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大渡口地属巴子国江州。
秦汉时期,区境始属巴郡江州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区境属垫江县;北周明帝武成三年(56故妒即阿座参究车1年),撤垫江县、枳县置巴县,区境为巴县属地。
隋、唐至北宋末,为渝州所属巴县地。北宋末至南宋初,为恭州所属巴县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为重庆府所属巴县地。
元代、明朝,区境仍隶属巴县。
大渡口原名北渡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磁职够9年)在巴县长江北岸马桑溪设义渡,以江宽水缓,过江人众,渡口规模为沿江数十里之首,人称“大渡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服务重钢,设立大渡口区,面积7.46k㎡;199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大渡口辖沿增率东拿营胡减攻袁区面积增至102.82k㎡。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绝道鸡考战呢呢记企率截至2013年底,大渡口区辖5个街道、3个镇:新山松宪年背了孙培编所断粮村街道、跃进村街道、九宫庙街道、茄子溪街道、春晖路街道、八桥镇、建胜镇、跳磴镇。
街道体(镇)名称 | 位置 | 幅员面积 | 行政村(社区) |
---|---|---|---|
新山村街道 | 大渡口区北部 | 2.7否多只力需提握械规4k㎡ | 新一社区、平安社区等8个社区 |
跃进村街道 | 大渡口区东部 | 3.2k㎡ | 跃进社区、跃新社区等10个社区 |
九宫庙街道 | 大渡口区东部 | 3.1k㎡ | 九怡社区、创新社区等7个社区 |
茄子溪街道 | 大渡口区东南部 | 4.5止国局帝即念对执则k㎡ | 新港社区、刘家坝社区等8个社区 |
春晖路街道 | 大渡口区东部 | 4.5k㎡ | 防钱向片件飞矿呢员立评新华社区、翠华社区等9个社区 |
八桥镇 | 大渡口区东南部 | 22k㎡ | 民新村、民乐村等11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 |
建胜镇 | 大渡口区东南部 | 19.15布喜分被议k㎡ | 四胜村、建路镇主巴液证土眼村等6个行政村 |
跳磴镇 | 大渡口区西南部 | 49.48k㎡ | 白沙沱社区煤行践落内策广界束来头、和平社区等2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在东经106°23'-106°31级该练举盾棉品'、北纬29°20'-打29°30'之间。大渡口区东南与巴南区花溪镇、鱼洞街道以代政误评之式击们新及江津区珞璜镇隔江相望,东北、西南与九令初罪龙坡区九龙、中梁山、铜罐驿、陶家、石板、华岩镇毗邻。南北长17.25km,东西宽13.75km,幅员面积102.82k㎡。
折叠 地质地貌
大渡口区风光大渡亚贵定何帝形执路突口区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翼观音峡背斜东翼,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从西向东依次为:中梁山断裂带、金鳌寺按或第厂尔关己(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至重庆解放碑向斜。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的平缓开阔式,轴部、翼部均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组成,褶皱倾角离继群真乎青模衣范2-8°,岩层产友富走美装状平缓,倾角3-15°氢音。中梁山断裂带从下脸功证滑安切大渡口区的西南部穿越境衡区,属压扭性逆冲断层。[1]
大渡口区属于川东平行岭既苏双愿数谷区,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影服马首敌径虽象响,背斜一般隆起成山,向斜长期剥蚀后形成丘陵。整个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湖状逐渐由高向低变化,西部属中梁山脉,以低山为主,最高点海拔为650米,中起妈部和东南部以中丘、浅丘、平坝和沿河阶地为主,最低点位于区内长江出境处海拔为150米,相对高差500米。
折叠 气候特征
大渡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7℃,冬季力才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常年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投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折叠 河流水系
大渡口区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线九企照流域面积大于10公里(除长江外)有三条,分别结仅等为跳蹬河、桃花溪和伏牛溪。长江干流绕区境而过,境内流程有刘规斯座斗走氧宪32公里;跳蹬河发源于九头龙坡区华岩镇,经跳蹬镇马从小南海汇入长江,境内流程25.8公里;伏牛若式女卷溪发源于八桥镇公民村,汇入长江,长6.2公里;桃花溪发源于石桥镇,经城区直接汇入长江,长32.0公里。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大渡口区矿时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石灰石、白云石、泥岩、砂岩、管名环服翻广令河沙等。其中,石灰石主要分布于中梁山背斜低山地带,白云石主产于雷口坡组地层。
折叠 水能资源
大渡口区水能资源主要是地表径流和过境水资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390万立方;过境水资源量达2805亿立方。
折叠 编辑本段 人跟周院显州著口民族
折叠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渡口区常住人口为30.1万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5.3万人,占总人口的50.83%;女性至永室当号效究界者周答为14.8万人,占总人口的49.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8。0~14岁人口为3.38万人,占总人口的11.24%;15-64岁的人口为23.86万人,占总人口的79.2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6万人,占总人口的9.5%。
折叠 民族
截止到2012年底,大渡口区有少数民族人口约3000人,占总人口的0.止它宪布随1%,主要有土族、回族、苗族、满族等28个少数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职务 | 人员姓名 |
---|---|
区委书记 | 余长明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孟德华 |
区节成人民政府区长 | 黄红坐固干研茶(女) |
区政协主席 | 张琼 |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扩向守综述
2013年,大渡口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6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下降2.1%;第二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43.3:5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线衣庆武商取例迅穿掌给值153.9亿元玉乱事庆,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6.7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0.8%如台着巴孙因演味笔;区级公共财政预观背算收入13.6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66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20元,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2]
折叠 第一产业
大渡口区商业中心街景2013年,大渡口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6651万元,同比下降2.2%,其中:农业产值19830万元,下降2.1%;林业产值1806万元,下降1.0%;牧业产值2615万元,下降6.5%;渔业产值936万元,增长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64万元,与2012年持平。
2013年,大渡口区蔬菜播种面积为3.7万亩,蔬菜总产量6.2万吨;生猪出栏1.1万头,猪肉产量791吨;山羊出栏1059头;家禽出栏14.4万只,禽蛋产量194吨;牛奶产量471吨。[3]
折叠 第二产业
2013年,大渡口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3.2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3.9亿元,增长2.8%。分行业看,摩托车制造业实现产值19.2亿元,增长1.3%;屠宰及肉类加工业产值15.5亿元,下降0.2%;玻纤及玻纤增强塑料制品制造业产值13.6亿元,下降5.0%;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14.0亿元,增长10.0%。
2013年,大渡口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9亿元,增长46.6%。
折叠 第三产业
2013年,大渡口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同比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2亿元,增长8.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2亿元,增长12.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2亿元,增长8.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亿元,增长7.6%。
2013年,大渡口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96万元,同比增长28.4%。
2013年,大渡口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7.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7821万元,增长13.6%。
2013年,大渡口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2.2%。至2013年底,大渡口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45.6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为412.3亿元,增长12.6%。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
截止到2013年末,大渡口区有各类学校86所,有教职工3492人,其中:专任教师2783人。各类学校占地面积83.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5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万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17万平方米。
大渡口区学校主要有重庆旅游学校、重庆商务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中、重庆市37中、茄子溪中学等。
折叠 科技
2013年,大渡口区共受理551项专利申请,其中:发明115项,实用新型384项,外观设计52项。447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63项,实用新型341项,外观设计43项。
折叠 文化
2013年,大渡口区文化事业投入1450万元,至年末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0.86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藏书17.0万册。
折叠 卫生
至2013年末,大渡口区有医院(含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含保健室)205个。医院(含卫生院)床位1818张。卫生技术人员1814人,执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1005人,注册护师(护士)989人,药剂人员192人,检验人员78人。
折叠 基础设施
公路
大渡口区公路里程达200公里,主要道路有重庆市内环高速、陈庹路、大件路、袁茄路、华福路、郭伏路、滨江路、中坝路、金建路、双山路、福茄路、新九中路等。
铁路
大渡口区为川黔、成渝、襄渝铁路交汇,境内有6个火车站、7条铁路专用线。
水路
大渡口区境内长江干线通航里程32公里,主要有中交茄子溪码头、重庆新港码头、重钢码头、伏牛溪危险品码头、落中子散货码头等14个码头。
(以上数据,为截止到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
折叠 编辑本段 风俗民情
于氏滴塑
于氏滴塑工艺起源于清末,采用泥沙、水泥为原料,用水调和后堆滴逐渐凝固的特性,塑造出融山水、自然、人文景观等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为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麦草艺画
麦草艺画经过选料、浸泡等处理,剖开整平压成片,进炭化后,经历画、印、剪、裁、编、雕、贴等工序处理,再制作出艺术作品。
堰兴剪纸
堰兴剪纸源于北宋时期,属于民间剪纸艺术,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