺春"礼品盒,沿幸惠绿茶系列产品之中的礼品包装。该设计以淡黄为底色,衬托此产品的富贵、豪华,并将我县的原始森林佛顶山双瀑布作为包装画面,在盒内金黄色的丝绢中配上一套洁白茶具,既展现了产地的山清水秀,更显示出我县少数民族的纯朴民风。 | |
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石阡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气候温润,境内与周边皆无大规模工业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石阡苔茶就是在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饮茶文化中培育而成。 | |
泉都碧龙茶 泉都碧龙茶产于贵州石阡县。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内质香高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明亮。石阡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明清时代石阡的茶叶曾被选为贡品。泉都碧龙茶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发掘石阡坪贯贡茶的传统工艺,部分借鉴龙井茶制作技法,利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的石阡苔茶优质芽叶,创制的一种扁形名茶。 | |
石阡皮蛋 石阡皮蛋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又名松花皮蛋,其蛋白透明富有弹性,松花叠起,蛋黄呈现墨绿、草绿、茶色、暗绿及鲜红等五彩色层,食之醇香爽口、回味甘美,久食不腻,容易消化。同时具有清热解暑、干胆明目、开胃润喉、醒酒止渴、降低血压等功效。 | |
干豇豆 来自梵净山原始森林真诚的问候。贵州石阡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12月获得"贵州省农业化经营重点企业"。 | |
保健苦丁茶 保健苦丁茶是以苦丁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功能试验证明,具有调节血脂(降低甘油三指)、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 |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李鸿恩,1923年出生于汤山镇,建国前曾任石阡县政府电话管理员、财政科主任科员、教育科督学、税征处课长、参议会助理秘书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