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主词条:危地马拉历史玛雅文明
危地马拉从4世纪到11世纪,危地马拉的佩滕低地地区是古代印第安人玛雅文化的中心,这个时期留下来得许多金字塔和城市的废墟至今仍然可见。[2]
11世纪末,危地马拉低地地区的玛雅文化被消灭后,在中央高地地区仍然存在着玛雅文化。
1523年,西班牙人来到危地马拉,他们摧毁了当地的玛雅文化并开始在危地马拉殖民。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消灭政策,几乎所有此前的玛雅书籍都被销毁了,只有很少的书籍得以保留。
1524年,危地马拉彻底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527年,西班牙在危设置都督府,管辖除巴拿马以外的中美洲地区。
1821年9月15日,危地马拉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1822到1823年间,危地马拉成为墨西哥帝国的一部分。1823年,危地马拉加入中美洲联邦。
1838年,中美洲联邦解体后,于1839年再次成为独立国。1840年,危地马拉才完全独立。
危地马拉从1841年到1871年,保守派组织危地马拉的政府。他们试图在保留殖民时期留下来得等级制度的同时缓慢地使国家经济现代化。1847年3月21日,危地马拉宣布建立共和国。
从1871年到1944年,国家才开始致力于经济现代化。同时美国主导的联合果品公司也开始收购危地马拉大面积的咖啡和香蕉庄园并介入危地马拉的政治。1944年10月革命后,前独裁者被推翻,危地马拉实行民主与言论自由,危地马拉历史上第一部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生效。危地马拉开始了民主化进程。[1]
1950年到1954年之间,执政的哈科沃·阿本斯总统施行了土地改革,当时占全国人口2%的大地主占有全国约70%的可耕地。而阿本斯开出土地改革的支票,承诺买下大地主持有的土地并重新分配给小农。阿本斯以此赢得选举,土地改革计划也立刻实行。针对拥有土地大于223英亩的地主,只要有未用于生产的土地便要征收。最后从1059个农场征收了平均4300英亩的土地,约有十万名农民得到这些土地的所有权。
联合果品公司在危地马拉拥有其最大的庄园,而且它还拥有中美洲国际铁路公司和危地马拉仅有的一个海港。在联合果品公司的驱使下,美国外交部开始对危地马拉展开宣传战,以反共的名义打击阿本斯政权。中央情报局与危地马拉军人中的反对派合作开始了一个被称为Operation PBSUCCESS的行动。
1954年,阿本斯被推翻,卡斯蒂略·阿马斯成为新的独裁者。新政府立刻将所有的改革都作废。进入右翼军政府和文人政府交替执政时期。
1957年,阿马斯被刺,他的继承人是一个在40年代独裁政府中就已经以其血腥出名的军人。
1960年,危地马拉出现左派军事组织。
危地马拉1982年,危全国左派游击队合并成立“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武装斗争遍布全国。不满阿本斯政权被推翻的农民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在这场战争中上十万人丧生,上百万人流离失所。1982年9月,危地马拉军队对当地玛雅人的迫害近似种族灭绝,有9000多名玛雅人被杀。1983年开始,危地马拉政府方面的迫害开始减少,国家重新开始民主化。但国家人民贫富不均的现象依然没有能够被解决,仅占1%的少数人拥有60%以上的可耕地和财富。1985年,危地马拉重新组织大选。
1996年12月,阿尔苏政府(全国先锋党)与“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达成《最终和平协定》,危地马拉才正式结束长达36年的内乱。
1996年,通过签署一份和平条约,结束这场持续36年的游击战。
2003年11月9日,危地马拉大选,全国大联盟的候选人奥斯卡·贝尔赫当选为总统,同时全国大联盟是议会中最强大的党派。参选率为54.5%。
2007年9月9日,总统和国会选举。奥托·佩雷斯·莫利纳和阿尔瓦罗·科洛姆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当晚10点(当地时间)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科洛姆以5.4%的优势获胜,成为危地马拉53年来第一位左翼总统。
2011年11月6日,危地马拉大选第二轮投票中,奥托· 佩雷斯·莫利纳代表爱国党以54.48%的得票率战胜LIDER党人曼努埃尔·巴尔迪松,成为危地马拉历史上第48任总统。[3][2]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危地马拉地理位置危地马拉位于中美洲北部地区,与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接壤。南濒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湾,陆疆同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伯利兹接壤,总面积为108889平方公里。[4]
折叠 气候降水
危地马拉位处热带,北部及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山地属亚热带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危地马拉太平洋畔狭窄富饶的平地是热带气候。中部的高原也是危地马拉的文化中心,在这里,在1300到1800米高处全年气温温和,日温度在18到28℃之间,在更高处一月和二月往往会比较冷。东北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南部为500-1000毫米。
折叠 地形地貌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区划
主词条:危地马拉行政区划
危地马拉全国划分为22个省(departamento)。省下设市。
省 departamento | C2002 | 面积(Km) | 省会 | CC2002 |
---|---|---|---|---|
上韦拉帕斯 Alta Verapaz | 776246 | 8686 | 科万 Coban | 52500 |
下韦拉帕斯 Baja Verapaz | 215915 | 3124 | 萨拉马 Salama | 13800 |
奇马尔特南戈 Chimaltenango | 446133 | 1979 | 奇马尔特南戈 Chimaltenango | 43900 |
奇基穆拉 Chiquimula | 302485 | 2376 | 奇基穆拉 Chiquimula | 35100 |
埃尔普罗格雷索 El Progreso | 139490 | 1922 | 瓜斯塔托亚 Guastatoya | 7000 |
埃斯昆特拉 Escuintla | 538746 | 4384 | 埃斯昆特拉 Escuintla | 65400 |
危地马拉 Guatemala | 2541581 | 2126 | 新城 Villa Nueva | 187700 |
韦韦特南戈 Huehuetenango | 846544 | 7400 | 韦韦特南戈 Huehuetenango | 26600 |
伊萨瓦尔 Izabal | 314306 | 9038 | 巴里奥斯港 Puerto Barrios | 35300 |
哈拉帕 Jalapa | 242926 | 2063 | 哈拉帕 Jalapa | 30500 |
胡蒂亚帕 Jutiapa | 389085 | 3219 | 胡蒂亚帕 Jutiapa | 22200 |
佩滕 Peten | 366735 | 35854 | 弗洛雷斯 Flores | 16100 |
克萨尔特南戈 Quetzaltenango | 624716 | 1951 | 克萨尔特南戈 Quetzaltenango | 106700 |
基切 Quiche | 655510 | 8378 | 圣克鲁斯 | 23400 |
雷塔卢莱乌 Retalhuleu | 241411 | 1856 | 雷塔卢莱乌 Retalhuleu | 34000 |
萨卡特佩克斯 Sacatepequez | 248019 | 465 | 旧危地马拉 Antigua Guatemala | 19700 |
圣马科斯 San Marcos | 794951 | 3791 | 圣马科斯 San Marcos | 11900 |
圣罗莎 Santa Rosa | 301370 | 2955 | 奎拉帕 Cuilapa | 11700 |
索洛拉 Solola | 307661 | 1061 | 索洛拉 Solola | 13000 |
苏奇特佩克斯 Suchitepequez | 403945 | 2510 | 马萨特南戈 Mazatenango | 43600 |
托托尼卡潘 Totonicapan | 339254 | 1061 | 托托尼卡潘 Totonicapan | 8700 |
萨卡帕 Zacapa | 200167 | 2690 | 萨卡帕 Zacapa | 21900 |
危地马拉 Guatemala | 11237196 | 108889 | 危地马拉城 |
折叠 首都
首都危地马拉市是危地马拉最大的城市,中美洲的城市。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10万(2010年)。始建于1524年。因遭地震多次破坏,1776年迁现址。市内多低矮建筑物。1779年起为首府。1823-1838年曾为中美洲联邦的首都。咖啡、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集散地。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主要有水泥、木材加工、纺织、烟草、食品加工等。交通枢纽,铁路向东北、西南分别通达巴里奥斯港和圣何塞。设有大学(1676年建)、科学院、博物馆等。中美洲共同市场总部设此。城郊有玛雅文化古迹。旅游中心有阿蒂特兰湖、老首都旧危地马拉、古老的玛雅城市蒂卡尔和一些其它著名的城市如克萨尔特南戈和奇奇卡斯德南哥。 危地马拉市是全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南部火山区的高原上,海拔1493米,气候却异常温和,终年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季节变化小,故有“常青之城”的美称。
折叠 编辑本段 国家象征
折叠 国名
危地马拉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 La República de Guatemala)简称危地马拉。[5]
折叠 国旗
危地马拉国旗启危地马拉国旗用于1971年,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8:5。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间为白色,两边为蓝色;白色长方形中央绘有国徽图案。国旗的颜色来自原中美洲联邦国旗之颜色。蓝色分别象征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白色象征对和平的追求。
折叠 国徽
危地马拉国徽呈危地马拉国徽圆形,蓝色圆面中间有一幅展开的轴卷,其上用西班牙文写着“1821年9月15日,自由”,以纪念危地马拉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轴卷上栖息着一只绿色的格查尔鸟。这是危地马拉的国鸟,也称“自由之鸟”,被视为自由、爱国、友谊的象征。轴卷背后交叉着步枪和长剑,象征该国人民时刻准备捍卫祖国的自由。上述图案由月桂树枝环抱。
折叠 国花
危地马拉的国花为爪哇木棉。
折叠 国鸟
危地马拉的国鸟是格查尔鸟(凤尾绿咬鹃),危地马拉人民把格查尔鸟视为爱情、自由、爱国、友谊的象征,有“自由之鸟”的美称,格查尔鸟喜欢成双成对地生活,形影不离,所以它又是爱情的象征。经危地马拉政府正式宣布,定它为国鸟。把它作为国旗、国徽和钱币上的标志,还用法律规定禁止捕捉格查尔鸟。
折叠 国歌
《快乐的危地马拉》由何塞‧华金‧帕尔马作词,拉斐尔‧阿尔瓦雷斯‧奥瓦耶作曲,在官方的国歌竞赛中胜出。1934年,西班牙语语法学者何塞·马里亚·博尼亚·卢瓦诺教授对歌词作了轻微改动,使血腥的文字变得温和,增强了诗体的美感。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11月25日,危地马拉总人口达15803089人。土著印第安人占41%,其余为印欧混血种人和欧洲移民后裔。
危地马拉男性人口数量 | 7702597(48.7%) |
---|---|
危地马拉女性人口数量 | 8100493(51.3%) |
危地马拉男女比例 | 48.7:51.3 |
危地马拉人口增长率 | 2.74% |
危地马拉人均寿命 | 72(2012年) |
危地马拉人口密度 | 133人/平方千米(2013年) |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
折叠 政体
根据1986年的宪法,危地马拉为多元政治制度。总统普选产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一院制的国民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由总统直接领导,副总统协助工作。[6]
危地马拉是一个多党制的,独立的民主共和国。1986年1月15日颁布的宪法规定立法(危地马拉国会)、执法(总统和副总统)和司法(最高法院)的分离,属于三权分立系统。国会和总统的选举每四年一次,所有18岁以上的公民拥有选举权,军人没有选举权。国会指命最高法院成员,其任期为四年。[7]
折叠 宪法
危地马拉现行宪法于1985年5月经国民议会通过,1986年1月14日生效,1994年1月30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军人必须在退役5年后才能竞选总统。
折叠 议会
危地马拉国民议会为一院制,行使立法权,议员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设议长和3名副议长,任期1年。本届议会于2012年1月成立,共158席,各党所占席位如下:爱国党57席,全国希望联盟与全国大联盟共同席位48席,全国变革联盟和民主革新自由党分别14席,其余政党及无党派人士占27席。现任议长为爱国党的佩德罗·穆阿迪,2013年1月14日就职,任期1年。
折叠 政府
危地马拉此届政府于2012年1月组成。主要成员有:副总统罗莎娜·巴尔德蒂、外长阿罗德·卡瓦列罗斯、内政部长毛里西奥·洛佩斯·博尼利亚、国防部长乌利塞斯·诺埃·安索埃多·希龙、财政部长帕维尔·森特诺、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吉列尔莫·卡斯蒂略、教育部长辛西娅·德尔阿吉拉、农业、牧业和食品部长马里奥·阿尔达纳、经济和贸易部长塞尔希奥·德拉托雷·希梅诺、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长卢德威·奥瓦列、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长卡洛斯·孔特雷拉斯、能源和矿业部长埃里克·埃斯图亚尔多·阿奇拉·德埃萨、文化和体育部长赫罗尼莫·兰塞里奥、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长路易斯·阿曼多·祖利塔·塔夫拉达。
折叠 司法
危地马拉由最高法院、宪法法院、总检察署、国家公诉专署、内务部等组成国家司法委员会。设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初级法院。最高法院有13名大法官,任期5年,由议会选举产生,可连任;最高法院院长兼任国家司法委员会主席,由大法官以2/3多数票选举产生,任期1年,不得连任。现任最高法院院长加夫列尔·安东尼奥·梅德拉诺·巴伦苏埃拉,2012年10月当选。
折叠 政党
爱国党:执政党。退役将军奥托·佩雷斯于2001年12月20日创建该党并担任党的实际领导人。原为贝尔赫政府执政联盟成员,2004年6月因政见分歧宣布退出。总书记罗莎娜·巴尔德蒂。
全国希望联盟:反对党。2001年新民族联盟分裂后,由前总统科洛姆(原属危地马拉全国革命联盟)组建,中左政党。总书记哈伊罗·华金·弗洛雷斯。
全国大联盟:反对党。2003年由改革运动、全国团结党和M-17运动3个中右小党组成,并赢得当年大选。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执政期间,各结盟党先后脱离执政联盟。2007年大选中该联盟失利。总书记海梅·安东尼奥·马丁内斯·洛艾萨。
危地马拉共和阵线:反对党。1990年由退役将军里奥斯创建,思想保守,在农村中有较大影响。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执政。总书记路易斯·费尔南多·佩雷斯。
折叠 政要
奥托· 佩雷斯·莫利纳危地马拉总统奥托· 佩雷斯·莫利纳。1950年12月1日生于危地马拉城,1966年进入危地马拉理工学院学习,后在美国陆军的“美洲学校”和美洲防务学院进修。服役时主要负责军事情报工作。1982年,他支持时任国防部长奥斯卡·梅希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埃弗拉因·里奥斯·蒙特政府。1993至1995年,任总统府参谋总长。1996年,代表军方签署和平协定,结束了危长达36年的内战。1998年至2000年,出任危驻中美洲防务委员会代表。2000年1月退役,2001年12月成立爱国党,2004年当选国民议会议员。2007年参加总统选举败北。2011年11月6日通过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当选危总统。
折叠 编辑本段 军事
危地马拉实行正规军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两年。共和国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但其命令要通过国防部长下达。原总兵力4.6万,根据1996年关于加强文人政权和军队在民主社会中作用的协议规定已裁军33%,原军警取消后改设民防警察。总兵力约4.42万人(现役);预备役约4万人;准军事部队31万余人:国家警察9800人,经济警察2500人,人民民兵30万人。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折叠 公路
危地马拉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CA1号公路连接墨西哥、萨尔瓦多与危地马拉市,CA9号公路连接危地马拉两大商港,CA2号公路为太平洋沿岸联络道路,CA13则为伯利兹之联络道路。公路以汽车与公车为主,公车主要据点为危地马拉市。
折叠 铁路
危地马拉曾经有一条铁路,现已荒废。
折叠 水运
折叠 空运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
折叠 语言
折叠 节日
节日名单 | 节日日期 |
---|---|
新年 | 每年1月1日 |
复活节 | 每年4月7日-4月9日 |
劳动节 | 每年5月1日 |
危国军人日 | 每年6月30日 |
圣母升天日 | 每年8月15日 |
危国国庆日 | 每年9月15日 |
国革命纪念日 | 每年10月20日 |
西洋清明节 | 每年11月1日 |
天主教节(奇奇卡斯特南戈人节日) | 每年12月18日 |
圣诞节 | 每年12月24日-12月25日 |
除夕 | 每年12月31日 |
折叠 宗教
危地马拉人信奉天主教的多达94%,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4.9%。
折叠 礼仪
仪态
危地马拉人举止大方,性情开朗,他们在熟人之间常拍打对方的肩膀,他们在交谈时,常热情地注视着对方,彼此离得很近,因此到危地马拉应当习惯他们这种亲热的行为。
相见礼仪
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当地男子多行握手礼。如果是亲朋好友,他们还行拥抱礼。作为朋友关系的妇女相见,她们之间可以轻轻搂一搂,并吻吻对方的脸。
商务活动
到危地马拉从事商务活动,须携带印有西班牙文字的名片,与不熟悉的的当地工商界人士接触时,可以主动向对方递送自己的名片,对方一时忘了回赠名片,应主动向他索求,否则事后难以联系。当地商业的效率正在提高,谈判速度正在变快,当你遇到办事拖拉的现象时不要抱怨人,也不要催促对方加快速度,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并注意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折叠 风俗
服饰
危地马拉的民族服装色彩艳丽,格调多样,100多个部落的服装各有不同的穿法,图案和色调,只要看服装就可知道其所属部落或居住的区域,他们中不少人喜欢收藏手工制作的身着传统服装的布娃娃,以满足一种怀旧的心理。危地马拉男女服装上的绣花,除了装饰外,还有象征意义,如头戴羽毛的蛇和太阳象征玛雅人。也可以根据服装上的细微变化,区分出人的社会地位、婚姻状况,以及这服装是日常穿的,还是节日装。
禁忌
危地马拉当地人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他们不仅认为13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而且还不喜欢14这个数字。注意,最好不要在当地人家里或当着他家人谈论业务,习惯于见面时握手,好朋友见面拥抱并拍对方的肩膀。妇女相见,如果是朋友的话,彼此轻轻搂一搂,并亲对方的面颊。客人应邀作客时,可以给主人一束花或糖果作为礼品。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概况
危地马拉经济以农业为主。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34.5亿美元,同比2010年增长3.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25美元。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03.8亿美元,同比2011年增长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6美元。2013年危经济增长率为3.7%,通货膨胀率4.4%,失业率4.06%。在2014年世界银行贸易营商环境报告中,危地马拉位居全球189个国家中第79名。
折叠 农业
危地马拉全国一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危地马拉主要农产品有咖啡、棉花、香蕉以及甘蔗、玉米、稻米、豆类等。还有制糖、纺织、面粉、酿酒、烟草等。经济作物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输出以咖啡、香蕉、棉花、糖为大宗,其中小豆蔻出口居世界第1位,咖啡生产在中美洲占第2位。输入日用工业品、机械、食品等。
折叠 工业
危地马拉工业基础薄弱。受长期内战影响,经济长期停滞。传统工业有采矿业、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加工、制药业和造纸业等。1987年以后,建筑业发展迅速,石油开采、化工和电子工业也有所发展。1996年《最终和平协议》生效后,危经济恢复增长。2003年至2008年,年均增长率达4%。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危经济表现低迷,财政状况恶化。2010年经济实现恢复增长,年增长率为2.8 %。
折叠 对外贸易
危地马拉主要出口咖啡、蔗糖、香蕉等传统农产品。主要出口对象国为美国、中美洲国家、欧元区国家、墨西哥、巴拿马等国;主要进口消费品、原料及半成品、资本商品和燃油等,主要进口来源国为美国、墨西哥、中美洲国家、中国、欧元区国家、哥伦比亚等国。2013年危出口额101.90亿美元,进口额163.56亿美元。
折叠 外国投资
危地马拉的经济命脉主要由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中美洲国际铁路公司及美国和其他国家合营电力公司的子公司(危地马拉电力公司)等外国公司所控制。
由于危地马拉实行高利率政策和宏观经济比较稳定,不论是外国直接投资还是短期资本流入都有所增长,外汇储备逐渐增加。
折叠 外国援助
1996年底危和平协议签署后,国际社会允诺向危提供19亿美元的援助,用于国家重建。1997年,美洲开发银行向危提供1.83亿美元贷款。
2008年9月7日,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向危地马拉捐款20万美元,用以资助遭受持续暴雨侵袭地区的民众。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
折叠 教育
危地马拉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中学6年。1990年成人文盲率45%。2005年,有初级教育机构17275所,其中14824为国立,学生约230万人;中学6557所,其中4401所为私立,中学生75.44万人;大学10所,其中圣卡洛斯大学为国立。2008年文盲率28.2%。2009年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
折叠 体育
1952年,危地马拉第一次开始参加奥运会,1956年、1960年和1964年因故缺席。1968年开始完整参加之后的所有奥运盛事,但没有获得奖牌。
折叠 民生
危地马拉贫富悬殊,最上层10%的人口占有全国42.4%的财富,最底层10%的人口只占有全国1.3%的财富,基尼系数0.55。2010年1月1日起,危工人最低工资上调至每人每天56格查尔(合6.71美元),外加每月250格查尔(合29.97美元)的奖金。
折叠 医疗
2009年,危地马拉危地马拉的人均寿命为63岁,出生率27.98‰,死亡率5.1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9%,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在拉丁美洲国家中排名最低,但首都危地马拉城的人均寿命较高,男性为71岁,女性为68岁。因营养和健康设施长期不足,所以人口老化较快,在其1100万的总人口中,55岁以上的老人占14%。截至2010年,危地马拉全国仅有19所公私立的养老院,每所平均收容60人,另有4个由教会和人道组织赞助的养老院,总收容人数约2000人左右。
折叠 编辑本段 外交
折叠 国策
危地马拉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积极中立、多元化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民族自决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重视加强与美国、欧盟、墨西哥和日本的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系联合国、不结盟运动、美洲国家组织、里约集团、拉美议会、拉美经济体系、加勒比国家联盟、中美洲共同市场、中美洲一体化体系、中美洲议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国。2011年10月当选2012—2013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同142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台湾省)保持外交关系。
折叠 外交
同中国的关系
危地马拉与中国之间无外交关系。2000年以来两国交往不多。危地马拉与台湾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2012年中危贸易额13.52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2.84亿美元,进口0.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86%、2.36%和194.2%。中国主要出口石化、纺织、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进口水果、糖等食品。
同美国的关系
2013年6月9号,危地马拉出席美洲国家组织大会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同豪亚举行了会晤,会谈持续了约40分钟。克里在会谈结束说,两国希望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建立一种“更加积极的关系”。他说,两国同意在美国国务院和委内瑞拉外交部之间持续进行高层对话,设立日程表,尽快实现两国互派大使。
同墨西哥关系
2014年10月13日,危地马拉在与中美洲签订的自贸协定生效一周年后,墨西哥与危地马拉签订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内容包括推动相互投资,推动出口的技术援助,为发展商业情报活动进行交流,从而加强该自贸协定。谅解备忘录分别由墨西哥贸易投资局局长和危地马拉经济部长签署,此外,双方还建立了年度工作计划,以加强两国市场分析,增加贸易往来。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
折叠 自然景点
名单 | 图片 | |
---|---|---|
亚提特兰湖 | 亚提特兰湖是在火山群中产生的盆地湖水,距离危地马拉市约100公里。湖面周围被雄伟的高山环绕,翠绿的山林倒映在湖中,湖山交映相得益彰。湖岸散布着许多印地安的村落。从亚提特兰湖至Chichicastenango,长约30公里的道路上,沿途有一处以出产印地安织品而有名的Solola村。 | ![]() |
危地马拉太平洋海岸 | 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线绵延250公里(155英里),从墨西哥边境与萨尔瓦多边境的东西。 该地区提供了黑色的火山沙海滩沿岸,红树林沼泽的众多河流背后和茂盛,亚热带森林中,进一步向内陆的灌溉。 | ![]() |
折叠 文化遗产
名单 | 图片 |
---|---|
安提瓜危地马拉(旧危地马拉城)位置在中美洲的中部,建于海拔1500米的潘乔亚山谷,其位置靠近阿瓜和富埃戈火山顶峰。这个地区的中心受到地震的威胁。城市建于公元1543年,具有行政功能。当阿尔沃拉杜的佩多被科特派遣到危地马拉建立首都圣地亚哥的时候,玛雅人已经顺从阿兹特克人的统治。三年以后,由于当地的暴力活动,西班牙人放弃了这座城市。 | ![]() |
基里瓜考古公园和玛雅文化遗址(基里瓜考古公园和遗址、基里瓜考古公园)(1981) 基里瓜是考阿克·斯凯的都城,自2世纪起就有人居住,城内拥有8世纪的许多建筑杰作,以及使人印象深刻的刻有花纹的石柱和石刻的历法,这些为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精粹的原始资料。基里瓜考古公园相关简介这一考古地点是古典时期早期的前玛雅人首都。这一事实的确认要归功于从公元5世纪留传下来的两块颇有纪念意义的石头。 | ![]() |
蒂卡尔国家公园,位于危地马拉北部的佩腾省西北部。是危地马拉最大的考古遗址之一,是前哥伦布玛雅文明的都市中心。蒂卡尔古城遗址面积约130平方千米,大部分建筑早已倒塌,只剩下一些断墙残壁。主要遗迹有建于公元810年的美洲豹金字塔,塔高约60米,有9层平台,因塔形很像美洲豹而得名。另外还有2号金字塔、4号金字塔、5号金字塔,以及耸立着7座宫殿的广场。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蒂卡尔国家公园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