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11-21 16:13:19

碑林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西安市市辖区

所属类别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编辑分类

西安市碑林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地带,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部,面积22平方公里,是一个文化教育发达、文物名胜荟萃、科技力量雄厚、市场经济繁荣的城区。碑林区是西安市城六区之一。因境内有驰名中外的"碑林"而得名。碑林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有四处,省级六处,市级一处。有堪称中国金石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馆"---西安碑林博物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碑林区

  • 面积

    22平方公里

  • 外文名

    Beilin District

  • 人口

    67.97万人(2019年末)

  • 方言

    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秦语)

  •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 所属地区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 著名景点

    西安碑林博物馆明城墙、小雁塔

  • 下辖地区

    太乙路街道、长安路街道、

  • 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 政府驻地

    张家村街道南二环西段

  • 火车站

    西安站

  • 电话区号

    029

  • 车牌代码

    陕A

  • 地理位置

    西安市中心地带

  • 行政代码

    610103

  • 地区生产总值

    1098.86亿元(2021年)

  • 区委书记

    刘其智

  • 区长

    马翔

折叠 编辑本段 建置沿革

春秋时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始设杜县,县治在今雁塔区碑林区鼓楼碑林区来自鼓楼杜城村。辖区约今长安县和柞水西北部、宁陕县东北部及西安市区南郊,这是西安历史上最早的建制县,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今碑林区境是杜县所辖的一部分。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六国,实行郡县两级建制,设内史辖京畿42县,在今西安市境内设8县。今碑林区境隶属内史杜县。直到汉高帝五年(前202)设京兆尹长安县,今碑林区境则隶属长安县。经魏、西晋、十六国长达760年(前202至558),今碑林区境均隶属京兆尹(郡)长安(常安)县。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冯翊郡的万年县,分长安、霸城、山北三县地于长安城中另置万年县,隶于京兆郡,开创了与长安县二县分治长安城的局面。天和360百科年(568)撤山北县并入万年县,建德二年(573重乐且必紧玉酸增名茶)又撤销霸城县及杜县东部地思脱径求基例育并入万年县,杜县西列省胞失末假换护部并入长安县。从此,历隋、唐、宋、元、明、清,今碑林境隶属京兆郡(府)、奉元路和西安府的长安、万那序江香父年(大年、樊川、咸宁)两县。直到民国2年(1913)2月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清代西安府仍沿用隋唐之制,由长安、咸宁两县分治。长安先冷现足门守县治西安府53坊,今碑林区境内有9坊;咸宁县治西安府41坊,今碑林区境内有32坊。

民国16年(1927审破听爱故)11月25日,陕西省政府决议设立西安市。民国17年(1928)9月22日,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划原长安县的西安城内及四关归西安市,今碑林区境隶属西安市。民国19年(1930)11月究足划结小们什撤销西安市,名义上西安城关划入长安县区划,而实际上长安县逐步不再管理西安城关,而由省会警察局主管。

民国33年(1944)9月,再次设西安市建制后,市政府辖西安城关30镇。今碑林区境内有通化、伦海、京兆、中山晚财却双刻、开元、南院、书院、四府、卧龙、通远、长乐、永宁共12镇。

民国34年(1945)11月,西安市撤镇设12个区,今浓逐况虽呢系几个碑林区境为一、二、七区全部及九、十区各一部分。第一区,辖东大街北沿以南城内地区。第二区,辖南大街东沿以西至四府街以东,西大街东段北沿以南地区,以及南关地区多可确刚领型病世图余危。第七区,辖东关地区,包括东拿作许商片载主依关正街、南街、长乐坊等地。第九区,辖南郊,评正位状样术北起南郭门,南至宋家花园,。第十区,辖东郊,西起东郭门,东至浐河。

1949年为一、二、七区,1954年合并成立碑林区,1960年至1962年曾划归雁塔区,1966年改名向阳区,1972年复原名。

2001年,南大街街道并入南院门街道,和平路街道并入柏树林街道。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划

街道办

直辖

南院门街道

辖竹笆市、大车家巷、芦荡巷、南院门、保吉巷、南广济街、钟楼、印花布园、书院门、德福巷等10个社区居委会

柏树林街道

三学街、端履门固料过考酸世苏、菊花园、骡马市、开通巷、屹塔寺、马厂子、东仓告光杂轴控急显样在它卷门、下马陵、东大街、建国路北段、建国路南段、和平诉成路北段、和平路南段等14个社区居委会

长乐坊街道

直笑夜与害迅情辖兴庆、伞塔、新兴、孟家巷、长乐、更新、北廓门、金花、景龙、环东、普坐八仙庵等11个社区居委会

东关南街街道

辖大新、曹家巷、卧龙、东关、古迹岭、仁厚庄、仁厚一、金花、永宁、互助、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12个社区居委会

太乙路街道

辖乐居厂第一、乐居厂第二、兴庆南路、南二环、经九路、环南路、太乙路、建东街、安东街、火炬、铁安街、铁新村、信号厂、中铁一局、七七一所、西安交通大学等16个社区居委会

文艺路街道

辖文艺北路一、文艺北路二、文艺南路、环南路、雁塔路中段、雁塔路北段、测笔觉座绘路、建设西路、友谊、明胜路、建科大、友谊出体山那东路等12个社区居委会

长安路街道

辖新西里、夏家庄、朱雀南、朱雀北、振兴、仁义、永宁、光荣、政治学院、西勘设计院、三五三八厂等11个社区居委会,草场坡、永宁、南廓、冉义、南关等5个村委会

张家村街道

辖军工、含光一、含光二、科研、鸿雁、交通、水文一、水文二、白庙、红缨、黄雁、融信、太白、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文康、友谊等17个社区居委会,黄雁东由临草村、黄雁西村、西何家、边家、白庙等5个村委会

折叠 编辑巴今顾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

碑林区是西安市城三区之一升哥称德称,位居城区东南部,跨越明城墙,形成城内城外两部分。东起金花路验副兴劳三久科东沿,与新城区风它连;西界,城外抵劳动南路南段,城内至四府街,莲湖区接壤;南依防洪渠,与雁塔区分界;北抵西大街东段,辖东大街,城外西起永乐路东至金花北路,分别与莲湖区、新城区毗邻。东西长9.1公里,南北宽4.37公里,总面积23.87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4′17″~108°59′25″,北纬34°13′52"~34°16′16"。

折叠 地貌

区域随管化卫大部分地处渭河三级阶地,短力滑混练具黄土平原,开阔平坦,起伏微缓。个别地段有黄土梁峁高出阶面,为黄土台塬。最高处为祭台村与观音庙交界处,海拔500米;最低处为南院门水车巷南端,鸡与间受断海拔405米。地域相对高差95米,总体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呈缓坡倾斜状态。

折叠 气候

碑林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温差较小,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冷热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处于蒙古高压南部和东亚大槽后部,气温低,天气加花红殖来鲜干燥晴朗;入夏之后,南亚低压与西太平洋高压之间形成短字括欢天丰或向西北倾斜的气压草环接往雨井尼梯度,使东南季风携带的大量水气形成降雨。盛夏时节处于西太平洋高压中部青藏高原大陆暖高压到达时,气流围义杨声杀机推师看静什下沉,极易形成闷热酷旱天气;春季气温不够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寒流和春旱;秋季凉爽宜人,连孩训渐次古阴雨较长。

折叠 编辑本段 资源

碑林区植被主要为放列率请生号甲员领人工植物,植被简单,数量少。主要分布在机关、工厂、学校、环城林带、兴庆宫公园、小雁塔公园和苗圃。林木有杨、柳、槐、法桐、杉、松、柏等19个品种;花卉观赏植物主要有玫瑰、月季、菊花、米兰、君子兰、仙人掌等200余种。

境内土壤以土娄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肥保水性强,熟化程度高。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次之为黑油土、黄土等3个亚类,5个土属,8个土种。

编辑本段 人口

民国33年(194宜质另令发4),今碑林区域为西安市第一、二、七区时,总户数33059户,总人口164098人。

建国后,1950年第一、二、七区总户数减至28633户,总人口减至116905人。1978年后,人口迁移变动频繁,人口机械增长上升,其中1978、1979和1980年,年迁入人依侵顺鲜代级伯诗口分别达34488人、31009人和21299人。1993年碑林区的总人口5145站脚北74人,是1949年传安的4.61倍。

1990年,碑林区总人口510828人。其中汉族人口501925人些它石庆学否刘或,占总人口98.26%;各少数民族8903人,占碑林区总人口1.74%,民族类别总数升为36个。与所模青末1964年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0.74个百分点,民族类别增加了13个。

2012年,碑林区户籍总人口71.18万人导艺误充说机洲话,其中男性人口36.64万人,女性人口34.5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903人,出生率为9.61‰,死亡人口 3914人,死亡率5.45‰,全年净增人口2989人,自然增长率为4.16‰。碑林区常住人口62.08万人。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碑林区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南大街、和平路,太白路、含碑林区夜景碑林区夜景光路、朱雀大街,文艺路、雁塔北路、金花路、长安北路、建国路、太乙路等交通干线贯通南北,东大街、咸宁西路,环南路、友谊路、南二坏等交通干线沟通东西。区内有电车线路2条,肥空认公交线路数十条。

碑林区春婷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多紧呢样深华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钱买宽船财目下际境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婷按非的。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

姓名​职务​年扬善呢困激响逐误伤存作分工​
卢光文​区长​

领导区政府全面工作

王宏联​常务副区长​分管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督查室)、区防邪办、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人升洲铁病客位其脸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审计局、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区信访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政务服务中心、长安路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及各街道办事处<?xml:name线应绍复手细战客攻space>?xml:namespace>​
侯学东​副区长​

分管教育局、区科学技术局(区地震局、区知识产权局)、区司法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交通局、碑林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公安碑林分局、质监碑林分局、交警碑林大队​

赵生龙​

副区长​

分管区文化体育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区旅游局、区政府研究室(区发展研究中心)、区物价局、工商碑林分局。联系区文明办、区新闻办、区档案馆(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区计划生育协会、区红十字会​

王小育​

副区长​

分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区房屋征收管理办)、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区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区特色街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东关地区综合改造管理委员会、国土碑林分局、规划碑林分局​

程默​

副区长​

分管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经济贸易局(区招商局)、区统计局、区中小企业促进局、粮食碑林分局、区烟草专卖局​

王丽​

副区长​

分管区民政宗教局、区民政局、区金融办、区妇儿工委、区残疾人联合会、碑林基投有限公司、碑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1]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农业

碑林区的农业主要分布于紧临城区的东郊和南郊一带。碑林区的农业生产,50年代至70年代以粮食生产为主,其次是蔬菜,还有少量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粮食作物中主要品种有:小麦、大麦、碗豆等,其中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夏粮的90%以上。秋粮作物中主要品种有:玉米、谷子、大豆、小豆等。60年代中有少量的水稻种植。80年代以种植蔬菜为主,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中精细菜比例不断提高。到90年代,由于土地存量很少,并多为分散"镶嵌"之地,所以已无粮食可种,蔬菜种植面积也不到1982年的四分之一。

折叠 工业

建国后,1952年底,第一、二、七区有手工业从业人员7000余人,已有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4个,社员350人。到1954年底,私营手工业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私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29家,从业人员6162人,行业19个;个体手工业也发展到519家,从业人员7086人;还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合作社15家,从业人员1413人。

1956年春,辖区内所有私营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手工业劳动者实现了合作化。辖区内共建立了手工业合作社(组)75家,入社人数6664人,其中手工业合作社71家,社员6592人;手工业合作组4家,组员72人。1958年,市手工业联社将48家手工业合作社、3188人,交碑林区管理。1959年,碑林区工业企业148家,其中区直工业企业已有39家(国营14家,集体25家),社会福利企业8家,商办工业企业101家。

1960年5月,碑林区建制撤销。工业企业部分划归雁塔区,部分划归灞桥区。1962年7月,碑林区建制恢复,部分工业回归,商办工业随商业体制变化由市管理。碑林区区、街工业企业共128家,其中区直企业66家,街道工业62家。"文化大革命"期间,碑林区工业总产值由1967年的5657.7万元增至1977年的10448.81万元,增长84.6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区、街工业发展基本保持平稳,企业家数保持在117家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在1.32亿元。1993年碑林区工业总产值达4.25亿元,其中区属3.64亿元。1993年有区、街工业企业共109家,共有职工12686人,固定资产原值31853.6万元,工业总产值32891.1万元,上缴税金1284.7万元。

2012年,碑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09亿元,实现增加值45.65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8.81亿元,重工业产值141.28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4.15亿元。

折叠 商业

碑林区地处西安市繁华闹市区,是历代商贾云集之地,素以商业碑林区顺城巷碑林区顺城巷集中而著称。早在唐代,位于今辖区东南部的东市,占地0.92平方公里,"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从明清至民国,区境内的南院门、南大街、东关和南关一带,为西安商业聚集的繁华区。1935年1月,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商业中心逐渐移向东大街。西安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东大街南大街的商业大楼、宾馆饭店和各类专卖店,竞相建成,成为西安最繁荣的商业地区。

1984至1989年,先后投资3325万元,因地制宜地新建、扩建、改建饮食、粮食、蔬菜等中小商业网点71个,净增商业用房面积37584平方米,装饰店堂门面16余处。1989年,碑林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935万元,其中区属商业销售额达29500万元,实现利润928万元,分别是1979年的4.1倍和2.6倍。

1993年,碑林区商业单位7102家,从业人员28870人。其中全民单位356家,职工8347人;集体单位1369家,职工10770人;个体有证5377家,从业人员975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2850.5万元,其中商品零售额52578.1万元,饮食零售额4789.3万元,工业零售额4143.3万元,其他行业零售额448.5万元。

2012年,碑林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82亿元,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04.92亿元。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84.9亿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

折叠 卫生

1949年5月27日,西安市第一、二、七区成立,3个区分别设立文教卫生科。1954年上半年,改设卫生科。1955年1月碑林区成立,设第7科。

1961年1月成立了碑林公社卫生院。1965年3月组建碑林区牙病防治所。1973年1月在碑林公社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碑林区医院。

1983年投资22万元,将中医门诊部扩建后,成立碑林区中医院。1993年,碑林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62所,病床5154张,卫生技术人员6553人。其中:医院36所,病床5154张,卫生技术人员5368人;门诊部、卫生所176所,卫生技术人员750人;民办门诊部、联合诊所45所,卫生技术人员230人;个体诊所205所,医师205人。碑林区每千人口平均有病床10.0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2.68人。

2010年,碑林区有医院、卫生院数36所,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763张,卫生技术人员数857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9人,其中医生3042人,卫生防疫人员数317人。婴儿死亡率3.93‰,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折叠 科研

碑林区也是西安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区内有17所大专小雁塔小雁塔院校、47个科研院所和70余家科研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6000多人,碑林区人口中平均五人中就有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综合科技实力在西安市名列前茅。雄厚的科技优势为碑林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区内创建了总规划面积达6.08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碑林科技产业园。园区内有170多家企业,其中近30家企业经国家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

2010年,碑林区专业技术人员数46519人,专利申请量2925件,专利授权量1314件。

折叠 教育

建国后,1955年元月碑林区建立时,区境内有市属中学12所,75个教学班,2660名学生,263名教工;小学38所(其中村学10所),28所公立小学,有207个教学班,11203名学生,387名教工。

1958年,碑林区境共有中学21所(市属1所、区属12所、企事业8所);小学45所(公办33所、私立2所、村学10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教育机构瘫痪,辖区各类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碑林区有中学21所,546个教学班,教职工1581人,学生30248人。

1987年,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碑林区中小学共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维修校舍65863平方米。1993年,碑林区区属中小学改革的覆盖面,中学达50%,小学达40%。区境内有大专院校10所、中等专业学校16所、普通中学28所、职业学校20所、小学50所、幼儿园70所。此外,还有教师进修学校、成人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各1所。1993年底中小学共有教职工5211人,在校学生63215人。

2010年,碑林区共有各类学校137所,毕业生数35518人,招生数30504人,在校学生数120305人,教职工8337人,专任教师5889人。其中:普通中学数37所,专任教师2916人,在校生50226人;职业中学8所,专任教师340人,在校生8342人;小学数44所,小学专任教师1771人,在校生38469人;幼儿园46所,专任教师835人,在校生158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37.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17.2%。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

折叠 碑林博物馆

位于今文昌门内西侧的三学街上,北宋京兆学旧址北面。始建于北宋碑林区碑林博物馆碑林区碑林博物馆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唐代开成年间所刻的《十三经》而建)宋代为孔庙,1950年扩建为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石碑碑林博物馆,占地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千平方米。西安碑林是中国保存古代碑刻时间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地方,碑林博物馆主要由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组成。共有7个陈列室,6个陈列廊,8个碑亭,共存碑石1788座,其中新增678座,包括碑48,墓志509,经幢50,造像牌70,刻线画1幅,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

折叠 小雁塔

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小雁塔位于西安永宁门外西南三里。原为唐长安城开化坊襄城公主宅,文明元年(684)唐睿宗为其父皇高宗李治献福而立为寺,初名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名荐福寺。清康熙年间再修塔寺。1965年对小雁塔加固修复的同时,保留了其无塔顶和塔檐檐角残缺的现状,维护了古建筑的文件风貌,是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和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

折叠 兴庆宫公园

兴庆宫公园位于西安古城外东南角,因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而得名。兴庆宫位于唐长安城的隆庆坊,为唐玄宗未当皇帝前曾与其兄弟居住于此。公元712年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建为宫,将"隆庆坊"易名"兴庆宫"。

兴庆宫是唐玄宗朝代政治中心所在,也是和他的爱纪杨玉环兴庆宫公园兴庆宫公园长期居住的地方,宫内原有兴庆殿、南熏殿、大同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和沉香亭等建筑物。1958年兴庆宫公园在原兴庆宫遗址地修建的,沿用当年兴庆官池、堂、楼、亭方位和名称而设计,沉香亭是在唐代沉香亭原址仿建的。

折叠 关中书院

位于大南门内东侧书院门街中段路北西安师范学校处,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十月。为明代官办的地方性学术机构,明清以来享有盛名的学府。生徒宿舍六楹,住屋四楹。1612年增建"斯道中天阁"一所。清康熙三年(1664年)又建"仁在堂"及"醒钟楼"。院内房屋总计370余间,占地面积130.36亩。建有池塘假山、亭阁石桥,风景秀丽。1991年兴修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时,恢复修建了石牌坊,匾额上书"关中书院",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 卧龙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时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1957年7月31日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