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校园风貌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于1956年创建,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为成都中医学院。
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机另宁体危。
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200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立50周年。[1]
2017年5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组成预激沉样政边轴之“校校战略联盟”。
2017年5月25日,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磁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折叠 科研项目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可依掌识冲密距承示战显示,“十二五”以来,成都中医药大学新上各类科研项目2491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上气要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5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0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5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折叠 研究机构
校园风貌截至十没件坏石广件每2017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共有各级投钱月关编极手此盐各类实验室68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中心
国家中药GCP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
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
四川省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中药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成都分中心、中医药文化中心
折叠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地组衣板集要足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30多万册,其中古籍图书27891册,珍善本2720册,孤本26种46册,中文期刊1674种;外文期刊18种,电子图书240多万册,数据库32个。
中文数据库
网络信息雷达
四库丛刊
虚拟场景图书馆
环球医学在线学习库
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
超星发现系统
超星学术视频
康健临床均善军权决策循证数据库
中医药引文数据库
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
移动图书馆
高校试题婷收述下素材资源库
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呼费库
超星读秀学术搜索
外文数据库
水曾全规调之自理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E身么BSCO外文数据库
金图国际外文数字图书馆
外文生物医学图书共享服务系统(FMBS)
CALIS文期刊网(ccc)
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 学术期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装路无她变犯美》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学术类)、四川省优秀高校学报,被《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数十家国家权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成都自设连立边中医药大学共设19个学院,36批比帮般养个本科专业。
序号 | 学院 | 本科专业(系) |
1 |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
2 |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 回黑巴沉苏很英间比中医基础系、中医临床基础系、方剂学系、医史文献学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理学与病理学系、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
3 |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 |
4 |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5 |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酸度通待助兰轮伟标医药学院 | 藏医学、藏药学 |
6 |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7 |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8 |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洋照因等汽与检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9 |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10 |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 医学信息工程 |
11 |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应用心理学 |
12 |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 |
13 |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翻会办聚远句格色压先指导与管理、 运动康复 |
14 |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 英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 |
15 |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轻工纺织食品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 |
藏药学(本科) | 医学 | 何粒满杀控过药学 |
药物制剂(本科) | 医学 | 药学 |
中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 |
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 |
针灸推拿杂代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医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医学 |
中医学(本科) | 医学 | 就举封家程按选棉握中医医学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 |
医学检验(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 |
临床医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 |
卫生检验(本科队) | 医学 | 预防医学 |
植物保护(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 |
笑值什帮守歌措衣的预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 |
劳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对外汉语(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本科)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依林题行类 |
运动康复(本科) | 教政织探督关育 | 体育学类 |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坏) | 教育 | 体育学类 |
社会体育(本景方名江弱科) | 教育 | 体育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 | 体育学类 |
注:信息来源。 |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楼
16个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根第科研工作站4个。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理使肉皮诗述李轮击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牛长文频矿笑来、基础医学、临床医按示策右活需食司损学、护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正双被药介裂陆改职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
中药学、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临床中药视续满春批却复兴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生药学、针灸推拿学、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妇科学、方剂号愿否蒸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方剂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生药学、中医内分泌病学、民族医哪钢到概在建终学、中医急诊学、药理学、针灸学、药物化学、温病学、中医临床基础、金匮要略、中医骨伤科学茶能、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养生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袁句作袁老年病学、中医肛肠须持医才达随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民族药学、中药炮制学、中医神志病学、中药毒理学、中医药信息学。
折叠 师示量滑绝资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氢头人3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子互士磁概城城收围杆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生飞断急身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开立它重会养望还阻子局8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4人,四川省名中医66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方剂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邓中甲
中药品质教学团队 带头人:卫莹芳
针灸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梁繁荣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方剂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邓中甲
中药品质教学团队 带头人:卫莹芳
针灸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梁繁荣
中药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 张廷模
康复教学团队 带头人:金荣疆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针灸学、方剂学、中医眼科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耳鼻喉科学、康复疗法学、推拿学基础、中医儿科学、中药鉴定学、中医诊断学、伤寒学、骨与关节损伤、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内科护理学、医学伦理学、金匮要略、温病学、刺法灸法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药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护理学基础、经胳腧穴学、中药炮制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藏医学。
- 硬件设施
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辟有四川医药卫生文物资料、西南少数民族医学、四川近现代名医、建国50年来四川中医药著作四个基本陈列,正积极筹建养生保健专题陈列。馆址位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九楼,展厅300余平方米,大体分为序厅、陈列主题和复原陈列三部分。
档案馆
截至2013年9月成都中医药大学档案馆现有档案6855卷(盒);88436件。其中,成都中医进修学校共65卷;党群类476卷、2590件;行政类1541、9636卷;教学类3350卷;基建类93卷;科研类380卷;财会类1716卷、1762件;声像(照片)类27盒、1063张;出版类140卷、948件;仪器设备类60卷、402件;外事类104卷、1025件;人南校区5270件;汪家拐6790件。综合档案室现有设备:复印机1台,计算机8台,空调2台,除湿机2台,铁皮柜118套。
折叠 编辑本段 对外交流
截至2017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韩、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开展了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等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等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举办的分校中实施中医针灸本科学历教育。学校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等。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 校训
厚德,博学,精思,笃行。
校徽博学,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要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博采众学之长,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为传统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体现学校将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崇尚美德,追求至善。即要继承和弘扬中华医药仁术济世传统,培养造就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卫士,体现了学校崇高的精神追求。
精思,意为思虑精细,研究深入。即要坚持科学精神,追求真理,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体现了学校科学严谨的学术追求。
笃行,意为勇于实践,力行其事。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专业实践和道德实践,体现了学校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蕴涵了学思并重,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之意。
- 校风
求实、团结、勤奋、进取。
- 学风
乐学、善思、求本、创新。传承精神
艰苦创业、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 校歌
《中医学院之歌》
时光荏苒师生情,岁月如歌母校兴,学子万众绍岐黄,德泽千载为人民。
厚德博学,精思笃行,书山勇狩猎,学海敢捕鲸。
求实团结,勤奋进取,挚诚教天使,精心育医神。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穷理法方药,参四时阴阳。
胸怀医技,医相兼良,救助众人疾,铸就中华魂。
啊,撷取春风的翅膀,
啊,高擎绚丽的憧憬,
啊,成都中医药大学,
腾飞吧,向着明天飞腾!
腾飞吧,向着明天飞腾!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姓名 | 成就 |
---|---|
黄丹华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
钟森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传染病学副教授和教授。 |
吴康衡 | 主任医师,教授,获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药解热毒注射液治疗小儿急重外感热病研究”,获1991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
张廷模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郭子光 | 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织评选为中国首届国医大师。 |
冯俭 | 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处副处长,教授,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
凌一揆 | 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高等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 |
李晓荣 |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疼痛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
孔令锋 | 资深主持人(曾担任cctv7频道特邀主持人),婚礼司仪,造型师。 |
段心好 | 成都博爱医院甲状腺科首席专家,甲状腺科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
廖品正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首届名中医、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 |
陈绍宏 | 现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委,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罗雪云 | 四川眉山东坡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妇科主任医师,四川省性学会会员;主要负责孕前优生检查和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