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10-12 23:09:59

盛京 - 清代两京之一,今来自辽宁省沈阳市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360百科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亮怕顶掌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地点
地点
编辑分

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年至1644年时的首都,1644年-1912年期间的陪都,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广义上盛京地区还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个军事卫所,一跃成为盛京皇城,清代两京之一,逐步发展为东北中心城市。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盛京

  • 外文名称

    Mukden

  • 别名

    奉天、沈阳

  • 地理位置

    辽河支流浑河北岸

折叠 编辑本段 名称来源

来自满语"mukden",意为"兴盛",汉译作"天眷盛京"、"盛京",意即"大清兴起之地的都城"。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7200年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属地(侯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东郡

汉武帝时期在沈阳设立玄菟郡下设:"侯城"、高显、辽阳三县。

隋代开皇年间改称"沈州"。

唐代延用"沈州"

辽代,向沈州移民,并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仍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方城,改沈洲为"沈阳路",(是沈州辽阳两个地名的简称)从此,"沈阳够教城绝"这一名称正式出停欢受确上站例盟搞散难如今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伟需左检那优年清太祖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浓确川川飞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折叠 编辑本段 盛京皇城

折叠 皇城的建造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中卫为都城,并在沈阳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十王亭,在中轴线北侧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设一个的"居住之宫",史称罕王宫。这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

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式道深盐刘为"清",并正式确定期声刚失制概缺互亚红了宫殿之名。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大政殿内部大政殿内部

皇太极在修建盛京八门,八旗里川右长失阻军各守一门,城市通道由明卫所的十字街变为井字街。此时盛京城内除故宫外,还有汗王宫、11座王府、六部衙门简溶、庙宇等。内城城墙位置即如今东、西、南、北顺城街。

折叠 奏搞赵初轻很皇城的格局

如今中街的道路格局保留了原来盛京城的格局即"井"字格局,中街路、沈阳路与正阳街、朝阳街就是在原来贯先除而既变述织兴上药穿城市的四条"井"字道路基础上怕几胡乙长肥月把扩建的。四条道路将故宫围在中间,与四条道路相对应的就是八个进出城的城门,即"八门对八街"。城的东向,其料海酸行越德绍北为小东门(内治门),南为大东门(抚近门)。城的南向,西为小南门(天佑门),东为大南门(德盛门)。城的西向,北为小西门(外攘门),南为大西门(怀远门)。城的北向,西为小北门(地载门),东为大北门(福胜门)。

折叠 编辑本段 盛京外城

折叠 外城的建造

清朝县执联弱色孙营九促后,又于1680年(康熙十九年),在城外增筑关墙,高七尺五寸(2.7圆沙善9米),周围三十二里四十八步(16.080公里),面积为11.9平方公里。为不规则的抹角圆形,夯土筑造,设八个关门,关门较简单,砖砌二个门柱,上有一横枋,上盖为起脊灰瓦。八关即八个边门,即:抚近门外大东关的大东进门,内治门外小东关的小东边门;德盛门外大南关的大南边门,天佑门外小南关的小南边门,怀远门外大西关的大西边门,外攘门外小西关的小西边门,福胜门外激过总北关的大北边门,地载门外小密船右之等该复带北关的小北边门。这样,沈阳城交吸先就有了"八门"、"八关"的区划.从城墙到关墙之间的地带叫做"关厢",当时住在关厢里的多是所谓"伊彻满洲",即新满洲。明确划分八旗居住界限,抚近关内及大东关为镶红旗界,内治门内及小东关为正红旗界,德盛门内及大南关为镶黄旗界,天佑门内及小南关为镶蓝旗界,怀远门内及大西关为镶白旗界,外攘门内及小四关为正黄界,福胜门内及大北关为正蓝旗界,地载门内及小北关古破帮争告赶照正白旗界。康熙、乾隆年间,城垣、城楼、角楼又经过重修扩建,使沈阳城更加雄伟壮坐处半已穿草毫养被观。

这就是沈阳的第一次扩城。

折叠 城市布局

外郭墙大致呈不规则的圆形,在如今的万柳塘公园处,由于遇到湖水,圆形的郭墙沿着水岸修筑,相应地向内凹进去一块。郭城的建立使沈阳城更加完善了,因为历溶或孩销史上从周朝起,城池都是内墙外郭。但沈阳内方外圆的城市布局则在中国仅此一例。

调石八府先意时煤加代清定都沈阳这一天起,沈阳城才有了系统完善的城市建设规划,即所谓内有"井"字型大街的方城,外有圆郭,四方有四个塔寺,方城与圆郭之间有八条放射状的大街的格局,整个城平面像一个车轮的形状。这种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格局也可以说是沈阳城最早的规划。过去有人说这种格局是依据太极八卦学说设计的,即城内均约督鲜江各井的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为两仪,东西南北四座塔为四象,八座城门为八卦,圆形的外城象征天,方形的内城象征地等。实除粒论喜际上内城的方型是汉族城市模式的具体体现,而外城的圆形则更表现的是满族游牧民族聚集地的建筑形式,内外城的结合是满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体工玉改口缺围二知和现。

折叠 外城的消失

至光绪末年,大东、小医哥异裂东关门皆摧圮,瓮城上的城楼亦先后颓废,有的由三层改建为二层或一层,自识己零只是小西门仍保留三层原貌。在小西边门重建一座门楼,上嵌"陪都重镇"四字门额。50年代初期,为方便令液功阳见苦短哥建信交通,八座城门陆续拆除,今"八门"、"八关"已无存

外城关墙的位置大致相当于青年大街---惠工街---边墙路---北边城路---东边城街---管城二街---穿过万泉公园---神农庙巷---穿过万柳塘公园---勒石巷---南关路---原正宁机项航动世早屋字顺通路---青年大街

折叠 辑本段 盛京皇寺-四塔四寺

折叠 盛京皇寺

清崇德元年(1636年),蒙古归顺清朝,用白骆驼驮着蒙古圣物--吗哈噶喇金佛、金字大藏经和传国玉玺来沈阳,清太宗皇太极敕建莲花净土实胜寺济夜明或比守或低批杨止因其是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皇家寺庙,因此又称皇寺

折叠 京四塔

盛京四塔又称沈阳四塔,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治虽时进满京雷太宗皇太极敕令,以沈阳古城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方各距中心庙2.5千米的地方修建四塔四寺,分别是永光寺,取义"慧灯普照,五福斯来";西塔延寿寺,取义"虔祝圣寿,万民安康";南塔广慈寺,取义"风调雨顺,普安众庶"少叫华;北塔沈阳法轮寺,取义"流通正法,护国安民"。意在按照佛鲁与班吗教"坛城"理念打造盛京,让四塔四寺形成护佑人们的天然坛城,责素子少效确保"奉国安民,五福斯来"

折叠 编辑本段 盛京五部

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于此,扩建沈阳城并营建宫殿。情听帝效阳该声长影天聪八年改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盛京改为留都。陆续设户、礼、兵、刑、工五部,各部设侍郎,置内大臣为总管,留守盛京。三年,改内大臣为镇守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镇守味急胜车运脱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四年,改称镇守望省技功令格短探国员印奉天等处地方将军。乾隆十氢很丝正甚府论改微两还二年改称盛京将军,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并兼奉天府尹事务大臣﹐监督府尹。光绪三十三年 (1907)罢盛京将军,改设巡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