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例场读见职革州防病西汉:徽县设县始于西汉,宋金鏖战处--仙人关西初德批正果这们管希汉王朝消灭南越诸政权后,又乘怀首放个的则胜发兵消灭西南诸夷,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陇西郡东南新平定之地置武都郡,并在徽县地置河池县,属武都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汉王朝将全国郡国分为十三部,河池属益州刺史部武都郡统辖。
新朝: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河池县名被改为乐平亭,隶沲平郡(武都郡改)。
东汉:乐平亭又复名河池县,仍隶武都郡。
汉末、三国时期:河池地处烽火要地,归属无常。张鲁割据汉中,河池县地归张鲁控制,入梁州版图。建安二战教举京效米述十年(公元215年)三月,重每逐供送点制责配染曹操出兵征张鲁。十一月,回迅按派段张鲁降曹,河池地归汉版图。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汉刘备据汉中,河池地又归入蜀。后蜀汉河池地置河池县,隶武都郡。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相国诸葛亮死后,蜀汉逐渐退出汉中,河池地又入魏版图。
西晋:徽地仍置河池县,隶武都郡。红二方面军徽县指挥部留别缺旧址晋怀帝永嘉(公元30比而洋直7-312年)后,河池地被仇池国所占。
东晋:东晋建武年(公元317年),司马睿封杨坚头为右贤王,屯河池,液福出才医干农教其间河池虽设县,但实为氐酋关深率值棉藩邸。东晋永昌二年(公元323年),前赵将杨难医苗停杀想奏敌赶至汉中,仇池国地大部被前赵占领,河池也入前赵版图。后赵时,河池隶秦州武都郡。前秦建元八年(公元372年),仇池国地被前秦占据,并在其地置南帮州,被辖武都郡领下辨、沮、武都、故道四县,河池地并入故道县。
南北朝:宋元嘉十林为绿书稳怕整它烈年(公元433年),仇池氐王亿难当乘北魏用兵北方之际,出兵南侵蜀地,河池地再次归入仇版图药黄八溶土类朝证再区青。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宋灭仇池,河池地归宋所有。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北魏出兵攻占宋武郡地,河池又归入北魏。后北魏于河池地置广化县,又于广化县置广化郡,并在今徽县东南置思安县。北周时、广化郡隶凤州,领广化、思安二县。
隋:击创的士缺翻联服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广度生岁化郡,广化、思安二县隶属凤州。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大隋又改广化县名为河池县,与思安县同隶凤州。大业初,省思安县入河池县,河池县仍隶属凤州。
唐:初河池县隶属更袁油严最侵最龙山南道凤州。开元二十一年(背露石盾办物接友兵733年),河池县隶双夫系团承附属山南西道凤州。
五代十国:后编械妈手无故梁时,河池地为岐王李茂卓割据,仍置河池县,隶凤州。后唐时,河池行政区划为旧。后汉时,河池地归后蜀所才有,亦置河池县,隶凤州。后周建立后,河池如旧制,并在其十数相境固镇(今徽县城关镇先农村一工请司报价批带)置雄胜军。
北宋吗映死:河池地仍置县,隶凤州。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河池县移治固镇(今址)。至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天下共设二十六路,河光承池县隶属秦凤路凤州。
南宋:河池一度改隶利州西认北细式生演食急路凤州。绍兴初,由于战事需要,川陕宣抚司治所设于此,军政大权统揽。
元:于河池置凤州,隶巩昌路,领河池,永宁(原河池县永宁乡开为县)迅示留算五师威效随度察、两当三县,至元六年(公元1264年),南凤州士活优会钟零扬简游无改名徽州。至元七年鸡周(公元1270年),省河池、永宁二县八州,徽州当时,只领两当二县,仍排笑应缺钢社首春隶属巩昌路。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正月,朝廷罢行尚书省,以行省分治天下,徽州当时隶属陕西行省巩昌路。
明:承袭元制,今徽县地仍置州,领两当县,隶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
清:仍承袭明制,今徽县地仍置州,领总两当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陕西布真协传政使司巩昌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朝廷改陕钢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公环元1688年)双改名甘肃布政呀活燃飞达沉赶术感速使司(徒治兰州),徽州隶元。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徽州降州为县,与两当同隶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甘肃共设7道77县,徽县当时隶属渭川道件红结置过此承名认良。民国十六年(公元华算卫鲜1927年)、废道建制后,徽县直接隶属省管。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甘肃全省又设八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徽县当时隶属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天水)管辖。直到解放。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区划沿革
19解双限丰革况画49年12月4日,徽县解放后顶术,隶属天水地区,县址驻城关镇。徽县行政区划图
1958年4月,徽县与两当县合并呢,县名仍为徽县,县址仍在城关镇,隶属天水地区。7月,徽县又与史做适充营但女编成县合并,名为徽成县,县址仍设在城关镇。
1962年1月,恢复徽县、成县、两当县三县建制,徽县县址仍设在城关镇。
1985年6月,徽县划归陇南地区管辖。
2004年,陇南撤地区设市后,徽县隶属陇南市管辖。
折叠 区划详情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圆经叶波、川交界地带,徽县城关镇地处北纬33°32′-34°10′,东经105°34′-106°26′之间,西接成县、西和县,北接天水市,南邻陕西省略阳县,东与两当县接壤。南北长65km,东西宽49.5km,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徽县东距两当县城46公里,宝鸡市181公里,西安市383公里;南距陕西省略阳县县城93公里;西距成县县城67公里,陇南市所在地武都区215公里;北距天水市秦州区152公里;东南距陕西省汉中市241公里,西南距四川省成都市550多公里,西北距省会兰州市514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市1600多公里。
折叠 地质
徽县裸露岩石有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三大类。带的走向总的趋势呈东西向摆布。南部以属沉积岩的石灰岩为主,中部以风成黄土为主,北部以属岩浆岩(侵入岩)的花岗岩为主。由于石炭纪海侵,三迭纪的印支造山运动,白垩纪的燕山等几次造山,整体发生断裂,上盘下移,局部挤压,形成部分碎硝岩体。
折叠 地形地貌
徽县地处秦岭山脉中的一个狭长下凹盆地--徽成盆地,地形总的趋势是南北山区地势高、像盆缘,东西部、中部丘陵地势低、像盆底,海拔704-2504米,平均海拔1371米。经多次造山运动,形成明显的三个地质单元。南部为加里东海西熠皱带;中部为新凹陷带;北部为海西印支熠皱带。徽县地貌的形成经过多次运动出现了三个明显较大的地貌构造单元。
南部:地形地貌复杂、峰峦叠嶂、峡谷幽深,沟壑纵横、河流发育、河谷深切、多为"V"形河谷,属南秦岭深切割地貌。
中部:为丘陵地貌,位于徽成盆地的中间地段,丘陵与丘陵之间,有属于流水地貌的冲积泥流沟,槽泥流堆积堆,泥流堤埂等五级微地貌。
北部:岩层倾向较小,坡面平缓,断层两侧相对高差较小,河谷浅切,山间开阔,河床较平,属北秦岭熠皱中切割中山地貌。
折叠 气候
徽县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的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45.8毫米,蒸发量117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1.36度,最高气温38.3度,最低气温零下15度,平均日照度1126.4小时,日照率39%,无霜期174天,全年辐射量(光能)102.8千卡/平方厘米。
折叠 水文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水资源
徽县境内自产地表水量7.11亿立方米,徽县嘉陵江入境水12.75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19.8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795.8立方米。地表水人均占有量比天水市每人多2542.8立方米,比甘肃省人均多2295.8立方米,比全国多995.8立方米。全县平均每亩地有水量7.4立方米。
徽县地下水较贫乏,且分布不均匀。除少数河谷地带外,大部分地区基本未形成地下流,特别是中部丘陵区基本无地下水。境内地下水总量13365.1万立方米。
折叠 水能资源
徽县水能资源蕴藏量14.76万千瓦。其中:嘉陵江水力资源蕴藏量3.79万千瓦;永宁河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3.5万千瓦;洛河水力资源蕴藏量1.77万千瓦;西河水力资源蕴藏里0.49万千瓦;麻沿河水力资源蕴藏量0.44万千瓦,是徽县西北边远地区发展小水电的主要河流;东沟河水能蕴藏量0.35万千瓦。
折叠 矿产资源
徽县有铅、锌、铁、金、铜、汞、硫、大理石、石灰石等4大类22种矿产资源。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大河店、虞关、嘉陵等乡镇境内,以褐铁矿为主,亦有少数的赤铁矿分布。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江洛镇向阳山、徐明山和石头坪,柳林镇(沙坝村洛坝),榆树乡(曹家坝)以及麻沿河乡至高桥乡一带。金矿主要分布在嘉陵、虞关、高桥、麻沿河、银杏树等乡一带。锑矿主要分布在栗川乡尚坪行政村一带。铜矿主要分布在麻沿牡丹村和高桥乡同瓦一带。
折叠 生物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人口
截至2012年末,全县总户数66961户,总人口为21.99万人;按地域分:城镇人口6.46万人,乡村人口15.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2%。全县男性人口为11.44万人,女性人口10.5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85人,出生率为11.3‰;死亡人口2223人,死亡率为10.11‰,自然增长率为1.09‰。
折叠 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折叠 铁路
1956年7月12日,宝成铁路南北两段在徽县黄沙河接轨通车,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2011年7月,徽县站开始升级,升级后的徽县站为三级站。
折叠 公路
徽县形成以316国道、江武路、成两路为主要骨架,徽县火车站谈虞路、徽白路、剡麻路、高太路、永柳路、伏泥路等为补充、乡村公路为依托的交通网,90%以上的行政村通汽车,全县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343.3公里。
十天高速公路全长约750公里,其中在徽县境内途经大河店、水阳、银杏、栗川、泥阳等五乡镇19个行政村,全长24公里。截至2014年6月,十天高速公路徽县段仍在建设。
折叠 航空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
王俊强 | 县长 | 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审计、监察工作 |
高 文 | 常务副县长 | 负责政府常务工作 |
马国荣 | 政府副县长 | 负责工业、环境保护、民政救助、商贸流通、电力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
唐春梅 | 政府副县长 | 负责文化、教育、广电、卫生、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旅游、地震等方面的工作 |
张全明 | 政府副县长 | 负责金融和招商引资工作。分管金融办、招商局、人行、工行、建行、农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甘肃银行、担保公司、人保公司、财险公司、人寿财险公司 |
付小龙 | 政府副县长 | 负责扶贫开发、农村综合改革、国土和矿产资源开发、水利发展、民族宗教、防汛减灾、科技、气象和残疾人事业等方面工作 |
刘保怀 | 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馆长 | 负责农村经济与改革、林业建设与保护工作 |
王建宏 | 政府副县长 | 协助高文同志工作[1] |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综述
2012年,徽县完成生产总值33.76亿元,徽县城关镇同比2011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6.6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4%;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2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9.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1.6:40.7:27.7调整为28.6:42.1:29.3。
2012年,徽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3.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0.8%,按产业分,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4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4.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1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1%。
2013年,徽县完成生产总值38.4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45.2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40%;大口径财政收入7.9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3.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08元,同比2012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7元,同比2012年增长17%。
折叠 第一产业
2012年,完成农业增加值达到9.67亿元,同2011年比增长6.6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0084.75吨,比2011年增长2.5%。
2012年,徽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24万亩,比2011年减少0.36%。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7.55万亩,比2011年下降1.18%;玉米播种面积16.13万亩,比2011年增长0.06%,稻谷播种面积0.25万亩,比2011年增长13.6%;豆类播种面积16.63万亩,比2011年减少0.3%、薯类播种面积4.49万亩,比2011年增长0.45%。
2012年,徽县肉类总产量13848.84吨,比2011年增加758.99吨,增长5.8%;禽蛋产量1132.1吨、同比2011年增长5.2%;牛奶产量1.2吨,与2011年持平。
2012年,完成造林面积3.25万亩,比2011年增长2.85%;完成育苗面积3.98万亩,其中2012年年新增2.49万亩,分别比2011年年增长176.39%,232%;核桃产量达到4671吨,比2011年增长36.29%。
折叠 第二产业
2012年,全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9.3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2.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7%,比2011年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12年,徽县规模以上工业所分布的七个行业中,有色金属矿(铅锌)采选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389万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2.4%,同比2011年增长2%;白酒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5207万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9.9%,同比2011年增长6.6%;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0342万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1.7%,同比2011年下降8.1%;铁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4084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54.8%;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50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3.3%;贵金属加工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3.3万元,同比2011年减少85.4%。
折叠 第三产业
2012年,徽县旅游接待总人次达49.9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22811.9万元,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32.5%和30.35%。
2012年,徽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888.7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7.21%。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8741.7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7.8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9985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8.68%。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51977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3.18%。
2012年末,徽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3亿元,比2011年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为30.5亿元,比2011年下降1.3%,个人储蓄存款27.98亿元,比2011年增长22.6%。2012年徽县保费收入1070万元,赔付420万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广电事业
截止2012年,徽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城区有线电视节目增至114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
折叠 文体事业
截至2012年,徽县有文化机构38个,固定资产3714.6万元,从业人员657人,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3154.09万元,完成文化产业投资9935万元。
2012年,徽县共举办各类群众运动会18次,参加运动员2250人次。
折叠 医疗卫生
2012年末,徽县共有卫生机构57(不含个体)个,徽县人民医院其中:县级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7个。有病床531张,卫生技术人员515人,其中执业医师13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拥有病床2.4张,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
折叠 科教事业
2012年,徽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3%。
2012年,徽县全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41%,全县高考上线率达到84.6%。高考录取1681人(含三校生),本科上线855人(含三本)。初中五科合格率达到13.78%,小学双科合格率达到85.27%。
折叠 社会保障
2012年末,徽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4253人,其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463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2679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15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1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54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51人。全年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337.8万元,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971.51万元。徽县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9861人,参合率98.25%,共为78516名参合农民报销住院费用4578万元。
截止2012年,徽县全县享受城市低保的共5893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013.1万元;农村低保2510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649.4万元;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金1019.4万元;抚恤事业费(不含退役安置费)372万元,社会临时救济费240.54万元,五保供养资金285.27万元。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景点
三滩风景区
徽县三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境内,属秦岭南麓,徽县三滩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涉及徽县的嘉陵镇、虞关乡2个乡镇行政区域,规划总面积286平方公里,按功能和景区特点划分为七个景区,即嘉陵江景区、青泥岭景区、青龙山景区、望仙坪景区、中华坛景区、月亮峡景区、七十二滩景区。三滩景区植被覆盖率90%以上(月亮峡更高达98.5%),森林覆盖率79%。植物近3000种,其中珍稀、药用植物100余种。三滩景区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山泉众多,水质优良。东沟河源自太阳山,长65公里,中途又纳入四条支流后注入嘉陵江,流域面积105.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146亿立方米。
青泥岭
在甘肃省徽县和陕西省略阳县青泥河乡境内,铁山是青泥山脉最高峰,海拔1746米,又名巾子山、泥公山,位于徽县东南20公里处。在李白的诗《蜀道难》中被提到过因岭高雨频,道路泥泞而得名。诗人李白《蜀道难》诗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即叹此。
文池景区
文池位于徽县西8公里处,是一古火山口形成的天池,湖面约10公顷,湖水清澈,四季旱涝水位平稳,周围环境优雅,与青泥岭、木皮岭遥相对应。文池还有优美的民间传说,有文池水上乐园。
其他景点:木皮岭、银妆岭(亦称江峡)、徽县文庙大殿、郇庄白塔、红二方面军军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