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病因
折叠 编辑本段 症状
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甚至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体格检查可发现:①心脏增大:病情轻者通常无心脏增大,重者可出现心脏轻到中度增大;②心率和心律的改变: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率异常缓慢和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③心音变化:第一心音减弱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律样;④若同时有心包受累,则可闻及心包摩擦音;⑤合并心力衰竭的其他体征:肺部湿性啰音、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和双下肢水肿等;⑥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的体征。
折叠 编辑本段 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急性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血清肌钙蛋白I增加。
(2)病毒学检查 可从咽拭子、粪便、心肌组织中分离病毒或用PCR技术检测病毒RNA;血清中检测特异性抗病毒抗体滴定度。
2.辅助检查
(1)心电图 ST-T改变,常见T波倒置或降低,也可有ST段轻度移位;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多见。
(2)胸部X线 病情轻者可正常;病情重者可有心影增大。
(3)超声心动图 病情轻者可正常;病情重者可有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心室充盈异常等。
(4)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可显示心肌细胞坏死区的部位和范围,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5)心内膜心肌活检 为有创检查,主要用于病情危重、治疗反应差、病因不明的患者。阳性结果是诊断心肌炎的可靠证据。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病变可为局灶性,因取材误差可出现阴性结果。
折叠 编辑本段 鉴别
折叠 编辑本段 并发症
折叠 编辑本段 预防
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已较明确,因此应积极预防,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肠道病毒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与心肌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VB疫苗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意义,灭活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心肌炎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心电图及胸部X线变化恢复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折叠 编辑本段 治疗
1.休息和饮食
应尽早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抗病毒治疗
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3.营养心肌
急性心肌炎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静脉或口服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co、ATP、肌苷、环化腺苷酸、细胞色素C、丹参等。
4.糖皮质激素
不常规使用。对其他效果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在发病10~30天使用。
5.对症治疗
当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折叠 编辑本段 饮食
2、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可选用莲子、大枣、山药、桂圆、甲鱼等。黄梅天气,病人往往症状明显,可以沙参加玫瑰花,老鸭汤。
3、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用一些食疗。黄芪加红枣,百合加玉米须,莲子猪心汤。
4、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特别是急性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多食用纤维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