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名称
太平乡龙岩山的海龙屯,又名龙岩屯。
折叠 编辑本段 创建时间
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屯",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消灭联军3万人马。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屯,各路官军围而攻之。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屯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龙岩屯"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屯"。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折叠 编辑本段 地形
折叠 编辑本段 考研发掘
2013年1月22日上午,贵州省海龙屯考古队在遵义市政府进行了海龙屯考古工作汇报,该考古项目因"以考古探寻中国土司制度意义重大"而入选2012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入围文物出版社的"2012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过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龙屯一直被定义为古建筑,而不是大遗址,随着海龙屯考古工作的开展,大家对海龙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海龙屯作为大遗址的性质更为明显。
在为期200多天的海龙屯考古发掘第一阶段工作中,这支考古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环绕新王宫的城墙、厨房、厕所以及采石场、窑址等遗迹。其中新发现城墙一共长504米,有一部分城墙在地面有遗留。发掘中,出土各类文物达2000多件,已经修复了100多件器物,还发掘出动物骨头做的秤杆、青铜做的象棋子、考究的砚台等。此次考古发掘初步理清新王宫建筑群的整体格局,对全屯遗存的分布与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为海龙屯成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龙屯第二阶段考古工作将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
折叠 编辑本段 价值
海龙屯遗址对于研究中世纪的军事、政治、技术、工艺等,颇具价值。四百年来,文人学士、官绅百姓游览凭吊者,络绎不绝。特别是"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屯严禁碑",简直就是一部反映当时军事要塞管理制度的稀有档案。海龙屯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在茅草铺乘坐到高坪方向的中巴车,3元;到了高坪后转乘到海龙屯的专线车,车费5元,约20分钟即可到达。2014年已开通遵义高桥到海龙屯的旅游专线车,车费8元。
折叠 编辑本段 食宿
屯上有两间当地人开的旅店,住宿10元/床,也可以提供吃饭,价钱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