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外形特征
折叠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上龙处于侏罗纪时期海洋食肉动物顶层,主要以海洋爬行动物为食,也大量捕食乌贼、鱼类和其他水生食肉动物等。
折叠 编辑本段 物种分布
化石曾发现于英格兰、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亚、接近挪威的北极地区。 现已灭绝。
折叠 编辑本段 动物亚目
折叠 长喙龙
长喙龙是上龙里的晚辈,它生活在白垩纪的晚期,它似乎是一种保存了原始面貌的上龙,椎骨居然有19块,嘴巴变得十分细长,活象只大鸟一样。长喙龙的身体结构和克柔龙分别挺大,倒是和早期的泥泳龙很相似,只有2米、是最小的上龙类。这种上龙主要在北美出土,达科它州的内海就有它的身影。
折叠 泥泳龙
泥泳龙的化石出土在英国牛津郡的粘土层里,泥泳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泥泳龙,已经有所进化,它的椎骨减少到22块,牙齿上有十分独特的一条垂直轴线从底部延伸到牙齿中部。科学家还发现泥泳龙的颈骨下面还有一条类似“龙骨”一样的组织,估计是用来支撑用的,但是这样肯定使它的脖子转动不灵活。泥泳龙的后鳍比前鳍要大,这与大多数的蛇颈龙恰恰相反,显示出它是一位速游专家。
折叠 滑齿龙
滑齿龙是最出名的上龙之一,但他只有8米,却被BBC误导为25米、150吨的超级掠食者。首先,它的名字本意是“牙齿有一侧平滑”,滑齿龙它的牙齿外侧光滑,内侧的牙肉则形成了一层层堆起来的褶皱,一方面加固了牙齿,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摩擦力,防止猎物挣脱。其次,在绝大多数资料中显示它只能长到8米左右,滑齿龙椎骨减少到20块。
折叠 克柔龙
折叠 编辑本段 发现化石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28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在英国多塞特郡海滩发现了一块巨型“海怪”化石。化石表明该海怪长度竟达53英尺(约16米),甚至可能以霸王龙为食。
科学家将该海怪命名为“上龙”,它重约12吨,1.5亿年前在全球的海洋中横行无忌。上龙与蛇颈龙相似。蛇颈龙是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生活于恐龙在地球上称王称霸的年代。上龙颈部较短,头部很大,与鳄鱼相仿,颚骨有力,有一组剃刀一样锋利的牙齿。该巨型“海怪”的颅骨化石90%保存完好,长约7.5英尺(2.3米),专家认为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型海生爬行动物之一。
通过测量颅骨的长度,科学家估计海怪从头至尾的总长度在10米至16米之间。这意味着它可以与挪威科学家2007年发现于邻近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的身长49英尺的“巨怪”上龙化石和2002年发现于墨西哥的相同长度的“阿兰波利怪兽”化石相提并论。 这个上龙的其他部分可能还埋藏在岩石里,但也可能需要数十年的发掘。多塞特郡议会正与专家讨论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分解该化石。北极发现的1.5亿年前的上龙化石据悉,该化石是由英国当地收集爱好者凯文·希恩在多塞特郡韦默思湾发现的,他多年来一直在海滩上寻找化石和碎片。目前(2009年10月),化石已被多塞特郡议会用“乐透遗产基金”(文化遗产彩票基金)收购。
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描写
江南出版于2010年的小说——《龙族.火之晨曦》中,第七幕写到觉醒前的青铜与火之龙王诺顿,以13号(特工)的身份潜入屠龙者的大本营卡塞尔学院,在地下水族箱中遭遇大白鲨。有惊无险从水族箱中脱出后,13号发现此水族箱的标牌显示,里面的主要栖息物种是神秘的Pliosauroidea,大白鲨只不过是它的食物罢了。但在此幕中“Pliosauroidea并未实际现身,也未与13号产生正面激突。“ Pliosauroidea”即上龙亚目,意思是“有鳍蜥蜴”,是种海生爬行动物,生存于中生代的侏罗纪与白垩纪。上龙亚目属于蛇颈龙目,起初仅包括上龙科,但现在包括其他科与属。上龙类,与其真蛇颈龙类的近亲,还有整个鳍龙超目,都不是恐龙。相较于长颈部的蛇颈龙类,上龙类的特征是短颈部、长头部、体型大、呈流线型、行动快速且凶猛。上龙类是肉食性动物,长而强壮的颌部有多排锐利的牙齿,适合抓住少数、巨大的猎物。巨大的头部大部分是嘴部,上有巨大眼睛与一对鼻孔管,鼻孔管能够有直接的水中嗅觉,如同其他蛇颈龙类。它们与蛇颈龙类都使用四个巨大鳍状肢来游泳,四肢已演化成长、宽、强壮的鳍状肢,分别位在长型身体的四角。尾巴短而逐渐变细,可能作为舵使用,如同其他蛇颈龙类。它们可能对于深海环境适应良好。上龙类的身长介于4到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