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3-02-07 04:35:49

- 汉语文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属类别 :
词汇
词汇
编辑分类

於(wū 、yū 、yú),汉语三级通用规范汉字 。"於"原是""的异体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张翅飞翔的乌鸦。后来用"乌"表示乌鸦义,"於"用作叹词,读作wū。又作姓氏用字,读yū。

於多作为介词,读yú,是古汉语中用得很多的虚词。古籍中"於"和""多通用,不过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表示甚于或者被动时,多用"於"。作介词时,"于"和"於"古代不同音,现代同音。现代的白话文,介词"於"并入"于",但是,"于"和"於"既不属于简繁字关系(《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也不属于异体字关系。"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姓于姓是两个不同的姓,上述读作wū的"於",也不能写成"于"。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汉典网 )

5
本词条 名片来自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学掉外获取5个金币。

本信息

  • 中文名称

  • 拼音

    wū,yū、yú

  • 部首

  • 五笔

    YWUY

  • 仓颉

    YSOY

  • 郑码

    SYOT

  • 笔顺

    点、横、横折钩、撇、撇、捺、点、点

  • 字级

    三级(编号:6716)

  • 平水韵

    上平七虞,上平六鱼

  • 总笔画

    4+4

  • 笔顺编号

    41533444

  • 结构

    独体字,左右结构

  • 造字法

    象形字

  • 注音字母

    ㄨ,ㄩ、ㄩˊ

  • 异体字

    扵、ࣱ�、ऋ�、क�

  • 统一码

    基本区 U+65BC

  • 四角码

    0823₃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字源流

字形演变流程图字形演变流程图

"於"字本来是早期"乌"字的不同变体,造字意是乌鸦。"乌"字金文作图A、图B,均像一只正在飞行的乌鸦。后来省去了表示张口鸣叫的符号和表示眼睛的一点,表示翅膀的三曲画的上一画向上移位为小斜画与表头的弧形相连。从西周时起,上部表喙处的部分笔画逐渐脱离主体,讹作"人"形(图1)。战国时期,或于人形之下多出两装饰性笔画。楚简文字或从鸟(图2)。秦汉时期,字形左边或讹作从"方",遂为后世"於"字所从。

"於"本义与"乌"相同,是指乌鸦,"於"在这个意义上读wū。"於"除了音wū,还有两个读音,yū和yú。"於"作为姓氏,读yū。"於"后来假借用作介词、连词和语气词,读yú,古代即常借用"于"表示。"于"属于匣母鱼部,"於"属于影母鱼部,二者的音相近,所以虚化为介词后,其用法大刘斤所某路括统抓体致相同。文宥先生曾指出:"'于'是历史悠久而且是全国通行的文字,而'於'则是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出现于东海岸一带的地方文字。这个地方文字原来并不作介词用,后来为了在东岸口语里读音和'于'相近,所以也借作介词用。再接下去,由于儒家的经典都是由齐鲁一带的儒生传写开来的,所以这个东方技要独给杀济战银相思策的'於'字愈用而愈广。"公认的说法是:在一些古书中,"于"和"於"是可以并用的,如《左传》《论语》《孟子》。在这些书里,"于""於"是有大致分工的。如果所介的是地名,一般用"于"不用"於";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里,一般用"於"不用"于",很少例外。现代汉语中,"於"字介词含义都并作为"于"。

折叠 编辑本段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名词

同"乌",鸟名。

crow

《穆天子传》卷三:"彼徂西土,爰居其野。直凯政搞去虎豹为群,於鹊与处。"郭璞注:"於读曰乌。"


叹词

表示感叹。


《尚书‧尧典》:"佥曰:'於!鲧哉!'"

《诗经‧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

於戏

-

见例词



於菟;樊於期

名词

(Yū)姓氏用字。




介词

旧同""。




助词

表示语气,无实义。


《尚完衣种措报胶书‧尧典》:"百姓文劳味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吴。"

《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名词

古代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西峡县东。


《史记‧商君列》:"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

于地名



於陵;於潜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供器身班深游跟角子效 编辑本段 近义辨析

於、于

告元沿损层首铁端低么轮代汉语中,作为介词的"於"和"于"常常通用,现代汉点商量标气语则把介词"於"并入了"于"。但"于"和"於"的意义不完全等同。"於"本义是指乌鸦。后借作叹词,表示感叹,赞美。如《史记·夏本纪》:"皋陶(yáo)曰:'於!慎其身修。'"张守节正义:於,音乌,斯环尼免叹美之辞。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谨慎对待自身修养。"於乎"同"呜呼""乌乎""於戏"。"於"读wū时不作"于"。战国秦将领樊於期的读音为fán wū qí或fán wū jī,期的读音因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其正确跟实养未各读音。但"於"wū音没有争议。规范简化字书写伤异施倒两找联稳倍弱理不可以作"樊于期"。"於"除了音wū,还有两个读音未脚注,yū和yú。"於"作为姓氏,读yū,与"于"姓不同。如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规范简化字书写不能作"于梨华"。又如近代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不可以作"於右任"。 复姓淳于、鲜于中的"于"也不可以作"於"。

"于"字本义难以考证,清代王筠认为:"于"即"吁"的本研轮了易征留朝杆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段使环乎脚远布型升货举一系列介词用法。"于"作假理州燃视陆作兵信车口动词指去,往。《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于是动词用法,归是指妇女出嫁。"于归"不可以作"於归";《诗经·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意思是说凤和凰在空中相偕而飞,百鸟展翅紧紧相随,凤停在树则动龙真余案精准沉上百鸟相陪。这里的"于飞"也不可以作"於飞"。

折叠 编辑本段 古籍释义

折叠 说文解字

【卷四下】【乌部】哀都切(死福亲承wū)

(乌)孝鸟也。象形。孔子曰:"乌,ृ�呼也。"取其助气,故以为乌呼。凡乌之属皆从乌。

於,像古文乌省。

【注释】臣铉等曰:今俗作呜,非是。

折叠 说文解字注

(乌)孝鸟也谓其反哺也。《小尔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象形。鸟字点睛,乌则不,以纯黑故不见其睛也。哀都切。五部

孔子曰:"乌,亏晶省选助呼也。"亏,各本作盱,今正。亏,於也。象气之舒。亏呼者,谓此鸟善舒气自叫,故谓之乌。

取其助气,故以为乌呼。报回许语也。取其字之声可以助气,故以为乌呼字。此发明假借之法,与朋为朋党,韦为皮韦,来为行来,西为东西,止为足,子为人偁一例。古者短言於,长言乌呼,於乌一字也。《匡缪正俗》曰:"今文《尚书》悉为於戏字,古文《尚书》悉为乌呼字,而《诗》皆云於乎。中古以来文籍皆为乌呼字。"按经、传、《汉书》乌呼无有作呜呼者,《唐石经》误为呜者,十之一耳,近今学者无不加口作呜,殊乖大雅。又小颜云:古文《尚书》作"乌呼",谓枚颐本也,今文《尚书》作於戏,谓《汉石经》也。洪适载《石经尚书残碑》,"於戏"字尚四见,可证也。今《匡缪正俗》古今字互讹。

於,象古文乌省。此即今之於字也,象古文乌而省之,亦ࠦ�省为革之类。此字盖古文之后出者。此字既出,则又于、於为古今字。《释诂》、《毛传》、郑注经皆云:"亏,於也",凡经多用于,凡传多用教底於,而乌鸟不用此字。

【注释】①亏(yú):同"于"。

折叠 广韵

央居切,平鱼影 ‖ 於声鱼部(yū)

於,居也。代也。语辝也。又商於,地名。亦姓,今淮南有之。央居切。又音乌。五。

哀都切,平模影 ‖ 於声鱼部(wū)

於,古作於戏,今作材兵向紧劳完硫五速呜呼。

折叠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於;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4

古文:ࣱ�、क�

唐韵》哀都切。《集韵》《韵会》《正韵》汪胡切,并同乌。《韵会》隶变作於。古文本象乌形,今但以为叹辞及语辞字,遂无以为鸦乌字者矣。

又《尔雅·释诂》注:於乎皆并款亲粒语之韵绝。疏:叹辞也。《书·尧典》:佥曰:於,鲧哉回新利处件然京。《诗·周颂》:於穆淸庙。又《周颂》:於乎不显。○按,或作呜、乌,音义皆同。

又《广术只船拉有承银韵》央居切。《集韵》《韵会》《正韵》衣虚切,并自货握音淤。语辞也。《博雅》:於,于也。○按《说文》:于训於也,盖于於古通用。凡经典语辞皆作于。

又《广韵》:居也。韩愈《示儿》诗:前荣馔宾亲,冠昏之所於。朱子《考异》:所,或作依。○按所於作依於,则是依之以居也。孔融书,举杯相於。曹植乐府,心相於。杜甫诗:良友幸相於。即相依以居之意。

扬子《太玄经》:白舌於於。注:多难貌。

又《广韵》:代也。《集韵》:往也。

又地名。《战城践钱车临缺渐轮国策》:商於之地六百里优求算害扬

又姓。《姓氏急就篇》:黄帝臣於则造履。《前汉·功臣表》:涉安侯於单。

    折叠 编辑本段 字形书

    折叠 字形对比

    折叠 书写演

    折叠 书法欣赏

    编辑本段 音韵集成

    折叠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ʔ

    o

    董同龢系统

    ʔ

    ɑɡ

    周法高系研云纪将更构情

    ʔ

    李方桂系统

    ·

    ag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ʔ

    uo

    拟音/王力系统


    0

    u

    拟音/董同龢系统


    ʔ

    uo

    拟音/周法高顶或绝聚系统


    ʔ

    uo

    拟音/李方桂系统


    ·

    uo

    拟音/陈新雄系统


    ʔ

    u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危结专折叠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迫委小差树奏标资车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九鱼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央居切/音乌

    ʔjo

    平声

    权认目做上平十一模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哀都诉品于养座范事包顺切/央居切

    ʔuo

    集韵

    蒸跳著章

    平声

    上平九鱼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衣虚切

    ʔiɔ

    平声

    上平十一模


    合口呼

    纪众毫贵表

    全清

    汪胡切

    ʔo

    韵略



    平声






    衣虚切




    平声






    汪胡切


    增韵



    修海吃济垂缺居黑






    衣虚切




    平声






    汪胡切


    中原音韵


    阴平

    鱼模


    撮口呼


    全清


    iu

    短好胡


    阳平

    鱼模


    撮口呼


    全清


    iu

    中州音韵



    平声

    鱼模






    依居切




    平声

    鱼模






    蛙孤切


    洪武正防苦做划


    平声

    四鱼



    全清

    衣虚切

    ʔy


    平声

    五模



    全清

    汪胡切

    ʔu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四诸主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