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英语:National Gam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妒限全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来自首届全运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前三届的间隔时间并不固定,长的间隔有十年之久;第七届间隔了六年之久)。目前,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360百科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但却被各省市视全运会的成绩为其体育及综合实力的一容高渐因医灯鱼混六航项重要指标,因而各省市的竞争十分激烈,甚至违背了举办全运会的原意。为了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即将某省市区运动员代表国家在奥运会上取得的奖牌,作为该省市区成绩计入次年举着封衣武派行的全运会中。
在前四届全绍速宁去变谓飞是示运会上,比赛项目包括夏季体育项目、冬季体育项目、军事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体育项目。此后,因为国家调整体育杀点初式那创管前部愿代事业发展重心,开始集中力量备战奥运会。而要实战奥运会的突破,首先要从夏季项目开始。所以从第五届全运会开始,国家进行了综合性运动会改革,全运会的项目设置开始逐渐向夏季奥运会接轨。全运会中不再设立冬季项目,冬季项目单独举行全国冬何密松府负阿季运动会。
为促进冬季体育的发展,实施“北冰南展”工程,从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始,冬季体育的部分项目又重新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七运会设立了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项目,八运会又增设了花样滑冰项目,十一运会又增设了自由式滑雪项目。[1]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届全运会时间
第一届全运会 | 北京 | 1959年9月13日——10月03日 | |
第二届全普轮婷远许运会 | 北京 | 1965年9月12日——9月28日 | |
第三届全运会 | 北京 | 1975继冲纸考局年9月12日——9月28日 | |
第四届全运会 | 北京 | 1979年9月15日——9月30日 | |
第五届全运会 | 上海 | 1983年9月18日——10月01日 | |
第六届全运会 | 广东 | 1987年11月20日——12月05日 | |
第七届全运会 | 北京 | 1993年9月04日——9月15日 | |
第八届全运会 | 上海 | 1997年10月12日——10月24日 | |
第九届全运会 | 广东 | 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 | |
第十届全运会 | 江苏 | 2005年10月12日——10月23日 | |
第十一届全运会 | 山东 | 200武点9年10月16日—概压派—10月28日 | |
第十二届全运会 | 辽宁 | 2013年8月31日——9月12日 | |
第十三届全运会 | 天津 | 2017年8月27日——9月08日 | |
第十四届全运会 | 陕西 | 2021年9月15日——9月27日[2] |
折叠 编辑本段 德族孔容历届全运会
折叠 第一届全运会
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1959层奏该述年9月13日~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参赛运动员达1万多人,共设36个比赛项目和6个表演项目。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将备矿频白金色的麦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建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航坏建设新中国的激情。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怕活觉季批看身容、羽毛球、手球、棒球、女子垒球、水球、马球、田径、公路自行车、体操、技巧运把波冲免巴动、举重、游泳、跳水、赛艇、武术、中国式摔跤、射箭、中国向指时怕原备象棋、围棋、赛马、障板重极刘碍赛马、射击、摩托车越滑矛朝正使拉几航候况野、摩托车环行公路、无线又电收发报、航海多项、航海模型、滑翔、飞机跳伞、伞塔跳伞、航空模型共36项。
表演项目
折叠 第小钢切穿满移二届全运会
第二届全运会1965年在北京划事飞广还举行。开幕式上,1.6万多人表演了大型团体操《革命赞歌》。共有5014人参赛,设22个比赛项目,24人10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330人证探响九469次打破130项全国纪录。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醒目顶粮装木营正意封木武形的“2”字和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构成,跑道上方的红旗飘扬象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红旗。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水球、田径、自行车、体操、举重、击剑、游泳、跳水、摔跤、射箭、射击、摩托车、无线电收发报、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22项。
表演项目
武术共1项。
折叠 第三届全运会
1975年在北京举行,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示否山触伯致掉31个代表队参加,比赛项目成年组设28项,少年组设8项,另有6项表演项目。有1个队4人6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2人2次房怀再亚考副掉养每平2项世界纪录,49个队83人197次打破62项全国纪录,4个队36人144次打破58项全国青少年记录。
会徽解读
会徽背景从金色的跑道变成了圆形的体育场,寓意当时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安定团结的愿望;圆形的体育场上依误见煤引眼新坚界批然飘扬着一面红旗,表示继续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女子垒球、手球、田径、体操、技巧、游泳、跳水、水球、据块快酒征划船(包括赛艇、皮艇、划艇)、举重、射击、射箭、击剑写个举该量积轻伯每况系、武术、自行车(包括公路自行车和赛车场自行车)、中国式摔跤、棋类(包括围振角办色第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际红府永讲注但劳冰球、速度滑冰、再斯德质劳永术集材花样滑冰、滑雪。
表演项目
马术、秋千、跳板、民族摔跤、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水上摩托挺、摩托车和幼儿体育。
折叠 第四届全运会
1979年在北京举行。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队1.5万多名运动员参加,成年组比赛项目有34项,少年组有2项。有5人5次打破5项世界纪录,2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36个队204人376次打破102高湖煤背否进教杀章龙扩项全国纪录,2个队6人10次打破5项全国少年纪录。
会徽解读
会利图敌例不于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烧的火炬组成,当时正值拨乱反金意斯弦不做聚和行冲神正改革开放,火炬象征着继往开来江落府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比乎士游庆错歌政按推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困袁主构娘种钱超血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棒球、女子垒球、田径、体操、技巧、举重、游泳、跳水、水球、划船(赛艇、皮艇、划艇)、武术、射箭、棋类(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击剑、自行车(公路、赛航讨统轮频组括危绿场)、摔跤(中国式、自由式、古典式)、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洋镇晚川裂终何受、冰球、滑雪、射击、摩托车、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应举犯摩托艇和潜水共34项。
表演项目
团体操。
折叠 第五届全运会
1983年在上海举行,比赛项目有25项,表演项目1项,31个代表队的8943名运动员参赛。有2人3次打破2项世界纪录,7人12次打破9项亚洲记录,38队64人142次打破60项全明液国纪录。
会徽解读
会徽首次运用中西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图次此案立意新颖,横放的跑道,加上与之垂直的国旗轮省注,形成“中”字,象征“建设既直家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五届的五字改用罗马字“V”,又是国际公认的“胜利”代号,象征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条战线均取得伟大胜利。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田径、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游泳、跳水、水球、帆船、帆板、射箭、射击、击剑、自行车、摔跤、柔道、武术表演、赛艇、皮划艇。其中艺术体操、柔道、帆板、曲棍球是新增比赛项目。
表演项目
武术。
折叠 第六届全运会
1987年在广州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体坛盛会,共有37个代表队7228名运动员参加决赛,设44项比赛项目。有10人2队17次打破15项世界纪录,3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2人2次超过2项世界纪录,18人1队24次打破17项亚洲纪录,10人14次创造17项亚洲纪录,28人39次超过21项亚洲纪录,85人14队168次打破82项全国纪录。
会徽解读
会徽由醒目的“6”象征火炬,跑道则形象地表达出“羊”的韵意。火焰变型而成的“6”,意味着第六届全运会;以“羊”字的三横引伸为跑道,表示全运会在广州(羊城)举行。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棒球、田径、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举重、体操、艺术体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技巧、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马术、现代五项、武术、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蹼泳、航海模型、航空模型、自行车、滑水、摩托艇、摩托车越野、无线电测向、跳伞。
表演项目
高尔夫球、保龄球、桥牌。
折叠 第七届全运会
1993年9月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运动会。除参加前期若干项目比赛和成都赛区项目比赛的运动员外,北京主赛区共有包括解放军和行业体协在内的45个代表团的4228名运动员、1200名教练员参加,加上各代表团团部人员等,总数达7551人。共有4人4次创4项世界新纪录,18人4队43次超21项世界纪录,4人4次平3项世界纪录,54人1队93次创34项亚洲新纪录,61人3队143次超66项亚洲记录,130人14队273次创117项全国新纪录。
会徽解读
会徽图案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由罗马字母VII(七)字变型而成;手柄成跑道造型,由两个相反的“7”字组成,点明届数。
比赛项目
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举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拳击、现代五项、马术、中国式摔跤、围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车、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跳伞、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北京);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技巧、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蹼泳、滑水、航空模型、排球、羽毛球、棒球、武术(四川);帆船和帆板(秦皇岛)。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折叠 第八届全运会
1997年在上海市徐汇区举行。本届全运会共有179人659次超41项世界纪录,其中16人19次超7项奥运项目世界纪录;4人4次平3项世界纪录;100人3队367次超55项亚洲纪录;88人6队142次创66项全国纪录。
会徽解读
会徽图案由代表八运会的8和代表上海的汉语拼音字母“S”重新组合,图形外围是红色的“8”,中心形成一个白色的“S”,视觉上像一把火炬,又像一朵上海市花白玉兰;下半部分以“8”字为基础,像上海八万人体育馆,一环套一环,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圆。
比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含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棒垒球、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体操(含艺术体操)、举重、射击、射箭、击剑、柔道、摔跤、拳击、自行车、赛艇、皮划艇、帆船(含帆板)、现代五项、马术、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武术28个大项319个小项。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折叠 第九届全运会
2001年在广东举行。本届全运会共有24人35次超7项世界纪录,6人1队7次创6项亚洲纪录,28人41次超9项亚洲纪录,32人4队52次创37项全国纪录。
会徽解读
会徽中间丰满,两端渐细的曲线给人无限的延伸感,配合倾斜的线条,更显奔腾飞跃之意。对比鲜明的红、黄、蓝三色,对视觉有强烈的冲击力。造型洒脱地色勒出一个“9”,既直接传达了九运会的信息,又宛如一位矫健、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运动员,豪迈跨入新世纪。
比赛项目
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举重、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拳击、现代五项、马术、中国式摔跤、围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车、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垒球,跳水、水球、花样游泳、技巧、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排球、羽毛球、棒球、武术、帆船、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折叠 第十届全运会
第十届全运会于2005年在南京举行。
会徽解读
会徽图案由数字“10”变化而来,又是一个S的变形,S是英文“体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的拼音首字母,整个画面造型以倾斜的、流动的线与面结合,在简洁的S型主线上,龙、虎、火相互穿插呼应。会徽图案为红黄两色,既是中国最吉祥和欢乐的颜色,又是中国国旗的色彩组合。会徽设计意在以虎踞龙盘的艺术形象,体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的鲜明特点。会徽图形的设计既注重传统、又立足现代,特别强调活力和动感,以凸现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
比赛项目
赛艇、散打、帆船、马术、举重、射箭、击剑、水球、垒球、棒球、排球、手球、游泳、田径、帆板、柔道、体操、滑冰、跳水、篮球、拳击、曲棍球、足球、羽毛球、射击。
表演项目
无表演项目
折叠 第十一届全运会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于2009年10月16日在济南举行。
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吉祥物
理念来源:
吉祥物“泰山童子”以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泰山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进行创作。泰山地处山东,东临大海,西近黄河。它浓缩着东方文化精髓,是民族的根、生命的根,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美好精神象征。“登泰山而揽众山小”,既体现了坚韧不拔、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又展现了登高望远、憧憬未来的宽广胸怀。数千年文化精神渗透和现代文明渲染,赋予“五岳之首”更加丰富的积极内涵。
泰山的历史由石头写起。传说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位青年石匠,他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保佑百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并将其刻在泰山石上,取名“石敢当”,作为镇宅之宝,祈愿平安吉祥。这一独具特色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吉祥信仰。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设计释义:
吉祥物“泰山童子”主体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表现内容。石头被誉为“生命之魂”,寓意着“健康与长寿”,特别是2008奥运会奖牌的设计,把中国的石文化推向一个新高潮。
结合动人传说,通过时空转换、视觉过渡,形成了一个充满朝气、活泼英武、活力四射的卡通形象,给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吉祥寓意,是历史和自然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的交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好客的齐鲁儿女以特有的吉祥形式,赞美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空前盛况,激励中华儿女的拼搏精神,充满了和谐与圆满、提高与发展的良好祝福。
“泰山童子”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吉祥纹样与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与肢体灵活组合,既有整体概括,又有细节体现;既传达了传统文化内涵,又强调了现代精神风貌。造型独特,简洁大方,生动可爱,积极向上,为吉祥物宣传推广与开发应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概念最为直观的艺术延展。同时,以石头为基础进行设计也是吉祥物创作的一个创新。一开始我们设计的是童子张开手向大家挥手致意,后来又改成两个指头做V字状表示胜利,最终还是定了现在竖大拇指的手势,这个手势寓意着十一运会要办成最棒的全运会。在吉祥物的名字上也有争论,什么‘石敢当’、‘泰山娃’、‘泰山小子’都想过,后来才改成了‘泰山童子’
第十一届全运会闭幕式于2009年10月28日晚8时在山东省举行。
比赛项目
田径、射箭、击剑、游泳、赛艇、皮划艇、羽毛球、篮球、拳击、马术、足球、体操、手球、帆板、柔道、网球、排球、举重、摔跤、射击、曲棍球、棒球、垒球、滑冰。
折叠 第十二届全运会
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9月12日在辽宁省举行。
申办过程
2009年1月20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了确定十二届全运会承办省市评选会。在由总局领导、机关各司局、总局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各省市体育局长、解放军、新疆建设兵团和行业体协79名代表参加的会议上,天津、浙江、湖北、辽宁分别做了20分钟的精彩陈述,经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辽宁在第二轮以43票超出半数的优势,获得了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承办权。
会徽
图案以“龙腾盛世,扬帆体坛”为题材,充分反映出祖国经济繁荣昌盛,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运盛会吉祥如意,体坛竞技争创明星的美好景象;以变体行书“辽”字体现地域特征;以“红五星一角”体现祖国形象;以“跑道”体现体育内涵;以“12”字符体现“十二届全运会”理念;以龙飞凤舞的表现手法,体现赛场上运动健儿英姿;以海水喻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文化内涵,再次体现全运会主办地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图案中红色象征活力,兰色代表辽宁省沿海特征及博大胸怀。寓意展现了在日新月异发展中,全面振兴的辽宁省借助全运盛会携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乘风破浪、奋勇腾飞的精神风貌。
吉祥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揭晓晚会2012年6月2日在沈阳的辽宁大剧院隆重举行。吉祥物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活泼可爱的斑海豹“宁宁”诞生了!斑海豹 “宁宁”高举火炬,张开怀抱,发出热情洋溢的邀约,那是胸怀博大的辽宁人精神风貌的写照。饱含着辽宁人民对全运会的美好憧憬,对全国运动健儿的良好祝愿以及对来自于五湖四海宾朋的热诚欢迎。
“宁宁”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具有“渤海明珠”美誉的斑海豹。斑海豹来自于渤海辽东湾,俗称海狗,是惟一在我国海域内繁殖的鳍足目海洋哺乳动物,目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水生动物价值。那里是斑海豹在我国主要的繁衍、栖息地;那里有成立于1997年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那里有民间与政府联动、共同保护斑海豹栖息地的默契与信任;那里是怀抱辽东湾的东北唯一沿海省份、富有海洋文化底蕴的辽宁。
“宁宁”的名字取自“辽宁、安宁”。民间流传着“海狗把门”的传说,寓意守候一方平安与富庶。承办地辽宁,作为沿海大省,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12%,是未来的东北亚航运中心;作为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接合部,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沿海经济的强势崛起为辽宁经济腾飞注入了澎湃动力。人们在欢呼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高起点、高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开发建设的和谐并举,正日益成为辽宁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斑海豹“宁宁”的诞生正是希望唤起全国人民对海洋环境与珍稀物种的关注与保护意识,进而共筑万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斑海豹“宁宁”承载着辽宁人的意气风发和志存高远。充满发展希望与潜力的辽宁人,开发沿海,经略海洋,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其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必将凝聚成共筑和谐家园的巨大能量与爆发力。
开幕式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
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这是近三十年以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全运会开幕式——为办成一届“全民参与、回归体育、节约朴素”的全运会,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改变了1987年六运会以来晚上举办开幕式的惯例,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而且取消大型文艺演出,改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展示。第十二届全运会主赛区设在沈阳市,辽宁省其他13个地市都设有分赛区,共有9000多名运动员参加31个大项、350个小项的比赛。
31日下午16时左右,在欢快的迎宾曲中,习近平等走上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响起热烈掌声。16时26分左右,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步伐矫健的旗手护拥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全运会会旗、第十二届全运会会旗向人们走来。裁判员代表方队接着入场。紧随其后的是28个代表团的运动员代表,裁判员、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全场观众热情鼓掌欢迎。
17时26分,习近平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
伴随着第十二届全运会会歌的旋律,全运会会旗和第十二届全运会会旗也徐徐升起。随后,激动人心的主火炬点燃仪式开始。3位辽宁籍奥运冠军李玉伟、姚景远、陈跃玲高擎火炬跑进体育场,经过其他18位辽宁籍奥运冠军和冠军教练员,以及“当代雷锋”郭明义、“英雄航天员”张晓光、“载人深潜英雄”刘开周等3位辽宁社会各界优秀代表的传递。最终,12名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少年儿童用取自大连老铁山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圣火,点燃了命名为“汇聚”的火炬塔。火炬塔缓缓分节,拔地而起,表达了炎黄子孙期待中华民族“节节高”的吉祥祝福。3名来自辽宁基层的群众歌手引领全场观众共同唱响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主题歌《梦的天空》。轮滑、腰鼓、花棍、花式篮球……来自辽宁的12支健身队伍涌进场内,在12名奥运冠军的带领下,簇拥在来自全国的竞技体育健儿周围,尽情展示,体育场内一片欢腾。17时45分,开幕式在激情洋溢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闭幕式第十二届全运会闭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12日下午在沈阳闭幕。
下午四时,十二运会闭幕式在辽宁省浑南体育训练基地综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闭幕。在十二运会会歌《梦想的翅膀》欢快激昂的乐曲声中,十二运会会旗缓缓落下,燃烧了13天的十二运会圣火渐渐熄灭。
刘延东、杨晶、陈昌智、马培华等出席闭幕式。
根据组委会公布的奖牌统计,山东省代表团以65枚金牌高居榜首。辽宁(56金)、广东(50.5金)、上海(45金)、中国人民解放军(45金)和江苏(45金)名列综合成绩榜前列。在参赛的38个代表团中,有33个代表团获得了金牌,36个代表团获得了奖牌,所有代表团都获得了前八名的成绩。闭幕式由十二运会组委会副主任、辽宁省常务副省长周忠轩主持。首先是各代表团团旗和运动员代表入场。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十二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宣布了十二运会比赛成绩。
十二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宣读了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名单,其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33个代表团。
十二运会组委会执行主任、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闭幕式上致辞。他说,在过去的十几天里,我们欢度了盛大的节日,感受了体育的激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这些,辽宁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
在本届全运会上,有4人5次创5项亚洲纪录,11人3队18次创14项全国纪录,1人1次创1项全国青年纪录。
闭幕式仪式部分结束后,辽宁省的体育爱好者向观众们展示了武术、艺术体操、花式跳绳、花式踢毽等群众体育项目。
比赛项目
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激流回旋)、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高尔夫球、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橄榄球、帆船(帆板)、射击、垒球、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沙滩排球)、举重、国际式摔跤、武术(套路、散打),共31个大项,350个小项。
折叠 第十三届全运会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于2017年8月27日-2017年9月8日在天津市举行。
会徽会徽
设计理念:会徽主体形象由"津" 、"十三"、"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组合构成"火炬"的造型,体现全运会"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
特征:用书法书写的"津"字体现中国文化特征,倾斜角度和手写的"13"给人以运动感,是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
寓意:1、张开双臂的"津"字寓意:喜迎八方来宾,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也体现出天津盛世同心的开放包容的心态。
2、会徽的色彩以蓝色为主色调,既体现体育精神,又幻化为奔向未来、承载梦想的彩带。同时也象征天津海河(天津唯一的地标性符号),火炬顶端的红色火焰代表着激情热烈,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
吉祥物吉祥物
设计理念: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名点名了运动会主办地-天津。
2."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天津特色,"津娃"手持全运火炬,传递出了全运精神和天津人民期盼"全运"的心愿,而火苗为"13"的形态,又传递出"第十三届"的信息。
3."津娃"身着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的牡丹花,寓意繁荣富强,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美好愿望。
4."津娃"脚踩虎头鞋,挥舞红色绸带做出跳跃的动作传递出了运动的概念,同时预示出虎虎生威,红红火火的团结奋进的景象,也表现出了东道主天津人民欢迎来自祖国各地宾客和运动员并预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的美好心愿。
5.吉祥物形象诙谐、幽默、生动可爱,传递出了天津人民的性格特征
开幕式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
2017年8月27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时,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伴随着高昂优美的《歌唱祖国》的旋律,仪仗队员拥护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进体育场。现场奏响《运动员进行曲》,全运会会旗、第十三届全运会会旗和由100名旗手组成的会旗方队、裁判员代表方队走向主席台,紧随其后的是38个代表团的运动员代表,分别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3个行业体育协会。入场仪式完毕,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致欢迎辞。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致开幕辞。20时42分,习近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
运动员魏秋月、教练员徐国义、裁判员李敬分别代表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宣誓。4位歌手现场演唱第十三届全运会会歌《光荣和梦想》,拉开了文体展演《逐梦远航》的序幕。整个演出由"百年呼唤""健康中国""领航未来"3个篇章组成,生动诠释了本届全运会"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最后由本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和机器人"优友"共同点燃了全运会主火炬塔。
闭幕式第十三届全运会闭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8日晚在天津市闭幕。
晚上8时,第十三届全运会闭幕式在天津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闭幕。伴随着第十三届全运会会歌的旋律,第十三届全运会会旗缓缓落下,燃烧了13天的主火炬渐渐熄灭。
刘延东、杨晶、艾力更·依明巴海、陈晓光,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吴胜利出席闭幕式。
第十三届全运会是党的十九大前举办的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北京申冬奥成功和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后举办的一次重要综合性运动会。本届全运会推出多项创新举措——设立群众比赛项目;邀请高水平华人华侨运动员参赛;不设金牌榜、奖牌榜;邀请教练员与获奖选手一起登台领奖等,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理念,翻开了“全民全运”的新篇章。东道主天津市和有关部门本着“创新、安全、节俭、绿色、精彩”的理念,为体育健儿搭建起奋力拼搏的广阔舞台,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
闭幕式由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段春华主持。在各代表团团旗和运动员代表入场后,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宣读了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参赛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参赛纪念奖的名单。
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天津市市长王东峰在闭幕式上致辞。他说,本届全运会的圆满成功,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的精心指导和各代表团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广大志愿者和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真诚帮助和无私奉献。在此,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理念将永植每一个人的心中。
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致闭幕辞时说,本届全运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焕发了全运会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以一届热烈、精彩的体育盛会为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成体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十三届全运会于8月27日在天津开幕。在这届全运会上,超过2万名运动员角逐33个竞技体育项目和19个群众体育项目的543个奖项。本届全运会上,有3人1队4次超4项世界纪录,有2人3次超3项亚洲纪录,有9人1队11次创11项全国纪录。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主题为《幸福万万家》的文体展演。
折叠 第十四届全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于2021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陕西举行。
申办过程
陕西曾申办过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十三届全运会,尤其是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最后一轮投票环节以微弱的劣势惜败天津市。
2015年10月31日,是各省市递交申办报告的最后期限。最终,只有陕西省一个单位递交了申办报告。
2015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承办候选单位名单,经研究决定,确定陕西省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承办候选单位。
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陕西省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函》,同意陕西省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会徽会徽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取象传统礼天玉璧。玉为自然之精华,玉璧为致敬上天礼器。寓意全国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庆祝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到来。
会徽设计方案主要由中心部分、环形部分、主体色彩三方面构成。虚实相间,动静结合。
中心部分为宝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窑洞,它们是中国革命的灯塔。表达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任何挑战的坚强意志。
环形部分将玉璧纹饰幻化成田径、球类、游泳三个运动项目人形,体现全民全运的理念,展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向上、奋力拼搏、逐梦圆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会徽以黄、绿、蓝、紫、红为主色调,其中黄色象征黄土高天,红色象征革命圣地,绿色象征生态文明,蓝色象征现代科技,紫色象征文化魅力,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吉祥物吉祥物
吉祥物设计方案是以陕西秦岭独有的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动吉祥物形象。
朱鹮“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大熊猫“熊熊”,张开双臂,热情奔放;羚牛“羚羚”,健壮憨萌,阔步向前;金丝猴“金金”,聪明智慧、灵动可爱。身着“富裕黄”、“圣地红”、“梦想蓝”、“生态绿”运动装的吉祥物组合,分别寓意奔向新时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国梦。
“秦岭四宝”正以昂扬的斗志,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奔跑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全面小康、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
开幕式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15日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15日晚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灯光璀璨,气氛热烈。
19时58分,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等走上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20时,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伴着《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仪仗队员护拥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健步走入体育场。现场奏响铿锵有力的《运动员进行曲》,全运会会旗、第十四届全运会会旗和由60名旗手组成的会旗方阵、裁判员代表方队走向主席台。紧随其后的是37个代表团精神抖擞的运动员代表,他们分别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3个行业体育协会。全场观众用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欢迎运动员们的到来。
入场仪式完毕,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
陕西省、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同志分别致辞。
20时40分,习近平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顿时,全场沸腾起来,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伴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会歌的旋律,全运会会旗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会旗徐徐升起。
运动员杨顺洪、教练员陈融雪、裁判员钟杭伟分别代表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宣誓。
第十四届全运会会歌《追着未来出发》拉开了文体展演《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的序幕,整个演出由序曲“迎宾鼓阵”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三个篇章组成,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声光电手段,生动诠释了本届全运会“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主题。
激动人心的场内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燃仪式开始。从8月16日起,第十四届全运会火炬在陕西省内接续传递,最后传入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万众瞩目下,苏炳添、张雨霏、秦凯、郭文珺、马龙等5位火炬手接力传递,最后由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杨倩点燃全运会主火炬。
21时35分,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在主题歌《跨越》掀起的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
闭幕式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27日晚在西安闭幕。
晚8时,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闭幕。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会歌《追着未来出发》的乐曲声中,第十四届全运会会旗缓缓落下,燃烧了13天的主火炬渐渐熄灭。
孙春兰、张春贤、肖捷、辜胜阻,以及苗华出席闭幕式。
第十四届全运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节点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我国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后举办的一次重要综合性运动会。本届全运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主题,运动健儿发扬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诠释“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责任担当,借鉴上届全运会改革创新经验,继续设立群众赛事活动。东道主陕西省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为体育健儿搭建起奋勇争先的舞台,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各参赛代表团代表入场。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十四届全运会组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宣读了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参赛纪念奖代表团名单。
第十四届全运会组委会执行主任、陕西省省长赵一德致辞。他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届全运会精彩圆满。全民全运点燃的希望之火、照亮的梦想之光,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勇前进。陕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十四届全运会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致辞。他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本届全运会圆满成功,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主题为《筑梦奋进》的文体展演。
折叠 第十五届全运会
在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式上,陕西省省长赵一德将全运会会旗交还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苟仲文将会旗移交给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承办单位代表的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2025年在广东、香港、澳门举办。
折叠 编辑本段 其他全国运动会
折叠 全国冬季运动会
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国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冰雪项目综合性体育赛事,每四年举办一次,它将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冬季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的大展台!对于更广泛的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我国冬季体育竞技水平都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还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尤其是冬季体育产业的各项建设与发展。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于1959年2月在哈尔滨市和吉林市举行。至2009年,全国冬季运动会共举办了10届(第2届停办)。
历届冬运会
第一届 | 1959年2月10日至2月20日 | 哈尔滨 |
第二届 | 未举办 | 吉林市 |
第三届 | 1976年1月21日至1月26日 | 哈尔滨 |
第四届 | 1979年2月14日至2月20日、3月4日至3月9日、9月8日至9月17日 | 尚志、乌鲁木齐、北京 |
第五届 | 1983年3月12日至3月23日 | 哈尔滨 |
第六届 | 1987年3月8日至3月17日 | 吉林市 |
第七届 | 1991年2月2日至2月9日 | 哈尔滨 |
第八届 | 1995年1月14日至1月24日 | 吉林市 |
第九届 | 1999年1月10日至1月19日 | 长春 |
第十届 | 2003年1月5日至1月18日 | 哈尔滨 |
第十一届 | 2008年1月18日至1月28日 | 齐齐哈尔 |
第十二届 | 2012年1月3日至1月13日 | 吉林省 |
第十三届 | 2016年1月20日至1月30日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第十四届 | 待定 | 内蒙古自治区 |
折叠 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从1984年开始,我国正式举办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到2007年已举行了七届,每四年一次的综合性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已形成制度。除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以外,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残疾人运动会每三到四年举行一次;部分省、市、自治区定期举行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运动会。
历届残运会
第一届 | 1984年10月6日~10月17日 | 安徽省合肥市 |
第二届 | 1987年08月23日~09月01日 | 河北省唐山市 |
第三届 | 1992年03月18日~03月23日 | 广东省广州市 |
第四届 | 1996年05月09日~05月16日 | 辽宁省大连市 |
第五届 | 2000年05月06日~05月14日 | 上海市 |
第六届 | 2003年9月16日—9月23日 | 江苏省南京市 |
第七届 | 2007年5月12日—5月20日 | 云南省昆明市 |
第八届 | 2011年10月11日~10月19日 | 浙江省杭州市 |
第九届 | 2015年9月12日—9月19日 | 四川省成都市 |
第十届 | 2019年8月25日—9月1日 | 天津市 |
第十一届 | 2021年10月22日—10月29日 | 陕西省西安市 |
折叠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届民运会
第一届 | 1953年11月8日--11月12日 | 天津市 |
第二届 | 1982年9月2日--9月8日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第三届 | 1986年8月10日--8月17日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
第四届 | 1991年11月10日--11月17日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第五届 | 1995年11月5日--11月12日 | 云南省昆明市 |
第六届 | 1999年9月24日--9月30日 | 北京市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分会场) | ||
第七届 | 2003年9月6日--9月13日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
第八届 | 2007年11月10日--11月18日 | 广东省广州市 |
第九届 | 2011年9月10日--9月18日 | 贵州省贵阳市 |
第十届 | 2015年8月9日--8月17日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
第十一届 | 2019年9月8日--9月16日 | 河南省郑州市 |
折叠 全国农民运动会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在我们国家,农运会是仅次于全运会的大型运动会。农运盛会的召开,是党和政府对九亿农民的关怀。中国农民体协1988年创办,1988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每隔四年一届,是五大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
历届农运会
第一届 | 1988年10月9日-16日 | 北京市 |
第二届 | 1992年10月10日-18日 | 湖北省孝感市 |
第三届 | 1996年10月12日-19日 | 上海市 |
第四届 | 2000年10月30日-11月5日 | 四川省绵阳市 |
第五届 | 2004年10月18日-24日 | 江西省宜春市 |
第六届 | 2008年10月26日-11月1日 | 福建省泉州市 |
第七届 | 2012年9月16日-9月22日 | 河南省南阳市 |
第八届 | 2016年 | 吉林省松原市 |
第九届 | 2020年 | 浙江省杭州市 |
折叠 全国城市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是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旨在推动城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发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自2013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运动会。
历届城运会
第一届 | 1988年10月23日-11月2日 | 山东省济南市 |
第二届 | 1991年9月20日-9月28日 | 河北省唐山市 |
第三届 | 1995年10月22日-30日 | 江苏省南京市 |
第四届 | 1999年9月11日-9月20日 | 陕西省西安市 |
第五届 | 2003年10月18日-10月27日 | 湖南省长沙市 |
第六届 | 2007年10月25日-11月3日 | 湖北省武汉市 |
第七届 | 2011年10月16日-10月25日 | 江西省南昌市 |
由于在2013年全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全国青年运动会,因此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是最后一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折叠 全国青年运动会
前身是全国城市运动会。2013年11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历届青运会
第一届 | 2015年10月18日-10月27日 | 福建省福州市 |
第二届 | 2019年8月8日-8月18日 | 山西省太原市 |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届全运会奖牌榜
折叠 第1届全运会奖牌榜
1 | 解放军 | 117 | 95 | 64 |
2 | 上海 | 34 | 36 | 16 |
3 | 北京 | 42 | 44 | 38 |
4 | 广东 | 31 | 26 | 25 |
5 | 山东 | 21 | 21 | 20 |
6 | 河北 | 20 | 27 | 32 |
7 | 内蒙古 | 18 | 17 | 7 |
8 | 黑龙江 | 15 | 24 | 12 |
9 | 四川 | 10 | 11 | 16 |
10 | 福建 | 10 | 11 | 10 |
折叠 第2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解放军 72 53 37
2 上海 38 53 28
3 北京 42 44 38
4 广东 30 22 19
5 山东 17 14 12
6 河北 16 14 21
7 山西 10 6 8
8 广西 10 0 5
9 四川 9 11 13
10 辽宁 9 9 11
折叠 第3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广东 38 26 23
2 北京 36 20 23
3 解放军 19 18 28
4 上海 19 22 25
5 吉林 15 13 18
6 黑龙江 14 16 18
7 辽宁 13 15 15
8 广西 13 11 9
9 福建 11 18 19
10 江苏 10 13 8
折叠 第4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解放军 50 42 46
2 北京 44 42 53
3 广东 44 41 39
4 黑龙江 38 52 32
5 上海 36 32 33
6 吉林 30 21 31
7 辽宁 28 28 16
8 山西 21 18 16
9 山东 21 14 12
10 江苏 19 20 34
折叠 第5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广东 36 25 24.5
2 上海 33 35 30
3 辽宁 22 18 21
4 北京 17 24 22
5 解放军 16 28 20
6 江苏 13 17 11
7 浙江 11 15 10
8 广西 11 12 6
9 山西 11 9 9
10 福建 11 5 10
折叠 第6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广东 54 35 36
2 上海 32 29 25
3 辽宁 32.5 30 19
4 北京 17 23 25
5 山东 12 17 19
6 四川 17 19 14
7 湖北 15 13 20
8 江苏 9 15 16
9 浙江 17.5 13 8
10 河北 11 12 15
折叠 第7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辽宁 44 48 44
2 广东 29 28 26
3 上海 26 19 16
4 北京 21 20 23
5 湖北 19 12 11
6 河南 19 8 17
7 江苏 18 12 18
8 四川 15 14 22
9 湖南 14 13 13
10 解放军 14 12 10
折叠 第8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上海 42 34 32
2 辽宁 39.5 43.5 29.5
3 山东 25 22 25
4 广东 24.5 31.5 37.5
5 解放军 24.5 25.5 24.5
6 江苏 23 15 24
7 北京 20 33 12.5
8 吉林 19 9.5 6
9 湖南 17.5 10 13.5
10 浙江 17 10 7.5
折叠 第9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1 广东 69.5 48 51.5
2 辽宁 41 31.5 28.5
3 解放军 33 26 28
4 上海 29.5 29.5 24.5
5 江苏 24.5 21.5 25
6 北京 23 27 22.5
7 山东 22 22 22
8 湖南 19.5 14.5 17
9 浙江 12.5 12.5 17.5
10 湖北 12.5 6.5 11
折叠 第10届全运会奖牌榜
01 | 江苏 | 56 | 38 | 42 | 136 |
02 | 广东 | 46 | 42.5 | 36.5 | 125 |
02 | 解放军 | 44 | 39 | 32 | 115 |
03 | 山东 | 42 | 29 | 27 | 98 |
04 | 北京 | 32 | 23.5 | 26 | 81.5 |
05 | 辽宁 | 31 | 35 | 33 | 99 |
06 | 浙江 | 29 | 20 | 12 | 61 |
07 | 上海 | 26 | 48 | 44.5 | 118.5 |
08 | 福建 | 17 | 12 | 14 | 43 |
09 | 黑龙江 | 16 | 17 | 8.5 | 41.5 |
10 | 天津 | 15.5 | 13.5 | 11 | 40 |
折叠 第11届全运会奖牌榜
1 | 山东 | 63 | 44 | 46 | 153 |
2 | 解放军 | 49 | 39 | 41 | 129 |
2 | 江苏 | 48.5 | 37 | 36 | 121.5 |
3 | 辽宁 | 48 | 45 | 34 | 127 |
4 | 广东 | 45 | 45.5 | 39.5 | 130 |
5 | 上海 | 41 | 34 | 46.5 | 121.5 |
6 | 北京 | 30 | 20 | 29 | 79 |
7 | 黑龙江 | 23.5 | 23 | 18.5 | 65 |
8 | 天津 | 23 | 14 | 15.5 | 52.5 |
9 | 福建 | 19 | 11 | 21 | 51 |
10 | 湖南 | 18 | 10.5 | 6 | 34.5 |
折叠 第12届全运会奖牌榜
1 | 山东 | 65 | 47.5 | 43 | 155.5 |
2 | 辽宁 | 56 | 49.5 | 39.5 | 145 |
3 | 广东 | 50.5 | 34.5 | 36 | 121 |
4 | 上海 | 45 | 48 | 36.5 | 129.5 |
5 | 解放军 | 45 | 38 | 37 | 120 |
5 | 江苏 | 45 | 35 | 37 | 117 |
6 | 浙江 | 35 | 20 | 39 | 94 |
7 | 北京 | 33 | 28 | 25 | 86 |
8 | 黑龙江 | 22 | 15 | 29 | 66 |
9 | 天津 | 20 | 14 | 11 | 45 |
10 | 福建 | 18 | 23 | 22.5 | 63.5 |
折叠 第13届全运会奖牌榜
为了淡化全运会的功利因素,第13届全运会不设金牌、奖牌榜。
折叠 第14届全运会奖牌榜
排名 单位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1 山东 57 55 47 159
2 广东 54 32 56 142
3 浙江44 35 37 116
4 江苏 42 35 39 116
5 上海 36 27 28 91
6 湖北 27 18 15 60
7 福建 25 17 18 60
8 湖南 25 13 9 47
9 四川 22 19 23 64
10 辽宁 22 16 22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