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青原区2000年5月11日,青原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辖原县级吉安市的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处级)、河东镇、天玉镇和从吉安县划入的东固镇、东固垦殖管理区、富田乡、云楼乡、新圩镇、文陂乡、值夏镇,以及从吉水县划入的富滩镇。
2001年1月18日,吉安市青原区挂牌成立,并在吉安市金竹大道(后改为文天祥大道)举行成立青原区揭牌授印仪式。2001 年12月,河东镇改置为河东街道。
2002年1月,云楼乡、富田乡合并改置为富田镇。2002年6月,东固镇改置为东固畲族乡。2010年8月,河东街道析置为河东、滨江两个街道。2011年12月,文陂乡改置为文陂镇。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全区辖1个街道、6个镇、1个民族乡:河东街道、天玉镇、值夏镇、新圩镇、富滩镇、富田镇、文陂乡、东固畲族乡。共有18个社区、107个村委会。[1]
乡镇名称 | 下辖村委会 |
---|---|
河东街道 | 邓家、新生、贸易广场、师院、铁路、芫下等6个社区,赣江、云江、浒岗、大塘、大路、菱塘、梅林、夏家、庄塘、沙芫、胜利等11个村委会。办事处驻青原大道。 |
天玉镇 | 临江社区,邱家、田心、平湖、塘尾、流坊、桥上、岭上等7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虎背山。 |
值夏镇 | 值夏社区,芳洲、思敬、坪上、马埠、永乐、毛家、城上、大前、樟溪、新车、桐坑、万胜、先锋、塘坡、南田等15个村委会。 |
新圩镇 | 新圩社区,大前、河边、江头、马塘、黄塘、璋塘、炉下、洋田、田北、城山、郭城、新圩、粟溪等13个村委会。 |
富滩镇 | 富滩社区,龙塘、南团、三友、作埠、丹村、宋溪、古富、施家边、固山、社山、棠溪、龙口、张家渡、富滩等1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宋溪街。 |
富田镇 | 文山社区,富田、云楼、中洲、龙会、高庄、木湖、花岩、下厅、横坑、水口、奁田、山中、匡家、杨渡、王田、杨柳、坪田、北坑、草坪、江背等2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金家岭。 |
文陂镇 | 文陂社区,荷塘、中村、武岗、沙湾、西竺、甲先、小水、文陂、渼陂、大贤等10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渼陂村。 |
东固畲族乡 | 东固社区,丰岭畲族、江口畲族、樟洲畲族、六渡畲族、龙家塘畲族、南龙、敖上、灵丰、东固、三彩、白云山、古竹、黄沙、殷富、螺坑等15个村委会。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青原区青原区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东南部,赣江东岸。其东部、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西北部分别与吉水县、永丰县、兴国县、泰和县、吉安县、吉州区相接。地理坐标为东径114°56′~115°30′,北纬26°38′~27°10′。
折叠 地形
折叠 气候
青原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受寒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湿润阴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先湿后干,冬季寒冷干燥。无霜期长,是农业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水资源
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赣江、富水、泷江,其中富水流经区内4个乡镇;白云山水库灌区灌溉面积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46公顷。[2]
折叠 植物资源
2011年末森林覆盖率为62.4%,盛产松、杉、竹等各种针、阔叶林木和茶油、茶叶、香菇、鲜笋、生姜等土特产品。活立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2万立方米;林地面积4.99万公顷,其中湿地松面积为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土特产品有茶油、茶叶、香菇、鲜笋。
折叠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有煤、石灰石、花岗石、硅石、锰矿石、钨等。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2012年,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2万人,有汉、畲、回等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发展
青原区2013年,青原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11亿元,比2012年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亿元。财政总收入总量在吉安市前进了一位,完成6.89亿元,税收占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5.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308元,比2012年增长15.7%。
201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88亿元,财政总收入9.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8.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1%和9.3%,青原正朝着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产业升级新园区、文明宜居新城区、美好生活新社区建设,打造美丽“四新”青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速前进。[4]
折叠 第一产业
2013年,青原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粮食总产达13.3万吨,实现连续丰收;粮食托市收储达7500万斤,除险加固12座小(二)型水库;投资4148万元,实施了东固、值夏防洪工程;完成造地1265亩,新增耕地1230亩;土地流转2.09万亩,新增井冈蜜柚、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水蜜桃面积1.8万亩,落实"井冈蜜柚富民产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6000户。引进金农花木企业和井冈牧业文陂基地;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井冈绿宝成功创建省级龙头企业。
折叠 第二产业
2013年,青原区先后在台湾、广东中山和浙江台州等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内资21.9亿元,利用外资367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5.1%和31.4%;现汇进资1489万美元,同比增长45.6%,增幅列吉安市第二;出口创汇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利税总额18亿元,分别增长15.3%和71.4%,提前两个月率先在全市完成目标任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亿元,增长20.1%。辖区内工业用电量达7亿千瓦时,总量居吉安市第一。新增工业用地1500余亩;11条园区道路全面铺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增量居全市第二;帮助企业争取各类资金2033万元、用地指标590亩,输送员工2481人。
折叠 第三产业
2013年,青原区汽车文化贸易城、电子数码城、天立文化创意街、井大阳光城图书文化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有序推进,万商汇小商品城如期开业,百望电子商城破土动工。金融机构相继开业,金融税收达2478万元,比2012年增长66.3%;物流企业新增货运车辆1300多辆,物流业税收从2012年的357万元增长到7300万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
青原区截止2013年,青原区辖9所中学、8所中心小学和1所九年制学校,有教职工1711人,高中(含职高)、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6510人、7948人的和17160人。
陆续投入校建资金7442.7万元,拆除危房14428余平方米,改造危房9110平方米,新建校舍9.25万平方米。投入322万元为各中小学装备实验仪器、图书等设备,青原区中小学的计算机数由2001年的不足20台增加到1200台;教育收费规范,2007年被省政府评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
折叠 民生
2013年,民生事业支出7.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36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324人;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基金征缴9377万元。2.66万名中小学生得到"两免一补",为4656名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发放优抚、低保、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以及高龄老人补助等3.67万人次、资金4673万元。
折叠 交通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特产
青原区东固竹笋:东固竹笋主要品种有鲜竹笋、清水笋罐头、鸡汁鲜竹笋系列笋制品。东固竹笋采用东固畲族乡地区高山野生竹笋为原料。自上而下被称为山珍"菜中珍品"。
东固茶叶:东固乡茶叶现有品种:东固龙井、东固翠微、东固毛尖、东固炒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