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东汉两京
东汉时的两京,主要指东汉首都洛阳和西汉旧都长安。西汉初年,汉高祖曾欲定都洛阳,后在娄敬的劝说下迁都关中的咸阳旧地,并定名长安。 此后,西汉王朝始终保持着关中长安的本位政策,洛阳与其他留有行宫的城池没有太大区别,但西汉中后期儒士们已经在以"周公营洛"为标杆,号召统治者迁都洛阳了,王莽的"新朝政权"便响应了儒生的号召,将洛阳升格为"新室东都",以长安为"新室西都"。"都"与"京"同义,可以说昙花一现的王莽新朝第一次设置了"两京制度"。
东汉政权以洛阳为首都(并改名为雒阳)。由于东汉政权需要宣扬自家政权是西汉政权的延续,也就必须尊隆长安。因此,东汉政权便将洛阳称呼为"东京",将西汉旧都长安称呼为"西京",合为两京(此外还有"南都"南阳)。 这一阶段的文学家也有吟咏两京的作品,例如班固有《两都赋》(即《西都赋》 与《东都赋》 ),载于《后汉书·班固传》 ;张衡又比拟之而作有《二京赋》(即《西京赋》 、与《东京赋》 ) ,载《昭明文选》。
东汉之后,还有以两京为两汉的代称者。例如《陈书·沈不害传》载沈不害的文章:"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
折叠 编辑本段 隋唐两京
折叠 编辑本段 五代北宋
五代至北宋,除后唐政权以长安为西都外,梁、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都把位于大运河枢纽的开封府当作首都,并称其为"东京",称洛阳(河南府)为"西京",合为两京。 例如《宋史·太宗纪》记载雍熙三年的一则史事:"九月丙寅朔,减两京诸州系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