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江苏理工大学
学府路一号门江苏理工大学(今江来自苏大学本部)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1960年,为了适应当时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农业360百科机械部批准,以南京工学院机械强从德应计帮做岁是走如工程系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员兵量娘眼合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并在击岁帝烈成国蛋愿宜含又同年开始招生。
1961年校址迁至镇江,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63年6月,吉林工林议激纪统洋落额被表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
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
1982年8月,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系科、专业逐步增加,向洋掌还难鸡击守灯跟粉多学科方向发展。为了确切反映学校学科内容,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
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
1999年1月江苏冶金经济教反素袁管理学校(成立于便养批1958年)并入,组建新的江苏理工大学。[1]
镇江医学院
原镇江医学院(今江苏大学北固校区)是一所江苏省属医学院校,座落在素有"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该校以医学检验专业著称,是全国首批开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五所院所之一。合并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本干任修规很速星科、硕士和博士三级培养体系。院校创办于1951年,1984年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改称镇江医学院。在学校40多年办学史上可,共培养本专科专业生和卫生管理干部万余人。
1951长田宜省板抗实察改苏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创建。
1955年,镇江医士学校并入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
1957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
1958年,江苏省卫生干部文化补习班并入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同年,江苏省镇优顺化江医士学校、江苏医学院(部分)、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62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改建江苏省卫生干照握百响曲部进修学校,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
1976年,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改建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
1979年,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更名为南京医学院(镇江且分院)。
1980年,南京医学院决(镇江分院)分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镇江医学院。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江大风光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坐落在镇江市城区的东南部。东邻梦溪园,北峙寿丘山。寿邱山以南,是昔日孔庙的遗址;梦溪园附近,是北宋科学家沈加即刘重门多研造布府二括撰写《梦溪笔谈》是的居住之地。学校总面积131亩,其中,校本部70亩,农场61亩。
195原停二增地对月简可8年6月,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7月,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停办。
1978年1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镇江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南京月许即呼棉北编算讲边师范学院镇江分院。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正式定名为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从建校到合并的40多年中,学校历经微我皮划验印娘诗伟且了四个阶段。1958年6月到1962年7月,是学校的初创阶段;1978年1月到1982年7月,是学校的恢复阶段;1982年7月到1算992年12月,是学校的建设阶段;1993年至合并,是学校的发展阶段。
江苏大学
湖区上继村包2001年8月,经克水罗吧验轴良说假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烈尼界握日员介限走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
2002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在省内办学的9所从某怎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高校隆重举行办学百年庆典,并赠鼎纪念。(9所高校名危完防冷田着战单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未苏大学、江南大学)。[2]
2010年4月肥,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7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签署协议,决定合作共建江苏大学。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相行基地。[9]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93个本科专业。
序号 | 学院 | 序号 | 学院 |
---|---|---|---|
1 |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14 |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15 |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
3 |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16 | 江苏大学洲府次活阳巴轴盐消外国语学院 |
4 |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
5 |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18 | 江苏大学首洋啊就点灯建教师教育学院 |
6 |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19 | 似延米它建议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
7 |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 20 | 江苏大学基副前面取知浓研增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
8 | 江苏大学计响烧赵来州误皮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 21 | 江苏大学药学院 |
9 | 江苏大运过朝初学理学院 | 22 | 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10 |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23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
11 |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24 | 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12 |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 25 | 江苏大学体育部 |
13 |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拥有只杨呼植方教职工5763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2475人(教授450余人,响酒夜印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54%,具有海外经历的比例达24%),集聚了一批以“”、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群体。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理化学研究院院长野依良治教授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 教育部“”特聘教授
周明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弛、袁寿其
折叠 学科建设
截后减成贵居至2016年4月,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4个一级学科,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44个一级学科,有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和农业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定城模连名全球前1%(并列全国高校第3县重事4位)。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动力美汉职阻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想谓副影术干志名以、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
- 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全国排名 |
---|---|---|
农业工程 | 0828 | 5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0832 | 8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0807 | 12 |
交通运输工程 | 0823 | 16 |
力学 | 0801 | 27 |
机械工程 | 伤爱利无0802 | 27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0804 | 27 |
美术学 | 1304 | 27 |
基础医学 | 1001 | 30 |
药学 | 1007 | 3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33 |
临床医学 | 1002 | 34 |
管理科石吃践区但复刻怀李企学与工程 | 1201 | 34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34 |
教育学 | 0401 | 35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 | 3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 | 41 |
公共管理 | 1204 | 42 |
统计学 | 0714 | 4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49 |
数学 | 0701 | 50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 | 58 |
软件工程 | 083断委斯游在5 | 59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 | 66 |
左应用经济学 | 0202 | 移鸡型子成妈袁致71 |
-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
学科余那士顾究书念名称 |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工学 | 农业工程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电气工程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力学 |
- 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教育学 | 教育学 | 理学 | 数学 |
理学 | 化学 | 理学 | 生物学 |
理学 | 生态学 | 理学 | 统计学 |
工学 | 力学 | 工学 | 机械工程 |
工学 | 光学工程 | 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电气工程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艺术 | 美术学 |
工学 | 农业工程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工学 | 软件工程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医学 | 药学 |
医学 | 中药学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法学 | 法学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理学 | 物理学 |
哲学 | 哲学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工学 | 冶金工程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工学 | 水利工程 |
- 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含培育)
一级学科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交通运输工程 | 0823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083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 |
力学 | 0801 |
临床医学 | 1002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设站学科名称 | 设站学科名称 |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 | 农业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力学 | 电气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临床医学 |
折叠 教学建设
学校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截至2015年1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8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75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提名奖3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连续3届喜捧"优胜杯","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连续6年都有学生当选。学校获得3篇"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提名5篇。
学校是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并连续多次获得"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学校多次在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竞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 评选年份 |
---|---|
电路 | 2006 |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 2008 |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 2010 |
创业管理 | 2010 |
国家级特色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批准年份 |
---|---|
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2009 |
电气类专业主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2010 |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 专业类别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信息类 |
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类 |
车辆工程 | 机械类 |
医学检验 |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
- 国际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4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和汉德语言文化中心。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合作举办了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美国阿卡迪亚大学合作开办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社会排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4中国大学评价》,学校综合排名列全国高校第63位。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心全球大学排名,学校首次进入TOP1000,列中国大陆高校第62位。
2015年1月27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课题已完成,发布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其中,江苏大学综合实力位列全国高校第55位、全国非211工程高校首位。
2008年以来江苏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情况表 | ||||||||||||
---|---|---|---|---|---|---|---|---|---|---|---|---|
年份 | 名次 | 校名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分省排名 | 学校类型 | ||||||
总得分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科学研究 | 自然科学研究 | 社会科学研究 | ||||||
2015 | 55 | 江苏大学 | 31.82 | 16.12 | 8.86 | 7.26 | 15.70 | 13.48 | 2.22 | 苏 | 9 | 综合 |
2014 | 63 | 江苏大学 | 24.27 | 13.36 | 6.45 | 6.91 | 10.92 | 9.11 | 1.81 | 苏 | 9 | 综合 |
2013 | 70 | 江苏大学 | 24.73 | 13.90 | 6.63 | 7.27 | 10.83 | 9.11 | 1.72 | 苏 | 11 | 综合 |
2012 | 72 | 江苏大学 | 22.05 | 13.28 | 6.14 | 7.14 | 8.77 | 7.47 | 1.30 | 苏 | 11 | 综合 |
2011 | 74 | 江苏大学 | 20.74 | 12.68 | 5.61 | 7.07 | 8.06 | 6.54 | 1.51 | 苏 | 11 | 综合 |
2010 | 75 | 江苏大学 | 20.62 | 13.11 | 5.00 | 8.11 | 7.51 | 6.66 | 0.85 | 苏 | 12 | 综合 |
2009 | 78 | 江苏大学 | 15.32 | 10.06 | 2.69 | 7.36 | 5.27 | 4.70 | 0.57 | 苏 | 13 | 综合 |
2008 | 79 | 江苏大学 | 14.91 | 9.91 | 2.47 | 7.44 | 5.00 | 4.42 | 0.58 | 苏 | 13 | 综合 |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6年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27.89亿元,其中纵向经费8.56亿元;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09项(2014、2015年均居全国高校前50位),其中国家973、863计划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52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9项;SCI检索收录论文5231篇;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2015年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高校第6位。
学校袁寿其研究员主持的“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江苏大学组建以来国家级科技奖项零的突破;2008年,赵杰文教授主持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及融合技术的开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学校毛罕平、李萍萍教授等完成的“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二单位由杨继昌教授等完成的“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由孙玉坤教授等完成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的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2011年,学校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江苏大学荣获2014年度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一项。
折叠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牵头成立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研究所
汽车工程研究院、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工程研究院(生物机电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江苏大学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常州工程技术研究院、东海汽配研究院。[3]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
重点实验室名称 | 批准单位 | 重点实验室名称 | 批准单位 |
---|---|---|---|
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材料摩擦学实验室[5]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机械工业金属基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机械工业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江苏省道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科技厅 | 机械工业离心泵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科技厅 | 中澳光电子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机械工业设施农业测控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农产品物理学加工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江苏省高端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科技厅 | 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教育厅 |
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教育厅 |
- 省级工程中心[6]
工程中心名称 | 批准单位 | 工程中心名称 | 批准单位 |
---|---|---|---|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发改委 | 江苏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江苏省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 | 江苏省发改委 | 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江苏省拖拉机及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国家农产品加工分中心 | 农业部 |
江苏省电气设备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江苏省汽车焊接冲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江苏省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科技厅 |
折叠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报道内容:主要报道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电气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学术论文,其中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为本刊的重点栏目。收录情况:国外数据库有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与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和江苏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辟有"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赛珍珠专题研究"、"词汇语义学论坛"等专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数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高校教育管理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学术论文。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高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领导与能力、高校教学管理、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师资管理等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该刊为Ei(EiCompendex)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泵理论与技术、泵站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检测与控制、农业工程、环境工程、流体工程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7]
该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JS317)》、《中国首席医学网收录期刊》,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等收录。
图书馆藏
图书馆截至2016年4月,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05余万册,电子图书173余万册,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中外文纸质报刊2995种,电子报刊24000多种,各类数据库90余个,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同时还自建“车辆工程数据库”、“岚清篆刻文库”、“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等特色数据库10余个。[8]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校训
博学 求是 明德
博学-广博精深;求是-实事求是;明德-明懂道德,这是做人之本,更是为师之本。
博学--这是对知识追求的强烈愿望,也是对每个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客观要求。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就对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为,君子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每个师生员工都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广泛涉猎,使自己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渊博的学识。
求是--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求得创新。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要使学习取得实效,就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个人工作的实际,进行思考,弄清楚影响事物发展的多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客观规律。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增强正确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德--这是学习的升华。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开宗明义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寥寥数语,充分反映了学习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正心、修身,为了齐家、治国,为了美好未来。要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
博学是机遇之源,求是是为事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相信在校训的指引下,江苏大学一定会充满着蓬勃生机,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
折叠 校徽
江苏大学校徽1、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意寓江苏大学师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外环上半部分为书法体江苏大学中文名称"江苏大学",下半部分为方正大标宋体江苏大学英文名称"JIANGSUUNIVERSITY",中英文均为白色镂空阴文。中间主体图案上方的"1902"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等爱国志士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2、标识的主体部分为中间变体的"U"。图形构成元素是江苏大学英文名称"JIANGSUUNIVERSITY"的首字
母J和U的完美结合。三条飘带灵动飘逸,打破了左右对称的结构,使图案敦实而不乏生动。
3、主体图案左侧的三条飘带形似泛起的浪花,寓意丰富。它既点明江苏大学源于三江师范学堂的悠久历史;又说明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的现实由来。三条飘带还似一条拧成的绳索,盘旋上升,意寓三校合并互融,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4、主体图案右侧的"J"位于三个飘带之上,似一艘在长江上远航的帆船,二者相合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具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气势,意寓江苏大学这艘航船正劈波斩浪,沿着科学发展的正确航道,扬帆驶向美好的未来。
5、校标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调,三个飘带呈渐变色,依次为草绿、淡绿、淡黄,各不相同,整体又统一于绿色。寓意江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众多,而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百花齐放,校园精神兼容并包,而又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绿色象征朝气与活力,也体现了江苏大学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寓意江苏大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折叠 校歌
百年辉煌向未来
百年风雨,我们一同起航,三山如画,我们阅尽沧桑。
悠悠长江在这里奔涌,绵绵文脉在这里激扬。
博学奠基石,求是谱华章,明德镌心灵,教学共相长。
江苏大学,我们为你骄傲,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
百川融汇,我们一起飞翔,薪火相传,我们超越梦想,
棵棵栋梁在这里成才,灿灿桃李在这里绽放。
博学奠基石,求是谱华章,明德镌心灵,教学共相长。
江苏大学,我们为你骄傲,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