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建置沿革
东汉初平二年(191)360百科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勉县油菜花之耐附集视每。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迁梁州治于南郑,沔阳县属之。东晋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复,沔阳县属梁州。宁康元年(373),梁州为前秦(苻坚)所据。太元九年(384)收复,沔阳县复属梁州汉中郡。义熙元年(405)梁州为后秦所据,四年(408)收复,沔阳县仍归汉中郡。
南朝,"刘宋取其地,(侨)置华阳郡,寄治白马城(今老乡乡武侯街)",沔阳县属梁州华阳郡。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汉中太守夏侯道调同东常错露军一迁举郡降魏,沔阳县始属北魏华阳郡。北魏正始二年(505)分沔阳县东设汉阳县(治所今黄沙镇);正始中(504~508)又分沔阳县西设嶓冢县(治所今铜钱坝)。西魏(535~556)改东益州长兴州,沔阳县属之。北周(557~581)沔阳县属兴州。
隋开皇元年(581)撤沔阳县,三年(583)撤华阳郡,并入-冢县。大业三年(607)改嶓冢县为西县,属汉川(汉中)郡。
唐武德元年(618)废汉川郡,复置梁州,西县属之。贞观元年(627)全国划十道,梁州为山南道辖,西县属之。开元二十一年(773),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西县属山南西道汉中郡。乾元二年(759)复汉中郡为梁州,西县属之。兴元二年(784)三月,德宗因避朱泚之乱,来汉中;六月,乱平,将返长安时,升梁州为兴元府,开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年号为府名之先例,西县升为"次畿县",上属兴元府。
五代(梁、唐、晋、汉、周)西县属兴元府。
北宋初,废道置路,西县属峡西路兴元府。至道二年象找菜乡延动控益(996)西县属利州路大安军(左红轮顺治所三泉县,今宁强县阳平关);三年(997)废军常每广图半,两县复隶利州路兴元府望气均另早料丝。咸平三年(1000)派杀身爱鸡官急诉宋平蜀后"(西)县当冲要直靥朝廷"(郡国县道记》)。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为东算士、西两路,西县属东路兴元府。蒙古军队进占后于戊午年(1258)设铎水县(治所今旧州铺),移沔州治于原沔阳县治所(今旧州铺),省西县入略阳。
元初,改兴元府为兴元路,西县属沔州。至元四年(1267)沔州隶广元路,西县属沔州。
明洪武三年(1370)效改兴元路为汉中府,省铎水入沔州。四年(1371)知州王昱迁沔州治于西山谷口(今武侯街)。七年(1374)七月降沔州为沔县,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一年(1485)沔县隶宁芜州(今宁强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复隶汉中府。
清代,沔县属汉中府半继试用着改北景。1912年废州为沔县。1913年属汉中道。
民国二年(1913)废府设"汉中道",沔县属之。十七鸡毛讲不应左年(1928)废道,拉纪助存身背气边的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在汉中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沔县属之。1935年2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占领沔县,成立县苏维埃,属川陕省(治四川通江)。2月26日红军北上后,8月县治由西山谷口移于菜园镇(今县城)迄今。
1949社班然乡年12月6日沔县解放,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属陕南行署。1951年属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属汉中区专员公署。勉县原名"沔县",因沔水而得名。后因"沔"字生僻难认,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剧坏解沔县"改为"勉县"。196终娘地屋诉5年6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1978年起属汉中地区行政公署。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名袁注夫类参以修之白斤称 | 面积Km | 位置及直辖数 |
勉阳街道 | 36 | 位于勉县中南部。辖6为探互服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93 | 位于勉县西部。辖20个行政村。 | |
38 | 位于勉县中南部。花取造磁载唱表王棉怎渐辖14个行政村 | |
同沟寺镇 | 206 | 位于勉县中南部。辖10个试行政村 |
6煤波本热视证取注代年2 | 位于勉县东部。辖14个行政村 | |
66 | 位于勉县东部。辖17个行政村 | |
34 | 位于勉县最东端。辖9个行政故右胞课七村 | |
金泉镇 | 44 | 位于勉县东南部。辖8个行政村 |
66 | 位于勉县县城西南。辖17个行政村 | |
温泉镇 | 30 | 位于勉县县东南部。辖7个行政村 |
105 | 位于勉县南部。辖10个行政村 | |
阜川镇 | 57 | 位于勉县南部。辖17个行政村 |
新铺镇 | 128 | 未位于勉县西南部。辖16个行政村 |
茶店镇 | 79 | 位于勉县西北关她部。辖14个行政村 |
53 | 位赵载夫否色外翻除校于勉县东南部。辖10个行政村 | |
89 | 位于勉县南半杆干简过缩友齐系领战部。辖6个行政村 | |
32客短越象提3 | 位于勉县北部。辖11个行政村 | |
长沟河镇 | 420 | 位于勉县中北部。辖8个行政村 |
折叠 编辑本段 政钟弦害阻开济亚治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
马仕强 | 县长 | 领导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县顶响低历钱春取许益财政局、审计局 |
张军 | 常务副县长 | 负责县政府日常工作, 分管副县政府办公室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金融办、信息中心) 、发展改革局(科技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握误急这老试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 、统计局、信访局、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服务中心) |
王一兵 | 副县长 | 负责苏陕扶贫协作工作; 协助分管副县长做好发展改革、 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 |
刘伟 | 副县长 | 分管县经济贸易局、自然资源局承煤它出统么变序(不动产登记局) 、市生态环境局勉县分局,移民(脱贫)搬迁办公室、供销衣够足转轮山灯社 |
黎明华 | 副县长 | 分管县公安局、司法局,协助分管县信访局 |
张僤 | 副县长 | 分管县教育体育局、 交通运输局、 卫生健康局、 医疗保障局,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经合局,县乡企成人中专(职教中心) |
汪军明 | 副县长 | 分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人防办、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养作东凯福载守、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住房保障中心、城市建设投资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定军山三国文化旅积汽社曾走胡司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创建办、棚改办 |
姜涛 | 副县长 | 分管县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开发办公室、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
王刚刚 | 副县长 | 协助分管工业的纪饭船什免建副县长做好工业经济工作 |
黎文生 | 副县长 | 负责铁路总公司本药事河处察来群将车对勉县的包联扶贫, 及阳安铁路复振样益即真冷龙加她线勉县段建设有关协调工作 |
王些后确核游限社平 | 正县级咨询员 | 协助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
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汉中盆地)西端,地处汉江上游。北依秦岭,南连巴山改往争毫他答石,中为汉江流域平川地带。坐标:东经106°21′~106°57′,北纬32°53′~33°38′之间,南北长约140公里,总面积2386平方公里。东接汉中市汉台区,南邻南郑县,西靠宁强县、略阳县,北连留坝县、凤县和甘肃省两当县。
折叠 地貌
地形复杂多样,根据地貌分为:中部盆束兵严材政情移说地区,占8.8%,南、北丘陵区,占16.4%,北、西、南山地区,占74.8%备西罗确点土只。地势北高东低,最高点刚降厚利需海拔2621米(长沟河乡庙坪村葱滩梁),最低处海拔513米(长林镇汉江别慢胜然脱北群河滩)。
折叠 气候
折叠 编辑本段 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勉县已探明的矿产有23种,开发利用的有18种,50多处。其中金属矿产7种:金、铜、铅、锌、铬、铁、锰;非金属矿产11种:原煤、磷矿石、石温鲜型灰石、白云石、重晶石、蛇纹石、滑石、大理石、粘土、石墨、硫磺。资源总量占汉中市第三位,潜在经济价值达61亿元之多。其中金、铜、铅、锌、铁、锰和磷艺历发入席矿石、滑石、大理石、石灰吧空板呀石、白云石、石英等,矿藏质量优、储量大、品位高。
折叠 植物资源
农作物以稻、麦、玉米、豆类、油料、烤烟、蔬菜、薯勉县风景类为主,粮油产量在汉中市名列前茅,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野生植物类以乔灌木、中药材、饲草为主。勉县常见的乔灌木树种有58科150余种。用材树种有油松、华山松、铁松、椿树等38种;经济类树种有油桐、茶树、漆树、五倍子、花椒、桑树、核桃、梨树等34种;薪炭林木有青棡、麻栎、槲栎、锐齿栎等。列为国家保护的有杜仲、银杏、金钱漆、水曲柳、冷杉、厚柏6种,珍贵稀有树种有粗榧、粗叶树、山楂、七叶树、楠木、红豆沙、刺楸树、檬子树、榉树、旱莲1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黄连木、乌柏、茅栗、盐肤木、漆树、山桃、山杏、猕猴桃8种,发现的中药材共有486种,黄连、天麻、党参、何首乌、板兰根、绞股兰等分布广。勉县有草地约2.45万亩,草地植物有58科602种,其中饲草植物约500种。
折叠 动物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
民国21年(1932)14.22万人,比宣统元年少14.21%。后由于派夫拉兵、按人口计征、灾荒等,34年(1945)人口降至12.08万人,比21年减少7.7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口逐年增加。38年(1949)20.41万人,比34年增长40.81%。
1950~1957年为人口增长第一个高峰期,1957年25.05万人,比1949年增长22.73%,8年增加4.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58万人,增长率28.4‰。
1958~1961年人口增长较慢,1961年26.92万人,比1957年增7.47%4年增加1.8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147万人,增长率13.8‰。1962~1972年人口增长出现第二个高峰期,1972年35.51万人,比1961年增长31.91%,11年增加8.5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78万人,增长率29‰。
1973~1979年,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增长减慢,1979年39.13万人,比1972年增长10.19%,7年增加3.6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52万人,增长率14.6‰。
1980~1985年,人口稳定增长,1985年39.32万人,比1979年增0.49%,比1949年增92.65%,6年增加0.1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17人,增长率0.82‰。1987年39.91万人,比1985年增加0.59万人。
2012年,勉县户籍总人口42.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37万人。常住人口38.80万人,出生率为8.57‰,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1.51‰。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农业
解放前,农业生产落后。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粮食产量1568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1127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2.3和9.1倍;种植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比1949年增长8.2倍、33.7倍、4.9倍和54倍;每人平均分配粮食376.5公斤,现金纯收入286元。1987年粮食产量1783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2063万元;每人平均分配粮食346公斤。
2008年,勉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3.41万吨;油料总产量2.11万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9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万公顷。
2012年,勉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93亿元;林业产值0.69亿元;牧业产值11.85亿元;渔业产值0.4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6亿元。
折叠 工业
1949年勉县有手工业400户,从业480人,有一个私营民生煤矿,工业勉县月亮湾温泉总产值1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的1.61%。
解放后,工业逐步发展。1953年勉县工业总产值7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825万元的3.89%。1985年所谓"大跃进"时,在"大办工业"的口号下,盲目兴办工厂17个,工业总产值63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215万元的19.9%。
1961年,工业总产值26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226万元的12.1%。1964年工业总产值31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442万元的13%。"文化大革命"中,大批"唯生产力论","停产闹革命",工业生产受到破坏,生产秩序混乱,产值、产量下降。1968年工业总产值28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665万元的7.7%。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985年有全民所有制企业19个,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5个,乡村、街道企业116个,个体工业293个,工业总产值547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6602万元的33%。
1987年,勉县有工业企业150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8个,县属集体企业16个,个体工业户1470个),工业总产值969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5%。
2012年,勉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7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5.8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53.9亿元。完成销售产值168.56亿元,产品销售率达99.3%,实现增加值41.09亿元。
折叠 商业
勉县商业自古多为农副产品交换。县城和集镇有牲畜、柴草、竹木农具、粮食、棉花、土线、土布、山货土产品、禽蛋交易市场和小茶馆、酒店、餐馆、旅馆、杂货、当铺及小手工作坊。
民国初年始有商号,外来商帮进入。34年(1945)有商号273家,从业400余人。后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货币贬值,不少商行店铺倒闭。38年(1949)仅存商行和小店铺40家。
解放后,1953年有商户1千户,从业0.12万人,年销售额185万元,其中国营商业30万元,占16.2%。1979年后,国营、集体、个体户一齐上,服务项目增多,经营方式灵活。1987年,有商业机构0.28万个,职工0.62万人,商品销售总额17860万元;实现利润147万元,上交税利199万元,固定资产1874万元。以粮油为例,1987年购进粮食2432万公斤,食用植物油307万公斤,销隹粮食1669万公斤,食油93万公斤。
2012年,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7.3%,其中,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5.5亿元,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5.66亿元,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82亿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
折叠 卫生
民国以前,勉县仅有民间中医草药。民国初,有药铺三、四十家,行医的有100余人,多集中于县城和较大集镇。14年(1925)西医传入勉县。29年(1940),始立县卫生院。药品除勉县自产中、草药外,多由汉中购进,或由行商贩入,品种少,价格贵,有"黄金有价药无价"之说。
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医疗器械、卫生经费、医务人员不断增加,1987年县、区、乡(镇)和驻勉单位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0个,卫生技术人员1504人,病床967张。有村医疗站(点)377个,医疗卫生人员494人,有个体开业医生86人。勉县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56人,病床2.24张。
2012年,勉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个(不含村卫生室),床位数1406张。卫生技术人员21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2人,注册护士547人,药师116人,技师8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95%
折叠 科技
1958年,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种科学试验田,先后举办县、公社专业知识训练班50余次,培养沼气、固氮菌肥、防疫、新农具、滚珠轴承、气象、空气电池灯、收音机、人造棉、播种等各方面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
1981年7月2日,办起三年制中央广播农业学校勉县分校,设文化、基础、专业课程,1981年有学员96人,1985年有72人,1983年,办起33所乡农民业余技术中心学校,培训1955人。张家河区科协举办猪苓人工栽培训练班,培训种药能手50名。1984年,褒联区8个乡(镇)建立农民业余技术学校,有学员315名;75个村中建立了67个科技服务组;5个放大站,开办广播讲座230次。乡(镇)科协组织专业培训179场,参加1.68万人次;同时印发科技资料1.47万份。
1986~1987年,结合"星火计划"的实施,开展以短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技术开发、科技扶贫为主的技术服务,共举办实用技术短期培训160多期,参加2.35万人(次);向农村发送《科技参考》和《实用技术资料》3.43万份;举办科技信息专题广播节目24次;开办技术市场96场;组织200多人参加四省一市秦巴山区技术开发交流会、省高教局科研成果汉中地区难题招标信息发布会;同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工学院、陕西省汉中农校建立长期经济协作关系,引进适用技术35项。
2012年,勉县共取得科技成果2项,达到国内领先1项,国内先进水平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45件,比2011年增长18.4%,专利授权数28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
折叠 教育
勉县自宋代始立教育机构。宋、元、明、清推行科举制度。设儒学或书院,供生员(秀才)读书。明、清有进士、举人36人,生员210人。清末废科举,立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癸卯学制",始立高等小学堂。 民国初,改学堂为学校。18年(1929)8月始立初级中学。27年(1938),按保设小学。29年(1940),有小学186所,学生7625人;初级中学2所,学生130余人。
解放后,50年代初,中、小学逐步走向正轨。同时,开展扫除文盲。1958~1965年,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两条腿走路",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学校和学生数量增加。1965年有各级各类学校525所,学生5.06万人,教职工2265人。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教育质量下降。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调整学校布局,整顿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教学秩序正常。1987年,勉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69所,学生60578人,教职工3671人,分别比1949年增长3.8倍、8.6倍和11.5倍。1979至1985年有595人考上大学,是1959~965年考入大学人数的1.6倍。1986~1987年大学录取326人,连续两年列汉中地区第二名。
2012年,勉县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共有普通中学19所,高中招生3603人,在校生10477人,毕业生2857人,初中招生4415人,在校生14133人,毕业生5023人;普通小学学校90所,招生2921人,在校生20068人,毕业生441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
折叠 民间文艺
评书
民间流行的评书(亦称说书)活动,由来已久,大都借茶馆挂牌开讲,是群众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评书的内容在民国时期,有《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东方神侠传》。解放后有《封神演义》、《水浒》、《说岳传》、《西游记》、《包公案》等传统故事;而现代故事有《红岩》、《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等。
唢呐吹奏
勉县的唢呐乐队有2处(杨庄、漆树坝乡),技艺精湛高超,各具风韵特色,被誉为"祖传唢呐世家"、"吹鼓手状元"。其流行的曲牌有:《高山流水》、《雨打芭蕉》、《迎宾客》、《喜盈门》、《昭君怨》、《雁落沙滩》、《梅花三弄》等。
折叠 古遗址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
折叠 武侯墓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中国历史武侯墓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宝像庄严,栩栩如生。印、剑二僮侍立两旁,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护持左右。东西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大型雕塑展览,共分30组,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壮举。亮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
折叠 勉县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勉县县城108国道边,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勉县武侯祠,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是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武侯祠占地50余亩,呈南北布局,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连,有古建筑28座100余间,规模雄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历代均有修葺,唐、元、明、清都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留清代风格。武侯祠内文物丰富,匾联层层、碑碣林立,有各时代石碑90余通,历代名人字画400余幅,以嘉定年间皇帝亲笔御书的"忠贯云霄"金匾最为珍贵。除了文物古建筑外,还有汉柏、汉桂、旱莲、银杏等古树名木,其中汉柏据测定树龄在1700年以上。
折叠 马超墓祠
位于勉县的马超墓,20世纪90年代之前,墓地被周围的庄稼地蚕食,一土堆而已。如今的马超墓、祠占地20余亩,被汉惠渠隔为两院,墓北祠南,有桥连结。墓为仿汉制覆斗型,周长90米,冢高8米。有墓碑二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国道旁,内容皆同,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为清乾隆(1776)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沉所书。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冯玉祥将军在祠前竖碑一通,上书曰:"千古英名基事汉,一篇遗疏痛仇曹。"
折叠 褒河栈道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方济众(1923~1987),著名国画家。笔名雪农。陕西省勉县武侯镇(原老城乡)方家坝村人。受他的《幽林》曾参加维也纳国际博览会的中国画展。《在乎贝尔的草原上》、《山居》等画,曾在苏联、蒙古等国展出。出版有《方济众画辑》、《方济众画集》,著有《山石树木技法》等。
杨育才(1926~1999),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作战机智勇敢,被誉为"大力士"、"飞毛腿"和"小诸葛"。
赵寿眉 (1860~1943),又名赵锡其,字寿眉,号泉峰,以字行,弥陀寺乡赵家庄人,晚清贡生。习中医、研医术。民国19年(1930)应聘至汉中一药店坐堂行医。
贺仲咸 (1798-1847),字美恒,湖南善化县人,历任甘军襄办粮台和华阳、城固、旬阳、沔县、褒城、长安知县。
杨怀保,男,汉族,80后,因自强不息,背着全家上大学而被社会公认为当代青年励志楷模,感动中国人物。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定军山镇。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华新二十四孝"、"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2007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首届中国大学生十大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称号,2010年当选团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