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折叠 建校背景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
折叠 发展演变
一、学院前身——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1952年8月—1958年8月)
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设置机械加工、铸造、锻压、汽车拖拉机工程4个专业,学制3年。
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筹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
1953年12月末,天津汽车拖拉机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
1955年9月,天津拖拉机制造学院增设农业机器制造专业(四年制),并首次招生。
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在河南省洛阳市筹建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
1956年4月,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部分专业迁入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
1956年8月,洛阳拖拉机学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二、洛阳工学院(1958年8月—1997年12月)
1958年8月30日,河南省以(58)豫教字第23号文通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基础上创建“洛阳工学院”,建议设置机械、化工、冶金、动力系(专业)。
1958年9月中旬,冶金系、化工系、机械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70名。
1960年6月28日,河南省委以豫发字(60)815文件批复,同意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1960年6月3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我院为河南省重点高等院校。
1982年8月25日,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折叠 合并重组
河南科技大学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授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3年,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6年,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2016年,入选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7年,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名单”。
2017年,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235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95人;拥有双聘院士9人,“中原学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省特聘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24人。[2]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车辆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10年)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
先进连接技术(2013年)、机械基础件先进制造(2013)、高性能铜合金及先进制备加工技术(2014年)、牡丹生理生态与种质资源创新利用(2014年)、网络技术与服务计算(2014年)
省级教学团队(6个):
信息技术教学团队(2013年)、控制技术教学团队(2011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10年)、车辆工程教学团队(2009年)、机械设计教学团队(200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07年)
折叠 教学院部
学校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教和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31个学院,97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获批省级以上“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2]
折叠 学院设置
院别 | 简称 | 校区 | 院长 | 院党委书记 | 分团委书记 |
---|---|---|---|---|---|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学院 | 西苑校区 | 王红乾 | 邓 瑞 | |
材料学院 | 开元校区 | 文九巴 | 陈拂晓 | 李 芳 | |
车动学院 | 西苑校区 | 徐 斌 | 袁红建 | 曹高洋 | |
河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 农工学院 | 西苑校区 | 姬江涛 | 陈玉浩 | 任 静 |
信工学院 | 开元校区 | 刘跃敏 | 许 惠 | ||
电气学院 | 开元校区 | 史敬灼 | 朱小波 | ||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 建院 | 开元校区 | 王燕飞 | 赵荣坡 | 刘慧君 |
建工学院 | 开元校区 | 张 伟 | 李 方 | 裴 丽 | |
化工学院 | 开元校区 | 马军营 | 易军鹏 | 魏倩倩 | |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院 | 开元校区 | 刘溢海 | 周武军 | 韩 蕾 |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管理学院 | 开元校区 | 朱选功 | 郭培智 | 张怡帆 |
法学院 | 开元校区 | 杨连专 | 殷伟敏 | 史俊洋 | |
外语学院 | 开元校区 | 张发祥 | 王学武 | 崔瑞红 | |
农学院 | 周山校区 | 史国安 | 任章留 | 刘晓亮 | |
医学院 | 景华、西苑校区 | 涂心明 | 郭群森 | 陈 玲 | |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动科学院 | 周山校区 | 程相朝 | 张杰 | 张小玲 |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艺设学院 | 开元校区 | 蒋 鑫 | 申松涛 | 时 博 |
物理学院 | 开元校区 | 李立本 | 刘国礼 | 李 燕 | |
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统学院 | 开元校区 | 尚有林 | 尚有林 | 皇甫毅 |
人文学院 | 开元校区 | 薛瑞泽 | 陈艳玲 | 苏芳芳 | |
食品学院 | 开元校区 | 康怀彬 | 段变芳 | 魏 明 | |
法医学院 | 景华、西苑校区 | 莫耀南 | 张建伟 | 郭红霞 | |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 林学院 | 周山校区 | 范占标 | 郭平平 | |
体育学院 | 开元校区 | 武笑玲 | 席慧军 | 王 清 | |
医工学院 | 景华、西苑校区 | 胡志刚 | 朱灵标 | 关 杨 | |
国教学院 | 开元校区 | 陈家新 | 武晓洛 | 曹义侠 | |
继续学院 | 西苑、景华校区 | 李全安 | 蔡美丽 | 山 灵 | |
软件学院 | 西苑校区 | 霍 华 | 程荣超 | 许景明 |
折叠 学科建设
截止2018年3月,学校设有4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涵盖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3]2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有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153个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和“有色金属共性技术”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12个):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折叠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10月,学校有14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1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省博园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培养计划。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8个洛阳市人文社科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二批)、金属材料工程(第六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第六批)
省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3年)、法医学(2012年)、动物医学(2012年)、机械电子工程(2011年)、市场营销(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年)、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年)、自动化(2009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09年)、车辆工程(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年)
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金属材料成型基础、电工学、机械制造基础、车辆构造、数控技术、法医病理学、机械设计、食品工艺学、C语言、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测试技术、大学物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人体系统解剖学、高等数学、药理学、机械工程材料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高分子化学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Composit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据学校官方统计,至2013年10月,学校已累积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 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0项,省级奖励332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学校连续高位入选"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河南科技大学校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
折叠 对外交流
河南科技大学设有河南科技大学外事处,是执行涉外政策、开展和协调本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至2013年,先后选派160多名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科研合作,接受各国留学生120多名,学校还常年聘请美、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2003年学校开始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和东伦敦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学生。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研究机构
工程训练中心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1个部级、3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
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内燃机节能与低排放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低风速风电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车辆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装备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智能技术与系统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环境与畜产品安全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草食动物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大型铸锻件成型制造技术实验室、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实验室、材料损伤与摩擦学实验室、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材料磨擦学重点实验室、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高温材料研究院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洛阳市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车辆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室、洛阳市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洛阳市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洛阳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洛阳市草食动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洛阳市骨修复医学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
洛阳市作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下一代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折叠 研究成果
2007-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研究项目43项,省、部、市级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572项,横向科研项目257项;发表学术论文3354篇,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11篇,出版著作、教材339部,申报国家专利125项,授权专利52项。截止2013年,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2项,三等奖36项。
学校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农业机械、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大型铸锻技术、发动机节能与环保技术等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在国防军工研究方面,与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长期合作,在国防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是河南省首家获得军工研究保密资格的高校。
在应用数学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学术论文被SCI论文引用累计达963次;学校在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特色。在牡丹栽培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荣获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均获得一等奖,分列全国高校第59和第67位,并获河南省高校第一个全国"挑战杯"自然科学类论文一等奖。
折叠 学术资源
截止2013年,学校图书馆分布在4个校区,拥有纸质文献总量239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15台服务器、60TB存储阵列,引进数据库4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是豫西地区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
学校主办的《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有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医学版,其中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会科学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社科学报"。
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文化
折叠 学校标识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明德":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 最完善的境界。又见《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博学":典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详细地研究,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践行。又见《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即天天更新,日日进步,弃旧图新,既意蕴创新进步,又蕴涵每天以最新的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
"笃行",出自《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校徽不倦。""笃",即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充实而有恒。"笃行"也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校风:和谐自强,严谨求实
学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
校徽: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蒋鑫设计。图案是个九龙鼎,代表洛阳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
校歌:
《河南科技大学校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踏过商周遗迹,追逐汉唐明月,传递华夏文明,放飞希望之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我们日新笃行。我们明德博学,我们励志图强,我们成才报国。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为我民族振兴科技,振兴科技。
折叠 社团文化
校友会
河南科技大学校友会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河南省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在学校指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联谊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由河南科技大学及其前身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海内外校友自愿组成。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折叠 历任领导
华汰 (1956年12月-1958年8月任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杨立功(1958年10月-1968年5月任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院长)
王益年(1979年8月-1985年3月任 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8月25日任 洛阳工学院院长)
王汝耀(1985年3月-1987年3月任 洛阳工学院院长)
龙锐( 1988年7月-1997年7月任洛阳工学院院长 )
董企铭( 1997年8月-2002年3月任 洛阳工学院院长)
王清义( 2000年-2002年3月任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董企铭(2002年3月-2004年7月任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
孙天华( 2004年8月-2006年9月 任 常务副校长,期间科大无校长 )
王键吉(2006年10月-2013年6月 任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孙金锋( 2014年1月-- 任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
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环境
学校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
西苑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占地495.81亩,以西苑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至今在该校区有学校党政机关及机电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法医学院等教学单位。西苑校区地处洛阳市繁华地段,交通便利,有 公交103路、60路、8路、12路、14路、17路、19路、25路、27路、63路、69路、31路、21路、29路、46路、50路等数十条线路从此处发车或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其中103路、46路、50路、14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新开通的75路公交车由洛阳龙门站发车经过该校区。乘坐25路与31路可到达开元校区,乘坐31路公交车可到达周山校区。乘坐103路可到达景华校区。
开元校区
位于洛阳市开元大道263号。北侧为开元大道;东侧为学府街,毗邻洛阳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为瀛洲路,与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工业园相邻;南侧为关林路。该校区建设工程是河南省、洛阳市的重点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大学新区之一;校区总用地面积3416亩,已建成的一期首批工程包括公共教学中心组团、三个学生公寓组团、学生食堂及学生浴池组团计20栋楼,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至今在该校区有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新校区管委会等行政单位,有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教学单位,有部分学院大一学生在此学习生活。开元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5、路公交车从西苑校区发车,直达开元校区;34、57路公交车从学校始发,68、39、35路公交车经过该校区。
景华校区
景华校区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安徽路31号。占地108亩,以安徽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至今在该校区有医学院等教学单位。景华校区地处洛阳市商业繁华地段,生活、购物、医疗、交通十分便利,有公交103路、60路、12路、17路、19路、8路、25路、27路、63路、69路、6路、50路、11路等十数条线路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其中103路、50路、11路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
周山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南35号。周山校区一角占地356亩。至今在该校区有农学院、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三个教学单位。周山校区南与周山森林公园毗邻,西与五三四医院紧邻,向北可俯瞰洛阳市貌,环境幽静,风景怡人。是由火车站始发的4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由火车站始发的11路和谷水西始发的31路公交车途经该校区,紧挨洛阳534医院。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孟庆虎,82届自动化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863机器人专家组海外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胡祖六,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813班,1982年毕业,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区)管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现任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负责人, 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1998年,第一个正式提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建议。
王小强,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302班,1976年毕业,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粤海金融投资公司董事长顾问。
卢福财,1983年洛阳工学院毕业。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世杰,新加坡21世纪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新加坡南洋教育学院院长、新加坡华人华侨创业论坛主席。
张清杰,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十一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咨询专家组成员。
艾伟,1982年7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专业。机械部第十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规划委员会主任,洛阳市"十佳百星",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姜湘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长期从事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工作,还应约与一些天津证券公司合作,专门从事汽车上市的基本面分析,发掘了"天津汽车"和"金杯汽车"等黑马,有多篇论文获奖。
兰才有,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初毕业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中国农机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节水灌溉工程装备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会长、中国农机学会排灌机械分会副理事长等职。河南科技大学
樊云昌,曾就读于热处理专业6205班,1967年毕业,教授,石家庄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七、八、九届人大代表。他主持的国家"七五"煤炭采掘机"一条龙"FND-90型煤矿辅助设备的科技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姜汝祥,1993-1997年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1997-1999年在摩托罗拉公司任战略规划经理,2000年初受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企业咨询公司从事《跨国公司竞争力》项目研究,2000年9月出任专门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及战略培训咨询服务的锡恩知识管理机构CEO。
程旺全,曾任美国摩檫学会年度主任委员,现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届硕士研究生发明预测轴承疲劳寿命的程氏定理。
杨院生,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高温金属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届硕士研究生。
李贺军,81届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任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并且内主持了国防跨行业重点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等30余项课题。
党政界:
邱石元,洛阳农机学院农机系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焦刚,曾就读于拖拉机7711班,1981年毕业。现任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党委书记、中国农机机械试验中心主任、中小拖拉机质量监督检查中心主任,国家进出口商检局农业机械认可实验室主任。
李建业,81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郭胜利,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508班,现任中信汽车公司副总经理、中信中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轻型制造厂厂长、党委书记、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郑州市计委副主任。
李超,曾就读于机械制造专业7810班,1982年毕业,现任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
冯宛平,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初军威,现任青海省海东地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
王敬林,现任洛阳市副市长,分管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煤炭局。联系省煤矿安监豫西分局。
刘长春,曾就读于77级机制专业,现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工商界:
崔起鸿,曾就读于机制6207班,1967年毕业,任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调度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高续纯,曾就读于轴承专业7402班,1977年毕业,现任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纪年,1985年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毕业,曾任许昌继电器厂厂长,现任许昌继电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郑婴,洛阳农业机械学院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1973年3月参加工作。 2007年2月起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主席。
李碧,国家有突出贡献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安玻监事会主席、安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王占渠,98年参加工作,现任河南第二劳教所第一大队大队长;全国政法英模。
王志标,81届金属材料集热处理专业,现任中国航空北京精密机械研究所(303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吴红云,86届畜牧兽医专业,现任郑州后羿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南动保协会副会长、郑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贾长松,2000年毕业于农学专业,北京长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MINI-MBA教育特约讲师和全国CHRP(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培训班授课讲师。
医学界:
杨晓鹤,现任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教授。
董瑞瑞,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河南省贫困县计划,被授予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杨延辉,2005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全国西部计划,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并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
赵勇刚,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医学院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洛阳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人大代表、河南省优秀专家,洛阳市劳动模范。
王明晓,中国煤炭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煤炭部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雁卿 ,2004年3月任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潘景轩,1998-2006年在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从事抗癌药物方面的科研工作,2006年6月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工程引进回国,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
张志方,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
滑炎卿,现任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复旦大学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放射学》等杂志编委、副主任。
刘超 ,国际肝胆胰学会和国际移植学会委员,2002年被世界肝脏病学会和欧洲肝脏病学会分别授予"最佳青年研究员"称号。
张社卿 ,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研究。
赵东长 ,主要从事血液学及干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美国做博士后工作。
张莉 ,现任海南省东方市副市长。
许伟洲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误诊学杂志》主编。
赵元珍,就职于解放军150获外科工作至担任科主任。兼全军普外科营养学组委员、济南军区普外科委员会委员。
其他:
张溥杰,九零后文史作家,知名博主,著有《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
李晓峰,即sky。2005、2006连续两届WCG(电子竞技世界总决赛)魔兽项目冠军,被称为魔兽"人皇",中国电子竞技领域的旗帜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