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阿周续旗历史
阿鲁科尔沁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奴隶社会时期,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繁衍生息地。到连掉机鸡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先后属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地。魏称全导求旧青怀晋南北朝时代属鲜卑(拓拔氏)地,隋唐五代属契丹地。辽代属潢水契丹地,为上京临潢府的北境。金代为更清及践聚国纪红致置那泰洲属北京路。元朝为辽王封整音变地。明代,初为潢水兀良哈地泰宁卫领副满急牛我口再辖。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旧黑心班地),成吉思汗仲弟措念示油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代孙昆都伦岱青率阿鲁科尔沁部迁居今标统府不乱盟州阿鲁科尔沁之地,始名阿鲁科尔沁,意即北方弓箭手。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祯三年(154角建6-1630年),隶属于"北元"察哈尔部。天聪林做八年(1634年),阿鲁科尔沁部设前后两旗,前旗由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代后裔达赉领,后旗由达赉之子穆彰领。崇德元年(1636年)并为一旗,称阿鲁科尔沁旗,由穆彰专理旗务,授札萨克,至清末世袭13代札萨克。崇德四年(1639年),隶属昭乌达盟,由热河都统五吃条上权演稳节制,民国前期隶属代多景玉况东热河省,民国22年(1933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沦陷,划归伪满兴安西省,1942年,隶属伪满兴安总省。1945年8月16日解放,1945年10月成立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隶属热河省,1946年6月10日,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成立,1949年5月20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8月1日,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折叠 编辑本段 建系天木官组变促制沿革
清顺治年间设旗。科尔沁,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带弓箭的近卫军"。阿鲁,意为"北",因该部曾驻牧杭爱山之北,故名。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先后属升农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地。隋唐时期,为契丹游牧地。辽代为上屋料合易操讨足京道乌州。 辽代,归属上京临潢府。金代,为泰州属北京路。元代为辽王耶律留哥的封地。
明代,初为潢水兀良哈地泰宁令状卫领辖,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海哈尔河呼伦贝尔湖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昆都伦岱青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率部迁居,始名细解之阿鲁科尔沁,意即北方弓箭手。
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祯三年(1546-1630年),隶属于"北元"察哈尔部。于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吸修民方积此)归顺后金。
后金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分封蒙古诸藩牧地于此地,阿鲁科尔沁部设前后两旗,崇德元年并为一旗,称阿鲁科尔沁旗。
清顺治元年格黄广款脱(公元1644年)始括建阿鲁科尔沁旗,至今沿用此名称。崇德四年(1639年),隶属于昭乌达盟,由热河都统节制。民国季角进策前期,隶属热河省。
民国22年(1933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沦陷,划归伪满兴安西省。1942年,隶属伪满兴安总省。
1945年8月15远异日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8月16日,阿鲁科尔沁旗得到解放,结束日本侵略者12年残酷统治。1945年10月,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热河省。
1946年6月10日,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成立。1949年5月20日,阿鲁科尔沁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8月1日,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2000年,阿鲁科尔沁旗辖6个镇、10个乡、11个苏木:天七曲呢山镇、天山口镇、坤都镇素后确对春察医知组、双胜镇、巴彦花镇、绍派号众宽根镇、道德苏木、柴达木苏木、巴拉奇如德苏木、巴彦诺尔苏木、巴彦温都尔苏车普取令良解木、巴彦包勒格苏木、罕苏木苏木、扎嘎斯台苏木、宝力召苏木、呼和格日苏木、赛罕塔拉苏木、巴彦包特乡、东沙布台乡、道伦百姓乡、新民乡、白城子乡、平安地乡、岗台乡、乌兰哈达乡、先锋乡、荞麦塔拉乡。其中牧区苏木(镇)13个,农区乡(镇)2个,半农半牧区乡(镇)12个,共有382个村(嘎查)。
2001年,撤销呼和格日苏木、道德苏木、宝力召苏木、扎斯台苏木、道伦百姓千写存星该场持话短岁乡、平安地乡。区执故破工划调整后,阿鲁科尔沁旗辖21个乡镇苏木。
2006年阿鲁科尔沁旗苏木乡镇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岗台乡、班荞麦塔拉乡、白城子世严乡、巴彦包特乡、乌兰哈达乡、东沙布尔台乡、巴彦诺尔苏木、道德镇、柴达木苏木、扎嘎斯台镇、巴彦温都尔苏木、巴彦包勒格苏木,区划调整后,阿鲁科尔沁旗辖6个镇、2个乡、3个苏木五势任古附组日、1个办事处。
2014年阿鲁科尔沁旗苏木乡镇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最新行政规划为14个乡(苏木)、镇艺基更右调倍,1个办事处,245个村(嘎查)。7个镇分别为:天山镇、双胜镇、天山口孙迫发心服帮镇、昆都镇、绍根镇、巴彦花镇、扎嘎斯台镇。3个乡分美品交汉苏维异展印层式别为:新民乡、先打件布命报唱军胡锋乡、乌兰哈达乡。4个苏值轴护一值停个粮木分别为:罕苏木苏木、赛罕塔拉苏木、巴拉奇如德苏木、巴彦温都尔苏木。1个办角场反顾促事处:天山办事处。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阿鲁科尔沁旗辖7个镇、3个乡、4个苏木。镇:天山镇、天山口镇、双胜镇、坤都镇、巴彦花镇、绍根镇、扎嘎斯台镇。
乡:新民乡、先峰乡、乌兰哈达乡。
苏木:罕苏木苏木、赛罕塔拉苏木、巴拉奇如德苏木、巴彦温都苏木。
乡镇造浓根怕临/苏木 | 村/居委会 |
---|---|
天山镇 | 前进、居安、和平、向阳、北山、新城6个社区;杨树林、西双山、潘家湾、继先、三家、兴代敌等研季察选型境还隆堡、孤山子、东双山约体、河东、胜龙、房身、团结、北岗台、东岗台、前岗台、八方、新平、太平庄、道尔其格、置跟太平、宝家店、三山、富有、玉山、于家湾、双合兴、双庙、汉林、张家围子、大石匠沟、石人沟、疙束同加罗再尔效小核瘩窝 |
天山口镇 | 新风、天利、东方红、八家、胜旗、天忠、天宏、福兴地、元宝坑、植起句变反到天海、胜联、向阳、三段、仁义、平安地、兴隆地、天丰、新民庄、大虎头嘎、小虎头嘎、小黄羊洼、白城子、柳家段、水泉沟、天山、大黄羊洼、北沟 |
双胜镇 | 双胜、红星、红胜、北山、永和、龙头山、兴龙庄、小新庙、双井、砖瓦窑、张家营子、巴彦包特、中心、兴合、三座山、沙日呼 |
坤都镇 | 高勒、阿尔包勒格、布仁塔拉、登根、扬子、尚欣包冷、乌森义和、乃仁查布、翁根毛都、巴彦浩勒包 |
巴彦花镇 | 五一、胜利、白嘎力、乌兰苏木、沙日哈达、巴彦敖包、哈日哈达、东古井子、西古井子、王爷伙房、道伦百姓、于家粉房、东沟四村、东沙布尔台、靠山、宝山、代白乌苏、莫如格其格、巴彦花、西沙布尔台、姚家段、包勒格 |
绍根镇 | 阿格坦塔拉、绍根、浩力宝、巴润沙日乌苏、太本、上清河子、乌丹套海、阿拉善、巴彦高勒、查干浩特、巴彦温都尔、新立、呼和格日、温都包尔、额黑诺尔、乌那嘎、德博勒庙、都日博代、柴达木、登吉格、莫勒黑图、燕窝、爱根苏木 |
扎嘎斯台镇 | 查干诺尔、阿嘎坦花、达拉哈、乌和尔楚鲁、乌兰绍荣、图古日根塔拉、温都尔花、花根塔拉、乌兰哈达、宝力召、布敦花、呼舒毛都、尚欣毛都、努古斯台、达木、专业 |
巴拉奇如德苏木 | 特尼格尔、毛盖图、达兰花、石桌子、上新打井、道日新呼都格、萨如拉塔拉、南图古日格、巴润诺尔、通希、敦达诺尔、准诺尔12个嘎查;合作村、准迫毛都、达日罕、新发、十间房 |
赛罕塔拉苏木 | 巴彦呼舒、敖勒吉尔、乌日都呼布、芒哈特、波日和、珠日和、农场、沙日包特、达尔罕乌拉、玛尼图、阿日呼布、和日木、海拉苏台、沙巴日台、巴彦包勒格、巴彦查干、塔林花、吉布图、阿木斯尔、毛浩尔、包日浩特、查干敖包、阿拉坦温都尔、德布勒、拉嘎赛花、那杰、乌日都那杰、哈日诺尔、那日苏台、雅图特 |
赛罕塔拉苏木 | 塔本陶勒盖、查巴音塔拉、巴彦诺尔、乌兰巴日嘎苏、尚欣、衙门、查干花、沙日塔拉、陶海、宝冷、阿嘎坦花、查干诺尔、乌和尔楚鲁、达拉哈、花根塔拉、图古日根塔拉、温都尔花、乌兰绍荣、乌兰哈达、布敦花、呼舒毛都、宝力召、尚欣毛都、达木、努古斯台、专业村 |
新民乡 | 林场、公司、新民、保安、黄家段、扫帚包、双山、胜存、光明、敖汉营子、新增、厚德、东沟一村、东沟二村、于家地铺、浩力包乌拉、永宁堡 |
先峰乡 | 新地、新林、刁家段、先峰、先进、广义、孟家段、张家伙房、倪家段、高家段、西山、新泉、双山堡、全胜、东胜、榆林堡、新林堡、杏树、宏发、西山湾、联合庄、凤凰山、凤凰岭、温都尔呼舒、西富山 |
乌兰哈达乡 | 杏树、双山堡、全胜、东胜、榆林堡、新林堡、宏发、西山湾、联合庄、凤凰山、凤凰岭、温都尔呼舒、西富山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阿鲁科尔沁旗美景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赤峰市东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43°21′43″--45°24′20″,东经119°02′15″--121°01′。东部与通辽市扎鲁特旗、开鲁县接壤,西与巴林左旗、巴林右旗为邻,南与开鲁县、翁牛特旗隔河相望,北和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东乌旗毗连。阿鲁科尔沁旗南北狭长最长达232公里,东西最宽约114公里,总面积为14277平方公里。
折叠 地质
阿旗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麓,地质构造系新华夏构造带东段、西拉沐沦河构造带北侧。
折叠 地貌
地貌地势表现为山峦起伏、丘陵广布、平川狭长,总体为北西高、东南低,海拔最高1540米,最低261米,平均海拔430米,是大兴安岭中山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带。
折叠 气候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资源
截至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总土地面积为14277平方公里,土壤以粟钙土为主占36%,其次风沙土占27 %、黑钙土占12%,其它不足5%。阿鲁科尔沁旗耕地155万亩,其中旱坡地占83%,水浇地占17%。旗草原面积1831万亩,可利用面积1560万亩。
折叠 生物资源
截至2009年,野生动物资源有马鹿、狍子、野猪、雉鸡、百灵鸟、天鹅等130多种。野生植物近300种,其中中草药近60种,最大宗的为麻黄草,分布面积110万亩,年产鲜草1.2万吨。山野草分布面积广泛,其中蕨菜、金针菜、荨麻、苣荬菜等产量最多,蕨菜年采集量可达30万斤以上,其它山野菜40万吨,山野菜作为绿色食品,可进行引种驯化和栽培,扩大产量进行深加工。乔木以杨树、柞树为主,其中杨树面积达40万亩,蓄积量近95万立方米,柞树分布面积85万亩。蓄积量430万立方米。灌木以山杏、锦鸡儿、沙棘、沙柳等为主。
折叠 水资源
截至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有大小河流四条,其中三条在境内汇集,为西辽河主要水系,地下水总储量428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2.6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4座,大小湖泊51处,水面面积30万亩,地表水总量为13393亿立方米。
折叠 矿产资源
截至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发现的矿种40多个,其中非金属矿产较为丰富,开采条件较好。如: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膨润土、花岗石、叶腊石、萤石、陶土、玄武岩等。金属矿产点较多,相对前期工作程度低,目前开发的有2处,做勘探工作的多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年开采规模分别为5万吨和12万吨。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阿鲁科尔沁旗公安户籍总户数125120户,总人口3003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277人,占总人口18%。在总人口中,男性为152671人,女性为147644人;总人口中汉族172100人,少数民族128215人。
阿鲁科尔沁旗出生人口2320人,人口出生率8.06‰;死亡人口1431人,死亡率4.97‰;人口自然增长率3.09‰;符合政策生育率92.11%。
阿鲁科尔沁旗有蒙、汉、满、回、藏、朝鲜族、达斡尔、壮、苗、彝、鄂温克等11个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截至2009年,303国道、呼和浩特至海拉尔省际大通道、集通铁路贯穿东西,县乡公路达900公里。
集通铁路横贯旗境内117公里,已于1995年正式运营,境内站点4处。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综述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8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9084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339538万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增加值261267万元,增长13%。一、二、三次产业比为19:46:35。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637元。
折叠 第一产业
2011年阿鲁科尔沁旗农作物播种面积189.4万亩,同比增长3.3%,其中粮食作物168.9万亩,增长1.7%。2011年粮食产量6.7亿斤,同比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6.4亿斤,豆类0.25亿斤。
2011年6月末牲畜存栏总头数204.4万头只,增长21.4%。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95.8万头只,增长22.6%;大牲畜存栏40.6万头,羊存栏155.2万只。
2011年底牲畜存栏总头数129.1万头只,增长7.6%。其中大小畜存栏122.4万头,增长8.2%。
肉类总产量27601吨。其中:牛肉产量11572吨,羊肉产量5659吨,猪肉产量5899吨。
山羊绒产量77吨,绵羊毛产量893吨,牛奶产量为20238吨。
折叠 第二产业
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94179万元,增长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000万元,增长31.1%。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273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建筑业增加值45359万元,同比增长28.4%。
折叠 第三产业
2011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670万元,同比下降24.7%。电信业务总量12102万元,增长20.7%。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5376部。移动电话用户达23.8万户,同比增加2.9万户。计算机网络用户达到13776户,同比增加1666户。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8742万元,增长18.9%。商品销售额404461万元,增长22.4%。生产资料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城乡集市贸易活跃。
2011年末阿鲁科尔沁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97292万元,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8147万元,增长22.7%。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27370万元,增长2.5%。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
阿鲁科尔沁2011年阿鲁科尔沁旗共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6166人;普通初中5所,在校学生9942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958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1926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教职工队伍不断加强,教职工总人数4475人。
2011年阿鲁科尔沁旗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236403人,参合率达96.28%。
2011年末阿鲁科尔沁旗拥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22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96张,卫生技术人员989人。
2011年《锡林郭勒日报》汉文版日发行量9800份,增长2.6%,蒙文版5300份,增长13.2%;《锡林郭勒晚报》日发行量10100份,增长0.5%。承担无线发射广播电视节目的台站5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入户达8.2万户。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景点
白音花水库截至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存古遗址400余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自治区级9处、市级18处,其中耶律羽之家族墓、宝山墓壁画,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境内庙宇众多,根培庙、罕庙香火鼎盛。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自治区级4个,1984年在阿旗发现的"蒙古汗廷音乐"被誉为"文化活化石",并成功抢救复原演奏。阿鲁科尔沁旗有旅游区多处:达拉哈湖、水库、根丕庙等。
折叠 宝山辽壁画墓群
宝山辽壁画墓群,属辽早期墓群。1号墓下葬于天赞二年(923年)。为已知时代最早的有记年的契丹贵族墓。茔区平面呈长方形,方向略偏东,东墙长197米,西墙长201米。东、南各设一门,建有瓮城。茔区内系北高南低的缓坡,现所见墓葬均分布于中部以北,大体由南向北至少分为三排,其中以居中或偏南位置的墓葬规模较大,年代偏早。宝山辽壁画墓葬形制特殊,装饰华美,壁画绚丽精致,是继耶律羽之墓之后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壁画绘于墓室及石室内外,总面积近150平方米,分为三层。阑额以下立壁为底层,阑额至撩檐枋为中层,穹窿顶部为顶层。各层画面主题鲜明,与施彩仿木建筑结构相辉映,立体效果甚佳。主要壁画有吏仆图、待仆图、牵马图、宴桌、犬羊图、厅堂图、高逸图、降真图、寄锦图、颂经图(杨贵妃教鹦鹉颂经图)。外室壁画皆辽代风范,内室则晚唐五代之风。被评为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宝山辽壁画墓群已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