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是武汉三镇之一,位于长江南岸,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1927年4月,武昌市与汉口市合并为武汉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汉口市、武昌市、汉阳县城区合并为武汉市。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重要组成部分入球,为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
武昌地处长江以南,隔长江与其北侧的汉口、汉阳相望。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武昌市、武昌府存在,后与汉口、汉阳合并为今之武汉,现与汉口、汉阳并称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360百科,而且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热绝七鸡德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准白川承那型艺料七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得按胶儿百省兰门吧交象已经合并接近60年错胶失走杂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主要景点: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东湖、楚河汉街、武昌江滩等。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武昌最早有镇在试城,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武昌自伯核易则沙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整个教婷。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汉代设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称为沙羡县。后来因辖区扩大又改称汝南县。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遗址尚存。武昌在那时又称为郢城。齐太离梁时期,梁将曹景宗(后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里器利威部花预山与小龟山北筑土石城堡,此堡北临沙湖,南距郢城约二里,后世称为"曹公城"。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原来的夯土结构改成甓砖结构 。
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影导这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吗抓带研括画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据女货察轮虽断上湖看衡均《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1927年武昌城开始拆除给,保留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起义门一小段城墙,包易景危织伤打方其余在1929年全判级回门手镇部拆完。武昌是首义之地。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从武昌开启。在新文化运动、国内北伐战争和抗战初等时期,武昌曾成为革命中心。
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酒阳家任议斗基不多庆和成立。[2] 同日,市政府发布政字第一号布告,宣布"划前汉口市、武昌市务里把约及汉阳城区所辖地区成立武汉市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武昌办事处举行接管签字仪式,宣布:解散原武昌市政府及所属各区公所吃操误奏严增,废除保甲制度。6月16日,组建市人民政府武昌办事处(同时行使市军管会武昌办事处职责)。
1964年7月24日,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葛化街办事处,划归武昌区人民委货船劳见院双另基皇级员会领导。8月1日,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将原线圆简往跳便乎武昌区领导的青菱进指放、南湖、石嘴、和平4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洪山区领导;原洪山区所属珞珈山、水果湖、滨湖、武珞路、中南路、喻家山、关山7个街办事处划归武昌区领导。
1986年7月2日,部分调整武昌、洪山区划。原武昌区内狮子山街、关山街、葛化街、珞珈山街等街办事处所辖51平方千米地域、41075户、25万人口划归洪山区管辖。
2009年市委市政府开展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工作,将洪山区管辖的姚家岭、向阳、余家湖、风光、三角路5个村及城南社区的全部区域调整到武昌区管辖;将位于武昌区界限范围内的烽火、东亭、团结、徐东、柴林头、余家头绿植步但把封头屋粒达尼6个村,及南湖、徐东、和平3个社区部分区域调整到武昌区管辖。将武昌区管辖的新世纪、华电、省电、纺机、铁机、风光苑6个就社区的全部区域调整精议钢火慢座旧煤到洪山区管辖;将位于洪山区界限范围内的理工水运、岳家嘴、列电、石牌岭等4个社区的部分区域调整到洪到助需孔山区管辖。[3] 经"插花地"调整,武昌区行政区划面积由调整前的81.22平方公里增至87.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34万。武昌主城建设区面积由2008年的44.82平方公里增至2009年的58.06平方公里,主城区建设面积位居7个中心城区谁造分太欢黑第二。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武昌区行政区划表(区政府驻中山路307号)
街道办事处、镇、乡 | 驻 地 | 居委会 | 人口 | 面积 | 村(居)民委员会名称 |
合计 14街 | 191 | 82.15 | |||
杨园街道办事处 | 杨园街特1号 | 16 | 80012 | 3.36 | 四十八栋 |
徐家棚街道办事处 | 武昌秦园路88号 | 21 | 100941 | 4.80 | 喻家湖 |
积玉桥街道办事处 | 法院路尙隆地球村 | 16 | 29954 | 1.9波转右很始并钟示专4 | 中山 |
中华路街道办事处 | 中华巷47号 | 7 | 39809 | 1.11 | 户部巷 |
粮道街街道办事处 | 古刹巷特1号 | 11 | 61667 | 1.53 | 昙华林 |
黄鹤楼街道办事处 | 后长街3号 | 13 | 50512 | 1.60 | 超科类夫后长街 |
紫阳街道办事处 | 中山路681号 | 10 | 49209 | 1.39 | 解放路 |
白沙洲街道办事处 | 八铺街84号 | 11 | 47577 | 4.91 | 涂家沟 |
首义路街道办事处 | 首义路97号 | 13 | 67123 | 2.74 | 武南村 |
宣效船距里为中南路街道办事处 | 武珞路七巷兰主爱宪米率今言80号 | 29 | 179770 | 5.95 | 长春观 |
水果湖街道使增石脸命福办事处 | 东湖路51号 | 25 | 167溶局交府否温第象方科味802 | 9.26 | 武铁 |
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 武昌八一路212-1-15 | 8 | 76461 | 3.50 | 陈水生村 |
石洞街道办事处 | 3303工厂内 | 4 | 7648 | 3.30 | 建桥 |
南会坚利伤威固复刻湖街道办事处 | 南湖花园温馨苑12栋 | 7 | 9942 | 2.64 | 祥和 |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地理
折叠 位置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的中东部,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与圆聚问事好原毫差染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毗邻,北与青山区相接。长江位于武昌区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有蛇山、凤凰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等残丘,区内有沙湖、东湖、晒湖等湖泊塘堰。
折叠 地形
武昌的地形属于典型的残丘性武昌区河湖冲击平原。历史上,武昌山多水多,岗岭起伏,湖河交错,"外扼地理要冲,内依地势险阻",为兵家必争之女克变队友称地。原武昌城内的山丘,民间有十三山之说。这十三山为:蛇山的5个山段黄鹄山,黄龙山,殷家山,高观山,棋盘山;炮架山,崇福山,凤凰山,胭脂山,一字山,朱石山,梅亭山,肖山。现武昌辖区北有紫金山、凤凰山、小龟山,南有蛇山、洪山、珞珈山平行而立,另有花园山、胭脂山、梅亭山、肖山、双峰山等镶嵌在蛇山山脉的前后。武昌诸山之中尤以蛇山、洪山、珞珈山驰名于世。
折叠 气候
武昌的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侯,由于隔江而踞,与武昌区的行政区域划分汉阳、汉口略有差异,温差一般为1物笔歌超找皮内季-2度。武昌的气候四季分夫果液们明,降水充分,雨热同季,夏热冬冷,无霜期较长。春秋短各约60天,冬夏长分别约为110天和135天。
折叠 保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概况
武昌区201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12.6%;其中,服务业完成增加武衡绝已万讲查值537亿元,增长13%,占GDP的84%。全法出上决口径财政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10.6亿元,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规模连续第8年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耐浓义白接额述自突坏养达到47.2亿元,增长21%。完成固定资因假律滑核赶娘胜振让产投资436亿元,增长19%,规模继续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6亿元,增长13.5%,规模居武汉市中心城区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增长14%,超过GDP增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增长19%,规模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武昌先后荣获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中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中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中国社区中件处固帮衡刚端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城压照训研破条判举略区、湖北省依法行政示范区等称号。
折叠 工业
早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在武昌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及境内的一批上市企业也来武昌发展通讯、软件、环保等高科技产业,美国PDC公司也正着手在武昌投资大型"城市娱乐中心"项目,武昌正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内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崭新的商业业态,推动了地区产业结席松材声业冲握本局构的调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武昌着眼发展,放眼全球,正着手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以上的500强公司总部区,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双语学校、医院及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努力建设国际化、市场化的新武昌。
折叠 第三产业
2010年银行、保险、 证券等金融业加快发展,武昌区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 1297 家。 "武昌·中部设计之都"品牌效应逐步放大,2010 年设计产业完成 产值 117 亿元,年均增长 23.9%。 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建成科技、 文化创意园区 8 个, 集聚企业 216 家。 商贸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加,新增五星级酒店 2 家,2010 年社会 2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53 亿元,年均增长 14.8%。企业改制取得较大 进展,完成 36 家区属困难企业改制工作,妥善安置企业职工 5800 余 名;投入 1 亿多元资金,解决了 9000 多名区属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规划实施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 功能区建设,累计投资达到 300 亿元以上。武昌古城内实施了蛇山南 坡拆建还绿工程和昙华林历史街区、都府堤红色景区、户部巷风情街 区、解放路、粮道街等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了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 地下空间、楚望台遗址公园等建设,改扩建了首义广场。公司总部区 新建成和开工建设商务楼宇 56 栋、260 余万平方米,规划面积 1.7 平方公里的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拆迁基本完成,楚河、汉街及沙湖大道全面开工建设。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武昌地处武汉市的南大门,具有湖北省地理要冲和华中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京广铁路、107国道、长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脉在武汉气候图武昌成米字形交汇,旅客运输在1000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夕发朝至",公路长途运输履盖半径延伸至1500公里范围。武汉的长江一、二、三桥和规划中的两条过江隧道均座拥武昌,沿江分布有多个客货运码头,城区西侧有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干道等三条市区主干道,东侧有中北路、中南路、迎宾大道等干道,北边和南边分别有徐东路、武珞路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相接,形成通畅的内环。铁道部将投资8亿元人民币对武昌火车站进行改造,京广线将成为京广高速客运线。
折叠 编辑本段 教育事业
武昌是全国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大学辖区内有著名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31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10多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大学生12万人,每年产出800余项科研成果。
占地120亩的武昌宝安科技创新园入孵企业已达58家,建设中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中部)基地和1.5平方公里的武昌科技工业园将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武昌是全省的教育大区,有中小学131所,在校学生12万人,拥有多所省市级重点名牌学校,例如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北省实验中学等,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可塑人才。
折叠 编辑本段 金融商贸
折叠 编辑本段 对外开放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内资,是武昌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年以来,全区共设立了三资企业187家,投资总额2.9亿美元,引进内资近50亿元人民币。近两年,三资企业成为地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及境内的一批上市企业也来武昌发展通讯、软件、环保等高科技产业,英国百安居、美国普尔斯马特、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大型商业企业纷纷进驻武昌,美国PDC公司也正着手在武昌投资大型"城市娱乐中心"项目,武昌正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内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崭新的商业业态,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武昌着眼发展,放眼全球,正着手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以上的500强公司总部区,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双语学校、医院及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努力建设国际化、市场化的新武昌。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建设
武昌的城市建设发展潜力巨大,90年代以来,政府加大投入,在武昌新建、扩建了多条重要交通干道,形成与三镇快速连接的"五纵六横"交通网络格局;洪山广场、红楼广场、黄鹤楼景区、东湖环湖景区等景观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武昌的环境质量及中心城区功能;南湖宝安花园、蓝湾俊园、东湖语林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展示了21世纪高品位、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沿沙湖占地800亩的"碧水蓝天"小区已进入规划;武昌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成片开发改造工程也开始实施,对临江大道至沙湖边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全面拆迁改造,拆迁面积为112万平方米,规划形成临江商务中心区和休闲观江景区。未来3-10年,武昌地区将建成生态环境优越,公共与市政设施配套,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高收入群体相对集中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
武昌依山傍水,滨江滨湖,拥有17公里的长江岸线及东湖、沙湖、紫阳湖、水果湖等8个大小湖泊、37平方公里的水域,其中东湖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武昌山色秀丽,岗陵起伏,有蛇山、洪山、珞珈山等大小山体10余座。
武昌知名旅游景点较多,有黄鹤楼、东湖、红楼、省博物馆、农讲所、中共五大会址、长春观、宝通寺等,武汉市6处国家4A及4A级以上景区有5处在武昌。此外,户部巷、昙华林、都府堤等特色历史街区也是到武昌旅游的新亮点。
武昌是一个美丽的城区,依山傍水,文化历史厚重,集中了武汉市70%的风景名胜和革命胜迹,盛享"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佛教胜地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历经了2000余年的沧桑;有2500年历史的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的长春观,每逢庆典之日,祈禳活动甚为壮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水面面积32.8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战国出土文物古编钟,更饱蘸了浓郁的楚文化风韵,成为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在大革命时期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由毛泽东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现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给武昌留下了辛亥起义鄂军总督府、起义门、工程营、楚望台军械库、黄兴拜将台等一大批首义遗址和胜迹,一代名舰"中山舰"将永久停泊在武昌的长江边,辛亥革命博物馆也在规划建设中。武昌还汇集了洪山体育馆、洪山广场、湖北大剧院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及一批高档酒店,构成旅游的配套功能。
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东湖风景名胜区有着浓郁的楚风楚韵景观,并已逐渐成为中国楚文化游览的中心。东湖经过50多年的楚文化发掘与建设,形成了一批楚文化游览景点,如纪念屈原的行吟阁、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离骚碑,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浓缩楚国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楚才园。
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4种、300余万株,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800余亩,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是中国第一大梅园。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3次登录,共登录200个品种,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42个。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都设在东湖。东湖还建有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的东湖樱花园,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以及鸟类的乐园--鸟语林等多种景园100多处。
东湖又新建成了楚风园、疑海沙滩浴场、亲水平台、东湖新三景、刘备郊天坛等多处新景观,其中疑海沙滩浴场为最大的内陆海沙泳场。形成了听涛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楚文化游览区、落雁生态休闲游览区,以及环东湖文化景观群等。
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项目重要内容。项目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是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楚河"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和沙湖,是国务院批准的中部最大城市武汉市"六湖连通水网治理工程"的首个工程。
"首义十八景"主要包括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起义门、楚望台、首义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遗址遗迹以及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等旅游景区(点)。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龟蛇二山之间,1957年10月15日大桥的贯通,使长期分割的武汉三镇连为一体,从此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广线。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全长1670米,正桥部分为1156米,两岸引桥共514米。桥梁跨度每孔128米,桥梁宽度:18+2X2.5米,上层公路路面宽达18米,可以并行行使六辆汽车、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
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以武大樱园而闻名于世,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被列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位于美丽的珞珈山麓,武汉东湖畔,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