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折叠 古代
文化名城——荆州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衣父论武盐要商埠和码头。[1]
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何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旧难大评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丰应河杆音均攻百战皆属南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
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761年)罢都。
荆州城区五代十国时(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
明洪武九年(1376年)湖广行省改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荆州来自府复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上荆南道乡导作才术结印并族带纪,驻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荆南道更名荆宜施道;光绪三十年(1904年)荆宜施道更名荆宜道。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1914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360百科道;1921年8月复称荆宜道。1932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足然也号936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折叠 近代
凤凰涅槃——荆州城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右低武往轴鱼镇,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同月,析江陵县之沙市镇建沙市市,属省辖市按显。同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1951年驻沔阳县新堤镇),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语愿形减架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1950年撤华导宪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1951年5月26日,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人民政府荆州区专员公署置源”;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积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跳岩拿械却起革须波岁够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同年2月,五三农场成立;7月1日,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荆州地区总人口541.02万人。谁广地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训沿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同安分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区管辖。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杆妈益映落敌来审林丰1968年3月27日,荆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方滑事)等12县。1975年全地区“撤区并社”,撤通氧谓四压助维核刻销119个区(镇),将721望菜军个小公社合并为221个大公社。1978年10月,撤销荆州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刚格出张告战独排操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个程金奏夫正赶速号荆州地区领导。198请各立他代曲减3年3月,全区开展“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和县辖镇分别改为105个区,596个乡,5720个村和58个县辖镇;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东宝区、沙洋区)。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198降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1987年9月28日,公布省批准的撤区并乡方案:全区设乡镇和市辖办事处240个,其中乡67个、镇158个、办事处15个。1990年7月1~10日,开展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为10919475人,总户数2601461户。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冷调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础拉独成支洋味系喜和立新、关沮、联侵发帮合、罗场4个乡;荆州区辖原江士息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达头意导找很保良慢况、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石首市、洪湖信含切物市由省直辖。湖北省政府批准,器货握垂数孙超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荆州市代管。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1996年11月角效殖号马喜误兰升红20日,国务院批修社补间散谈之京准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荆州市管辖的京燃开弱纪雨换缩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2001年,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律检修波承安、监利、江陵3个县和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全市辖103个乡镇、l2个街道,421个居守绍见齐零于配承宽委会、2927个村委会,24476个村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l558平方千米,市区建成面积53平方千米。
2004年末,全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编别速排划营械设,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12个街道、88个镇、14个乡[2]。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截至2012超完磁映超官问期举元首年10月,荆州市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顾速材、洪湖三市,和一个经济开发区荆州经济开发区,总人口某关千即课宪盾640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66.4平方公里,人口组无第90.42万[3]。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4]。
折叠 地形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海拔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海拔500米左右。
折叠 气候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解于介但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武调104—110千卡/业调策单振向阿适大鱼气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连易问已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
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全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想玉眼电静鲁取朝业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养使设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取映更蛋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折叠 水资源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全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历史上水产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1952年养殖水面只有0.1万公顷,随后水面开发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养殖水面7.29万公顷,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 %、水库占5.4%。
折叠 土地资源
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折叠 生物资源
全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数据
折叠 数据
2010年,荆州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619970户,家庭户人口为539201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3人。全市常住人口家庭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市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105.88下降为103.87。
2013年,荆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661.01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3.94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城镇人口为275.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9%。
地区 | 人口数 |
---|---|
荆州区 | 553756 |
沙市区 | 498526 |
荆州开发区 | 101804 |
江陵县 | 331344 |
松滋市 | 765911 |
公安县 | 881128 |
石首市 | 577022 |
监利县 | 1162770 |
洪湖市 | 819446 |
折叠 民族
荆州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分散杂居城市。全市有31个少数民族,3.34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0.35%。其中中心城区少数民族人口1.12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32.01%。全市有2个民族乡,即洪湖老湾回族自治乡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自治乡。少数民族人口达百人以上的村、街、场、厂有36个。少数民族中万人以上的民族2个,即回族、土家族;万人以下千人以上的民族1个,即满族;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民族4个,即蒙古族、苗族、侗族、壮族。[5]
回族主要分布在洪湖老湾回族乡及沙市、荆州、公安等地;满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荆州一带;苗族主要分布于沙市、荆州两地;侗族、壮族主要分布于洪湖、沙市等地。全市正式挂牌的民族中学有2所,即洪湖老湾回族乡民族中学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初级中学;有民族小学5所,其中洪湖老湾回族乡2所、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1所、石首市和荆州区各有回族小学1所。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综合
荆州2013年,荆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9.0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9.64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4.7:31.4。
2013年,荆州市财政总收入113.17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95亿元。全年税收收入94.61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6%,其中:国税收入47.96亿元;地税收入46.74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0.65亿元。
折叠 第一产业
2013年,荆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34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53.10亿元、6.48亿元、138.58亿元和173.20亿元。
2013年,荆州市粮食播种面积875.99万亩,粮食总产量386.06万吨。油料产量62.75万吨;蔬菜总产259.12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44.88万吨;全年棉花产量达13.88万吨。全市生猪出栏499.15万头;年末生猪存栏376.52万头;禽蛋产量18.61万吨;家禽存笼6858.91万。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达239.0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22.40万吨。
折叠 第二产业
工业
2013年,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突破1000家,达到1001家。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0.49亿元。其中: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14.96亿元;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7.48亿元;股份制经济(含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96.1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47.89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82.96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7.5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07.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81.77亿元。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工业用电量55.90亿千瓦时。
2013年,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09.07亿元;实现利税152.6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1.2亿元。全年农副产品加工、饮料、纺织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分别为19.55亿元、13.26亿元、5.39亿元、13.79、5.09亿元、7.78亿元。
建筑业
2013年,荆州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03家,完成施工产值186亿元,实现利润7.59亿元,税金5.5亿元。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6.7万平方米,招投标承包面积991.6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7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95.3万平方米。
折叠 第三产业
国内外贸易
2013年,荆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2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55.35亿元。分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50.07亿元;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8.1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0.66亿元;零售业零售额597.56亿元;住宿业零售额4.30亿元;餐饮业零售额75.74亿元。全市进出口总额13.66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1.27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08亿美元。
金融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38.71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12.14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186.4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2.1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6.7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0.29亿元。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5.15亿元;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15.81亿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建设
荆州中心城区现有主次干道79条,立交桥4座,道路总长770公里;城市排水管网总长370公里;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其中,红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10万吨。拥有自来水厂5座,供水管网总长695.33公里,日供水能力72万吨;城市公园20个,街头小游园49个,绿化覆盖面积1967.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479.5公顷,绿化覆盖率38.1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7.9平方米;日道路保洁面积360万平方米,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50吨;己建成城市公厕236座;城在公交车总数800辆,开通营运线路50条,总长569公里;城市天然气年供应量5000万立方米,铺设主干管网120公里,天然气用户5万户,城市气化率达到87%。(数据截至2012年)
折叠 教育
省属重点大学——长江大学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6.39、13.69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6.5万人和45.1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7.76万人和16.43万人。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2007年普通中专招生数为40736人,在校学生为99984人,毕业生20084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数3.24万人,在校学生11.2万人,毕业生29808人。(数据截至2012年)
2013年,荆州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5.95万人、8.45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1.78万人和25.62万人,毕业生分别达到4.74万人和9.72万人。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所,招生数为1.19万人,在校学生为3.64万人,毕业生1.68万人;高校8所,招生数3.20万人,在校学生11.35万人,毕业生3.00万人。
普通本科高校
长江大学、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独立院校)、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独立院校)
普通专科院校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荆州教育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成人院校
折叠 卫生
荆州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5.93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92%提高到97%,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从8.44‰下降到4.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2.55‰下降到6.33‰,《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全面实现。公安县、石首市被评为全省“母婴安全”活动先进县,77家医疗保健机构获“爱婴医院”称号,152个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被评为合格产科。
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注册达1.21万人,病床1.1万余张。全市卫生财政拨款从6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增长82%;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从12.3亿元增加到16.5亿元,增长34%;专业设备从5亿元增加到9.4亿元,增长86%。
全市投入国债和自筹资金4.5亿元,用于卫生机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非典过后,共投入1.06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县级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市级传染病医院、县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和99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功能明显提高。
石首市被命名为“湖北省卫生城市”,2个乡镇被命名为“湖北省卫生乡镇”,221家单位被命名为“全省卫生单位”,9家医院被命名为“湖北省健康教育示范医院”;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52%,卫生厕所普及率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数据截至2012年)
截至2013年末荆州市有医疗卫生机构3304个,卫生机构人员数354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889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23447张。
折叠 科技
2007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项目9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58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70项。全市有11家企业分别通过了部、省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评审,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52项,鉴定41项,有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获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专利33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5%。(数据截至2012年)
2013年,荆州市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无偿资金达4900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量6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量10项,省级科技计划量51项。专利申请量达1499项,其中发明专利319项,实用新型848项,外观设计332项,企业专利740件。专利授权量1000项。
折叠 社保
全市社保基金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社会保障覆盖面比上年明显扩大。全市社会保险新增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71.1万人,年末全市有2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0.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1万人和12.8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户数6.87万户,达到14.1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数据截至2012年)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风民俗
荆州关帝庙会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13日,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变的习俗。
龙舟节荆州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折叠 美食
荆州的美食很多,其中通常有荆州鱼糕、鱼丸、千张扣肉、皮条鳝鱼、冬瓜鳖裙羹、珍珠糯米丸子、江陵八宝饭、公安牛肉、松滋杜婆鸡、石首笔架鱼肚、洪湖莲藕藕带、洪湖野鸭。小吃:早堂面、公安锅盔、公安豆皮、米丸子、元豆泡糯米、黄家堂牛肉米粉、小胡鸭等。
折叠 方言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荆州
荆州荆州又称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荆州古城地处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城屡毁屡建,现在的荆州古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多片”的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区的荆州古城历史风景旅游区,其中包含景点:荆州古城墙,东门风景区,金凤广场,图腾柱,九龙桥,九龙渊公园,关公义园,南门景区,关帝庙,关羽祠,荆州博物馆,荆州文博园,荆州古玩城,三义街,大北门景区,太晖观,九老仙都景区,江陵盆景园,明月公园,张居正故居,铁女寺。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500多件(套)。市区内景点:中山公园,章华寺,文湖公园,玉桥游乐园,滨江公园,万寿宝塔,菩提寺等,周边景点包括:长湖湿地保护区,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郢城遗址,熊家冢遗址博物馆,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辽王墓,北闸风景区。“多片”即新建开发的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湖悦兮半岛温泉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白鳍豚麋鹿自然保护区,公安黄山头森林公园。
折叠 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墙体保持完整,形制完备,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已经联合中国七大古城墙城市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荆州古城总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城墙四周原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6座城门,除小东门外,其它五座城门都由两道门组成,有瓮城,建国后,又新开3座城门,分别是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均无瓮城,原来6座城门上都有城门楼,分别是宾阳楼、望江楼、九阳楼、曲江楼、朝宗楼、景龙楼等,其中以曲江楼和景龙楼最为出名。
折叠 章华寺
章华寺位于湖北省沙市太师渊,为荆楚名刹,同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列为湖北三大丛林,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华寺重修。殿宇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财神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弥陀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净月堂、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体建筑,规模巨大,雄伟壮观。整座寺庙为宫廷式建筑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辉煌。
折叠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城西门内侧,是一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由古建筑开元观、陈列大楼、珍宝馆、考古修复大楼、文物保管大楼、楚乐宫和办公楼等组成。开元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清时重修,现存山门、雷祖殿、三清殿、祖师殿等建筑物,是一组基本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陈列大楼是一幢三层大屋顶琉璃瓦仿古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珍宝馆为前后三重庭院式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105人,设有办公室、考古研究所、文物勘探大队、陈列部、宣教部、文物保管部等业务机构。隶属于荆州市文化局。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地县级十佳优秀博物馆,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2000年,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点。
折叠 荆州关公义园
荆州关公义园位于荆州古城东南侧,东北紧邻荆州市护城河,南临学苑路,西临凤台路,规划用地面积228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义”为主题,以多种方式生动展现关公“义薄云天”的一生。园内矗立着世界最大体量关公青铜雕像,是世界和平艺术家、当代艺术大师、“福娃之父”韩美林的收山之作。雕像总高58米,寓意关公一生度过了58个春秋,重1200余吨,内部采用钢构固定,外贴4000多片青铜片。关公圣像双目微醺,不怒而威,侧身迎风而立,右手拖一把70米长大刀,整个身躯如山峦般屹立。
折叠 黄山头森林公园
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7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坐落于武陵山余脉延伸的黄山,北枕长江,南抚洞庭,地处湖北省荆州市南部,为鄂南湘北边界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的结合部。荆(荆州(东(东岳庙(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从北侧穿过。距荆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黄山,因“土石皆黄色”故名。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5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姓名 | 简介 |
---|---|
楚庄王 | 熊侣,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居于王位。楚庄王熊侣在前人的基础上,领导楚国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
楚威王 | 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怀王继位。 |
伍子胥 | (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春秋时楚国人。 |
岑参 | (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贫,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传世作品有后人所辑《岑嘉州诗集》8卷。 |
戎昱 | (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 |
张居正 | 于嘉靖四年(1525)出生在荆州城东门外的草市,明朝内阁首辅,字叔大,号太岳,少名白圭。参加郡试时,大司徒李士翔替他更名为居正。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 |
袁宗道 | (1560~160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荆州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 |
袁宏道 | (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他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
袁中道 | (1570~1626)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字小修。荆州公安人。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34岁时才考中举人。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著作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 |
欧阳山 | (1908一2000),现代作家。原名杨凤岐,笔名凡鸟、罗西等。1908年12月出生在湖北荆州一个城市贫民家里。因家境贫寒,几个月时被卖给姓杨的人家。从小便随养父四处奔波,在外流浪,接触过很多下层社会的穷苦人。16岁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在上海《学生杂志》上发表,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著有作品《玫瑰花残了》、《英雄三生》、《前程似锦》、《一代风流》、《三家巷》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
张风波 | 享誉国际的经济学家。1957年生于荆州。中国首位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专心钻研国际最新成果,致力于经济、尤其是金融的现代化管理。在国内外出版十多部著作。国际著名出版发行公司Books LLC于2010年5月编辑出版了经济学家人物传记《经济学家指南》。这部1166页的巨著汇编了享誉国际的全球著名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张风波及6位欧美经济学大师名列书名。 |
唐良智 | 男,汉族,1960年6月出生,湖北荆州洪湖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现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省级)。 |
夏勇 | 1961年生,湖北荆州人,2005年6月,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保密局局长。2013年3月,任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字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10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律史学专业硕士、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曾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1981年7月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7月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教授)。 |
袁泉 | 1996年袁泉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与章子怡、梅婷、刘烨成为同班同学。上中戏时,袁泉就与第五、六代导演滕文翼、霍建起等合作了《春天狂想曲》、《蓝色爱情》、《上海纪事》等影片,其中《春天狂想曲》获得了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奖,《上海纪事》获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蓝色爱情》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同时获得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演员提名。2002年,电影《美丽的大脚》让这位只有25岁的女孩再次夺走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桂冠。 |
周莉 | 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中,湖北荆州女孩周莉饰演的名厨玉雏儿让观众眼前一亮。周莉199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3年,周莉凭借电影《风雨十二年》中“宋庆龄”一角获得了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电视连续剧《九九归一》中的郑奉仪,也是周莉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
曾黎 | 湖北荆州沙市人,中国内地著名女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毕业,与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静、张彤、李敏并称中戏“八大金钗”。中戏毕业后进入全总文工团,先后在《烟雨红颜》、《东西奇遇结良缘》、《江山为重》、《男才女貌》、《归途如虹》、《理发师》、《妯娌的三国时代》等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
夏梓桐 | 原名陶蕊,湖北荆州沙市人,中国内地新生代女演员,200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2009年参加国际旅游小姐大赛荆州赛区并代表荆州赛区进入湖北赛区荣获国际旅游小姐湖北赛区亚军,同年代表湖北赛区荣获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慈善小姐荣誉,因此被香港星皓公司相中,2010年香港星皓投巨资邀请周润发、甄子丹等15位明星大腕打造《大闹天宫》夏梓桐作为星皓力推新人以女一号”九尾狐“闪亮登场,一时间在娱乐圈中瞬间引爆,并以22岁年纪进驻香港杜莎名人蜡像馆,超越阿sa(蔡卓妍)23岁进驻的记录,成为进驻该馆最年轻的女演员。 |
李乐成 | 湖北荆州市监利人,男,汉族,1965年3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曾经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现任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
傅自应 |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副部长,现任江苏省副省长。 |
贺炳炎 | 湖北荆州市松滋人,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