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折叠 历史沿革
椐史料记载,夏,今延安市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为犬戎与猃狁领土。
春秋时,本境为白翟部族所居。战国初期,中部和北部属魏,南部属秦,后全部为秦。
秦统一六国(前221)后,本境属上郡。
汉仍为上郡。
北魏,在本区南部设北华州和中部、敷城、义州、乐州4郡,北部设东夏州和遍城、定阳、上郡、朔方4郡,以及夏州的金明郡。西魏始设延州、敷州、丹州。
隋开皇三年(583),撤遍城、文安、中部、敷城、丹阳、乐州、金明7郡,仍设延州、敷州、丹州。大业三年(607),废州制,设上郡和延安郡。隋义宁元年(617),增设丹阳郡。
唐、本区属关内道。武德元年(618),撤上郡、延安、丹阳3郡,设鄜州、延州、丹州。武德二年(619),增设坊州。天宝元年(742),废州制,设延安、洛交、中部、咸宁4郡。乾元元年(758),又废郡制,复设延州、丹州、坊州、鄜州。
宋,本区属永兴军路,仍设延州、鄜州、坊州、丹州。宋初,西北部被西夏占据。收复后,设保安、定边2军。庆历元年(1041),设鄜延路。元佑四年(1089)延州升延安府。
金仍设鄜延路,初辖延安府、鄜州、坊州、丹州、绥德州(辖地在今榆林地区)及保安、定边2军。皇统六年(1146),撤定边军。大定十一年(1171),降保安军为保安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保安县为保安州。
元置延安路,领鄜州、葭州、绥德州(后2州在今榆林市区)。
明洪武二年(1369)五月,延安路改设延安府。
清雍正三年(1725年),鄜州升直隶州。本区有两个省辖行政建置延安府和鄜州。
民国2年(1913),撤府、州,属县改隶榆林道。民国9年(1920),道治迁置肤施城。民国17年(1928),废道,诸县由省直辖。
民国23年(1934年)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
1935年11月,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改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6年5月,合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爆发后改称中华民国特区。1937年9月6日,改称陕甘宁边区,11月10日改称陕甘宁特区。1938年1月,复称陕甘宁边区。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9月6日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1942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新建吴旗县,隶属三边分区。 11月,设延属分区。
1943年1月,成立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和延安、子长、延川、延长、固临、甘泉、富县、志丹、安塞9县。
1945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往西安市,11月5月,改为陕北行政区。
1948年1月,黄龙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澄城、韩城、合阳、白水、富平10县。
建国后,1950年5月改设陕西省延安分区,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称延安专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
1955年5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
1968年8月,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9月,改称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延安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1997年1月8日,延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1996年辖1区12县19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3416个村民委员会,162个居民委员会,463354户,19037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2332人)。
2011年6月24日,省民政厅带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延安市撤乡并镇工作方案的批复》,同意了我市撤乡并镇的方案。延安市辖1区12县、122个乡镇(31乡、91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9万。全市撤并乡镇41个,撤并率达到25.15%。
1945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往西安市,11月5月,改为陕北行政区。
1948年1月,黄龙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澄城、韩城、合阳、白水、富平10县。
建国后,1950年5月改设陕西省延安分区,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称延安专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
1955年5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延安行政区域图
1968年8月,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9月,改称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延安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1997年1月8日,延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1996年辖1区12县19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3416个村民委员会,162个居民委员会,463354户,19037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2332人)。
2011年6月24日,省民政厅带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延安市撤乡并镇工作方案的批复》,同意了我市撤乡并镇的方案。延安市辖1区12县、122个乡镇(31乡、91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9万。全市撤并乡镇41个,撤并率达到25.15%。
折叠 地名沿革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 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生息。
约在公元前13世纪,延安属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发动大规模的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时,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游牧兼狩猎的少数部族。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
战国,延安大部属魏国。《史记·秦本纪》载:“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又称,秦惠文王七年(前300年)。秦帅公孙不大败魏军于雕阴(今富县与甘泉交界处),斩首8万余,俘魏将龙贾;秦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纳上郡15县(今陕北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延安始属秦。
秦汉时,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后又监修长城和秦直道。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汉虞诩《奏复三郡疏》有“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
东晋义熙三年(407),匈奴铁弗部赫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
西魏,设东夏州,领遍城郡、朔方郡、定阳郡、上郡;设北华州,领中部郡、敷城郡。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肤施大业三年置及置延安郡,有丰林山丰林后置魏,曰广武及遍城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丰林,大业初又并沃野县入焉魏平后魏置,并立朔方郡,后周废郡,并朔方、和政二县入焉金明有治官,有清水临真有西魏神木郡、真川县,后周废郡,大业初真川入焉延川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开皇初,郡废,改县为延川延安西魏置,又置义乡县,大业中,废义乡入焉因城后魏置,后周废,寻又置义川西魏置汾州、义川郡,后改州为丹州;后周改县为丹阳,开皇初,郡废,改县曰义川,又废乐川郡入;大业初,州废,又拔云岩县入焉汾川旧曰安平,后周改曰汾川,大业初,废门山县入焉咸宁旧曰永宁,西魏改为太平,开皇中改为咸宁。”另记载,大业二年延安南部设富城郡,后改为上郡,统县五(洛交、内部、三川、富城、洛川)。
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领肤施、丰林、延川三县,管南平、北武、东夏三州;改上郡为富州,领洛交、洛川、三川、伏陆、内部、富城六县。
宋代,属永兴军路,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这一时期,宋与西夏战事频繁,宋代名臣庞籍、范雍、韩琦、范仲淹等在此御敌。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为延安府。
金置彰武军部管府。金夏在保安军(今志丹)置榷场互市。
元置延安路。
明改设延安府。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
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德州、葭州)16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间,三州归省直隶,府领8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乾隆年间,又增领定边、靖边二县。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和西捻军张宗禹在延安境内反清,左宗棠率湘军入境剿抚。最后一支捻军武装袁大魁部在永宁山被镇压,捻军运动在中国最后失败。清末,清政府设延长石油官厂,在延长县钻成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
民国2年(1913),本境属榆林道。民国17年(1928),撤道,各县由省直辖。民国24年(1935),9月,延安南北各县分属国民政府陕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1944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洛川,初领洛川、甘泉、宜川、富县、中部、宜君、6县,后领洛川、黄陵(1944年由中部县改称)3县及黄龙设治局。1948年3月~4月,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第三行政督察区所辖各县。
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1942年始置吴旗县,属三边分区。同年11月,设延属分区,1月成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及延安、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固临10县(市)。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设黄龙分区,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等10县;次年2月,增辖富县。1949年5月,撤延属分区,设陕北行政区,卫北行政公署驻延安,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4个分区及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甘泉7个直属县。
1950年5月,撤销陕北行政公署,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延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陵、宜君、黄龙12县。同年10月,改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1955年5月,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1956年10月,延川、子长划归延安专区。1964年,富县改称富县。1968年8月18日,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次年9月,延安专区改称延安地区。1970年延安县析置延安城区(县级),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全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延安县省入延安市。1978年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延安地区行政公署成立。1983年10月,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延安市,原延安市(县级)改称宝塔区,延安市辖1区12县[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延安市辖1区12县、16个街道办事处、84个镇、12个乡,总人口219万。延安市邮政编码:716000
行政单位 | 面积(平方公里) | 人口(万人) | 辖区 | 邮政编码 |
---|---|---|---|---|
宝塔区 | 3556 | 50 | 宝塔山街道、南市街道、凤凰山街道、枣园街道、桥沟街道、河庄坪镇、李渠镇、姚店镇、青化砭镇、蟠龙镇、柳林镇、南泥湾镇、临镇、甘谷驿镇、川口乡、冯庄乡、麻洞川乡、万花山乡 | 716000 |
延长县 | 2368.7 | 15.59 | 七里村街道、黑家堡镇、郑庄镇、张家滩镇、交口镇、罗子山镇、雷赤镇、安沟镇 | 717100 |
延川县 | 1985 | 19.82 | 大禹街道、永坪镇、延水关镇、文安驿镇、杨家圪坮镇、贾家坪镇、关庄镇、乾坤湾镇 | 717200 |
子长县 | 2405 | 27.3 | 瓦窑堡街道、杨家园则镇、王家湾镇、安定镇、马家砭镇、南沟岔镇、涧峪岔镇、李家岔镇、余家坪镇 | 717300 |
安塞县 | 2950 | 17.38 | 真武洞街道、砖窑湾镇、沿河湾镇、招安镇、化子坪镇、坪桥镇、建华镇、高桥镇、镰刀湾镇 | 717400 |
志丹县 | 3781 | 14.05 | 保安街道、杏河镇、顺宁镇、旦八镇、金鼎镇、永宁镇、双河镇、义正镇 | 717500 |
吴起县 | 3791.5 | 14.3 | 吴起街道、铁边城镇、白豹镇、周湾镇、长城镇、长关庙镇、吴仓堡镇、庙沟镇、五谷城镇 | 717600 |
甘泉县 | 2300.7 | 8.6 | 美水街道、石门镇、下寺湾镇、道镇、桥镇乡、劳山乡 | 716100 |
富县 | 4182 | 15.3 | 茶坊街道、羊泉镇、张村驿镇、张家湾镇、直罗镇、牛武镇、寺仙镇、北道德乡 | 727500 |
洛川县 | 1804 | 22.56 | 凤栖街道、旧县镇、交口河镇、老庙镇、土基镇、石头镇、槐柏镇、永乡镇、菩提乡 | 727400 |
宜川县 | 2931 | 11.8 | 丹州街道、秋林镇、云岩镇、集义镇、壶口镇、英旺乡、交里乡 | 716200 |
黄龙县 | 2752 | 5 | 石堡镇、白马滩镇、瓦子街镇、界头庙镇、三岔镇、圪台乡、崾崄乡 | 715700 |
黄陵县 | 2292 | 13.05 | 桥山街道、店头镇、隆坊镇、田庄镇、阿党镇、双龙镇 | 727300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公里。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折叠 地形地貌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延安地貌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子午岭,南北走向,构成洛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东部黄龙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岭)海拔1788.7米;中部劳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黄龙山和劳山统称为梁山山脉,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
折叠 气候环境
延安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
四季
延安市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季内降水占年总量的17%,3月平均气温4.5℃,5月平均气温16.9℃,最高可达36.5℃,遇较强冷空气侵袭时,最低气温可降到0℃左右,出现霜冻。
夏季炎热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总量的57%,多为阵性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季内月平均气温21.1—22.9℃,7月最热为22.9℃,季内最高气温39.7℃,无酷热期。
秋季降温迅速,湿润,多阴雨大雾天气,9月降水日数11—12天,9—10月雾日占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结。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干冷,多西北风,季内降水仅13毫米,占年总量4%,1月最冷,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25.4℃,相对温度平均为54—60%。
日照
延安市年日照2418小时,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动积温3878.1℃,无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降水
延安市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强度大,10月至次年5月仅占年总量的29%。
折叠 水文概况
黄河
黄河在延安市延川县眼岔寺乡马家骞村入区境,自北而南沿东界流经延长县安河、罗子山、南河沟,在宜川县猴儿川口出境,长183千米。在宜川县城东48千米处,黄河由200—300米宽收缩到50米,突然跌入34米深的壶形峡谷,形似巨壶沸腾,十分壮观,称之为宜川壶口瀑布。
北洛河
北洛河又称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南麓,流向由西北而东南,自吴旗县头道川入境,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等县出境,进入陕西省渭南市,汇入渭河。区内河长385千米,流域总面积17948平方千米,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62条。
延河
延河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县天赐湾乡周山,流向由西北而东南,经安塞、延安,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汇入黄河。全长286.9千米,境内河长248.5千米,总流域面积7725平方千米。
清涧河
清涧河发源于子长县李家岔乡周家崄村,向东流经子长县马家砭进入陕西省清涧县折家坪镇,由清涧贺家湾流入延川县境内,经马家河流向东南,在土岗乡大程注入黄河。全长169.9千米,流域面积4078平方千米;境内河长96千米,流域面积3577平方千米。
云岩河
云岩河又称汾川河,发源于劳山东麓九龙泉,向东流经宜川县,在西沟村东南注入黄河。全长112.5千米,流域面积1781平方千米。
仕望河
仕望河又称县川河,发源于黄龙山北麓,自河源至宜川为南北流向,到秋林折向东流入黄河。全长99千米,流域面积2354平方千米。
折叠 自然灾害
延安市干旱年平均4.61次,最多达6次,旱期年平均209天,中等强度干旱居多,占55%;83%年份有冰雹,并伴有暴雨,阵性大风。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植物资源
木本植物
延安市境内木本植物有6纲19目,83科,202属,540种,其中乔木214种。
草本植物
延安市境内天然草类有370多种。
药用植物
延安市境内野生药材植物:有300多种。
折叠 动物资源
鸟类
延安市境内鸟类有14目28科77种,多生长在林区,少数栖息在川道坡塬。
兽类
延安市境内兽类有5目11科29种。
爬行类
延安市境内爬行类:有红脖游蛇、黑脊蛇、黄脊游蛇、白条锦蛇、菜花烙铁蛇、乌梢蛇、黄链蛇、蝮蛇,麻晰、大蟾蜍、花背蟾蜍、无蹼壁虎、黑斑蛙、中国林蛙、蚂蚁、虾、蟹、鳖。
昆虫类
折叠 矿产资源
煤炭
延安市煤炭地质储量为71亿吨,其中子长县28.94亿吨,黄陵县27亿吨,延安市14.50亿吨,富县、延川、甘泉、安塞分别为3835.3万吨、2208.2万吨、1650.0万吨、863.3万吨。可开采量:子长、黄陵、延安3县(市)分别为2.14亿吨、21.50亿吨、10.06亿吨。
石油
延安市境内有300余处油苗露头,石油地质储量4.30亿吨,储油面积1325.5平方千米;探明储量1.93亿吨,面积502.5平方千米。
天然气
石油产区伴生有天然气,分布在富县葫芦河上游及直罗和南川、甘泉王坪、安塞、吴旗等地,已控制油气区30多平方千米,储量33亿立方米。
铁矿
安塞、子长县境内晚侏罗系地层中含有铁矿,已开采利用的有安塞谭家营铁矿、子长邱家塌铁矿、子长凉水湾铁矿,储量71.1万吨。
其他矿产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折叠 人口详情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9.81万人,人口自增率4.39‰,出生率10.45‰,死亡率6.06‰。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0.61万人,城镇化率54.03%;人口自增率5.19‰,出生率11.24‰,死亡率6.05‰。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1.43万人,城镇化率55.82%;人口自增率4.34‰,出生率10.54‰,死亡率6.20‰。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3.13万人,城镇化率57.32%;人口自增率4.32‰,出生率10.53‰,死亡率6.21‰。
折叠 民族详情
延安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区,常住少数民族有回、满、蒙等27个民族4000余人,分布在全市13个县区,主要在宝塔区、黄龙、宜川、黄陵及长庆油田、延安大学等地,其中以回族居多。外来务工经商的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每年近万人。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折叠 现任领导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述
2016年,延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082.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2015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62亿元,增长4.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第二产业增加值574.20亿元,下降2.1%,占53.0%;第三产业增加值391.09亿元,增长7.0%,占36.1%。人均生产总值为48300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2.9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6.1%,较2015年提高2.7%。
2012-2016延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延安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9.33亿元,同比2015年下降15.4%。其中:地方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1203.94亿元,下降13.5%。第一产业54.02亿元,增长40.7%;第二产业300.62亿元,下降48.2%;第三产业849.30亿元,增长9.7%。民间投资130.39亿元,增长22.9%。
招商引资
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95个,总投资2676.68亿元,到位资金705.60亿元,比2015年增长13.8%。新签合同项目280个,总投资952.06亿元,引进资金951.07亿元,到位资金405.11亿元。协议项目104个,总投资1184.84亿元。[3]
由中投亿星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延安高新区储能产业园熔盐储能供热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延安高新区招商一局局长杨耀富介绍,此次开工建设的熔盐储能供热项目,采用分布式供热方式,熔盐用夜间低价电一次加热后,即使在两个月后还可储热百分之九十以上,项目建成后将会在缓解供热压力,降低供热费用和减轻空气污染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中投亿星公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姜凤鸣表示,中投亿星将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延安高新区储能产业园建成中国储能行业产业示范代表,规划建设国家级储能研究中心,储能院士工作站、全球储能创业产业孵化器及全产业链的制造和服务平台,并成立储能产业专项基金进行资金支持。[4]
财政收支
2016年,延安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42.56亿元,同比2015年下降2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0.55亿元,下降19.0%;财政支出327.34亿元,增长3.7%。
人民生活
2016年,延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2元,同比2015年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3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68元,增长8.0%。
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4年3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延安市以姚店工业园区为基础,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延安市依托资源禀赋,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经济绿谷、产业新城”,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到位,形成了能源化工与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创建省级高新区工作中,编制完成了《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延安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批复延安建设省级高新区,对优化陕西省高新区布局,带动陕北革命老区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延安成为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心城市,带动延安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5]
折叠 第一产业
2016年,延安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完成产值209.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2015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164.39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7.06亿元,下降0.2%;牧业产值32.30亿元,增长0.3%;渔业产值0.61亿元,增长5.6%;服务业产值5.41亿元,增长3.3%。
种植业
2016年,延安市粮食播种面积303.79万亩,同比2015年增加1.01万亩,增长0.3%;粮食产量78.01万吨,增加5.8万吨,增长8.0%。蔬菜种植面积39.63万亩,增加0.83万亩,增长2.1%;蔬菜产量129.93万吨,增长7.4%。全年苹果面积353.93万亩,增加8.20万亩,增长2.4%;全年苹果产量303.18万吨,增加29.72万吨,增长10.9%。
畜牧业
2016年,延安市羊存栏63.26万只,同比2015年下降0.7%,出栏37.38万只,增长1.2%;牛存出栏为14.72万头、5万头,分别增长0.9%、1.1%;生猪存出栏分别为67.49万头、77.34万头,分别下降1.6%、1.3%;肉类总产量7.58万吨,下降0.5%。
林业
2016年,延安市完成造林面积76.6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7.76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75.35%;封山育林18.9万亩,完成历年造林补植面积33.0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61万株。截至年底,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51.2平方千米,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19.6平方千米。
折叠 第二产业
工业
2016年,延安市工业增加值539.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2015年下降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9.80亿元,下降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工业增加值335.10亿元,下降6.7%;非油工业增加值194.70亿元,增长5.5%。全年发电量38.46亿千瓦时,增长5.7倍;水泥142.54万吨,增长14.6%;生产原煤4381.47万吨,下降0.4%;原油1514.27万吨,下降9.6%;原油加工量927.49万吨,下降8.1%;卷烟36.9万箱,下降7.1%;开采天然气33.72亿立方米,下降1.2%。
建筑业
2016年,延安市154个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16.79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44.2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6.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2015年增长8.4%。全年共签订合同额199.5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6.18万平方米。
折叠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6年,延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5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6.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25.39亿元,增长0.4%。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53亿元,增长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92亿元,增长7.8%。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230.24亿元,增长6.2%;餐饮收入26.21亿元,增长8.3%。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上涨4.6%。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0%。
对外经济
2016年,延安市进出口总额14569万元。其中进口额2949万元,出口额11620万元。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95个,总投资2676.68亿元,到位资金705.60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3.8%。其中:新签合同项目280个,总投资952.06亿元,引进资金951.07亿元,到位资金405.11亿元。协议项目104个,总投资1184.84亿元。
房地产业
2016年,延安市商品房施工面积729.54万平方米,同比2015年增长22.7%,竣工面积107.73万平方米,增长51.8%;房地产销售面积66.57万平方米,增长19.8%,销售额22.47亿元,增长1.9%,待售面积50.79万平方米。
旅游业
2016年,延安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025.2万人次,增长15.0%,其中:海外旅游人数3.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0亿元,增长18.4%,其中:外汇收入375万美元。
邮电业
2016年,延安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31.4%;累计完成业务总量2.47亿元,增长39.4%;电信业务总量61.44亿元,增长42.0%。
金融业
截至2016年末,延安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452.46亿元,比年初增加91.51亿元,增长6.7%。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27.50亿元,比年初增加96.66亿元,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204.46亿元,比年初减少86.21亿元,下降29.7%;中长期贷款66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51.45亿元,增长29.6%。
保险业
2016年,延安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30个,其中:财险机构16个,人身险机构14个。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9.43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27.5%,其中:财险业务收入9.73亿元,下降0.4%;人身险业务收入19.71亿元,增长48.7%。全年赔款及给付9.03亿元,增长3.4%,其中:财险业务赔款支出5.54亿元,下降0.6%,机车险赔款支出4.90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3.48亿元,增长10.7%。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全市拥有各类中小学421所,其中:普通中学120所,普通小学30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7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8.6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291人。2015年幼儿园583所,在园幼儿12.86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5%。
著名学校
校名 | 简介 | 校址 | 图片 |
---|---|---|---|
延安大学 | 延安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陕北公学成立之时1937年。1947年,因战争形势,延安大学部分师生远赴东北、华北、西北各地举办大学。1949年5月,中共西北局发出指示将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延安大学陆续迁入西安。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1959年秋,增设了医疗系。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延大医疗系基础上成立延安医学院。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学。2011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 | 延安市圣地路580号 | ![]() |
延安中学 | 延安中学创建于1938年8月,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197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现为市直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有两个校区,学校占地329亩(校本部98亩,枣园校区231亩),总建筑面积13.45万平方米(校本部3万平方米,枣园校区10.45万平方米)。现有113个教学班,7300余名学生,447名教职工,其中特别教师8名,高级教师176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9名,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15名。 | 延安市北关街 | ![]() |
延安市实验中学 | 学校于2001年8月建成开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一所完全中学,校园占地73.4亩,校舍建筑面积9.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808万元。现有103个教学班(高中39个教学班,初中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00多名,教职工367人。学校以“注重质量、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确立了“精致管理,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打造品牌”的办学思路,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法治校园”、“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兴教明星学校”、“陕西省教研先进单位”、“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初中”和“省级标准化高中”。学校中考成绩连续第十一年领跑全市,一、二本上线率等高考主要指标连续八年均居全市前列,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中进优出”,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 | 延安市东关百米大道东段 | ![]() |
折叠 科学发展
全年登记市级科技成果108项,获市科学技术奖48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057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1011项,其中:发明88项;授权量611项,其中:发明32项。
折叠 文化事业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682人;文化馆(站)192个,从业人员939人;公共图书馆13个,从业人员185人,藏书95.7万册;艺术表演场馆2个,从业人员31人。全市创作戏剧作品16部,曲艺、小品27个,歌曲24首。
折叠 新闻媒体
全年《延安日报》发行347期、 1249万份。电视台共播出电视新闻1146期、8940条;广播新闻559期,12476条,其中:电视新闻在中、省台播出123条,广播新闻在中、省台播出156条,《百姓关注》播出365期。电影公益放映4.1万场次,行政村放映覆盖率100%。全市广电网络县、乡镇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7.58万户,其中:当年新增46.1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1.51万户。全市电视覆盖率99.92%,广播覆盖率99.82%。
折叠 医疗卫生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44个(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22个;床位1.2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2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万人。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全市拥有村卫生室2515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528人,全市共接呼救电话2.2万次,出动急救车辆2.2万辆次,接回伤病人员1.62万人。
折叠 体育事业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14个,建成全民健身广场106个,建立了105个全民健身辅导站点,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708人。全市范围内建成了50个室内健身房、228条全民健身路径、130个晨晚练点,为群众健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达到77万人。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386个,共销售体育彩票2.63亿元,筹集公益金1830万元。
折叠 社会保障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1.4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22.9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9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0.9万人;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7%。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33个(包含敬老院),拥有床位5076张。全年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30万户、4.97万人,保障标准为445元/月;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89万户、11.7万人,保障标准为2500元/年。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俗文化
延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1935年到194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构成延安的“五鼓”艺术,已打遍中华大地,尤其是安塞腰鼓,以其粗旷雄浑和陕北特色享誉国际。延安剪纸、农民画、布堆画、毛麻绣和刺绣等民间工艺,绚丽多彩,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中外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被法、美等国的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在国内民间艺术评选中屡获大奖,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风韵在全国卷起了一股“西北风”热潮,长久不息。洛川名俗展览馆为陕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陕北民俗的展览馆,延安万花民俗村被称为活的陕北窑居博物馆,为陕北唯一集游、购、娱和吃、住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实体。
折叠 民族宗教
道教:隋唐,道教传入本区境内,道士所居庙宇,称“宫观”。道士有出家与在家之分,出家为全真,在家为正一。本区以正一道士居多。道士所守宫观,均有大量土地,出租或雇人耕种。遇有庙会,收取布施,倘遇祭庙,须义务奏乐念经。封建时代,富人殡葬,设道场,请道士。每年二月十五日多作道场,诵《道德真经》。
佛教:东汉时,佛教传入今洛川县,县城南40里处仁里府首建祖庙。明代,建寺院24处,教徒218人。清代,盛极一时,有教徒3000人。清末渐衰。北魏,佛教分别传入今延安、吴旗、志丹、安塞诸县。唐、宋、元各代,尊佛之风更浓。安塞境内,尚存石窟寺12处。
天主教: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加特力教”。清初,该教传入鄜州(今富县),在茶坊镇川口村和北道德乡东村建有两所天主教堂。民国3年(1914),西班牙传教士艾志贤在洛川、黄龙两地创办天主教会,在黄龙的神底、太平梁村,洛川的彭家河村各设教会1所,仅有河南籍教徒10余家。民国7~8年(1918~1919),因黄龙山“匪患”,传教停顿。民国11年(1922),西班牙传教士马石臣在洛川县城王家巷创办教会,设教会学校1所。时洛川天旱兵患,马氏请准“华洋义赈会”拨款救济,借引传教,信奉者日渐增多,教徒达115人。民国13年(1924)天主教传入肤施(今延安市)、安塞、延长。民国20年(1931),在今延安桥儿沟、延长县甘谷驿(今属延安市)兴建教堂,从教46户百余人,分布周围乡村。教会设育婴堂及学校1所,1935年延安解放,教会搬离,教徒自散。安塞县天主教由聂得发(系甘泉县人)传入,在县城(新乐寨)修筑教堂1座(今毁),开始只有教徒几人,后发展到40余人。1935年安塞解放,停止活动。民国14年(1925),方某在中部县(今黄陵县)康崖底天平村一带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93人,并建1座教堂。民国20年(1931),方某被陕北红军镇压,该教在中部县消失。民国17年(1928),天主教传入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建有总教堂,谓之“救世堂”(今瓦窑堡镇东风学校校址),属肤施主教区管辖。入教者百余人。民国20年(1931),吴堡人薛中茂在安定县吴家坪传播天主教,并集资在村中建有教堂1座,发展教徒300余人。1935年,由于土地革命兴起,安定县天主教活动即告终止。建国后,1987年发展教徒125名。
基督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部传入基督教。总教设在三原县,总教牧师钟约翰(英国人)两次来中部传教,建立中部分教。教会在县城西门外一石窑内,由传教员党桥山(今黄陵侯庄乡人)传教。时有教徒19户38人,多是山东籍居民。民国12年(1923)发展教徒10人,民国14年(1925)发展40人,1948年黄陵解放,基督教组织消失。
伊斯兰教:1940年10月,延安市北郊文化沟(今大砭沟)清真寺落成,朱德、高自力、曹力如、谢觉哉、李维汉、李卓然、艾思奇等出席典礼,毛泽东为寺庙题名“清真寺”,边区政府赠匾,上书“众志成城”。本区又在宜川县建1处清真寺,为1943年山西来的徐姓回民所修建,请白姓阿訇主持。宜川解放后,买有祥继任阿訇。建国后,1986年8月,买回河南原籍。1996年有教徒52人,男女各半。
折叠 名优特产
面花:每逢清明、扫墓祭祀、纪念轩辕黄帝之时,黄陵的农面花村妇女皆以灵巧的双手,用手揉、搓、捏、用剪刀、木梳、顶针、竹棍等工具,剪、压、排、扎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造型的万物生灵,再用一些花朵、椒粒、豆子把眼睛一点,并用红、黄、绿、蓝等颜色将枝叶花瓣涂染,组成不同的图案。然后经过四十分钟的蒸制,一切对未来美好的祈祷、祝愿,全都溶到花馍上。而作为祭祀轩辕黄帝和祖先的供品,则要求面花结构复杂,造型生动,有较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祭奠面花以花鸟鱼虫、飞禽飞兽、蔬菜杂果为主,或气势雄伟,或雅致优美、无不栩栩如生、精巧传神。到祭祀之日,黄帝陵前更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成为面花的展览会,从而引起前来谒陵拜祖、观光游览的海内外人士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赞扬。
酸枣:延安酸枣,陕西省延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酸枣延安酸枣,来自黄土高原野生品种,无污染无公害,营养成分含量高,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是良好的食药两用干果。延安是酸枣的适生区,延安酸枣含大量维生素、柠檬酸及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多食酸枣食品还具有滋补保健,益智健脑的作用。种仁含酸枣仁皂甙A、B等。性平,味甘、酸,有养心安神、补肝、敛汗的功效。主治心烦失眠、惊悸怔忡、体虚多汗、神经衰弱、多梦、汗少口干等症。延安酸枣是中国酸枣种类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种。
甘谷驿红薯: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安塞农民画:故名思义,是农民自己画的画。陕西安塞有民间画家千余人,他们都以农家妇女为主。在劳动之余,用画笔描绘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农民画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色彩效果十分明显,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安塞农民画参加过“法国独立沙龙美展”和世界各地以及在中国各地的展出,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其中《牛头》获得全国评比一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了部分作品。安塞农民画家到过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菲律宾等国进行表演交流。1998年,安塞县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农民画之乡” 。
延安剪纸:延安剪纸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做工精美、特色突出,延安剪纸融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为一体,湛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最具代表性的有安塞、子长、延川、富县、延长、洛川和甘泉等县的剪纸艺术。主要种类有窗花、炕壁画(炕围子)、顶棚画、板架挂画、小孩鞋头画、裹肚画等,题材广泛,大多来源于生活,诸如牛、马、猪、羊、鸡等家畜家禽,花虫鸟鱼,飞禽走兽以及戏剧人物、民间故事、吉祥物、民俗事象、农耕、纺织、饲养、贸易、佳节喜庆等,都可成为剪纸形象,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风趣,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各地风格也不同。如北部延安、安塞一带风格粗犷、朴实、线条粗壮有力;南部富县、洛川、黄陵一带风格工细、华丽,线细如发丝,点小如针尖;吴旗县一带风格工巧、洒脱、线条细长而锐利,且多剜空的阳刻剪法。内容上,北部多为动物家畜和飞鸟家禽,南部兼有戏剧人物。在制作上,北部多为单色剪纸(红、黑、绿等),显得朴素大方;南部兼有用各种色纸剪贴的窗花,显得华丽优美。众多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比赛中获奖。安塞县曾被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黄龙核桃:黄龙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东南缘,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别适合核桃的生长发育,是我国西北地区核桃最佳优生区。2000年9月份,经省科委批准,在黄龙县成立了“陕西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次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目前全县已建立了130多个果农协会,培养出技术员1000余名,初步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协会,户有员”的四级推广服务网络。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按照中、省、市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决定,黄龙县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核桃生产的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力争把黄龙建设成驰名中外的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延安小米:延安小米亦称粟,是陕西省延安地区的特产。据说是炎黄始祖的首选精种,盛产于黄土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米质独特,口感滑润,营养十分丰富。其中香小米是陕北三大杂粮(延安香小米、吴旗荞麦面、榆林大明绿豆)系列之一。延安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长期食用对人体十分有益。《本草纲目》谓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煮到快开花时便满屋香气,小米粥上浮着“米油”有参汤之称。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
吴起荞麦:荞麦是吴起县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有种植。它是吴起人民祖祖辈辈非常喜爱的一种秋季作物。荞麦在吴起县种植位于各类作物之首,也是吴起的主要蜜源作物。吴起县共有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品种,甜荞麦种植占90%以上。吴起县的荞麦出粉率高,青皮率低,品质优良,含蛋白质11.9%,脂肪2.4%,碳水化合物72%,维生素高于小麦、大米,长期食之,有治疗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消积消滞、降温解毒等作用。用荞麦做面食洁白细长,食之光滑爽口。吴起荞麦目前在国内、国际已渐有盛名,并已成为出口大宗之一。
子长粉条:子长粉条(丝、皮)为延安子长县特产,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磨浆、过滤、沉淀制成淀粉、再经熟制加工而成,其色泽洁白光亮、条干均匀滑爽、柔韧适口,热炒、凉拌、作汤均可。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以石磨磨浆提取淀粉制作粉条。20世纪80年代前,马铃薯的加工利用只限于手工操作,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甚微,只有少量外销。1993年获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
黄陵黑陶:黄陵黑陶工艺品包含深刻的黄帝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它源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瑰宝。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化人民现代生活做出了贡献。其雕刻精细,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吴起羊肉:羊为哺乳纲,牛科部分的统称,遍布全国各地,种类很多,供肉食用。吴起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山羊居多,其肉鲜嫩而不膻,肥美而不腻,且有治疗咳嗽,强健耳目,防治痨伤、盗汗等药用价值,不仅是本地逢年过节和招待客人的最佳食品,而且也是当地最厚实的礼物。
甘泉豆腐干:神林琼浆美水泉,酿制珍品豆腐干;昔日王宫做肴馔,今朝民间共欢宴。甘泉豆腐干、豆腐闻名古今,声播遐迩,其秘诀在于三优,即水质优、土质优、豆质优。
洛川苹果:陕北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所产苹果质地优良,洛川苹果其中以洛川苹果为最有名。洛川苹果是1917年阿寺村农民李森安从河南灵宝引进。现阶段有品种47个,尤以红星、红冠、红元帅、秦冠、黄元帅、国光等品种最佳,其特点是含糖量多,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硬度、水分适口、耐贮藏。洛川苹果在国家两届苹果评比会上,均名列前茅,许多指标高于久负盛名的美国“蛇果”。1984年在北京展销时,荣受专题宣传,成为陕西省土特产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之一。在北京开亚运会时为特供产品。
子长马铃薯:子长马铃薯种植始于清末,民间除作副食外,多用于牲畜饲料。民国时期,开始用马铃薯制作粉条(俗称洋芋粉条),但因数量少未有大的发展。建国后,在人民政府大力推广下,马铃薯在子长广为种植。1999年建起了448.6平方米的无菌实验楼—座,良种繁育温室5座,无立柱网棚2座,建成了优良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对46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早大白、津引8号(费鸟瑞它)、克新1号、万斤薯、东北白、夏波蒂、克新2号、忻革6号、坝薯10号。2000年种植马铃薯6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
壶口酥梨:壶口酥梨以其果面洁净清雅色泽丽黄,皮薄质细香脆甜美,别具风味。年产红富士、秦冠、新红星、壶口酥梨等优质果品4500多万斤,果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远销港、澳、台、东南亚及全国各大市场,深受各地果商和广大消费者的睛睐与欢迎。
延川红枣:延川县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拨850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0.6℃,年日照时数2558小时,无霜期185天,常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是红枣、梨果、花椒等经济林果的最佳适生区。全县现有红枣23万亩,梨果9万亩。
延安名贵杂豆:延安产豆,种类繁多,色泽艳丽,颗粒丰润,品质极佳,营养丰富,为当地出口产品,全市年种植面积4万公顷,产量数十万吨。主要品种有红小豆、双青豆、绿豆、豇豆、豌豆、芸豆、扁豆等。以双青豆为例,色泽青绿、碧如翡翠,富含蛋白质(40%以上)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用途广泛,药食兼备,可煮熟食用,亦可生成豆芽或加工成豆制副食品,是延安主要出口创汇农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延安杂豆在各旅游景区购物点、市区各大超市、旅游纪念品商店均售。一般价格为15元/袋 。
志丹香谷米:志丹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香谷米的最佳优生区。当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中共中央进驻志丹,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广大红军将士对香谷米赞不绝口,从此“陕北小米”名扬全国。志丹香谷米由县农业服务中心选择远离城镇,空气清新、无污染基地定点生产,从未使用化肥和农药,属纯天然绿色食品。色泽金黄,富含矿物质、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硒和维生素A、B、E等多种营养成份。小米粥水比例1:25—30,可配加绿豆、豇豆、红枣、花生、核桃仁等,馨香可口,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的滋补珍品。现已注册上市的“威龙”牌香谷米和“宇翔”牌香谷米行销全国各地。
延安中药材:延安中草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素以“延无闲草、中药宝库”著称。通过中草药普查,据记载的多达494种,有191种被列为常用大宗收购药材。延安的中草药不仅有药用价值,而且还兼有其它多种用途,在历史上就久负盛誉。粉甘草被称为陕北“三大宝”之一,以其质坚粉性足而闻名于全国和东南亚一带。杏仁历年来一直是全国的主要产区和供货点,不但是眼科良药,而且是两广和南洋地区盛大宴席必备的果品。山桃仁、酸枣仁、龙骨等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地、三棵针、穿地龙、刺五加皮、柴胡、连翘等二十多种已成为延安的“拳头”品种。沙棘全市山区普遍生长,蕴藏量极大,据科学家鉴定,维生素含量高于弥猴桃3倍、梨50至400倍,亦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沙棘可加工成营养丰富、口感甚佳的优质饮料,用沙棘籽加工的沙棘油可阻断亚硝盐在人体合成致癌物质,有明显的防癌作用,有“神油”之誉。延安制药厂用以酸枣仁为主的中草药加工的“心神宁”中成药,调整内分泌、止惊、治神经衰弱症有很好功效,亦成为外地游客喜购之物。
宜川花椒:宜川花椒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载:“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清代乾隆《宜川县志》也有记叙。宜川“大红袍”花椒,颜色鲜艳,粒大肉厚,味道浓郁,结椒早,产量高,是制作高级香精和食用调味品的主要原料。宜川“大红袍”有“天下第一椒”的美称,1995年荣获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和省优质产品奖,远销四川、内蒙、宁夏、甘肃、山西等省。以之为原料研究开发的“花椒精”“花椒旷“五香粉”等,经济效益显著[2]。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黄帝陵景区(5A)
黄帝陵景区包括轩辕庙和黄帝陵两个景点。轩辕庙俗称黄帝庙,黄帝陵是供奉和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坐落于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东麓,主要建筑沿南北轴线依次为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轩辕殿,古柏大院有被誉为世界柏树之冠的“黄帝手植柏”和世界柏树之奇的汉武帝“挂甲柏”,陈列有历代记事祭祀碑文百余通,古柏大院西院还建有文物、书画展室及演艺大厅。
黄帝陵园位于古柏掩映的桥山之巅,园内古柏苍苍、青烟袅袅,庄严肃穆,气势蔚然。黄帝陵园有祭亭、墓冢、汉武仙台、龙驭阁等景点。
折叠 黄河壶口瀑布(4A)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延安市宜川县县城东北47公里处壶口瀑布的黄河干流上,距延安市130公里,距西安市360公里。
黄河一路奔腾咆哮至秦晋峡谷,河面由400多米宽骤然收缩为50米,遽尔倾泻在落差为50米的巨大石槽中,因其形似茶壶注水,故得名“壶口”。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治梁及岐”,壶口遂被载入史册。景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主要是由黄土高原、黄河、黄河峡谷、瀑布四种主要的地表地貌构成,景区属于河流侵蚀沉积岩系河床构成的自然风景区,这里黄河黄土交相辉映、峡谷高山相互衬托,体现出了南秀北雄的地域特色。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国人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她将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观和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折叠 延安宝塔山(4A)
宝塔山位于延安市区中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山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登临其上,圣地景色尽收眼底,高原风光一览无余,使得无数游人无不赞叹:“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
位于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岭山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宝塔内辟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1937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陈毅元帅曾有诗云:“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除宝塔外,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折叠 延安革命纪念馆(4A)
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位于延安城西北延河之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王家坪。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也是全国解放后成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陈列馆舍先后四次重建,2009年8月落成的新馆,是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之核心项目,其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1.43万平方米,广场面积3.8万平方米,广场正中的毛泽东铜像总高16米,其中基座高7米,由著名雕塑家程允贤设计。展出文物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张。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被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延安革命纪念馆下辖王家坪、南泥湾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3.5万余件,历史照片近两万张,资料卷百余册。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延安革命纪念馆。
折叠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4A)
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枣园革命旧址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枣园又名延园,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和中央社会部旧址。往西三公里处是中央军委三局旧址、展览馆及中央军委三局烈士陵园。
1953年,枣园革命旧址开始修复,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 时间 | 授予单位 |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1982年2月8日 | 国务院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2003年 | 国家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