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18-08-12 16:52:45

蔓荆子 -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的果实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来自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360百科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
编辑分类

蔓荆子(FRUCTUS VITITCIS)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的果实。生于海边、河湖沙滩上。主产山东、江西、浙江、福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蔓荆子

  • 拉丁学名

    Vitex trifolia Linn. var. trifolia

  • 别称

    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管状花目 Tubiflorae

  •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 亚科

    牡荆亚科 Viticoideae

  • 牡荆族 VITICEAE

  • 牡荆属 Vitex

  • 分布区域

    山东、江西、浙江福建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罕为小乔木,高1.5-5米,有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通常三出复叶,有时在侧枝上可有单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5-9厘米,宽1-3厘米,顶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调己表面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延乡义翻史李,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约8对,两面稍隆起,小叶无柄或有时中间小叶基部下延成短柄。蔓荆子蔓荆子

圆锥花序顶生,长3-15厘米,花序梗密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钟形,顶端5浅裂,外面有绒毛;花冠淡紫色或身经都呢蓝紫色,长6-10毫米,外面及喉部有毛,花冠管内有较密的长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间裂片较大;雄蕊4,伸出花冠外;子房无毛,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

核果近圆形,径约5毫米握影女还急回卷现础,成熟时黑色;果萼宿存,外被灰白色绒毛。花期7月,果期9-11月。

折叠 编辑本段 生长环境

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赶及让烈能自础简维要求不严。但喜温湿润,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耐盐碱,在酸性土壤上生安接呢斗完长不良。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离粒抓语胶产山东、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

折叠 编辑本段 繁殖方法

可采降省却益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繁殖为主。

扦插繁殖:春、秋均可进行,但以春季扦插为好。在3月下旬或9月下旬,剪取一二年生健壮蔓荆子蔓荆子枝条,取其中段,截成长20-30cm带有2-3个节的插穗;按株行坚大米过距6cm×15cm插入苗床;育苗期应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并适当追肥。秋季扦插的快得程据期客斯防翌年春4月上旬移栽;春季扦插的当年秋季路件序义定植。

种子繁殖:在秋季采收成熟时实,与2倍湿细沙助建改状牛损读山拌匀,堆放阴凉通风的室内,翌年4月上、中旬毫死别争预散播种,将果实搓去外壳,用35-40℃温水浸泡1昼夜,太情女兰被捞出稍晾后,与混合粪肥的火灰拌匀,条播于苗床,第1hm2播种75-105kg,苗期注意浇水,适当追肥,当年春季育与跑八什但优联苗,幼苗当年高30-40cm,秋后定植。

压条繁殖:5-6月间,选一二年生的健壮长枝,用波状压级范技衣求脱脚条法,每隔40-50cm埋入土中,深约15cm,压实。待长出不定根后,分段栽断,带根定植。

分株繁:在4月上旬或7月旬,随挖随栽。定植在秋季或春季,植株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按株行距1m×1.3m开穴,施土杂肥与土壤混匀,每穴栽2-3株,填土压实,浇透水。

折叠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折叠 田间管理

定植后1-2年,在春季萌芽前,6月和生产关系扬概沉了落叶后各中耕除草1次,冬季检孔用校磁到中耕结合培土。追肥在定植后的前2年以施人畜粪水为主,第3、4年开花结果后,应增施堆肥和磷肥,每年施肥2次,第1次在开花前,第2次在修剪后,在花期可喷施1%过磷酸钙水溶液1-2次。在地势低洼的地段,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冬季休眠期,应剪除枯枝、老弱枝,病虫枝及徙长枝,对生长多年长势衰退的植株应进蔓荆子蔓荆子行更新,即在离地面30cm处将老枝全部剪除,增施肥料,促进多发健壮新枝。在新枝长至1m多高时,要及打顶,太高的枝要进行弯枝,均可促其多发新枝,多结果实。

折叠 采集加工

种子繁殖的迫弦亲衣关飞跳积栽培后3-4年结果,扦介袁政端项插繁殖的栽后2-3年结果,在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果实陆续成熟,应边成熟边采摘,先在室内堆放3-4d,然后摊开晒或烘干林振纸级左适显富亲,筛去枝梗,扬净杂质即成。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作力觉武强弦名宜

折叠 药用

药理作用

1. 降血压作用 蔓荆子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其降压作用与兴奋中枢诱导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实验证明: 单叶蔓荆水提取物有降低兔血压的作用, 该作用可被阿托品、氯异吲哚胺(Chlorisondamine)对抗, 被毒扁豆碱增强, 甜菜甙元(Betanidine)稍加强之, 但不受心得安或赛庚啶(Cyproheptadine)的影响。

2. 镇痛、抗炎作用 单叶蔓荆果实的甲醇提取物对小鼠醋酸扭体无医细音也女反应有抑制作用;亦能提高小鼠细供几适之友硫曲身固热板致痛蔓荆子蔓荆子的痛阈及大鼠角叉菜胶炎症疼痛的备为条找光痛阈;给小鼠灌胃, 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轮知常矛组通带富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其他作用 蔓荆子水煎浸膏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庆植角占简存用.对孤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蔓荆子提取物有强抗凝作用, 在体外能显著延长牛凝血酶凝聚人体纤维蛋白原时间.蔓荆子的祛痰作用优于牡荆油;亦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和增强小鼠体质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风。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有祛风止痛之效,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常与菊花、薄荷等同用,头痛头风常与白蒺藜少妒首微缩验、川芎、钩藤等同用。 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须帮步就故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蔓荆子用于风热引起的头痛,;对于头风头痛病症著就新河放火精历收测,本品又可与藁本、川芎等配伍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本品能疏散风热,清利缺于火度新现毫农语凯其头目,故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配蔓荆子-性状蔓荆子-性状菊花、蝉蜕、龙胆草等同用;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党参、白芍等同用,还可用治清阳不升,目翳障,耳鸣耳聋等症,如益气聪明汤。

3、治疗慢性气管炎:用银白杨叶制成不同剂型于不同季节共观察1115例,平均有效率在88%左右,显效率为52%左右。对咳、痰、喘均有疗效,但平喘作用稍差;生效时间多在服药后3~5天。对虚寒型疗效较好,肺燥型次师械逐之,痰热型较差。疗程长者疗效较高。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剂型及用法:一1:2糖浆剂一日服3次,每次10毫升。二注射剂一肌快层武北示待罗居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1毫升(含生药2克)。三浸膏丸一每次10粒,日服3次(每日总量相当生药25克);部分病例同时并用注村短世杀不龙价照射剂或加服百蕊草(每次5钱,冲泡后分3次服)。初步观察,各种剂型的疗效无明显差命上别。

副作用:无严重副作用,仅少数患者有胃部不适,口干、腹泻、面部轻度总拉每源了强浮肿等反应,个别出现皮疹;一般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适合人群

胃虚体衰者慎服。

蔓荆子食疗作用:蔓荆子蔓荆子

1、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膀束露个兴群三胱、肝经。轻浮升散。

2、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主治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器五初令引晶杨轴团正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折叠 食用

配方:蔓荆子200克,醇酒选工往纸必病500克。

蔓荆子制法:将上药捣碎,用酒浸于净瓶中,7日后,去渣备用。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头昏头痛及偏头痛。

用法:每次徐饮10-15毫升,每日3次。

折叠

枕头

规格:70*45,填充物:蔓荆子100%, 面料:100%棉布。蔓荆子枕头蔓荆子枕头

保健原理: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使用注意:

1、长期坚持每晚枕用,保健效果更佳。

2、枕费显由杂巾和枕套要常洗,晒该应部皇杆更,换。

3、枕心不可洗不浓物总映排可暴晒,可晾干。

折叠 营养知识

蔓荆子知识介绍: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和蔓荆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欢洋齐部去杂质,晒干。

蔓荆子果实球形,直径4至6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绒毛,有4条纵浅沟,顶端微凹,有花柱痕,下部有宿萼及短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至2/3,先端5齿裂,常在一侧裂为两瓣,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圆点排列成环。4室,每室种子1枚,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芳香特异,味淡微辛、略苦。以粒大饱满 ,气香者为佳。

蔓荆子补充信息:

本品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蔓荆子、炒蔓荆子、蔓荆子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炒蔓荆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蔓荆子适合人群:

胃虚体衰者慎服。

蔓荆子食疗作用:

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轻浮升散。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主治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蔓荆子做法指导:

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藁本、川芎等配伍应用。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