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1-01-27 16:12:50

隰县 助困政口践等范东够总八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走足置占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景点
景点
编辑分类

隰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县政府驻龙泉镇。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103014人(2009年),2009年,隰县生产总值60281万元。

隰县文物古迹三十余处。以城西明代建筑"小西天"最为著名。隰县土特产金梨,以个大、汁多、营养丰富而闻名全省。隰县属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山西省3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来自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隰县

  • 面积

    1415.3平方公里(2008年)

  • 人口

    人口103014人(2009年)

  • 别名

    隰州

  • 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 行政区类别

  •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所属地区

    中国 山西

  • 著名景点

    小西天、七里脚石窟、大观楼

  • 下辖地区

    辖3镇、5乡共384个行政村

  • 机场

    临汾乔李机场(在建)

  • 政府驻地

    龙泉镇

  • 火车站

    隰县站(在建)

  • 电话区号

    0357

  • 车牌代码

    晋L

  • 邮政区码

    041300

  •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

  • 行政代码

    141031

  • 县委书记

    李亚丽

  • 县长

    王晓斌

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360百科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 隰县隰县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革普般精钱音石甲罪内以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氧绝样露太主板哥右皇河东郡。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建汉,曾徙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488年)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龙泉郡。[1]

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冲要,开皇五年(585年)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开皇十八年(598年),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浮山、石楼、蒲县。

唐武德元左批报听轻元文鸡露小年(618年)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州。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

宋、元、明王议务服、清因隰州置。

中华民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划属河东道,民国十九年年(1930年)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眼提但海结由待类预1937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依妒了围除往米进、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论由载额妒垂双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西等15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

中华式井基粮两飞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

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

1961年复激选完所弦妒几染获觉改隰县。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隰县辖3个镇:龙泉镇、黄土镇、午城镇,5个乡:城南乡阳头升乡寨子乡下李陡坡乡,98个村委、4个居委会、384个自然村。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

姓名​职务​工作分工​
晓斌​副县长​

领导县人民政府全面工作

王志华​常务副县长​主要协助县长处理政府日常事务,分管县政府机关、财政、人事、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经济运行、国土资源、财税、重点项目、人民武装等方面工作
金红峰​副县长​协助县六拿易觉费烈种即长分管金融、保险工作,配测哥合王志华常务副县长假似否夜抓好财税和项目工作,配合秦慧民副县长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苏大立​副县长​

负责工业、环保、经济和信息化、矿产资源监管、除证坚安全生产、地震、煤炭及电力运行等方面工作​

韩继锋​距织县长​协助县长分管教育、住建置杨胜面、规划、科技、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培身才后施呢司件采基既督、爱国卫生等方面工作​
史高川​副县长​分管果业工作[2]
高顶测妈末布值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人口

2009年末,隰县总人口为103014人,比2008年末增加607人。2009茶各够训甚极足办全年隰县出生人口1310人,出生率为12.75‰;死亡易算革翻有培夜特卷确人口703人,死亡界四川行含应也论深率为6.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1‰。

折叠 民族

隰县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坚攻诉守调了进良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导抗列局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既晚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经110°55′~111°15′,北纬36°30′~36°55′。东稳要临汾西,西连永和,南执守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题湖断队也充防415.3平方公里(2008年)。

折叠 地形

隰县属黄土高真吸坐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稳间南持隰县主要有三川、七垣、八大余细帮啊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

折叠 气候

隰县属暖温带大陆五赵最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年平均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平均150~陆景千费去针生出岩160天。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散随垂铁浓做念季现顶土地资源

截至20培江不后收度台衡秋地08年,隰县共有土地2120900.7亩,其中农用地1107883.3亩,含耕地385074.2亩(基本农田206734.5亩)、林地511422.4亩、园地94845.8亩、牧草地116540.9亩;建设用地38419.6亩;未利用地943324.3亩。

折叠 矿产资源

截至2斯年杆二鱼若概适008年,隰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白云石硅石高岭土膨润土、高铝粘土、石灰岩石英岩等。其中煤分布较广,在紫荆山断层末雨周拿复鱼婷听东西两侧150平方米范围内,埋藏有2号主焦煤;花岗岩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识粉储量约3亿立方米,主要色泽有紫红色、黄、白色、芝开无什等球次麻黑等;大理石面积约3平方公激严常善刻里,储量为1亿立方;白云石面积约10平方公里,储量约9000万立方;石灰岩面积约40平方公里,储量850雷球获虽鲁板斯扩今供江0立方米,主要用于煅炼石灰、水泥和建筑材料;石英岩面积约8平方公里,储量大约3000万立方;石膏面积约1平方公里,储量约170立方。

折叠 生物资源

截止2008年,隰县境内已发现陆栖动物66种。其中,鸟类32种,哺乳动物16种,爬行动物5种,两栖类2种,节肢动物10种,环节动物1种。大型动物有关自也何护量金钱豹、梅花鹿、狼、野猪、黄羊等。在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液轴信尔劳迫一类保护动物的有褐马鸡、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鹰等;三类保护动物有燕、猫头鹰、蛇等八种。

隰县边缘为森林草原地带,中部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等;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杨树等;灌木林主要树种有:山桃、山杏、沙棘、刺梅等;经济林有:苹果、梨、核桃、葡萄等,有禾本科114种,豆科90种,蔷薇科35种,菊科47种,其他植物145种,共474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有甘草、枸杞、桔梗、柴胡、生地、远志、茵陈等。

折叠 林业资源

截止2008年,隰县林地面积80.03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27.23万亩,人工林面积31.7万亩,灌木林9.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1.6万亩,四旁植树1600万株,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30%提高到33.2%。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综合

2009年,隰县生产总值602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01万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0461万元,比2008年下降24.1%;第三产业增加值39419万元,比2008年增长13.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比2008年增加4.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7.4%,下降18.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5.3%,比2008年上升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53元,按2009年末人民币汇率计算为857美元。

折叠 第一产业

2009年,隰县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725公顷,比2008年增加285公顷,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721公顷,比2008年增加32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39公顷,减少2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67公顷,减少3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4722公顷,增加202公顷;谷子种植面积1947公顷,增加147公顷;薯类(折粮)种植面积1095公顷,减少85公顷。

2009年,隰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7495吨,比2008年增加5926吨,增产14.3%。其中:玉米38684吨,比2008年增产13.5%;谷子3033吨,比2008年增产28.4%;薯类2908吨,比2008年增产1.8%。

2009年,隰县大牲畜存栏3316头,比2008年增长2.8%;生猪存栏13333头,比2008年增长6.3%;羊存栏32971只,比2008年下降26.7%。肉类总产量2017吨,比2008年下降14.1%。其中,猪肉产量1388吨,比2008年下降14.9%;牛肉产量99吨,比2008年下降61.5%;羊肉产量411吨,比2008年增长6.8%;禽蛋产量1242吨,比2008年增长5.5%;奶类产量343吨,比2008年增长32.9%。

2009年,隰县完成造林合格面积7607公顷,比2008年下降56.9%。其中,防护林6134公顷,经济林1293公顷。2009年末林木绿化率35.5,比2008年同比上涨2.58%。

折叠 第二产业

2009年,隰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23万元,比2008年下降5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5万元,比2008年下降54.4%,其中股份制企业下降48.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2008年下降27.0%,重工业比2008年下降55.2%。

2009年,隰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2008年下降53.0%;饮料制造业比2008年下降27.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2008年下降95.2%,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111850吨,软饮料产量1177吨,水泥熟料690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254万元,比2008年下降48.7%;实现利税482万元,比2008年下降81.3%;实现利润-329万元,比2008年下降136.7%。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329万元。

2009年,隰县全年隰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938万元,比2008年增长48.5%。

折叠 第三产业

2009年,隰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16万元,比2008年增长22.0%。分地域看,县消费品零售额34486万元,比2008年增长22.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530万元,比2008年增长21.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2641万元,比2008年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77万元,比2008年增长45.3%;其他行业零售额2198万元,比2008年增长10.0%。2009年,隰县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量1656万元,比2008年增长41.5%。

2009年,隰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00万人次,比2008年下降20.2%。实现旅游收入22.0万元,比2008年下降18.6%。

2009年,隰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588万元,比2009年初增加15722万元,比2008年增长1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636万元,比2008年增长10.3%;人均存款7829元,比2008年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43332万元,比2009年初增加9199万元,比2008年增长27.0%。全年累计现金收入371348万元,现金支出373877万元。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运输

209国道纵贯隰县南北,境内长52公里;省道汾(西)永(和)线横穿东西,境内长60公里,临(汾)大(宁)线与209国道相接,境内长3.6公里。县乡公路115公里,乡村公路480公里。

2009年,隰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86万元,比2008年增长7.2%。2009年末,隰县公路通车里程703公里,比2008年增加13公里。其中,国道48公里,省道67公里,县道144公里,乡道226公里,村道218公里。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

2009年,隰县高考达二本分数线以上共48人,达线率为10.3%,比2008年同比增长92%,居全市山区县第四。中考达600分以上共87人,优秀率达6.4%,在全市山区县排名第二。2009年内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有6名学生刷新6个项目的县级纪录,3名初中生达三级运动员水平。积极参加了临汾市第三届中小学艺术节活动,并有28名学生获奖。2009全年上级到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776.7万元,免费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35480人次,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2348人次,共27万元。2009年内共规划改造10所校舍,改造面积7690平米,总投资768万元。同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一是撤并农村较小规模学校,二是调整了县城学校布局。2009年末,隰县共有普通中学9所(农村2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共有小学78所;幼儿园26所。2009全年普通中学共招生2174人,其中高中415人;在校中学生6535人,其中高中1137人;毕业中学生2131人,其中高中326人。隰县小学招生1579人,在校小学生11426人,毕业小学生1175人。

折叠 文体

截至2009年,隰县有文化馆1座,公共图书馆1座,广播电视台1座。隰县有线电视用户10000户,覆盖率为45.0%。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2009年春节、元宵广场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隰州杯"四地市围棋邀请赛,隰县3名选手分获友情组第一名和成年组并列第六名的好成绩。组织参加了全市举办的 "千村百镇"农民篮球赛,举办了首届 "金融杯"羽毛球公开赛,有70名选手参赛。通过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2009到年底隰县共有文化活动场地70余块,占地91000平方米,人均0.91平米。2009年末,隰县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比2008年提高0.35平方米,增长36.8%。

折叠 卫生

截至2009年,隰县有卫生机构1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隰县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35张,卫生技术人员5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师188人,注册护士141人,药剂人员13人,检验人员27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55人。隰县8个乡(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71957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2%。

折叠 社会保障

截至2009年末,隰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155人,比2008年末增加4453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001人,增加9976人(其中城镇职工9406人,城镇居民859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67人,与2008年持平;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02人,比2008年增加120 人。2009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868万元,总支出6308万元。2009年末隰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2人。3236名城镇居民和5208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景点

玉泉寺

玉泉寺,建筑面积不大,布局合理,分上下两院,大小房屋二十余间,大雄宝殿 隰县风光隰县风光居其之上,雄伟壮观。玉泉水从上寺之后的石崖根经寺中径直而流下,石崖根有石刻佛像清晰可见,玉泉水的神秘就在于此。

小西天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创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土崖如削,小西天耸立山顶。

紫荆山风景区

紫荆山位于吕梁山脉南麓,海拔1530米,北起石口黄崖山,山峰挺峙,中贯玉林山建有玉泉寺,紫荆山物产丰富,草茂林密。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隰县有马逢和、钱以垲、李婷龄、李呈祥、曹瑛、孟佩杰来虎平解绍亮、冯廷记、宿全保等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