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唐朝之前
公元前26-22世纪,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
齐桓公三360百科十七年(公元前649年)助责代曲农第完效议宽织,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城门。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父克正洋策达并底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说婷王玉只统格烧阻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80年),中山国国君桓公打败魏国,成功复国,顾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不久,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华足可连但。
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字顶种),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秦敌同话声原标山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环然心居建简府克八重放年),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水使讲合破持院是相吸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
汉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定州仍称卢奴,为中演肉一减山国国都。定州全境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极)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益须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毛损色月独仍出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茶资状乎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魏黄初二年(221年),定州及其辖地仍名中山国。
魏太和六年(232年),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预标光审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
晋泰始元年(26的适么研承程既止5年),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
后燕建兴元年(386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这是轻财热本传件轴纸氧影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
北魏皇始二年(397马间波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究响,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
北魏天兴三年(400年),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师然害绍州(这是定州的名称在历史上管出获第一次以定州二字出现),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仅械展延业响力还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当时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开皇三年(583年),脚见红照年我修氧银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正完持兴则子弱歌算措黄奴改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培排武队规温牛席三州军事。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今定州市),管决五辖10县。
唐至民国
唐武德四火并永石斗章年(621年),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设定州总管队树查铁庆元罪友虽从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河她、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死围光急殖促失市)。
唐武德六年(623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定、洛、相、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后周广顺元年(9相境51年),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庆历市苗印处感数许额术搞起八年(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金天会六年(1128年),定州升速归金国。
金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益社要料客号东生,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把要文按降硫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
明洪武九年(1376年),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觉航死刘乎拉止孙包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福集渐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清顺治六年(1649年),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
清雍正二年(1724年),仍设定州,由隶属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相当于今天省直管县的概念),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元年(1912年),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二年(1913年)植条防知占集弱接,改定州为定县。
民国纪副斤放有比三年(1914年),称为定县,属保定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定州设千迅针及石科外组析板置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扎定县,管辖6县:严风单作视获整映定县、新乐、灵寿、行唐子流觉达刻由司掌万老、曲阳、阜平。
建国之后
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专署驻定县。
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能村不。
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
1961年,定县、曲阳分开。
1986年,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定州由保定市代管。
2013年6月,定州市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县(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变,仍属保定市)。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定州市地处于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定州位于保定和画业移具东角脚存修石家庄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南北纵贯复来沿别并改,朔黄铁路横穿东坏损促减温顾然围是错西。定州市是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市区距北京196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68公里,距保定56公里,距河北国际机场38公里,距黄骅港165公里。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气候
年均日照2611.9小时,年均气温为12.4℃,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全年多起东北风。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景区
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候什也这言李讨践烈青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
城内主要景点开元寺塔、定州贡院、定州文庙
折叠 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定州开元寺塔该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折叠 众春园庶
众春园庶:位于城内东北隅。宋太宗时(976--997年),由中山太守李昭亮建。当时潴水为塘,广达百余亩,植有杨柳万株,花草繁茂,亭榭古雅。每到初春盛夏,波光粼粼,垂柳袅袅,风光绮丽。后来经年历久,日渐荒废。韩琦任知定州,将遗迹扩大兴修。庆历八年(1048年),筑长堤,建门于西南角,取”偕众同春“之意,故名为“众春园”。
折叠 雪浪寒斋
雪浪寒斋:雪浪寒斋,因石而得名。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贬知定州。一日在中山后圃(今定州中学院内)偶得一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副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当时著名画家蜀入孙位、孙知微所画的石间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之态,遂名“雪浪石”。苏东坡得此石如获至宝,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石,琢芙蓉盆将石放入盆中,且于文庙后置斋,名“雪浪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复贬英州,岁久盆与石埋没。明万历八年,知州唐祥兴发现雪浪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牧韩逢庥将盆石移入众春园,名“后雪浪斋”。斋亭高约4米,六角亭,两侧假石垒砌,古朴典雅。雪浪石立于莲花石盆之上,盆直径136厘米,雪浪石高宽各76厘米,厚40厘米,底围196厘米,黑质白纹,似雪飞扬[1]。
折叠 定州贡院
定州贡院,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民间称为考棚。
自明朝以来,定州隶属真定府。贡院建筑群为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现保存有中轴线上文场部分的影壁、大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5座主体建筑,东西对称的建筑形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大堂、二堂、后楼等主要建筑,东侧武场区原有演武厅文昌宫、后宫等建筑,每座建筑自成院落,院落间按使用需要或多或少地建有一些附属建筑,大门外还建有兵房,执事仪仗房等以壮观瞻,整个建筑布局有张有弛,富于变化。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进入贡院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2丈、长6丈气势雄伟的影壁,为当年揭榜之处。穿过三开间大门,两棵枝干虬劲的古槐郁郁葱葱笑迎宾客,传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定州亲手所植。 魁阁号舍是贡院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间,是考试的正式场所,可容纳上百人,最南间魁阁为半四角攒尖结构,殿脊叠涩四层出檐,翘起的翼角如鸟似翼,如翼似飞,结构严谨复杂,与出三檐硬山卷棚顶形式的号舍相连,构造独特别致。之后的大堂、后楼为考官办公、住宿之所,构件精雕细琢,体现出我国古代匠师们高超精湛的技艺。后楼又称“揽胜楼”,登临其上,俯瞰贡院全景,更能体味出学子们金榜题名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心情。
贡院的建筑气势雄伟壮观,别具一格,显示了清代建筑风格与高超的设计技巧,行置其中,既可领略雄伟壮观的建筑群落,又可想象当年宏大的考试场面,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历史发展
定州是古国都市,华北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商代为北方方国。西周时聚落渐增。春秋时,齐相管仲筑城。战国时,中山国在此定都。西汉置卢奴、安险、新处、苦陉四县于今定州市境内。西汉至前秦,卢奴一直是中山国(郡国)都。后燕都于此。北魏皇始二年(397年)置安州,设行台。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今定州由此而得名。今定州市境内当时有卢奴、魏昌、安喜三县。北齐废卢奴入安喜。唐代今定州市境内有安喜、唐昌二县。宋、金、元三代境内只有安喜县。明初撤安喜入定州,至清代仍为定州。自北魏至清,此地曾为行台、府、路、郡、州的治所。民国初废州改为定县,后曾两度为专署驻地。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定县县委将定县分为定南、定北两县。后定北县又分为定唐、望定二县。日本投降后,恢复定北县。民国36年(1947年)定县解放,建立定县市;定南、定北县合并为定县。翌年定县市并入定县。曾是冀中九专署(后改定县专署)驻地。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1961年定、曲两县分置。1986年,定县撤县改为定州市。
折叠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定州之地古属冀州。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属中山国,是鲜虞族的核心活动区域。中山国被魏国灭亡后又复国,后灭于赵国。
两汉魏晋
西汉置中山国,辖十四县:卢奴、北平、北新成、唐县、深泽、苦陉、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毋极、陆成、安险。其中的卢奴、安险、苦陉三县,均位于今定州市境内。
东汉中山国辖十三县:卢奴、北平、唐、汉昌、安国、蒲阴、望都、新市、毋极、陆成、安憙、上曲阳、广昌。
曹魏中山国辖十一县:卢奴、魏昌、安喜、蒲阴、望都、唐县、北平、广昌、毋极、安国、蠡吾。
西晋中山国辖八县:卢奴、魏昌、新市、安喜、蒲阴、望都、唐县、北平。
西汉至前秦,卢奴一直是中山国都。
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的后燕定都于此,改名弗连。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攻陷后燕国都,于此置安州,复弗连为卢奴,设行台。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这是定州这一名称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辖五郡:中山郡、常山郡、钜鹿郡、北平郡、博陵郡,其中中山郡为定州首郡。卢奴为中山郡治、定州州治。
北齐天保年间合并卢奴、安喜,新县名为安喜,治原卢奴城。
隋唐宋金
隋代开皇年间于中山国故地置博陵郡,辖十县:鲜虞(原安喜县)、北平、唐县、恒阳、隋昌、新乐、毋极、义丰、深泽、安平。
唐代称定州,天宝年间改为博陵郡,后复称定州,属河北道;复鲜虞县为安喜县;改隋昌县为唐昌县,天宝年间又改为陉邑。辖:安喜、北平、唐县、曲阳、陉邑、新乐、无极、义丰、深泽、望都十县。
宋代为定州,博陵郡,定武军节度使,属河北西路,后置定州路巡抚使,辖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军州,徽宗年间升为中山府。辖安喜、唐县、曲阳、北平、新乐、无极、望都七县(陉邑县并入无极)。金朝因之。
这一时期定州或中山府皆附郭安喜县。
元朝以来
元代中山府降为散府,属中书省真定路。辖三县:安喜、新乐、无极。
明代改中山府为定州,省安喜县入定州,属京师真定府。辖二县:曲阳、新乐。
清代仍为定州,为直隶省的直隶州。辖二县:曲阳、深泽。
北洋时期改定州为定县,属保定道。国民政府时期直辖于河北省。
折叠 名字由来
定州的历史变迁,唐杜佑的《通典》记载的非常详细,《通典·州郡·博陵郡》定州塔说:“定州,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
折叠 传统戏剧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清代中叶,梆子腔剧种兴盛以后,山西、河北、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大戏演变。
各地的秧歌戏多以兴起或流行的地区命名,如山西的祁(县)太(谷)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襄(垣)武(乡)秧歌,河北的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陕西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等。这些秧歌有的以唱民歌小曲为主,如祁太秧歌、韩城秧歌、陕北秧歌;有的民歌组合与板式变化相结合,如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蔚县秧歌,其主要唱腔和板式多来自梆子腔,板式有头性(慢板)、二性、三性、介板、散板及滚白等,其中的民歌小曲统称“训调”,包括[四平训]、[苦相思训]、[高字训]、[下山训]、[跌落金钱训]、[推门训]等,演唱时采用板胡、笛子、三弦等伴奏,俗称“梆扭子”;有的属于板式变化,如定县秧歌、隆尧秧歌,唱腔板式分慢板、二性(二六)、快板、散板、导板等,演唱时用板鼓或梆击节,大都不用管弦,只用锣鼓伴奏,因此又称“干板秧歌”。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秧歌戏角色原只有小丑、小旦、小生“三小门”,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须生、花脸、青衣“三大门”。其音乐唱腔吸收了梆子腔的特点,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容的体制,表演也有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
秧歌戏形式比较灵活、自由,长于表现现实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表演、装扮,编演了许多表现群众参加生产、学习及对敌斗争题材的剧目。新秧歌剧运动的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新歌剧,而且推动了秧歌戏等民间小戏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 府的扶持下,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朔县秧歌、繁峙秧歌、定县秧歌、隆尧秧歌等都建立了专业剧团。
定州秧歌戏又名定县大秧歌,主要流行于华北平原中西部,因发源地在保定定州而得名。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定州秧歌已有一批剧目上演,1952年正式成立了定县秧歌剧团。
折叠 定州瓷器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折叠 定州玉器
秦、汉、魏晋南北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汉玉器发展迅速,并以西汉河北满城刘胜墓、西汉昭帝平陵(陕西咸阳)、元帝渭陵(陕西咸阳)、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河北定县)和南越王墓(广州)等出土的玉器为代表,有镂空白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龙螭乳丁纹玉璧、鸡心玉佩、玉人、角形玉环以及玉具剑等。
这些玉器玉质莹润,琢制精巧,气韵生动,姿态自如。由于汉代崇尚厚葬,陪葬的玉器还有玉枕、玉衣、玉璜等。东汉时的玉器由西汉富有动势、立体感强的艺术手法逐渐转变为平面、线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魏晋南北时代的玉器基本上继承了东汉玉器的风格,制作较为简单,有的没有纹饰。
折叠 定州人文
陈超,我国知名新闻学家,祖籍河北定州,现居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
李夫人,野史中又称李妍,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是汉武帝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她是武帝宠臣、宫延乐师李延年的妹妹,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姊姊。
李延年擅长音律歌舞,故而颇得武帝宠幸。一日延年为武帝献歌,歌词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闻得此曲,极为感慨叹息。武帝姊平阳公主便告诉武帝,歌中的佳人就是指延年的妹妹,即李夫人。李夫人随后得武帝召见,由是深得宠幸。
李夫人早卒,武帝以皇后之礼安葬,后来还封其弟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武帝驾崩后,霍光揣度其意旨,为李夫人追上尊号为孝武皇后。
李夫人生一子刘髆,为昌邑哀王。其孙刘贺,袭昌邑王,只当了二十七日的皇帝。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今河北定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
宫素然 定州人 古代第一位女画家,著作《明妃出塞图》,该画于清朝咸同年间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大阪节立美术馆。画面描绘西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出塞和亲跋涉塞外路上的情景。
折叠 方言文化
定州方言为定霸小片,定霸小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是冀鲁官话保唐片的一个分支,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该小片西邻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北邻北京官话,东为冀鲁官话保唐片(有争议)天津小片,西南为冀鲁官话石济片,东南为冀鲁官话沧惠片。
阴平一般不读高平调。这是与蓟遵小片的主要区别。
大多可以在轻声前区分阳去与阴去。
儿化的前一字为开尾韵、u尾韵或尾韵时,多数地点“儿”自成音节典型读音:面条儿,豆角儿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经济
折叠 经济概况
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
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于2005年6月开始规划建设,2008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重点产业聚集区和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2009年荣膺“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园区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区西北部,充分利用唐河两岸形成的沙荒地和废弃地,规划占地面积4300公顷,按照“一区多园”形式,依据主导产业,划分四个产业园。
汽车产业园
规划占地680公顷,主要发展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其中:河北长安汽车公司达到年产2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到2012年达到50万辆。
新能源产业园
规划占地1400公顷,主要建设新能源产业项目。其中:河北旭阳焦化公司已经形成240万吨焦化、2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到2012年,完成投资60亿元,形成500万吨焦化、1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和40万吨醋酸的生产能力。
食品产业园
规划占地800公顷,重点吸纳国内外知名品牌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其中:定州伊利乳业公司先后建成44条生产线,形成日处理鲜奶1500吨的产能,成为伊利集团全国第三大核心生产基地。到2010年,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000吨。
机械产业园
规划占地1420公顷,主要吸纳和承接国内外机械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打包、成片开发、板块招商,生态优先、集约经营的原则,整体推进园区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建成面积400公顷,入驻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加工企业35家,煤化工企业和项目5个,乳制品加工企业1家,其他农产品加工及体品企业25家。2008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引进内资18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6亿元,工业总产值79.8亿元,上缴税金5亿元,出口总额3500万美元。 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2座11万伏变电站,电力、通讯设施齐全;天然气已经接通,旭阳公司产生的余热、余气可满足园区内企业需要;园区紧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省道河龙线穿境而过;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00吨的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规划总长58公里的园区公路、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设计规模180万千瓦的热电厂、22万伏变电站,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为有效破解建设用地问题,在对现有沙荒地和未利用地规划利用的基础上,谋划实施唐河定州市段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工程全长36.5公里,总投资8.2亿元,通过对唐河河道取直加固,可置换项目建设用地约2000公顷。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总长9.01公里,投资2.2亿元,各项前期手续已经完成,工期两年,竣工后可置换建设用地近700公顷。
折叠 行政区划
定州市下辖现辖5个乡、17个镇、3个城区办事处,486 个村街、31 个社区:北城区街道、南城区街道、西城区街道;
开元镇、高蓬镇、庞村镇、李亲顾镇、东亭镇、清风店镇、留早镇、叮咛店镇、邢邑镇、东旺镇、明月店镇、砖路镇、子位镇、大辛庄镇、赵村镇、周村镇、息冢镇、西城乡、东留春乡、杨家庄乡、号头庄回族乡、大鹿庄乡
折叠 基础设施概况
城市规划:1986年《定州市城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1998年在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调整,规划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保定市南部区域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轻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清风街和中山路为贯通南北东西的城市主轴线。工业区、科教区、居住区、商贸政综合中心区等五个分区功能齐全。东起自来佛街,西至商业街,北自兴华路,南至南环路间为古城保护范围,用地约4.5平方公里。
市政建设:城市路网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四横七纵”道路框架,城区内道路总长65公里,已初具中等城市规模。城市供水逐步建成占地56.42亩的直供水厂。供水管道60公里,日供水1.21万户1万立方米;日供煤气4.8万立方米的供气工程日供气1.2万立方米,工业、居民用户4000余户,采用湿法脱硫新工艺,填补了河北省空白,城市供燃气在省内县级市处领先水平;城市绿化实现了街道与游园结合,基本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化覆盖率28%;电信事业发展迅猛,实现了完全的无缝覆盖。程控电话总容量达9.6万门,可直拨世界各地,并已开通移动通信基站3座,数字移动通信基站22座 ;电力充足,现市内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李广利:(?-前89年),西汉中期将领,外戚,贰师将军,后封海西侯。
李夫人: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汉武帝刘彻的宠妃。
慧光:(487年―556年),又名惠光,俗姓杨,被称为“圣沙弥”。
崔仁师:生卒年不详,武德初年应制举,贞观末年任中书侍郎。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官至郢州刺史。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诗人。代表作品:《题都城南庄》。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
郝浴:(1623年―1683年),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邸飞虎(1769年-1819年),又名邸允亭,字赐拜,子位村人。武状元。
王瑚:(1864年—1933年),字铁瑚,民国政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光绪进士。清末曾任知县、知府等职。曾参与组织护国军。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湖南民政长、肃政厅肃政使、京兆尹、江苏省省长、山东省省长。
鹿钟麟:(1884年—1966年),字瑞伯,定州北鹿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二级上将。北伐战争后,曾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及代理部长、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要职。
王森然:(1895年—1984年),原名王樾,号杏岩。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松鹤朝阳》。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蓝璞,字含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
赵慈庚:(1910年—),历任西北工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北京市高等数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多次参与制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倡导和组织数学竞赛。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排名
2018年4月份,定州以6.43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县(区、市)中排第122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