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介绍
云南财经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云南省财政干部学校;1979年开办财贸大专班,招收大专生;1981年成立云南财贸学院,开始全日制本科教育;1998年合并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6年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2014年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位于昆明市区,占地1156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946人。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有机衔接,兼有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比赛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竞赛和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万青年创业计划”优秀组织高校;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户外运动协会获评“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称号,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云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女子网球队分获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第十五届双打亚军,第十六届双打冠军、团体亚军,第十七届单打冠军及团体第五名,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单打、双打及团体冠军;男子篮球队分获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选拔赛第十三届季军,十四、十五、十六届亚军,十七届冠军。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云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始终秉承“好学笃行,厚德致远”的校训,坚守“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云财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区域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区域性高水平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市区。云南财经大学是云南省唯一一所大学本部还在昆明市区的大学,学校有校本部、北校区(原师大龙泉校区)和呈贡校区三个校区。
云南财经大学校本部,位于昆明市龙泉路237号,占地1222亩,固定资产总值7.8亿元,现有藏书198万余册、电子图书171万余种,数据库73个。校本部所在的学院为:财政与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法学院、传媒学院、物流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国际工商学院、东盟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北校区,位于昆明市龙泉路355号,该校区原为云南师范大学的龙泉校区,2011年云南财经大学从云南师范大学购入,建立云南财经大学北校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学院:信息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高新区马金铺街道办事处高登街2502号, 主要为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学院现独立使用的校园占地128241平方米,建筑面积76565平方米。现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英语、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等10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共11个专业方向。
云南财经大学西双版纳旅游管理实训基地暨酒店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新校区位于西双版纳勐仑中科院植物园旁,是云南财经大学下属的公办性质教学单位,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精神,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桥头堡”战略相关人才需求,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与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任务。勐仑新校区建成之前,酒店管理学院借助云南财经大学昆明校本部办学。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1950年3月,中国共产党接管国民党财政厅后,为适应当时急需大批财政会计管理人才的需要,建立了财政干部训练班,共培训了近400名干部。
1951年初,财政干部训练班改为云南省财政干部学校,并正式启用印章。同年6月,财政厅决定财政干部学校校长由主持财政厅日常工作的副厅长翟昌宗同志兼任。 之后,相继成立了云南省商业干部学校、粮食干部学校、供销干部学校、银行干部学校,加上财政干部学校共有五所干校(“小干校”)。[1]
1958年底,中共云南省委同意财贸系统的五所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云南省财贸干部学校(“大干校”)。
1964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关于撤销云南省财贸干部学校、恢复建立商业、合作、财政、银行四个专业干校”的决定,并确定四所干校分别由省商业厅、供销社、财政厅和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主管。
“文化大革命”中,几所干校遭到严重破坏,校舍被占用,教师全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后经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努力,1973年6月重新恢复粮食干校、商业干校和财政金融干校。
1978年6月19日,中共云南省委决定将上述三所干校再度合并,成立云南省财贸干部学校,为局一级单位,由省委财贸政治部领导。
1979年3月30日,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财贸干部学校开办财贸大专班,招收大专生(79级学制为两年,80、81级学制为三年)。实际上是为创办本科学院作准备。
1981年8月26日,国务院教育部下发《关于增设云南财贸学院的通知》,批准成立云南财贸学院,为本科高等学院,由云南省领导。同年11月7日,省政府会议决定,财贸学院的日常工作由省教委和省委财贸办公室(“财办”)管理,以“财办”管理为主。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11月的云南省工业干部学校。1983年8月,云南省政府决定将其校名改为“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98年2月,云南省政府决定并报经教育部批准,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云南财贸学院合并办学,成立新的云南财贸学院。
1999年2月,新的云南财贸学院成立。[1]
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云南财贸学院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等级。
2010年10月,由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泛亚合作组委会、中国金融学会、云南财经大学和云南对外金融合作研究基地联合成立“中国·昆明泛亚金融合作战略研究院ASPAFC”挂牌成立。
2011年9月20日,云南财经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有教职工1718人10月,云南财经大学第一个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成立,同时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别与区域研究培养基地”。
2012年6月,云南财经大学第二个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边疆山地区域开发开放协同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2013年1月,“中国与东印度洋地区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11月,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成立。
2016年5月,云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科研机构“云南省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院”挂牌成立。10月,6个学科入选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12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4月,启动“高水平财经大学三年提升计划”立项科研平台项目建设。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6月,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部、61个本科专业。
学院分布 | 财政与经济学院 | 金融学院 | 商学院 |
会计学院 | 信息学院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
城市与环境学院 | 外语外贸学院 | 法学院 | |
传媒学院 | 物流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 国际工商学院 | 东盟学院 | |
中华职业学院 | MBA教育学院 | 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滇商学院 |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
教学部 | 体育课教学部 | 大学外语教学部(留学预备部) | |
实训基地 | 西双版纳管理实训基地(酒店管理学院) | ||
境外办学 | 曼谷商学院(与兰实大学合办学院) |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精品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项,试点学院改革项目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重点建设专业7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虚似仿真实验中心2个,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4项,教学团队6个,精品课程19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东南亚南亚精品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重点教学实验室1个,区域经济合作国际人才培养基地1个。学校形成了覆盖面广的制度性课程专业建设体系。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学校占地1285.3亩,在昆明市区(含龙泉路南院和北院)和呈贡马金铺两地办学,设置11个独立专职研究机构,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和2个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学科,6个2016年省级一流学科,是云南省覆盖经济学和管理学博士、硕士授权点最集中、最全面的学校。[3]
学院 | 层次 |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 |
---|---|---|
财政与经济学院 | 本科 | 经济学、 经济学(数理经济)、 财政学、 财政学(注册税务师) |
金融学院 | 本科 | 金融学、 金融学(国际金融)、 金融学(证券投资)、保险、 金融工程 |
商学院 | 本科 |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管理科学、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
物流学院 | 本科 |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工程(物联网工程) |
会计学院 | 本科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会计学(审计学) 、会计学(国际会计) 、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 |
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 | 本科 | 旅游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应用) 、财务管理(金融财务与管理)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旅游管理(餐饮管理)、 英语(服务贸易英语)、市场营销 |
信息学院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物联网工程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本科 | 统计学、 统计学(经济统计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法学院 | 本科 | 法学 |
外语外贸学院 | 本科 | 英语(跨国银行管理)、 商务英语、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
城市与环境学院 | 本科 | 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 城市规划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国土规划与整治) 、资产评估 |
公共管理学院 | 本科 | 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
传媒学院 | 本科 | 新闻学(财经新闻)、 新闻学(国际文化贸易)、 广告学 |
国际工商学院 | 本科 | 国际金融(澳) 、 国际商务(美) 、 国际会计(美)、 国际会计(澳)、 国际商务英语(美)、 项目管理(美) 、理财学(澳) 、金融学(金融服务)(英) |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 本科 |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 |
东盟学院 | 本科 | 财务管理(泰语、越南语、缅甸语方向)、 汉语言(国际商务汉语)、 越南语、 泰语 |
中华职业学院 | 本科 | 财务管理(理财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汉语言(商务文秘)、 会计学(公司金融与财务信息管理) 、 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管理与服务)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技术)、 旅游管理(商务与休闲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旅游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 、英语(国际金融英语) |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799人,专任教师1195人,其中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4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级高层次人才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人,省委联系专家6人,云岭学者4人、云岭教学名师4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31人,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2人,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21人,兴滇人才提名奖1人,师德标兵3人,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5人,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校教学名师和高校教学名师各9人和17人,“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8人。学校聘任首席教授10人,特聘教授33人。
折叠 教学建设
截止到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现有53个本科专业,86个专业方向;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248项,国家级53项,省级195项。
国家级质量工程
云南财经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物流管理 .李严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
省级质量工程:
云南财经大学拥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学科,是云南省覆盖经济学和管理学硕士授权点最集中、最全面的学校;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省级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省级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15名;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重点教学实验室1个,区域经济合作国际人才培养基地1个;建成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创新团队4支,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还拥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支,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高校新型智库 2个。
素质教育
学校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6 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成果优秀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云南财经大学体育馆科技作品竞赛、统计建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及英语竞赛等赛事中成绩良好;学生社团“蓝色力量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疯狂英语协会”在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高校十佳社团”荣誉称号;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校内、校外各类志愿实践活动,并获得“善行一百”爱心劝募团队全国第六名优异成绩,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先进集体等国家级、省级表彰;近三年来,女子网球队分获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第十七届单打冠军及团体第五名,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单打、双打及团体冠军;男子篮球队分获 CUBA 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选拔赛第十四届亚军、十五届亚军、十六届亚军,女子篮球队获 CUBA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选拔赛第十六届第三名、西南赛区选拔赛第十六届第六名。
政治荣誉
自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集体”、“云南省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党的财经大学校园思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云南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云南省模范职工之家”、“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云南省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云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6]
折叠 对外交流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等30余个国家的高校和机构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其中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英国爱丁堡隆比亚大学、法国瓦岱勒教育集团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商学院合作举办国际会计、国际商务、金融学、酒店管理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泰国兰实大学在泰国合作举办的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第三家境外办学机构。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折叠 科研项目
获准国家级课题立项100项,省部级课题220项;出版著作520余部,其中中央级出版社153部,出版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A类以上论文560余篇,CSSCI检索论文530余篇;科研成果获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78项。[2]
折叠 研究机构
截至2018年6月,“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课题立项160项,省部级课题252项;出版著作700余部,其中一类出版社出版185部;公开发表论文6050余篇,其中核心A类以上论文586篇,被CSSCI(含扩展版)收录论文828篇;建成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6支、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3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支、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高校新型智库 2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4项,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3]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4] |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 | 云南财经大学中俄亚太全球问题研究中心 |
云南对外金融合作研究基地 | 西南边疆山地区域开发开放协同创新中心 | 云南省财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 |
云南省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云南财经大学投资研究所 | 云南财经大学 区域发展研究所 |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税收研究所 |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研究所 |
云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 |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 |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 | 云南财经大学高教研究所 | 云南社会经济统计检测与预警研究基地 |
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地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高校数据挖掘与经济计量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高校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重点实验室 |
巨灾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诚泰财产保险合作) |
折叠 学术资源
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有藏书198万余册、电子图书171万余种,数据库73个。
折叠 学术交流
国际化办学
云财学术交流截止到2016年,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等30余个国家128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其中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英国爱丁堡隆比亚大学、法国瓦岱勒教育集团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商学院合作举办国际会计、国际商务、金融学、酒店管理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项目管理与房地产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举办正大(中国)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工商管理博士;与泰国兰实大学在泰国合作举办的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第三家境外办学机构;还承接了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在越南、泰国建立了4个商务汉语中心,为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培训了数百名政府官员,受到了派出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法国、印度、泰国、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开展长短期交换生合作项目,交换生项目近20个。[5]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校徽
校徽作者: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校工会主席葛长敏。
云南财经大学校徽为圆形。圆心是地球,地球上凸现出中国古代钱币(方足布),下方为年号1951字样。外圆上部是中文“云南财经大学”,下方为英文校名。年号1951年是云南财经大学的建校年份。中英文“云南财经大学”和年号“1951”均为大红色,外圆底色为银白色。中文云南财经大学字体为“毛体”。[7]
校标寓意:中国钱币表示云南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高校。钱币图案形似汉字“人”。人,即人才,寓意云南财经大学以培养高素质经世致用人才为己任。人在地球,寓意天地万物,以人为本,同时寓意财大人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地球图案颜色为蓝色,钱币颜色为黄色,象征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寓意云南财经大学积极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钱币图案形似一口大钟,警示财大人时刻激励自己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求实创新,追求卓越。[7]
折叠 校风
“求实,创新”的校风是云南财经大学历久弥新的办学传统与永恒追求。“求实”即讲求实际,追求真理。倡导师生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术,以诚心向学的精神对待学业,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追求真理。“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倡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追求卓越,培育创造性人才,产生创新性成果。
折叠 校训
“好学笃行,厚德致远”为云南财经大学校训。《礼记》云:“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易经》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校训取诸义而用之,倡导学生诚心向学,勤于实践,知行统一,学行共长,激励学生涵养大德,容载万物,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折叠 校歌
作者:刘绍怀。
歌词全文:我们的校园在盘龙江畔,莘莘学子聚首科学殿堂,求实创新,铸就腾飞的翅膀,自强不息,赢来了桃李芬芳,求实创新,铸就腾飞的翅膀,自强不息,赢来了桃李芬芳,云南财经大学游泳馆啊……知识给我力量;啊……知识给我力量。
爱国爱校有理想,经世济民作栋梁,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长风万里送云帆。
简释:校歌(歌词)把校风、校训、云财精神融为一体。“求实创新,铸就腾飞的翅膀,自强不息,赢来了桃李芬芳。爱国爱校有理想,经世济民作栋梁,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历史、现实、理想浑然一气。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咏唱,体现出高昂、豪迈的精神气质和永不停滞的理想追求。
折叠 校赋
作者:传媒学院院长郑丹平。云南财经大学
地连五华,坐拥拓东,平畴锦绣,玉宇彻澄。东临盘江,腾潜蛟而跃金鲤;西倚蛇山,跨霓虹而凌碧霄;南引学府,得钟英毓秀之神韵;北接龙潭,有宋柏唐梅之雅馨。美哉地灵才俊,荟萃人文,我财经大学岿然雄踞其间。忆昔创建之始,筚路蓝缕,奠聚薪成焰之基;众志成城,效雷霆万钧之力。汇一勺以成江海,积微尘以峙峻岑。而今校名三易,宏图大展,后来居上,唯恐虑不及远;革故鼎新,诚贵独辟蹊径。造龙翔凤翥之势,开海阔天高之境。且看时和气清,万物滋荣。朱楼红宸,书声如珠玉玲琅;碧荫绿树,嘉木多桃李芬芳。仰观俯察,清澄性理;悉往知来,启道聪明。无临渊而羡鱼,岂穷达而异心。夙兴夜勖,挥翰墨以奋藻;志高行洁,恒求实以创新。为师之道,妙度金针;导性因势,琢玉范英。剖海蚌以显明珠,断昆竹以彰清音。智如泉源,行为表率;吹爇生焰,莹拂成鉴。固根本而茂华实,探源流而泛光澜。长如春风,慕先贤之懿范;不坠斯文,继圣哲之前踵。壮哉,云南财大!厚德致远,可载千秋伟业;好学笃行,以成天下英才。遂感而成赋,以志永恒。
折叠 精神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云财精神历经曲折、奋进与跨越之历史而形成。《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代云财人秉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刚毅坚卓,攻坚克难,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弘扬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敢于解放思想,善于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放,追求跨越发展。云财精神容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彰显继往开来、永不停息的精神境界与理想追求。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李孝轩,云南爱因森教育集团、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李孝轩1999年创办云南爱因森计算机培训中心,200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云南爱因森教育集团,现已成为云南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及多元化综合职业教育培训,旗下有云南工商学院、云南爱因森培训学校、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等多个教育实体,其中云南工商学院是建国以来西南首批、云南省第一家民办本科高校。
田成有,男,汉族,1965年4月1日出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历任云南大学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云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
曾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评论随笔300多万字,出版《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中国法官的知与行》等著作9部。其"如果当事人是你的兄弟姐妹"、"新闻宣传是生产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等观点,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广泛关注。
周少方,出生于1963年4月,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职业经理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云南物流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他长期从事国有大型企业领导管理工作。历任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委员,云南磷肥工业有限公司(“大黄磷”)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云南先锋煤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漫湾、阳宗海发电厂副董事长等职。拥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专业研究生、中央党校哲学专业研究生、中央党校一年制第2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深厚的教育背景。
吴健安,男,中共党员,1930年5月生,安徽枞阳县人。曾任云南财贸学院院长(1986年12月-1991年7月)、云南省政协委员(1988—1997年)。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入选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世界5000名人录》,1992年入选英国《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1994年入选《当代 中国百名商业经济专家学者》。
吴健安教授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在我国市场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他发表了许多在当时有新意、在后来取得广泛认同的见解。如关于学科名称,他较早地主张把Marketing译作市场营销学;关于研究对象,他概括为“研究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关于营销观念,他认为观念的演变一方面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的结果;关于买方市场,他认为不应简单地把供大于求和买方市场划等号,从全社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出发,还是供求基本适应或供略大于求较好;关于市场竞争,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论文中强调,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鼓励竞争、保护竞争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