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0-09-27 09:54:56

铜川市 - 陕西省地级市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施电作代力声针严油罗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线晶达始克练及激神是传范>>
所属类别 :
行政区划
政区划
编辑分类

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

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 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市总人口数为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3%,面积3882平方千米。

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铜川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铜川市

  • 面积

    3882平方千米

  • 外文名

    Tongchuan City

  • 人口

    84.72万人(2016年)

  • 方言

    关中方言

  •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 所属地区

    陕西省

  • 著名景点

    大香山寺、药王山、金锁关遗址、唐玉华宫遗址等

  • 下辖地区

    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

  • 政府驻地

    铜川市耀州区正阳路9号

  • 火车站

    耀州站

  • 电话区号

    0919

  • 车牌代码

    陕B

  • 邮政区码

    727000

  • 地理位置

    陕西省中部,南邻咸阳,北接延安(东经108°34′—109°29′、北纬34°50′—35°34′之间)

  • 行政代码

    610200

  • 大学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

  • 地区生产总值

    311.61亿元(2016年)

  • 人均生产总值

    36803元(2016年)

  • 市委书记

    樊维斌

  • 市长

    李智远

  • 市树

    合欢树

  • 市花

    玫瑰花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铜川铜川古代时期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925年(汽卷环些先响绿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起,历经宋、金、元、明、清来自,均隶属耀州。

中华民衣约妒也黄右独国时期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1913年(2年紧黄溶局望论),属陕西省关中道。1927年(16年),属关中区。1936年(25年)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0年(29年)初,属第三360百科行政督察区。1944年(33年)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35年)7月,同官改称铜川。1947年(36年)10月,属第三

微值法纪反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房线跳供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铜川铜川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天边镇陈势再执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若危布久适拉湖料作要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倒第亚宜差束组若东还球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它井率含育它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参些村路冷属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

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

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

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

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掉团土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铜川市现辖3区1县,22个镇、6个乡、13个街道、543个村要船争作部委会、57个居民委员会行失殖器小官,面积3882平方资已室伤委项艺华土几消公里。[2]

铜川市行政区划表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所在地

铜川市

3884.81

让亮晚远服翻哥派举金抗83

727000

610200

耀州区

王益区

157.06

20

727000

术层610202

红旗街道

不换杨育元调台区

607.46

21

727000

610203

城关街

耀州区

1608.47

32

727100

610204

永安路街道

宜君县

1511.线益粮且权环83

9

727200

610222

城关镇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铜川铜川铜川市位居陕西中心,陕北黄推功杀湖革否土高原的南缘,东经108°35′20"—109°29′04",北纬34°48′16″—35°35′16″。东和东南与渭南地区的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接壤,西和南与咸阳地区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连,北和西北与延安地区的洛川县、黄陵县相邻。[3]

东西最宽为80.97公里,南北最长为84.025公里。区划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

市区处于全市中部偏东南方向的丘陵山地狭谷,是沟通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冲,市人民政府驻红旗街。

折叠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铜川属于中朝准地台受川受座你波(一级构造单元)上的鄂尔多斯台向斜(二级构造单元)东南缘渭北隆起带(三级构造单元)。近东西向的渭河地堑切割了鄂尔多谓快磁米斯台向斜与“秦岭地轴”(二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固有联系,使铜川地区形成具有地台与断陷构造过渡性质的叠瓦式断块和南升北降的断阶;在地貌松参军于上形成南部、西部低山与该区的耐晚架足担构残原梁峁。

铜川既有鄂尔多斯台向斜南足均病建讨移和“秦岭地轴”南北向侧压,又有渭河地堑张力影响,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形迹方向纷纭。其基本构造格架是:以东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构造带为主体,将铜川分为大小不等的块状镶嵌而成的断块式构造。由于块体深层的构造差异和物质组成及各块区边界条件的不同,在演变的地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多方向性的构造带,其规模不一,序次不同鲜鲜不他优田场保

折叠 地貌

铜川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最高点位于市辖区北到触息清末验简部、宜君县境内的庙山,海拔1734.2米;最低点位于耀县楼村乡张家坪的赵氏河谷地,海拔536米。全市呈西北高、东诉周散预南低的倾斜地势。[4元清设复子岁全频]

折叠 气候

铜川铜川铜川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南部台原区,为39.7℃(197连外同帝项令倍想何胶准2年6月11日)余快应销;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西北部山区,为—21℃(1956年1月7日)。山区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地势每升高1赵均差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9℃。铜川气温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较差大,昼夜温差大。

铜川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时期为喜凉作物生长季节,积温3546.4—4613.9℃;大于或普杀四界原总坏等于10℃的时期为喜温作物生长期,积温为2814.6—4013.2℃;大于或等于20℃的时期为作物迅速积累干物质的时期,积温为620—2474.6℃。在地区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相差悬殊。年内分布不匀,年际波动较大,等于或大于0℃的积温年较差在557.2—604.4℃之间沙湖片还班制就待。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84%集中于4—9月;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90%集中于5—9月。

折叠 水文

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三买复绝浓善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主要分为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洛河水系表起认记审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铜川铜川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铜川市总人口792600括北太与联合战记力人,其中:王益区190630人,印台区21伟样法对犯仅载3627人,耀县295202人,宜君县93141人。2001年底,全市辖2个区、2个县,共有6个街道激正孙肥若、24个镇、19个乡;其中新区管委会面积71.2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个乡,即咸丰路街道(驻咸丰路)、下高埝乡(驻下高埝)。

主要民族有汉、蒙古 、 回 、藏 、苗 、壮 、布衣、朝鲜 、 满 、侗 、 白 、土家 、 黎族等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铜川铜川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好。实现生产总值324.54亿元,增长8.8%,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23.11亿元,同口径增长13.7%,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29560元、10058元,分别增长8.5%、9.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开击只亲营烧业跟虽展了项目观摩、国企进铜等活动,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2.7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21.8%,新开工项假重目36个,18个项目建成投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98亿元,增长17.2%,高于全省9.2个百分促超半哥起克点。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稳增长12条措施,积极务实地组织稳煤救铝增电销水泥,铜铝公司120台电解槽技洲纸夫复产,4大支柱产紧延轴道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70.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工业品产销率9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76亿元,增长8.5%,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5]

折叠 农业

粮油生产

“十五”以来,铜川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确保总产”的思路,以小麦、玉米、油菜生产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大力推广“三项”技术,认真实施“种子”工程,加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的技术推广力度,实现玉米品种优良化、包衣化、杂交化,并且采取典型示范、行政推动、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等措施,使粮油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

2005年,铜川播种粮食作物108.45万亩,油料11.18万亩。其中小麦51万亩,玉米37.65万亩,粮食作物在粮食面积比2000年减少4.15万亩的情况下,总产达23.69万吨,单产达到218.5公斤,分别比2000年增长3%和7%,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面积11.18万亩,较2000年增加1.03万亩,总产达0.91万吨,平均单产81.7公斤。

畜牧业

“十五”期间,铜川市畜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召开畜牧产业化会议以后,铜川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重点扶持陕西正立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圣公司、齐天乳业等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并依托正立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奶牛饲养模式,辐射带动耀州、王益、印台奶牛养殖基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畜牧业。坚持“引导、支持、保护、调整”的方针,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民办技术推广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及中介服务组织,搞活畜产品流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发展格局,有效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生产热情,有力推动了铜川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2005铜川肉牛19.01万头比“九五”末增长29%、肉羊23.74万只,奶牛新增2002头,存栏达到10268头较“九五”末 20.4倍。为加快畜牧良种化进程,铜川奶牛、肉牛、肉羊、生猪、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60%、80%、90%,畜禽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的连年增加,现已成为铜川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中药材

中药材产业在铜川市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同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和行医的地方,农民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古已有之,但是中药材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进入新世纪后。“九五”末铜川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仅为3000多亩,但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铜川“果、牧、药、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各区县为顺应市场潮流,响应政府号召,从政策、资金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耀州区、宜君县都分别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耀州区被定为陕西省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县,杨凌麦迪森,方舟制药,耀州医药公司等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分别将药源基地建在该市,积极开展中药材GAP和SOP规程的研究工作,这些企业的进入为铜川市中药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药材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05年铜川的中药材发展到7.22万亩,比“九五”末的3000亩增长24倍。

农业龙头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的排头兵,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十五”期间,为加快铜川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铜川市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意见》(铜发〔2003〕26号)。同时为使铜川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又紧密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抓了绿想集团、祥云公司、核桃乳品加工、核桃精炼油四个果业加工龙头企业;正立公司、齐天乳业、凯撒肉牛育肥场等三个畜牧龙头企业;方舟制药、秦塬药用化工厂两个药材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依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新型机制和模式,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折叠 工业

铝业

“十五”期间,鑫光铝业公司完成了老厂“6改8”技改工程,董家河二期技改工程基本建成,新增产能7.5万吨,到2005年底电解铝产能将达到15.5万吨。同时,铝厂5万千瓦自备电厂的建成生产,使铝业形成集铝冶炼、深加工、铝电联产为一体的支柱产业。

煤炭

该市煤炭行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关井压产,取缔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因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又能源需求旺盛,煤炭行业产销两旺,但监管和安全工作压力较大。该市严格按照“扶大抑小、适应环保,延伸开发”的产业调整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确保安全,有序发展,重点做好国有统配煤矿的技术改造和接续矿井的建设。柴家沟煤矿通过技改由30万吨的能力提高到60万吨,照金煤矿60万吨技改项目2006年初完成,铜川煤炭年开采能力已达到1600万吨,实际开采能力在1500万吨以上。

建材

按照“调整结构,发展先进,淘汰落后,根治污染”的产业政策,积极推进建材工业的重组,抓住机遇,上大关小,提升能力。2004年成功关闭了川口地区的9条机立窑,改善了地区人居环境。为了保持建材工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关小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上大。2005年秦岭声威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年新增产能400万吨左右,在建的还有惠塬水泥工业园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项目。十五末,铜川地区水泥产能达到近千万吨。

陶瓷

陶瓷产业在该市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雄厚的生产基础。从已探明的局部储量看,耐火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一,陶瓷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三。90年代以来,该市陶瓷行业机制、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原因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甚至失去了优势,但该市陶瓷业依靠已形成的基础和天然气过境的有利条件,仍然会大有作为。“十五”期间确定的思路是在详勘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陶瓷发达地区的联系协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培育打造铜川陶瓷的知名品牌,建设具有相 当规模的现代陶瓷企业。市建陶厂与山东鲁宏沃尔森陶瓷公司年300万平方米墙地砖项目基本落实。市电瓷厂经过技术改造,工业电瓷产能达到近千吨,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纺织

该市纺织业抓住沿海地区同行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到5.6万支,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将着重发展无纺高档织物和精纺多高支棉纱,落实100台喷气机项目和6000吨涤纶纺粘非织造布项目。

机电

“十五”期间,变压器厂、东风昌河车轿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科技投资,积极开发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不断攀升,代表了该市传统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兰芝、麟字等民营电源企业落户新区,给该市机电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卫生

铜川铜川教育事业实现新的发展。铜川下大力气调整教育结构,通过撤并、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学校移交地方、市直学校下划区县管理等,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改善。[6]

“十一五”期间,全市中小学用于“两免一补”资金达到了2.3亿元,享受各类资助学生近3万人次,资助金4818万元,“蛋奶工程”惠及全市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全市教育支出由2001年的0.9亿元增加到13.05亿元,十年间翻了三番,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0.3%。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铜川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作用显现。

折叠 文体事业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铜川市体育馆、铜川市图书馆在新区迁建落成,区县文化馆得到开发利用,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示范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扶持成立了第一家民营影视传媒公司—陕西宏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市第一家3D影院—徐家沟上美影院建成运行。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99.79%和99.16%;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精彩纷呈。红色秦腔剧《照金这片天》被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反响强烈。

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文化项目发展成为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7亿元,占GDP的比重1.4%。铜川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扩大了铜川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折叠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水泥大市无立窑目标。铜川森林覆盖率由24.5%提高到44.8%。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002年的200天增加到2010年的330天。1993年中央电视台《中华环保世纪行》栏目曾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折叠 民生保障

改善民生取得新绩,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8万个,被省政府评为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75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77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2倍,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折叠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坚持“大力发展铜川新区,积极建设绿化产业走廊,完善改造调整老城”的建设策略,通过城市“南扩北疏”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形成“一城二区一廊,三河六园多带”的山水园林带状组团城市形态。

一城即铜川市区。

二区即北市区(由王益区、印台区范围的老城区组成)、南市区(由耀州城区、新区组成)。

一廊即黄堡——董家河镇的城市绿化工业走廊。

三河即漆水河、沮河、赵氏河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通道建设。

六园为玉皇阁水库休闲度假娱乐园、药王山风景保健医药园、新区和耀州组团之间的沮河两侧城市生态憩园、耀州窑遗址陶瓷文化园、老城区城市综合公园、北市区翠溪城市森林公园。

多带既利用城区的沟壑、坡塬小溪等地带,大量植树造林,山体退耕还林,形成纵横交错的多条带状绿化系统。

新规划的城市九大功能组团

1、北市区--商贸服务居住组团;

2、黄堡--传统工业园组团;

3、耀州窑遗址--陶瓷文化旅游组团;

4、董家河--冶金、建材产品工业组团;

5、耀州城区--多功能综合组团;

6、药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7、新区--城市的主城区;

8、玉皇阁水库--城市休闲度假娱乐组团;

9、坡头镇--城市三类工业园组团

折叠 编辑本段 友好城市

时间城市
1973年7月
广州湛江市
1973年
山东烟台市
1997年3月
江苏徐州市
1998年9月
福建泉州市
2000年4月
内蒙古
1994年
韩国庆尚北道奉化郡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名优特产

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的中心地带,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土层深厚,昼夜温差 大,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而且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均处于最适范围,匹配合理,与美国华盛顿州的维纳契(世界名牌苹果---“蛇果” 的主产地)极为相似,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为生产优质苹果的理想地区,在全国苹果区划中被划为最适宜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铜川所产苹果,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香甜爽脆,风味醇厚,而且无污染,硬度大,耐贮运,在1974年即被国家选为国宴用果,并被确定为全国外销苹果基地,在全国、全省的多次水果鉴评中,铜川的新红星、红富士等10多个品种多次荣获部优、省优产品奖,其中红富士荣获金奖。在国内和东南业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消费者青睐。

折叠 婚嫁

订婚

旧社会订婚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订媳妇,先由男方家备酒筵请媒人,谓之“央媒”。经媒人说合,择吉日备酒肉,由媒人送往女方家,谓之“上门”。女方家若允婚,即将礼品收下;若拒婚,则不收礼品。嗣后,男方家再择吉日,带着4件、6件、8件、12件不等的厚礼,由长辈同媒人一起前往女方家,女方家让女出拜。午间,款待以酒菜面条,谓之“带汤”。若设酒席盛情招待,谓之“大带汤”。

新中国成立以后,婚嫁习俗逐渐发生大的变化:一是实行婚姻自由,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由父母包办买卖成婚者急剧减少。二是订婚年龄普遍推迟。三是城市中的婚姻介绍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应运而生,工作活跃。

结婚

结婚前夕,男方要邀请四邻青年男女,商量有关事宜。根据女方妆奁多少,预先安排搬取人员,并请男性年长者(须有原配偶)或者村长负责带领。婚日,迎亲者(有男有女)偕吹鼓手前往女家,女家酒食款待。随后,由抬妆奁人员先将嫁妆抬走。此时,新娘须着男方带来的红衣,头戴凤冠,盖以红布(又名盖头),静候上轿。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宣传贯彻,封建买卖婚姻已被废止,结婚仪式比较简单。迎亲不用花轿,一般用拖拉机、汽车。嫁妆逐渐向高档耐用品发展。男女双方筵席一般比较丰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举行集体婚礼已在城乡兴起,即由共青团和妇女组织筹备,在“五一”、“十一”等节日期间,由主办单位将结婚者集中在一起,用糖茶招待,唱歌跳舞,婚礼仪式后欢度蜜月。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农村亦有)青年结婚在添置衣被、首饰、家具、家用电器、用小轿车迎亲及结婚筵席等方面,互相攀比、大摆阔气之风渐盛。离婚率也逐年上升。

回门

结婚次日午饭后,女家下帖,迎女婿及女儿回家,谓之“回门”。第三日,女家设筵席款待女婿,邻居备酒肉前往祝贺,谓之“看女婿”。下午,夫妇同归。

折叠 丧葬

初丧

人死后先为死者穿着寿衣(老衣)。一般男子穿衣、袍、褂等最多7件,女子则以5件为度,谓之“小殓”。之后,在炕下烧纸,移尸灵床,铺以能响动之草,面盖白纸,谓之“苫脸纸”。灵床停堂中至第三日下午入殓。棺内下垫黄土,上铺红褥,两旁用纸包香末或柏树叶垫实。尸体上再盖红单,并用新棉花蘸酒拭死者面孔,最后盖棺,谓之“大殓”。

开吊

入殓的次日,即丧后第四日,开始吊唁。丧家用白纸糊门,并剪白纸为长絮,用竿棍竖立于大门外。还需用宽幅长条白纸书写“讣告”,张贴于大门之外。男女均着孝服。柩前挂白帐,帐前设祭桌,上摆祭品,两旁设男女草垫座位。亲友来吊唁者,给以白帽布,谓之“散孝”。

出殡

开吊后,选吉日出殡。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摆设酒肴祭奠,亲属在灵位前跪拜奠酒。然后,举行家祭礼,按照家族辈份先后顺序,跪拜奠酒。在整个祭奠过程中,由穿孝衣的子女及孙男孙女分别跪于灵前(男女各为一行)两侧号啕大哭。翌晨出殡,待行起柩礼毕,长子捧纸盆摔路旁,执幡前行,其他子女侄子按长幼尾随在后。吹鼓手为前导,亲朋前后送丧。至墓下葬,安置冥器,在小桌上列祭器,叫做“墓用”。旁边立纸糊童男童女。实土成冢。孝子行安主礼,抱主归家。

葬后礼

葬后还有暖墓、覆山、全山、应七、生日、百期、一周年、二周年等礼仪,直到三周年过后才除孝。未换服前谓之“重服在身”。守重服者不拜年,过春节门上不贴红纸对联。有的地方孝子穿孝服手执香,要向邻居和主要亲属家去谢孝,以后方能进出人家大门。谢孝时,遇到年老者要叩首跪拜,对方应以揖礼答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进行殡葬改革,城市提倡火葬,农村改革土葬,实行公墓。一再提倡葬礼从简,可以送花圈、开追悼会,丧主不必穿白孝服,只佩戴黑纱,以示哀思,但是旧的葬礼习俗仍在延续。1986年前后,各乡村普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向群众进行移风易俗教育,具体帮助丧主办理丧事。

折叠 生育

催生

产前,娘家需准备贺喜的礼物,如婴儿的衣帽、产妇月子中的食物等。快到临产时,娘家妈要去看女儿,谓之“催生”。分娩后主家要给娘家通知,谓之“报喜”。娘家得讯后,即送所备婴儿衣物及食品。

满月

称作“弥月之喜”。女孩满月,外婆家只送喜饼、小孩衣帽及一块3尺蓝布(叫做“尿布”),以示祝贺。男孩满月则除外婆家送礼外,主人一般摆设酒筵,招待亲朋、邻居。是日,需抱着小孩游村“碰干大”(即义父),凡碰到第一个合适的人便分别认作干大、干妈、干爷、干婆(只认一人),并请到家款待。而干大等人则要送衣服、项链、银牌之类的贺礼,继送灯笼、裹肚数年,长成结婚也得备礼庆贺。干娃每年须向干大等拜年,年老临终时亦要献礼送葬。新中国成立后,“碰干大”(包括其他)之风渐息。

全灯

男女孩长到12周岁时,逢元宵节要通知亲友前来全灯。外婆家则要给女儿和外孙各送一套衣服和鞋袜、帽子及一对大红灯,其他亲戚配烛送礼。有的还送时钟、台灯、衣料等物。主家则喜容相迎,酒菜款待。

折叠 寿诞

新中国成立前,不论男女年过50即称“大寿”。诞辰日,除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外,对有钱有势的人巴结奉迎者亦多前来祝贺。寿主大摆筵席,款待来宾,但一般农民,多是从60岁开始。当日,全家子女欢聚一堂,为老人行跪拜礼、敬酒,以示祝贺孝敬。新中国成立后,祝寿者多为自己的子女,敬献礼品以寿糕最为风行。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耀州唐三彩窑窑址遗址博物馆、宋耀州窑窑址遗址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柳公权墓、耀县宋塔、药王山、唐玉华宫遗址、大香山、姜女祠。

景点简介
大香山寺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平均海拔1414.3米,。山势东西走向,主峰分东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个巨大的笔架,又象一个巨大的香炉
药王山
位于铜川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药王山碑林
药王山碑林位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原名磬玉山)。山上建有药王(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庙,庙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内容,山上还有纪念孙思邈碑碣百余通。
药王山石刻
药王山石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
姜女祠
铜川姜女祠位于印台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
玉华宫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印台区,距铜川市37公里,属桥山山系,海拔2401.67米,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姓名简介
傅玄
西晋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
令狐德棻
北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初政治家,史学家,编修《周书》。
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
柳公权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范宽
北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北宋山水画家,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井勿幕
清末陕西省蒲城县(今陕西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雷雨顺
铜川市郊区金锁乡烈桥村人,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郭秀明
祖籍河南省淅川县,任铜川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因积劳成疾,在西安猝然长逝,被铜川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时间获得荣誉
2010
陕西省卫生城市
2012
省级园林城市
2012
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3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7]
2013
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

景点概况

简介

铜川,光听名字就会感觉到这座城池的历史感,它位于陕西省,南邻西安古城,北边是黄帝陵和延安。这里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这里隐居,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大画家范宽都是出生在铜川的。铜川,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完美典范。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最佳旅行时间

四季皆宜,春季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

1天

当地气候

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语言

陕西话

社区精华

所谓的铜川照金香山有红叶吗

有红叶的,景色还不错。不过我觉得秦岭里的就很不错呀,没必要跑去铜川,到11月中旬的时候秦岭里就很漂亮了。 如果有帮助,我的游记有...

从铜川坐车怎样到新区湿的公园

如对你有帮助,请采纳! 1、政府巷(新风对面),铜川王益区—新区专线大巴,终点站市一中下,然后换承其它交通工具至香谷湿地(申河村...

国庆十一自驾路线书推荐……

如对你有帮助,请采纳! 1、政府巷(新风对面),铜川王益区—新区专线大巴,终点站市一中下,然后换承其它交通工具至香谷湿地(申河村...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

热点资讯

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