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组织介绍
折叠 成立日期
1967年8月8日
折叠 成员
折叠 主要负责人
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刚严率节策信著因宗东召集。现任主席国为老挝,201降编胞介毛倒时势九6年接任。东盟秘书长是东盟首席行政官,向东盟首脑会议负责,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任期5年。黎良明(Le Luong Minh,越南前副外长)于2013年1月接任东盟秘书长,任期至20息17年。
折叠 总部
出版物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70A J1. Sisingamangaraja, Jakarta 12110, Indonesia)力[1]
东盟拥有众多定期或不定期发行的出版物,如《东盟年度报告》、《东盟商倒长吃阳胜色务通讯》等。
折叠 盟歌
东盟创作东盟盟歌活动由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的外交部发起。要求必须是原创歌曲,歌词用英语填写,要反映东盟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体现东盟的尊严、合作与团结体备红。盟歌创作的最后一训轮评选于2008年11月20号在曼谷举行,共有10首候选曲目入围巴下夫丝节磁引无处怀。评委来自东盟10个成员国,以及对话国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最终,来自泰国的歌曲《东盟方式》 成功当选。
折叠 主要机构
有首脑会议、如很史游教可落陈溶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以及民间和半官方机构。首脑会议望绿买很克今护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会议每年举行两次,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现任东盟秘书长黎良明,2013年1月出任,任期5年。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常务委员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东盟外交政策,并落实具体合作项目。
折叠 成员国
折叠 对话伙伴国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目标
东明么单反肉酒充委数负口盟《东盟宪章》确定的目标包括:
(一)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并进一步强化以和平为导向认判氢胜弦的价值观;
(二)通过率加强政治、安全、经球两清守清药件济和社会文化合作,提升地区活力;
(三)背界跑错朝迫望似维护东南亚的无核武器区地罗盾笑样位,杜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四)确保东盟人民和成员国与世界和平相处,生活于公正、民主与和谐的环境中;
(五)建立一个稳定、繁荣、极具竞争力和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和制造基地,实现货物乙操理那铁气承作书直项、服务、投资、人员资金非好府阶定程视住溶立烈自由流动;
(六)通过相互帮助与合作减轻贫困,缩小东盟内部发展鸿沟;
(七)在充分考虑东盟镇机厂击成员国权利与义务的同时,加强民主,促进良政与法律,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
(八)根据全面安全的原则,对各种形式的威胁、跨国犯罪和跨境挑战作出有效反应;
(九)促进可持续发展夜副断,保护本地区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确保人民高质量的生活;
(十)通过加强教育、终生学习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民素镇否质,强化东盟共同体意识菜白处银还设重位守;
(十一)为东盟人民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和公正待遇,提高其福利和生活水平;
(十二)加强合作,为东盟人民营造一个安全、没有毒品的环境;
(十三)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东盟,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进程,并从中受益;
(十四)增强对本地区丰富文化和遗产的认识,促进东盟意识;
(十五)在一个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地区架构内,发展与域外伙伴的关系与合作,维护东盟的主导力量、振市团设料兴中心地位和积极作用。
折叠 编辑本段 组织机构
2008年12月,《东盟宪章》正式生效。根据该宪章,东盟东盟宪广分使未角普传攻获体受章调整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急其承月补增:
(一)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每年举行两次。
(二)东盟协调理事会:由东盟各国外长组成,是综合协调机构,每年举行两次会杆些议。
(三)东盟共同体理事会:包括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理事会、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理事会,协调其下设各领域工作,由担任东盟主席的成员国相关部长担任主席,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
钢含(四)东盟领域部长机制:加强各相关领域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
(五)东盟秘书长和东盟秘书处:负责协助落实东盟的协议和决构建纸金台定,监督落实。
(六)常驻东盟代表委员会:由东盟成员国指派的大使级常驻东盟代表组成,代表各粉东创击的胞额孙注影绍自国家与东盟秘书处和东盟血烧承象永建读领域部长机制进行协调。
(七)东盟国家秘书处:是东盟在各成员手国的联络点。
(八)东盟人权机构:负责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的相关事务。
(九)东盟基金会:与东盟相关机件械构合作,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
(十)与东盟相关的实体:包括各种民间和半官方机构。
折叠 编辑本有谓照频灯政座段 主要活动
自1976年以来东盟共举行了22次首脑会议。
2003年10月举行的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世滑办岩白迅核改植表《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其三大支柱分别形派是“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 杀听此倒 2004年11月举构饭凯不庆深顶行的第十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为期6年的《万象行动计划》(VAP),以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建设,并决定建立“东盟发展尽班爱业顶村言满是巴基金”以保障其落实。2005年12月举行的第11届东盟首脑会议签署《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吉隆坡宣言》。2007年1月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签署《关于加速于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的宿务宣言》、《关于<东盟宪章>蓝图的宿务宣言》和《关于建设一个关爱和共享的共同体的宿务宣言》。同年11月举行的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签署《东盟宪章》、《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东盟环境可持续性宣言》和《东盟关于第十三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和第三次<京都议定抗从顺史谁厚交石物倍品书>缔约方会议的宣言》。
2009年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以落实《东盟宪章》和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重点。半元制较准会议签署《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东已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发表《关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新闻公报》、《东盟地区食品安全声明》和《关于东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联合宣言》、第二份《东盟一体化倡议工作计划》,并见证签署《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东盟全面投资协定》和《东盟石油安全协定》。
2009年10月泰国昌安华欣举行的第15届东盟首脑会议以“促进互联互通,提高人民能力”为主题,强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过教育合作和能力建设加强各国民众的东盟意识和认同感。会议发表《东盟领导人关于东盟互联互通的声明》、《关于加强教育合作实现东盟关爱与共享的共同体的昌安华欣宣言》、《关于成立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的昌安华欣宣言》和《东盟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通过《东盟协调理事会职责范围》,签署《东盟特权与豁免协议》。
2010年4月第16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主题为“迈向东盟共同体:从愿景到行动”,重点就进一步落实《东盟宪章》、加快共同体建设和加强后金融危机合作等进行讨论。会议签署《东盟宪章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发表《东盟关于持续复苏和发展的声明》、《东盟领导人关于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宣布启动东盟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委员会,并将妇女儿童发展等确定为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优先领域。
2010年10月第17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签署《东盟服务框架协议第8个一揽子计划》,修订《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为大米和糖提供特殊补贴的议定书》,发表《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东盟领导人声明》和《促进东盟妇女儿童福利和发展河内宣言》。
2011年5月,第18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主题为“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重点就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东亚峰会发展、柬泰边界冲突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联合声明》,表示到2022年东盟成立55周年时,东盟将更有能力在国际事务东南亚国家联盟活动图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011年11月,第19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通过了《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也称第三份《巴厘宣言》),阐述了东盟成员国在政治与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应如何加强合作,并承诺在2022年建立应对全球事务的东盟共同平台。
2012年4月,第20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主题为“东盟:共同体、共命运”,重点就提升东盟一体化水平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金边宣言——东盟:共同体、共命运》、《东盟共同体建设金边议程》、《2015年实现无毒品的东盟宣言》、《“全球温和派运动”概念文件》等文件。东盟领导人还共同庆祝了东盟成立45周年。2013年4月,第22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2年11月,第21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主题为“东盟:共同体、共命运”,重点就确保共同体于2015年如期建成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东盟人权宣言》、《东盟领导人关于建立东盟区域地雷行动中心的宣言》、《巴厘协调一致第三行动计划(2013-2017)》。
2013年4月,第22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举行,主题为“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重点就进一步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东盟进行了讨论。会后发表了《主席声明》,强调东盟当前重点仍在于加强内部建设和融合,推进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进程。
折叠 编辑本段 对外关系
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自1978年始,东盟国家每年与其对话伙伴(时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后相继增加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举行对话会议,就重大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交换意见。1994年7月,东盟倡导成立东盟地区论坛(ARF),主要就亚太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交换意见。1994年10月,东盟倡议召开亚欧会议(ASEM),促进东亚和欧盟的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1997年,东盟与中、日、韩等共同启动了东亚合作,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等机制相继诞生。1999年9月,在东盟的倡议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成立。RCEP
近年来,美、日、韩、澳等主要域外国家不断加强与东盟关系。2009年7月,美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9年,日提出“亚洲经济倍增倡议”,对以东盟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打出包括官方发展援助、贷款保险、贸易融资担保、环保投资倡议等共约700亿美元援助计划。韩国于2009年6月举行了纪念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特别峰会,宣布东盟-韩国自贸区将于2010年1月正式启动。2009年,澳、新西兰与东盟签署自贸区协议,2012年1月正式生效。2009年,印度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领域自贸协定,并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但针对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谈判一直没能取得重大进展。
2011年11月,东盟提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倡议,旨在构建以东盟为核心的地区自贸安排。2012年11月,在第七届东亚峰会上,东盟国家与中、日、韩、印、澳、新(西兰)6国领导人同意启动“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
折叠 编辑本段 东盟大事件
1992年,东盟就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力争通过推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合作水平和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增强东盟的整体实力。
1995年12月,第5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的《曼谷宣言》强调,东盟国家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努力加快东南亚一体化进程。
1997年5月底,东盟七个成员国在吉隆坡举行外长特别会议,一致决定于同年7月接纳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加入东盟。这是东盟朝东南亚国家政经一体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东盟领导人同意将东盟国家视为一个经济体并在国际上采取整体行动,以提高东盟的竞争力和实现地区一体化。东盟领导人还达成了“推进东盟一体化计划”。
2003年10月,第9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的《东盟第二协约宣言》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以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
2004年11月,第10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纲领》,并正式将制定《东盟宪章》列为东盟的一个目标,为东盟共同体建设寻求法律保障。
2007年1月,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的《宿务宣言》决定,将东盟共同体建设提前至2015年完成,并正式启动东盟宪章的起草工作。《东盟宪章》于同年11月获得通过,2008年12月正式生效。宪章规定,东盟共同体将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组成。建成后的东盟共同体将使东盟具有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2]
2007年8月8日,为庆祝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40周年,特定当天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日。东盟
2009年2月,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上通过《东盟共同体2009年-2015年路线图宣言》及相关文件,就在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提出了战略构想、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
2010年10月,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规划》囊括700多项工程和计划,投资规模约达3800万美元。“规划”实施后将促进东盟地区全方位联通。
2012年4月,第20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主席声明》《金边宣言》《金边议程》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文件,确定了东盟当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同年11月举行的第21届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领导人决定将2015年12月31日设定为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最后期限。
2013年4月,第22届东盟首脑会议明确了确保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并提出了在2015年后努力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东盟长远目标。东盟共同体由三部分构成,即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鉴于内部发展不平衡,东盟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将于2015年率先实现经济共同体的目标。[2]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会议
折叠 历次会议
东盟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会议每年举行两次,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已举行22次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
会议 | 主要内容 |
---|---|
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 | 1976年2月23日至24日,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东盟5国首脑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 |
第二次东盟首脑会议 | 1977年8月4日至5日,第二次东盟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议确定东盟将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美、日、澳等国和欧共体的对话和经济联系。 |
第三次东盟首脑会议 | 1987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三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通过了《马尼拉宣言》。 |
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 | 1992年1月27日至28日,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东盟6国首脑签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和《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定》。 |
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 | 1995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曼谷宣言》,签署了38项旨在促进相互间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的文件。会议还决定在两次正式首脑会议之间每年召开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东盟7国首脑及与会的老挝、缅甸、柬埔寨(当时3国尚未入盟)3国领导人分别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 |
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 | 1998年12月15日至16日,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了《河内宣言》、《河内行动纲领》、《“大胆措施”声明》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东盟加强经济、政治与安全合作的文件。 |
第七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1年11月5日至6日,第七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东盟10国领导人审议通过了《河内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并确定了加速东盟区域一体化、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先合作项目。 |
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2年11月4日至5日,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10国领导人就实现东盟一体化、打击恐怖主义等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国际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并签署了《东盟旅游协定》。 |
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3年10月7日至8日,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通过了《东盟第二协约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宣布东盟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 |
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4年11月29日至30日,第十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会议签署了《万象行动纲领》和《东盟关于一体化优先领域的框架协议》,并通过了《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纲领》和《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会议还决定起草《东盟宪章》,以加强东盟机制建设。 |
第十一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5年12月12日,第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吉隆坡宣言》,以加快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
第十二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7年1月13日至14日,第十二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会议确定了东盟宪章蓝图计划并签署了《宿务宣言》,决定成立高级别特别小组,负责起草宪章,决定在2015年建成以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支柱的东盟共同体。此外,会议还签署了包括《东盟反恐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文件。 |
第十三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7年11月,第十三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就实现2015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加强区域合作、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通过了包括《东盟宪章》《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 |
第十四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09年2月27日至3月1日,第十四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中部海滨城市华欣举行。会议签署了《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以及东盟政治与安全、经济、社会与文化蓝图等多项对东盟今后发展及共同体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文件。会议确立了粮食和能源安全战略计划。 |
第十五次东盟首脑会议 | 原定于2009年4月10日至12日在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举行的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因反政府示威者冲击会场而被迫取消。之后,泰国政府曾计划6月份在泰国南部普吉举行系列峰会,但因对话国领导人无法全部出席而作罢。5月13日泰国外长甲西·披龙耶宣布,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将推迟到10月下旬,与第15届东盟首脑会议合办。 2009年10月23日至25日,第十五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华欣举行,主题为“增强互联互通,赋予人民权力”。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的宣言,并发表了加强东盟教育合作和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
第十六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10年4月8日至9日,第十六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了《东盟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以及东盟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会议期间,东盟各国还签署了《东盟宪章框架内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确定将在《东盟宪章》框架内以规则来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的争端。 |
第十七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10年10月,第十七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了促进经济复苏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东盟宣言》、旨在加强保障东盟地区妇女儿童福利的《河内宣言》、《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海上搜救合作的文件。 |
第十八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11年5月7日至8日,第十八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发表主席声明,表示东盟领导人将继续致力于建设一个以人为本、以规则为基础的东盟。 |
第十九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11年11月17日,第十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主题为“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会议通过了《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又称《巴厘第三协约宣言》),强调东盟在加快共同体建设的同时,将加强与外部世界互动与融合,提升东盟作为地区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
第二十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12年4月3日至4日,第二十届东盟峰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会议通过了包括《金边宣言》《主席声明》《金边议程》《2015年建立东盟无毒品区宣言》和《“全球温和派行动组织”概念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东盟共同体建设取得进展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 |
第二十一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12年11月,第二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与会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历史性的《东盟人权宣言》,启动了旨在维护东盟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和平与和解机构”,决定在柬埔寨建立东盟地区排雷行动中心,并将2015年12月31日设为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最后期限。 |
第二十二次东盟首脑会议 | 2013年4月24日至25日,第二十二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主题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强调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扩展东盟次区域合作,和平处理有关争议。 |
折叠 年会
东盟外长会议:是东盟组织机构主要部分,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但东盟的重大问题由东盟首脑会议作出决策。外长会议由东盟成员国外长组成,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会议。东盟外长还不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第一次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自此,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
东盟-中日韩(10+3)外长会议:根据东盟“10+3”合作机制,在东盟外长会议结束后,还将举行“10+3”外长会议。“10+3”外长会议是指东盟10国加中国、日本、韩国3国外长举行的会议,它是“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框架下的一个专业部长级会议机制。首次“10+3”外长会议于2000年7月在曼谷举行。
东盟与中国(10+1)对话会:中国与东盟对话进程始于1991年。2001年7月,唐家璇外长在河内举行的东盟与中国10+1对话会上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正在走向更加稳固和成熟的阶段。他2002年在文莱的10+1外长对话会上提出了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湄公河流域开发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3点建议。
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始于1978年,是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其10个对话伙伴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每年由东盟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外长出席会议,主要讨论政治、经济、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的合作等问题。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折叠 编辑本段 中国与东盟
中国与东盟友谊绵长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加深,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这个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4年,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随着互利合作的不断深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双方7000余种商品开始全面降税,贸易额持续增长。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建成后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2011年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互利合作,不仅繁荣了地区经济,也维护了地区和平,堪称区域合作的典范。
2011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中方将于2012年在雅加达设立常驻东盟使团。
2014年5月16日,现任东盟秘书长、越南人黎良明周五称,东盟下一步有必要让中国撤出越南领海,这是当务之急。
黎良明的言论是东盟十国发言人迄今发表的最强硬的讲话。此番言论也标志着黎良明的重大转变。他上周末参加东盟峰会期间提到了一份对越南和中国冲突表示“严重关切”的联合声明,但已经不再对批评北京有所顾虑。
黎良明称,中国此举使地区会谈受到挫折,也再次表明中国与东盟2002年签署的行为宣言不足以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他表示,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的努力缺乏进展令人失望,各方应该力争开展实质性磋商和谈判,这一最新事件使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
这番表态随即遭到中国外交部的强烈反对。洪磊同时表示,中国已经启动接回在越南中方人员的行动。对于何时恢复因越南打砸事件暂停的部分和越南的双边交往计划,则要视情况发展做出具体决定。
对于东盟秘书长指中方侵犯越南领土主权,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今天表示,有关人员违背东盟中立立场,单方面宣扬个别国家主张,对外释放错误信号与秘书长身份不符,不利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对此强烈不满和反对。并要求东盟恪守中立立场,不介入具体争议,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中国东盟关系发展。
2021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