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剧情简介
这部爱情喜剧发生在一个逃出家门的富家女和一个报纸记者之间。富家千金艾丽迷上飞行员金,因遭父亲反对而离家出走,在长途巴士上遇上丢了工作的记者彼得,艾丽为了搭便车愿意卖弄性感,而彼得跟她同房却要用毯子隔开。艾丽的父亲聘请私家侦探追查女儿行踪,并在报上刊登消息,彼得因而发现艾丽的身份。为了掌握住这条独家新闻,彼得沿途对艾丽多方照顾。两人在相处中产生了恋情,后来经过一番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1]
折叠 编辑本段 演职员表
折叠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
Peter Warne | Clark Gable |
Ellie Andrews | Claudette Colber |
Alexander Andrews | Walter Connolly |
Oscar Shapeley | Roscoe Karns |
King Westley | Jameson Thomas |
Danker | Alan Hale |
Zeke | Arthur Hoyt |
Zeke's wife | Blanche Friderici |
Joe Gordon | Charles C. Wilson |
折叠 职员表
制作人: | 弗兰克·卡普拉 Frank Capra、Harry Cohn |
---|---|
导演: | 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 |
副导演(助理): | Charles C. Coleman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2]
折叠 编辑本段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3]
折叠 编辑本段 音乐原声
插曲名 | 作者 | 剧中表演者 | |
---|---|---|---|
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 | Frank Churchill;Ann Ronell | Clark Gable | |
The Flying Trapeze | George Leybourne;Gaston Lyle | all bus passengers | |
Bridal Chorus (Here Comes the Bride) | Richard Wagner | an offscreen chorus during the wedding |
折叠 编辑本段 幕后花絮
折叠 影片花絮
·故事发生在一辆长途大巴上,多数人认为这个故事很难拍成电影,众多当时的明星纷纷拒绝了这个剧本 。[4]玛娜·洛伊(Myrna Loy)拒演埃莉·安德鲁斯,因为一部最近的影片也讲述了巴士上的故事,结果以失败告终,她认为《一夜风流》也难逃厄运。罗伯特·蒙哥马利(Robert Montgomery)拒绝出演皮特的角色,他称本片剧本是他看过的最差的剧本。康斯坦斯·班尼特(Constance Bennett)也曾拒演本片。
·当时哥伦比亚公司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签约米高梅的克拉克·盖博被借给哥伦比亚公司,以作为对他生活闹剧的惩罚。
·在迈阿密的汽车站,皮特的朋友们称他为"国王",扮演皮特的克拉克·盖博的真实绰号就是"国王"。
·克劳德特·科尔伯特(Claudette Colbert)决定出演本片是因为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承诺给她双倍片酬并在4周内拍摄完成,但她很不喜欢这部电影,甚至都没参加奥斯卡晚会。当她得知自己成为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时,她正准备动身去旅游,匆忙赶到颁奖典礼后,她穿着便装登台发表了获奖感言。
·"耶利哥墙"的想法出自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对克劳德特·科尔伯特拒绝在摄影机前脱衣服的考虑。
·本片是第一部赢得奥斯卡大满贯的影片(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
·在整部影片中,克劳德特·科尔伯特只换了4套服装。
·在拍摄一段脱衣服的镜头时,克拉克·盖博的内衣很难脱掉,后来索性不穿内衣拍摄,结果影片让不穿内衣成为流行时尚,全国的内衣价格由此大幅下跌,内衣制造商曾准备起诉哥伦比亚公司。
·本片是第一部同时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和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影片的电影。
·弗兰克·卡普拉在30年代为哥伦比亚公司拍摄的一系列影片让这家小公司一跃成为声名鹊起的大赢家。[5]
折叠 穿帮镜头
·在巴士开出公路的外景中,可以看出司机不是同一个人,窗帘也无影无踪。
·在巴士上唱歌时,巴士在开动,司机在转动方向盘,而窗外的景物却没动。
·埃莉在火车终点站曾叫出皮特的名字,而在后来的情节中,却问皮特叫什么。
折叠 编辑本段 获奖记录
年份 | 名称 | 奖项 | 获奖者 | 获奖情况 |
---|---|---|---|---|
1934年 | 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 | 墨索里尼杯 | Frank Capra | 提名 |
1935年 | 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6] | 最佳影片 | 《一夜风流》 | 获奖 |
最佳男主角 | Clark Gable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Claudette Colber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Frank Capra | 获奖 | ||
最佳改编剧本 | Robert Riskin | 获奖 | ||
2008年 | 美国电影学院 | 十大浪漫喜剧 | 《一夜风流》 | 获奖 |
折叠 编辑本段 发行信息
折叠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 地区 |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7] | 美国 |
发行公司 | 地区 | 备注 |
---|---|---|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 美国 | 1934 theatrical 1949 theatrical re-release |
Columbia Pictures Television Distribution | 美国 | TV(a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Company) |
哥伦比亚三星家庭视频公司 | 美国 | DVD/laserdisc/VHS |
哥伦比亚三星 | 巴西 | DVD |
Cult & Classic | 巴西 | VHS |
RCA Home Video | / | video |
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 | 美国 | laserdisc |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 日本 | 2000 DVD |
折叠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 | 地区 | 上映日期 | 地区 | 上映日期 | 地区 |
---|---|---|---|---|---|
1934年2月23日 | 美国 | 1934年11月4日 | 葡萄牙 | 1949年3月5日 | 菲律宾 |
1934年4月9日 | 巴西 | 1934年11月16日 | 荷兰 | 1935年3月28日 | 德国 |
1934年5月16日 | 阿根廷 | 1934年11月16日 | 比利时 | 1950年8月11日 | 芬兰 |
1934年8月 | 意大利 | 1934年12月14日 | 意大利 | 1977年9月16日 | 加拿大 |
1934年8月27日 | 瑞典 | 1935年2月10日 | 芬兰 | 1977年12月24日 | 日本 |
1934年8月29日 | 日本 | 1935年3月28日 | 德国 | 1985年8月20日 | 芬兰 |
1934年9月12日 | 法国 | 1935年4月5日 | 奥地利 | 2010年10月29日 | 英国 |
1934年9月26日 | 丹麦 | 1939年9月7日 | 中国香港 | ||
1934年10月16日 | 西班牙 | 1949年3月1日 | 美国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
折叠 编辑本段 影片评价
《一夜风流》改编自美国杂志上的一篇爱情故事,是一部传统的好莱坞爱情喜剧,全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对话幽默而富于哲理,人物性格生动,叙述手法极具电影化。该片拍摄时期正逢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然而,穷书生与富家女结婚的浪漫蒂克喜剧,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安乐世界里,让观众觉得亿万富豪都是一些天真可爱的疯子(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评 )。
影片出色地运用了传统"三一律"的戏剧手法,对语言元素掌握得非常精妙,对生活细节的反映既准确又诙谐。男女主角性格的鲜活有趣,幽默睿智的对白以及演员自然爽朗的演出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在两人一言一语的交锋中,逐渐从敌人变成情人,戏剧效果相当巧妙。它对于"性别之战"(即男女斗嘴)的处理是许多当代爱情喜剧片的灵感源泉。片中艾丽露出玉腿搭顺风车的场面,以及男女主角以被单在两张床之间搭起一堵"耶利哥墙"的片段,均成为影史上的经典镜头(IMDB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