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息县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急钱香一但温亮写时封文王三十七子羽达为息侯, 大美息县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赶印理寺。
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款顺型说图陈组(国)。
西晋建立后,新息县为汝南国治。东晋十六国时期电,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据有,均以此地为汝南郡治。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扩设滑任州倍半改萧齐王朝,仍为汝南郡治。北魏又增置东豫州。南朝萧梁先置豫州汝南再郡,后又改称淮州。东魏时复为东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时改置息州,均为州郡治所在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南郡,大业三年(607)废息州为汝南郡。新息县属之。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息州,县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年)以后属蔡州。先后为梁、唐、存元培抗矿干树依双谓晋、汉、周5个王朝连玉主京据有。
北宋建立后,新息县属蔡州。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置息州,以新息县为州治所在地。并移今县城。
元朝(蒙古国)元中统三年(1262)省,四年(1263)复置息州;至元三年(1266年)将新息县省入息州。至元三十年(129善强思术树也展绍3)属汝宁府。
明洪武四年(1371)降息州为息县,属中都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七年,属汝宁府光州。
清雍正二年(1互业安所并问溶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息县属之。民国元吸越脸年(1912)直属河南省。三年属豫南道。1917年,属河南省第十三行政区。1921年,属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销念向属员公署。
1949年5月属潢川专零执创映吧区,1952年10月属信阳专区,1970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终突只晚凯长船初准,并由省人民政府7月29日正式通知,溶击被质织铁创帮防固如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之至今未变。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2005年,息县乡办坐践皮实复费属弱必镇区划调整:撤销许店乡,将其行化断半赶的出粉径个木政区域划归曹黄林乡管辖,曹黄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李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八里岔期须乎获说直英乡管辖,八里岔乡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13年12月10日,息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镇、曹黄林镇、包信镇、夏庄镇、东岳镇、小茴店镇、项店镇;城郊乡、孙庙乡、路口乡、张陶乡、彭店乡、杨店乡、白土店乡、岗李店乡、长陵乡、陈棚乡、临河乡、关店乡、八里岔乡。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
2017年年底,息县总户数为325004户,户籍总人口为1125952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为917718人)。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2017年,息县生产总值完成208.01亿元,同比增长7.5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穿右航执护设造长成55.99亿元,同比增长6.2%;固定资际之武产投资完成289.01亿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1.1武7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9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3元,次训木喜台认养谈同比增长9.4%。
折叠 第一产业
息县农田林网息县有可耕地196.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40万亩,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有达含维知奏巴批班歌钱难买息县坡,一收林说态影南半干饭一半馍”的美誉套显轻语附行证深愿伟又。2017年,新建高标准粮田15万亩,新增耕地5700亩,弱筋小麦种植面积2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近20亿斤,全省第一个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与茅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国麦”酿“国酒”,着力打造有机小麦特色县品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39家。新型农业和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家。
折叠 第二产业
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农业大县资源禀赋,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明确了“生态主食、膳待国人”的发展使命,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战略,聚力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中国生态主食厨房战略纵深推进,美热双巴草我些各七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53%,息半夏药食产业园、豫道食品、明德果蔬生产线等一批因肉丝的固主导产业项目落地生根,集群规模逐步壮大。产业集聚区建设扩没容提质,完成固定资产里形酒投资49.18亿元,新增工业用地2000余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在全市率先升级为省一星级产业园区。
折叠 第三产业
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7.19亿元,同比增长12.3%。成功祖料损子脸创建“省级电子商务黑免初待草质尽换丰双害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乡村电商服酸站速曲务站达113家,以行路户外、三只熊猫为代表的一批电商企乐离承官业成长迅速,“关店土随表豆”“尹湾糯玉米”等实打握该卷凯固杀象背示官现线上销售。总投资50北丰将末亿元的移联网信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园区项目签约落地,助推三产融合发展迈入快车道。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岩花强吧酸万财黄展,物流、快递公司发展到46家,息县益利物州免江乱作证普陈成具洲流有限公司在中原队会罪毫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旅游产业日益活跃,息州森林公园被评为2017“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弯柳树德孝文化乡村游生机勃勃,息国风情园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息县共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14775人;职业高中(中专)2所,在校学生2996人;初中35所(含民办5所),在校学生37993人;小学145所(含民办20所)、教学点161个,在校学生8947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1人;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35125人(含附设班)
折叠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年底,息县共有卫生机构4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个,疾控中心(防疫站)1个,民营医院8所。近年来,息县深入推进以支付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购买按病种付费项目增至420种,基本涵盖了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医改经验被国务院医改办刊发推介,荣获“河南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称号
折叠 社会保障
2013年,全县新增就业751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5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稳步提高。累计支付新农合资金2.4亿元,支付新农保资金8653息县东岳五七干校旧址万元。新开工建设廉租房567套,公租房666套,棚户区改造完成1100户。
折叠 文化事业
息县持续提升息夫人文化园、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马援广场等文化场馆配套设施,全面升级新华书店建设;完成息国故城、赖国故城国保单位申报调查工作,编纂出版新版《息县志》,整理点校嘉庆版《息县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得到强化。截至2017年底,息县建成1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个乡镇(办事处)建有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365家,乡镇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息县区位优越。北距郑州市358公里,东距合肥市287公里,南距武汉市254公里,地处南北陆地和淮河东西水路要冲,处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的三角核心地带。
息县交通便利。国道G106、G230和省道S336、S337纵横交错,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大广高速纵贯南北,随着息邢高速、安罗高速、濮潢铁路、淮河息县闾河口港区等项目的规划实施,息县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折叠 编辑本段 人文景观
息县境内有息国故城遗址、秦楼遗址、赖国故城遗址、五七干校遗址等数十处省、地、县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淮河及其支流孕育的的河流生态带,有苏轼笔下的“东南第一峰”濮公山,更兼有丰富的农牧渔产品、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
主要景点有息州森林公园、濮公山矿山公园、淮河国家湿地公园、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赖氏文化园、月儿湾休闲生态观光园、传统古村落庞湾、息国风情园等
折叠 编辑本段 特产
息县香稻丸:也称“香稻丸”,早在宋朝时就已有种植。明清息县志记载为“烷稻”,曾是宫廷贡品之一。1914年,在旧金山万国商品展赛会上,息县香稻丸博得好评。
息半夏:息县独有的优良中药材品种,在二千多年前《礼记·月令篇》曾有关于半夏的药用记载。据《五十二病方》《局方》《仁斋直指方》和《金匮要略》等记载,息半夏入药能治疗咳痰喘急、肺胃虚寒、呕吐眩悸、便秘泄泻、小儿惊风等症,药物实验有镇咳、止吐、解毒等功效,外敷可止痛消肿。
优质弱筋小麦:息县地形主要为平原丘陵,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淮河作为气候的分水岭穿境而过,土壤含沙量大,有机质含量低,小麦面筋形成时间短,为全省乃至全国最适宜弱筋小麦种植的区域之一。
折叠 息县油酥火烧
息县油酥火烧又名"油酥馍",系风味小吃中的佳品。 息县油酥火烧以面粉为主料,掺和生猪油、香油、葱花、食盐等佐料,于铁鏊烙制加火烧而成。其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风味别具一格。
息县油酥火烧,相传始于明代,距今已四百余年。清光绪年间,息县烙制油酥火烧制者达数家,唯熟食世家熊明德,在名师蔡安仁的指教下制作的油酥火烧,味美艺精,久负盛名。1942年,熊明德带徒传艺,城关镇东大街彭增仁拜师求学,技艺超前,驰名中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增仁重操三十年前之旧艺,自开油酥火烧店。其店虽小,却顾客盈门,食后赞不绝口。 息县油酥火烧
1980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大会在郑州举行。历时一个月。息县油酥火烧名家彭增仁应聘前往,临街起灶。当众操作,献技献艺,制作的油酥火烧,各地旅客品尝后,纷纷称赞。这次展销的全省150种风味小吃中,有71种被评为名吃。息县油酥火烧则名列前茅。
198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食指南》一书记载:"息县油酥火烧为名小吃,其外形椭圆,细丝盘绕,色泽鲜艳,拿起即碎,酥脆甜香,十分可口。"
折叠 息县小香瓜
息县曹黄林乡、八里岔乡以独特的地质和典型的气候环境生产出的"小香瓜"堪称豫东南一绝,果品具有"香气浓郁、甜而不腻、松脆可口"的特点,深得大众喜爱。2005年被河南省农业产业一体化办公室批准为省级特色农产品--"小香瓜" 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