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分类
折叠 编辑本段 生物质能资源
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达2×10t,含能量达3×10J,因此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植物的枝、茎、叶中的太阳能,相当于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光合作用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相当于现阶段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或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虽然不同国家单位面积生物质的产量差异很大,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生物质,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中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
这些年来,中国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折叠 分类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谓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生物质能可以说遍地都是。
折叠 利用
人类利用生物质的历史极其悠长,薪柴秸秆的直接燃烧利用曾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支撑,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了更重要作用的化石类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也是生物质中的有机物经过上亿年的时间演变而来。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折叠 生化转化
折叠 编辑本段 风能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 我们常说今天刮什么风,今天风很大,其实科学上用风向和风速、以及风的等级来全面度量风。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水平距离。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称为风力等级,简称风级。以0~12等级数字记载。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就是指空气自北向南流动。风向一般用8个方位表示。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风级和符号 | 名称 | 风速(米) | 陆地物象 | 海面波浪 | 浪高(米) |
0 | 无风 | 0.0-0.2 | 烟直上 | 平静 | 0.0 |
1 | 软风 | 0.3-1.5 | 烟示风向 | 微波峰无飞沫 | 0.1 |
2 | 轻风 | 1.6-3.3 | 感觉有风 | 小波峰未破碎 | 0.2 |
3 | 微风 | 3.4-5.4 | 旌旗展开 | 小波峰顶破裂 | 0.6 |
4 | 和风 | 5.5-7.9 | 吹起尘土 | 小浪白沫波峰 | 1.0 |
5 | 8.0-10.7 | 小树摇摆 | 中浪折沫峰群 | 2.0 | |
6 | 强风 | 10.8-13.8 | 电线有声 | 大浪到个飞沫 | 3.0 |
7 | 疾风 | 13.9-17.1 | 步行困难 | 破峰白沫成条 | 4.0 |
8 | 大风 | 17.2-20.7 | 折毁树枝 | 浪长高有浪花 | 5.5 |
9 | 烈风 | 20.8-24.4 | 小损房屋 | 浪峰倒卷 | 7.0 |
10 | 狂风 | 24.5-28.4 | 拔起树木 | 海浪翻滚咆哮 | 9.0 |
11 | 暴风 | 28.5-32.6 | 损毁普遍 | 波峰全呈飞沫 | 11.5 |
12 | 32.7以上 | 摧毁巨大 | 海浪滔天 | 14.0 |
折叠 利用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
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风力泵水、风帆助航等。
折叠 问题
风力发电机风能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在风能利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风力机的选址,二是风力机对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哪种用途的风力机,选择设置地点都是十分重要的。选址合适不但能降低设备费用和维修成本,还能避免事故的发生。除了考虑设置地点的风况外,还应考虑其他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雷击、结冰、盐雾和沙尘等。
如果不考虑风能利用中由于所采用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通常认为风能利用对环境是无污染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含义越来越广,因此在风能利用中也必须考虑风力机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力机的噪声;(2):对鸟类的伤害;(3):对景观的影响;(4):对通信的干扰。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热能
温泉是地热能展现在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当人们看到那热气腾腾的热水,不禁会想这种能源是怎样形成?这里就来揭开这一奥秘。因为地球内部很深处存在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具有非常高的温度,估计地球中心的温度有6000℃。这样巨大的热能,通过大地的热传导、火山喷发、地震、深层水循环、温泉等途径不断地向地表散发,这样,便产生了地热能。因此,地球被形象地形容为"大锅炉"。
折叠 分布
据估算,全球地热可采资源量为500EJ/a,已超过全球一次性能源的年消耗量(400EJ/a)。可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我国是一个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的国家,非电直接开发利用已居世界首位(装机容量和年产能值分别达3,687MWt和12,605GWh)。
按照地热资源的分布,世界著名五大地热带有:环太平洋地热带、大西洋中脊地热带、地中海及喜马拉雅地热带、中亚地热带和红海、亚丁湾与东非裂谷地热带。
其中,我国地热资源与三个地热带有关:我国东南部为环太平洋地热带、我国藏滇地区为地中海及喜马拉雅地热带、我国新疆地区为中亚地热带。因此,我国地热资源很丰富。
折叠 发电
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备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
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人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但在引人发电机组前应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离出去。这种发电方式最为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