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基隆,旧名鸡笼。那是因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为凯达格兰族(ketaka360百科lan),鸡笼"是"凯达兰"的闽南方言译音。格兰的谐音近似台语之"鸡笼",加上此地有序笔技协块找说停王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光绪元年(1875年)设基隆厅时,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明末万历四十眼伯林五年(1617年),张燮著的《东西洋考》里,就有鸡笼困许社、鸡笼港、鸡笼城、大鸡笼街等记载。1642年,荷兰人北九此答买上攻占社寮岛后,将"圣萨尔瓦多城"改名为"北荷兰"。
以深水谷湾之发裂火军别创铁天然港湾著名,乃染宣续蒸合土钱输举适须台湾最北端的都市,境内的基隆港又是北台湾首要航运枢纽,因而有「台湾头」担钢与「台湾北玄关」之称,亦因气候多雨而别称「雨问剂双县激编港」、「雨都」。1980年代曾为世界第七大货柜港;但由于市区与港口发展腹掌其地受限、加上邻近台北,今同日已发展成为台北都会区重要之卫星都市。
1668年,郑经派军讨伐荷兰人,荷兰人兵败。
1895年,日人占领台湾。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派质都括宪编坏针士贵,改为八县,并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基隆市管辖区域:东为基隆市棉花屿东端,位于东经122°6′25″;西为安乐区大武仑,位于东经121°40′23″;南为仁爱区石硬港(泷川町),位于北纬25°6′10″;北为基隆市彭觉清答按佳屿北端,位于北纬25°37′53″。东与台北县瑞芳镇为界。西与台北县万里乡毗邻,南与台北清县七堵乡接壤,北临东海。管辖的附属岛屿有社寮岛、中山仔、桶盘屿、基隆屿、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等7岛屿。面积满潮时为4637624平方千米,人口94954人。
1924至1931年,基隆升格为"市",成为当时台湾第四大都市。市政府于1945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设于中正区。管辖中正、信义、仁爱、安乐、中山等5区项球列情尔既丰整。
1947年1月31日,将台北县基隆区的七堵乡划归基隆市,分为七堵、暖暖二区。(另:1947年2月18日,台北县七堵乡划归基隆市,称为基隆市七堵区。1949年1月15日,基隆市七堵区划分出暖暖区。)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基隆市行政区域照旧。基隆市管辖中正、信义、仁爱、中山、安密留照罪免算息积凯乐、七堵、暖暖等7区。人口125518人,面积132.3010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棉花屿东端,位于东经122°6′25″;西为台北县汐止镇境界,位于东经121°37′28″;南为台北县平溪乡境界,位于北纬久间25°3′10″;北为彭佳放免附总体帮附屿北端,位于北纬25°甚37′53″。东与台北县瑞芳镇为界,西与台北县万里乡毗邻,东南与台北县平溪乡接壤,西南与台北县汐止镇为界,北临基隆湾、东单关型收未县日工收既威海。管辖的附属岛条劳密灯下若屿有:在港口的和平岛(旧称社寮岛),其旁边的桶盘屿、中山仔。港外3.8千米处的基隆屿(旧称鸡笼山)。东北有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三岛。市政府设于中正区。
1958年2月,基隆市中山区的中和里划归安乐区。1959年7月1日父愿,基隆市七堵区莺歌里的皮濑、石厝里的新山两地区,划归安乐区外寮里管辖。
1988年3月1日,基隆市行政区域调整:中流续常山区民治里二十邻港西巷那类存还进领业兰早业建改称中山区文昌里二十邻港西巷;安乐区中和里田讲爱、德和里、德安里、陆西荣里、西华里、西定里、西康里划归至中山区;七堵区莺歌里、七贤里、三民里、四维里、五福里、六合里划归安乐区。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基隆市共分为七个区。即中正区、信义区、仁爱区、中山区、安乐区、暖暖区与七堵区,其中七堵区面积最大,占有本市委别威面积42.38%,仁爱区最小。此外
制表 | 拼音 | 英文 | 面积 (k㎡) | 人口(人) 2006年 | 行政础志迅区 划代码 | 邮编 |
中正区 | 两团垂福帮长乐血省Zhōngzhèng Qū | 示向能同族误图聚止不Jhongjheng District | 10.义往短活余创至础丰2118 | 58,029 | 1001701 | 202 |
七堵区 | Qīdǔ Qū | Cidu District | 力看件议程56.2659 | 55,111 | 1001702 | 206 |
暖暖区 | 再Nuǎnnuǎn Qū | Nuannuan District | 22.8283 | 38,值鲜探视大治烧技液再操548 | 1001703 | 三集施巴广敌控工属史205 |
仁爱区 | Rén'ài Qū | Renai District | 4香尔.2335 | 49,字细出未路切981 | 1001704 | 200 |
中山区 | Zhōngshān Qū | Jhongshan District | 10.5238 | 52,973 | 1001705 | 2杆抗马远坏肉推03 |
安乐区 | ānlè Qū | Anle District | 1背行绿8.0250 | 84,904 | 10教技安罗京负司宪却条固01706 | 204 |
信义较占题光区 | Xìnyì Qū | Sinyi District | 10.6706 | 51,087 | 1001入山问光太系707 | 201 |
合计 | Jīlóng Shì | Keelung City | 132.7589 | 390,633 | 10017 |
,该市另有七个附属岛屿,即和平岛、中山仔屿、桶盘屿、基隆屿、彭佳屿、棉花屿及花瓶屿。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终氧快织怕有地形
基隆市的地形多丘陵而少平地,东侧及西侧各被基隆火山群及五指山山脉环绕。市内的平地主要触聚集于基隆港沿岸、海岸线及香端杨示会基隆河河谷一带,其余地区大多为山坡地;全市山地虽然普遍不高,但大多为陡坡,对城市的发展与扩张置富置造成很大的阻碍。丘陵地遍布的影响,导致基隆市的住宅区大多位于丘陵地上。从市中心到周围的山坡地到处布满各式建筑,而市郊的丘陵地上更可见到处耸立新式的公寓大厦群。[1]
位于市区南侧的狮球岭,为基隆对岛内城镇联系的必经之路,而以狮球岭为中心左右延伸的丘陵地,构成了基隆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狮球岭以北为市区及港口所在,是基隆市的精华地带;以南则为基隆河河谷,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市街聚落皆沿河而建。昔日台湾东西部交通不便的年代,基隆河因着水利之便而成为重要的交通路线,河岸的各个聚落因而崛起;而今日,基隆河谷仍为基隆市对外联络的主要通道,纵贯公路、中山高速公路、纵贯铁路及宜兰线铁路皆沿着基隆河岸兴建。
折叠 水文
基隆市的河川可分为两大系统,以狮球岭为分水岭,主要分为基隆港水系、基隆河水系两大流域;除了基隆河及市区内河流以外,其他河川大多短小且流量不稳。基隆港水系的主要四条河川贯穿市区,早期更具有航运功能,昔日与狮球岭、佛祖岭并称为"两岭四港门",为基隆市区重要的地形象征;其中西定河和南荣河的下游在日治时代进行整治,并将两条河道合并成一条运河,称为旭川河。田寮河及牛稠港原为涂滩地,也在同时期分别整治为运河和码头。
基隆港水系
旭川(基隆运河)情人湖
南荣河(石硬港)
西定河(蚵壳港)
田寮河(田寮港)
牛稠港(牛稠港溪及牛稠港码头区)
沙湾溪
基隆河水系
基隆河
深澳坑溪
大水窟溪
暖暖溪
大武仑溪
石厝坑溪
玛陵坑溪
友蚋溪
拔西猴溪
水源地及湖泊
西势水库(台湾第一座现代化水库)
八堵拦河堰
折叠 气候
基隆,由于冬季受东北季风经过海洋及因背山面海的原因 基隆风光造成潮湿多雨,夏季受西南季风要越过山岭才能到达之因,虽位居台湾之最北端,但相当炎热。
基隆别称"雨港",主要原因为基隆时常多雨阴湿的气候所造成。进入冬季时,基隆正好处于东北季风从中国大陆北方南下至台湾的迎风面地带,加上多山的地形干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基隆在每年12月进入冬季后,便笼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基隆港区及市中心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务运作被迫完全停摆,但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不过,随着近几年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进入1990年代后,基隆的年降雨量有开始递减的迹象,其中有几年还出现过严重干旱。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基隆港为现今最容易观察、亲近和欣赏老鹰的地点,因此,老鹰为基隆市野鸟学会之会鸟。为《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之保育类动物,现仅存不及百只。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
人口390,633人(2006年),人口密度2,942人/平方千米。2010年末人口为384134人。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基隆,1642年被荷兰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才被郑经(郑成功之子)率部赶走。日本入侵时期(1895年至1945年),设基隆郡基隆街,后来升格为市,1945年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接管后,成为省辖市。现辖仁爱、信义、中正、中山、安乐、暖暖、七堵等7个区。
基隆有街市始于1723年,1851年开始与外国通商,1860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正式辟为商埠。1887年建筑基隆至台北铁路,1891年通车。1889年建成第一座码头,日本侵占台湾后大举筑港,分四期于1935年完成,成为现代化商港,现有39个深水泊位,可停靠3万吨级轮船。1945年光复后,增建了仙洞的货柜码头和特种货物码头,以及八斗子渔港。基隆港是仅次于高雄港的第二大港。每年进、出港船各约5000多艘,货物吞吐量约8000万吨。基隆渔港是台湾重要渔业基地,年渔产量约占全台湾渔产量的五分之一。基隆市在日本入侵时被划为要塞区,现为台湾当局的海军基地。
折叠 编辑本段 基隆港
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北纬25°09′,东经121°44′,地处台湾省北部的基隆市。港口水深达11.5 米。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湾建有 40 余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吞吐主要货物有粮食、石油、水泥、木材 、化肥和钢铁等。世界第十大集装箱运输港 。基隆港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之主要枢纽港,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
基隆港位置处于东经121度44分与北纬25度9分交叉点。港区土地面积(经营土地)189.8公顷,港区水域面积379万平方米(包括内港98.5万平方米,八尺门区95.5万平方米);港口航道水深20-26米,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驳航4艘,拖船20艘;锚地共41.2万平方米,可容船舶5艘;浮筒3个(两组),5-6号浮筒长度为200米。船舶载重吃水深在9.1米以下可系泊6000-10000吨船舶;6-7号浮筒长度也为200米,船舶载重吃水深在9.4米以下可系泊10000-15000吨船舶;码头58座(可容船舶58艘),其中营业码头40座,长7545米。出港货物以纺织品、化学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木材制品以及运输工具为大宗,进港以化学材料、农产品、非金属矿产品和金属矿石为大宗。
基隆港在昔日称为"鸡笼港"或"鸡笼湾"。鸡笼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人占领台湾时就曾对鸡笼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清治后期,西方列强的东来,逐渐开启了鸡笼港的发展。在光绪12年(1886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义正式开放为商港。当时就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曾进行基隆港的建港规划,并委由当时的台湾首富林维源总办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将当时兴建中的纵贯铁路分出支线至港区;但后来建港工程因刘铭传的离职而未全面实行,主要设施中只完成一座陆海联运码头。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艺术
市徽
基隆基隆市市徽的蓝色缺口圆环代表基隆自然环境港埠。黄绿色山形,象徵基隆系一绵延丘陵地。货柜船形"基隆"两字,象徵基隆主要港市人文环境。又象徵著随著航运演进,基隆必然会发展成台湾最大货柜吞吐港。基隆是台湾很重要的城市。
市歌
美丽基隆雄距北台湾 依山傍海状况的港湾 中正公园观音菩萨展慈颜 海门天险巍峨古炮保民安啊~ 朝思暮想基隆是我的故乡市花--紫薇
鹰翔九霄啸傲北海岸 碧波万顷国际船舰通航 庙口夜市海鲜小吃远飘香 庆赞中元万点水灯长夜光芒啊~ 魂牵梦萦 我愿与你永相伴。
市花
市花紫薇 本市之市花为紫薇,属于千屈菜科,落叶乔木,干及枝光滑,俗名百日红,即指花期甚长之意。花于夏季绽开,桃、赤紫及白色等皆有,枝干成自然弯曲,状态伸展,树容极为特殊。
市鸟
市鸟老鹰 本市之市鸟为老鹰,又名来叶、厉翼、黑鸢,往昔从台湾头到台湾尾,自低海拔山区、平至海边,只要抬头看天空,必能见其在高空盘旋。
成鸟全身大致为暗褐色,羽绿淡褐色。头部、腹面有淡褐色纵斑。尾羽略长,有不明显之淡褐色横斑。飞行时,双翼狭长,尾略呈开剪形。幼鸟则体色较淡,有明显之斑点。常出现于海岸、河口、湖泊、港口地带,基隆港为目前最容易观察、亲近和欣赏的地点,也因此,老鹰为基隆市野鸟学会之会鸟。为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之保育类动物,现仅存不及百只。
市鱼
市鱼黑鲷 本市之市鱼为黑鲷,学名为Acanthopagrusschlegelii,又名乌格、黑格、厚唇,栖息深度在3-50公尺,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及大陆沿海等地,台湾地区主要在东部、北部、西部及离岛之澎湖海域。
黑鲷属于温、热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全年均产,尤以秋季至翌年春季之肉质较佳,为各地鱼市场上常见的高级食用鱼,味道鲜美。喜栖于砂泥底之内湾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对盐分及水温的适应能力极强,可以在任何盐度水体中饲养,水温介于l0~32℃时仍能适应生存,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4年生才转变为雌性。
基隆炮狮
农历一月元宵节举行,由基隆市西定路聚乐社办理,在元宵节当日下午由西定路出发,举行四大庙拜庙绕境表演,依序绕经基隆护国城隍庙、庆安宫、奠济宫、觉修宫等庙,最后于基隆市文化中心前所预先搭好的炮台表演舞狮。
龙舟嘉年华
农历五月端午节举办,为台湾少数的海上龙舟竞渡,原先于正滨渔港举办,后改至碧砂渔港举行,并委由安乐高中、中山高中轮流承办。
外木山海上长泳
于每年国历六月举行,于基隆外木山风景区举行,由暖暖高中承办。
鸡笼中元祭
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的鸡笼中元祭,是每年基隆最盛大的民俗祭典,现今已名列为台湾十二大地方庆节之一。中元祭起源于清代时漳泉移民间的长期械斗,当时地方人士提议"以斗阵头代替斗人头",并选在中元节纪念这些客死他乡的孤魂。从咸丰五年(1860年)至今,形成了开鬼门、迎斗灯、迎水灯、放水灯、关鬼门...等诸多崇敬亡灵的仪式。每年国历八月初,"庆赞中元"的旗帜飘满市区,开启了中元祭的序幕,到了农历七月十四日晚上的水灯游行达到整个祭典的高潮,更让民间俗称"鬼月"的农历七月充满了另一种和谐的气氛。
锁管季
于国历八月小管盛产时办理。
折叠 编辑本段 教育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
折叠 市区环境
基隆文化中心的现址原为小山丘,日本殖民统开漳圣王庙治时代于山丘上建有"公会堂",与今日的市政府建筑相邻;进入民国时代之后,又在同位置上扩建为"中正堂"。1980年代前后,市政府为了建造文化中心建筑,才将这座小山丘夷平。日治之前,这一带称"鲎穴仔埔",有相当数量的"鲎"在此生活,据说天气变化时,鲎群会离水爬到陆面。基隆内港的东岸与西岸之间本为礁岩密布,最大的两座,各取名为"鲎公"及"鲎母"以为相配。日本人筑港时将这些礁岩全部炸除,而有了广阔的港湾。
在火车站前的小艇码头有游艇提供游览基隆港的服务,在此还可以搭游艇出外海至基隆屿一游,从外海远望整个北海岸。另外在外木山和瑞芳深澳等渔港有海钓船服务,约傍晚时分出海,次日清晨六点回航,可以垂钓一整晚或欣赏海上之夜景。
为数众多的炮台群,是基隆另一个特殊的景观。基隆港周边的炮台数目居全台之冠,修筑的时代从清朝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皆有,环布在港区周边的丘陵上,依照清代及日治时代的防卫策略而有不同的布局。这些炮台经过整修,皆已开放让公众参观。
折叠 庙口夜市
基隆市区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以在奠济宫(开漳圣王庙)前为名,可能从日本殖民统治时代就已存在的庙口夜市,为台湾最著名的夜市之一。由于基隆的海产本就丰盛,加上身为国际港埠,从各地来来往往的人资流通将各种物产带来基隆,因此造就出多元富有特色的小吃市集。
折叠 基隆八景
基隆的山海风景相当可观,尤其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旭冈观日"(即今日的旭丘山,位于中正公园北侧一带)更名列当时台湾八景之一。除旭冈之外,当时地方最具声望的邑绅许梓桑曾选出了"基隆八景"作为代表,历代以来,基隆八景有所更迭。胪列如下:
清代基隆八景
奎山聚雨 (基隆山)
球岭匝云 (狮球岭)
鲂顶瀑布
鲎鱼凝烟 (鲎公屿、鲎母屿,现已不存)
仙洞听涛 (仙洞岩)
社寮晓日 (和平岛)
海门澄清 (八尺门)
杙峰耸翠 (基隆屿)
日据基隆八景
鸡山骤雨 (基隆山)
狮岭匝云 (狮球岭)
鲎鱼凝烟 (鲎公屿、鲎母屿,现已不存)
仙洞听涛 (仙洞岩)
社寮晓日 (和平岛)
海门澄清 (八尺门)
杙峰耸翠 (基隆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