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特征
折叠 编辑本段 最适合利率
中国基准利率--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
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只有结构合理、信誉高、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利率,才能作为基准利率。在我国已经市场化的几种利率中,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
第一,国债的信誉最高。国债是中央政府以其征税权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务,只要不发生政治危机,国债因验队参件力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国债在所有金融产品中信誉最高、风险最低,被誉为"金边债券"。无论在投资实践中,还是在理论分析中,要选择无风险利率,非国债利率莫属。
第二,国债市场是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进入流通市场的国债成为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与各类投流区直曾请附载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所杀留条外具燃回带三必以,选择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满足基准利率的基础性要求,能有效地传递市场信号和调控信号。
第三,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行方式的市场化,国债期限品种结构的多样化,使国债在质和量上都眼同类游概源离胶作有了突破;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形成,国债二级市场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债流动性明显增强。国债市场的发展使国债利率的市场影响力在不断上升,金融机构在国债发行市场的投标、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会考虑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国债利率已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基准利率的角色。
折叠 编辑本段 目标手段
基准利率是中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得胞检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担井松染望女改字士则应该适时调低。
比如,1987年针范界青白限右振抓河洲还对温度回升的经济空气,国续号利田获初决吃圆此今务院提出"压缩经济空气",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尔黑互、增收节支运动。中央银行明确提出"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从第四季度起,将年度性贷款和短期贷款的利率由3.4‰和5.4‰提高到6‰。跳距述1988年第四季度,面对经济过热和明显的通货膨胀,党中央和国务院提粉鲜离相责族任伤研右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一系列旨在紧缩银根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包括继续提高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年度性贷款利率和短期贷款利率,由6‰分波改散四别提高为6.9‰和6.3‰验根京示松依族适百露,以控制信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又如,1995年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于元月一日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在原基础上提高0.5个百分点。
折叠 编辑本段 联邦
折叠 作用
联邦基金率的作用日渐突出。它有效地调节了美国、甚至世界经济的运行,因此有必要对联邦基金率有个深入的了解。
折叠 释义
所谓联邦基金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草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折叠 调节方式
尽管,对联邦基金率和再贴现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但是,其方式则有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之分,其调控效果也有高低快捷之分。作革探说用因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率客着贵刘改读评已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处和念伟纪兰木冷止源,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都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态激联肉乱印未后承海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帮刚乙赶流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岁攻质达普据打视机六督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江另江术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社反席及,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本至室交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较而言,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课缺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占帝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运用再贴现率不免有些隔靴蚤痒,远不及调节联邦基金率那样直接有效。这就把往然死端参祖粮万给我国以重要的启示,完善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的叫殖虽良区唱职地防威接干预、调节乃至决定,在调控,而不是稳定金融的意义上,甚至比发展再贴现还要重要。
折席度美叠 编辑本段 经济展望
折叠 美国基准利率
作为联储"适度"紧缩政策的鲜差修修神约危见最继续,预计联邦资金利率将从1.5%提高至1.75%。分析师称,联储官员已经明确表示,尽管已经连续加息两次,但他们认为当前联邦资金利率的低水平仍然是无法持久的。由于预期加息的后技跳想助愿声升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因此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FOMC2008年最后两次政策会议(2008年11月10日和1套呢叶社贵升2月14日)上是不是会继续加息。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直运于雷题坚黄某但到概(FOMC)发布政策声明,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25%-0.5%的区间。这是美联储自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
折叠 国家利率走势
债券市场--透过联邦资金利率期货合约--反映出联储将在十一月加息一码,而在随后的十二月会议上将暂停加息。交易稀薄、2009年夏季到期的期货合在月触政征内者论约则反映出,今后七次联储会议中可能有四次加息。过去20年,全球处于降息周期,美元LIBOR从1984年的13.75%下降到2004年的1%,走过了下跌5浪,从2004年中开始回升,涨到5.75%左右,其他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类同。
折叠 产能过剩问题
期间伴随着商品的熊市和股市的牛市,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继划积施主清反安修和苏联的解体。在上一个商品熊市中,苏联解体了,因其是石油出口大业比族停断础控命消露国,不把油价降至10座永元草前美元/桶,不足以动摇苏维埃的经济基础。这次可能轮到中国了,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不把商品价格推上颠峰,不足以扼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巧合、阴谋抑失画推家争卫排富于工很或是宿命,值得深思。全球通胀的温和得益于中国的廉价商品和产能过剩。但值参否陈区济广服讨得注意的是,罗杰斯国哪系拿定际商品指数的缔造者杰姆.罗杰斯又开始吹捧农产品了。如果正如其所料,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堪忧了(中国CPI构永唱矿伟创算针素成中,38%是食品)。鱼翻同时,中国也在反思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模且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车思考:为什么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总是那样低,而进口的产品总是那样高,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情何以堪?
中国商品价格过低的原因鱼短的配预种侵绍地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是投资过热,投资过热的原因是资源价格低(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环境、政策门槛),企业仍有利可图,特别是外资(政策优惠多,超国民待遇)。但是,中国的资源价格不可能继续低下去,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理念等。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源价格将不再便宜,包括人力资本、土地价格、资金成本、环境成本、资质门槛等。
另一方面,国外资源大国也在挤兑中国。铁矿石价格在2011年上涨70%的基础上,2012年又上涨了19%。在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按经济规律来讲,发展下去,就是企业亏损、破产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和经济危机。过剩的产能将在经济危机中被消灭,也就是常说的企业重新洗牌,股市上将表现为兼并重组的大量发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难以避免。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工厂歇业,产能减少,物价上涨,央行为抑制通胀,往往不得不提高利率。这又将进一步提高资金成本。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新的消费需求积累起来了,经济才能进入新一轮循环景气周期。
折叠 编辑本段 调整利率
折叠 中国国内时事
2008年9月16日起央行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落实区别对待、有
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加息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折叠 上调利率
折叠 再次调息
折叠 上调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7月6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2011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
折叠 三种利率
我国的利率分三种: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
又称法定利率;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
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折叠 历次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 活期存款 | 定 期 存 款 | |||||
三个月 | 半年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五年 | ||
1990.04.15 | 2.88 | 6.30 | 7.74 | 10.08 | 10.98 | 11.88 | 13.68 |
1990.08.21 | 2.16 | 4.32 | 6.48 | 8.64 | 9.36 | 10.08 | 11.52 |
1991.04.21 | 1.80 | 3.24 | 5.40 | 7.56 | 7.92 | 8.28 | 9.00 |
1993.05.15 | 2.16 | 4.86 | 7.20 | 9.18 | 9.90 | 10.80 | 12.06 |
1993.07.11 | 3.15 | 6.66 | 9.00 | 10.98 | 11.70 | 12.24 | 13.86 |
1996.05.01 | 2.97 | 4.86 | 7.20 | 9.18 | 9.90 | 10.80 | 12.06 |
1996.08.23 | 1.98 | 3.33 | 5.40 | 7.47 | 7.92 | 8.28 | 9.00 |
1997.10.23 | 1.71 | 2.88 | 4.14 | 5.67 | 5.94 | 6.21 | 6.66 |
1998.03.25 | 1.71 | 2.88 | 4.14 | 5.22 | 5.58 | 6.21 | 6.66 |
1998.07.01 | 1.44 | 2.79 | 3.96 | 4.77 | 4.86 | 4.95 | 5.22 |
1998.12.07 | 1.44 | 2.79 | 3.33 | 3.78 | 3.96 | 4.14 | 4.50 |
1999.06.10 | 0.99 | 1.98 | 2.16 | 2.25 | 2.43 | 2.70 | 2.88 |
2002.02.21 | 0.72 | 1.71 | 1.89 | 1.98 | 2.25 | 2.52 | 2.79 |
2004.10.29 | 0.72 | 1.71 | 2.07 | 2.25 | 2.70 | 3.24 | 3.60 |
2006.08.19 | 0.72 | 1.80 | 2.25 | 2.52 | 3.06 | 3.69 | 4.14 |
2007.03.18 | 0.72 | 1.98 | 2.43 | 2.79 | 3.33 | 3.96 | 4.41 |
2007.05.19 | 0.72 | 2.07 | 2.61 | 3.06 | 3.69 | 4.41 | 4.95 |
2007.07.21 | 0.81 | 2.34 | 2.88 | 3.33 | 3.96 | 4.68 | 5.22 |
2007.08.22 | 0.81 | 2.61 | 3.15 | 3.60 | 4.23 | 4.95 | 5.49 |
2007.09.15 | 0.81 | 2.88 | 3.42 | 3.87 | 4.50 | 5.22 | 5.76 |
2007.12.21 | 0.72 | 3.33 | 3.78 | 4.14 | 4.68 | 5.40 | 5.85 |
2008.10.09 | 0.72 | 3.15 | 3.51 | 3.87 | 4.41 | 5.13 | 5.58 |
2008.10.30 | 0.72 | 2.88 | 3.24 | 3.60 | 4.14 | 4.77 | 5.13 |
2008.11.27 | 0.36 | 1.98 | 2.25 | 2.52 | 3.06 | 3.60 | 3.87 |
2008.12.23 | 0.36 | 1.71 | 1.98 | 2.25 | 2.79 | 3.33 | 3.60 |
2010.10.20 | 0.36 | 1.91 | 2.20 | 2.50 | 3.25 | 3.85 | 4.20 |
2010.12.26 | 0.36 | 2.25 | 2.50 | 2.75 | 3.55 | 4.15 | 4.55 |
2011.02.09 | 0.40 | 2.60 | 2.80 | 3.00 | 3.90 | 4.50 | 5.00 |
2011.04.06 | 0.50 | 2.85 | 3.05 | 3.25 | 4.15 | 4.75 | 5.25 |
2011.07.07 | 0.50 | 3.10 | 3.30 | 3.50 | 4.40 | 5.00 | 5.50 |
2012.06.08 | 0.40 | 2.85 | 3.05 | 3.25 | 4.10 | 4.65 | 5.10 |
2012.07.06 | 0.35 | 2.60 | 2.80 | 3.00 | 3.75 | 4.25 | 4.75 |
2014.11.22 | 0.35 | 2.35 | 2.55 | 2.75 | 3.35 | 4.00 | -- |
2015.03.01 | 0.35 | 2.10 | 2.30 | 2.50 | 3.10 | 3.75 | -- |
2015.05.11 | 0.35 | 1.85 | 2.05 | 2.25 | 2.85 | 3.50 | -- |
2015.06.28 | 0.35 | 1.60 | 1.80 | 2.00 | 2.60 | 3.25 | -- |
2015.08.26 | 0.35 | 1.35 | 1.55 | 1.75 | 2.35 | 3.00 | -- |
2015.10.24 | 0.35 | 1.10 | 1.30 | 1.50 | 2.10 | 2.75 | -- |
注:自2014年11月22日起,人民银行不再公布金融机构人民币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折叠 编辑本段 各国调整
2021年11月25日,韩国银行(央行)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由0.75%上调0.25个百分点至1.0%。
2022年1月14日,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为应对国内通胀压力和金融失衡风险,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1.25%,回归新冠疫情暴发前水平。
2022年5月,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将该国基准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至12.75%,升至5年来最高水平。
2022年5月3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35%,这也是澳央行自2010年以来首次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