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中外交流》月刊[1]创刊26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宣传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为深化和促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2000年
1992年,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重庆宋庆龄基金会、重庆市国家某机关联合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管的《中外交流》正式创刊。
1993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新出期(1993)592号文件"批准同意创办《中外交流》月刊"。
1993年7月重庆市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发渝委办(1993)23号文件,明确《中外交流》月刊的管理由重庆市委、市政府两个办公厅管理,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为主。
1993年10月和1994年4月,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1993)117号文和重编(1994)33号文分别确定了《中外交流》月刊社编制为25名,刊社定为事业机构,领导职数3名。
199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重办人(1995)39号文件任命王泰来同志为总编辑。
2000年,《中外交流》月刊社举行大型"西部大开发"专题活动,真实报道中国西部开发情况,广受社会好评。
2002年-2008年
2001年,就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新变化,《中外交流》月刊创办"五洲焦点"栏目,在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动向方面取得一定主动性。
2003年,《中外交流》月刊与时俱进,关注创新与发展,在科技版块推出"IT前沿"和"科技新知"栏目。
2004年,《中外交流》月刊在文化艺术版块推出"东方艺术长廊",对文化艺术界名人、名事进行报道。
2006年-2007年,《中外交流》月刊社主办"50强企业与政府交流会",取得良好效果,受到政府各级和众多企业的一致好评。
2008年,《中外交流》月刊对国内外发生的各大事件都做出客观报道。从雪灾、5.12大地震到奥运会、神七飞天。
折叠 编辑本段 报刊影响
折叠 编辑本段 报刊职能
《中外交流》月刊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重大时事为主要报道对象,以新视角、新思维分析国内外的时政焦点,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与思维的享受。通过本刊,读者可以认识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敏感问题发生、发展及背景,重大历史时间的原由以及影响,政治、经济决策者的风范,名家名流的情怀以及工商企业成功业绩及其领导的经营策略。所报道的事件、探讨的问题以及独到的见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及国内外形势的大写真。
《中外交流》月刊现有本刊特稿、环球聚焦、海峡两岸、部委动态、环球会客室、省部长访谈、大使访谈、封面人物、国际经贸、财经纵横、区域经济、东方艺术长廊等栏目。另外,刊物每期均向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外国驻华大使馆、外国驻华商务机构、欧洲华商总会、海外知名机构赠阅。
《中外交流》月刊传递党和国家的政策信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为企事业单位提高知名度,加强形象宣传,拓展商务活动,提供商务信息,进行宣传、策划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政府机构在公众活动中树立良好形象,为企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提供独特的媒体作用。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刊宗旨
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为您架起沟通的桥梁
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宣传中国的改革开发展示宏伟长卷
一册在手,开卷有益,使您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新闻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