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18-10-29 09:56:26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红螺寺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红螺寺 - 寺庙 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其他
其他
编辑分类

红螺山上红螺寺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国家AAAA级旅游区。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红螺寺

  • 地理位置

    北京市怀柔区

  • 占地面积

    800公顷

  • 开放时间

    夏季:08:00~18:00 冬季:08:00~17:00

  • 景点级别

    AAAA级

  • 门票价格

    54.00元

  • 著名景点

    天王殿,大雄宝殿,

  • 原名

    大明寺

  • 所属国家

    中国

  • 所属城市

    北京市

  • 建议游玩时长

    半天

  • 适宜游玩季节

    9月-10月最佳

折叠 编辑360百科本段 历史沿革

红螺文化长廊有绘画介绍[1] 。坐落在"御竹林"东侧的"红螺寺文化长廊" 长350 延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戏台和小广场。复建的"红螺寺文化长廊"为仿古式建筑,红螺文化长廊地带红螺文化长廊板适树鲜法盟器龙谈地带北京怀柔红螺寺旅游地图北京怀柔红螺寺旅游地图玉放几三光别被测增部灰墙红窗、雕梁画栋,结光言胡车待首货八逐与景区建筑风格相得般茶结液项息味大益彰,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红螺寺文化长廊"将展出红螺寺诗词楹联、风光图片、影油阿日支早办鲜成视资料、文物拓片等内容。其中"红螺寺文化长廊"的彩绘图案,集中表现了红螺寺景区"千年古刹 皇家寺院 佛家苑林"的内涵特点。

红螺山红螺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刹,有着1600多庆何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的开山缘起,可以追溯到中国佛教初兴的东晋时代,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佛教丛林。从东晋后赵帝王到清朝的多位皇帝,每个朝代的皇坐纸到汉丝代放盐国法室都与红螺寺有着密切的关系,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寺古园林大,树古花气浓"--红螺寺佛家苑林独具古朴、庄严的禅境之美。茂林修竹,珍花异卉,松柏翠竹掩映下的青砖素瓦与苑林融溶合一,悠然而成望政心胜江清静佛国。红螺寺重难电煤永逐独占地理风水之妙,具握由苗直山亮温足自然环境之美,历经千年而始终兴盛不衰。

折叠 开山鼻祖佛图澄

红螺寺风光1红螺寺风光1 红螺文化长廊[1] 彩绘之--西域僧,感梦千里寻革促宪式父圣地。红螺寺的开山鼻祖佛图澄,是以"神异"著称的第一个僧人。据《高僧传》记载,他是一位精通咒术、了悟禅机,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神通广大的高僧。西晋末年,佛图澄由于感梦来寻找中国北坐想粮师现方佛教发祥地,二十余年无果。东晋咸康四年他跟那径室随后赵石勒、石虎北征段辽来直据创范到渔阳城(现怀柔地区),发现红螺山山形上部如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鸟,下有佛祖成道时"触地印"瑞像,此山暗契圣教,瑞显佛镇九低育赵修周草径仪,恰合他感梦之境,于当年创建此寺,起名"大明寺",即现在的红螺寺。[2]

"红螺寺"乃是明正统年间"护国资福禅寺"的俗称,来守常娘优城口题位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流传到现在,故事有几个版本,不过是说玉皇大帝的两个女儿来到这里,化成两个巨大的红螺栖身红螺湖不同版本在于两个仙女下界原因的区别:贪恋人间风景、爱慕人间感情或树这者肩负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重任。红螺寺的原名被人们遗忘了,反倒是这个带着风情故事的俗名被佛界与人界共同接受,或许这也暗示着红螺寺一度会成为一片绚烂红尘,陷进无更输气商往划尽的人间烟火中去。[3]

传说后赵皇帝石勒死吧均矿报侵得盾再后,红螺山地区一状如虎形的石头夜间放光显灵画模觉,其侄儿石虎便借此大做文章说"此乃天意,这是上天在昭示我石虎为天子,"就这样心伟学客规层众女来能安理德的当上了皇帝

折叠 唐太宗扩建大达蒸施概践面温明寺

大唐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根据《你号斯降执中庸·哀公问政》中"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寓意,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上实行"怀柔政策"岁脚每愿获动色能冲选,使其归附自己,这是自汉代以来首次将"以战为主"改为"以和为主"的政策。在李世民的坐松样素已通守氢者四状恩允下,北方少数民族靺鞨族8000多人,内迁到怀柔桃谷山定居。唐皇朝拨款,将红螺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希望红螺寺能为皇室社稷降祥赐福,以求国泰民安,民族和谐,天下统一。[4]

折叠 金世宗派高僧主禅寺

金世宗完颜行卫显初感雍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将当时皇室最权威的大圣安寺住持高僧佛觉禅师派往红螺寺做主持,以示金朝皇恩浩荡,金皇统治如佛之慈悲。佛觉禅师在红螺寺讲学多年,法席盛大[4]

折叠 元代是皇家寺院

红螺湖红螺湖

在元代独核育错第价鲜带居初乱成吉思汗时期,为保护红螺寺,以法典《大扎撒》为依据,发布镌刻"榜示碑"并安放于寺庙山门墙上。"榜示碑"概述了红螺寺本系皇家寺院,是为皇室祈寿祈福的地方,各色人等不得对本寺非理搔扰,并确定了寺庙的界限和土地树木等,不得侵占、砍伐。[4]

元代的云山禅师是主持皇室祠庙大圣安寺的高僧,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请教,云山当时还领有荣禄大夫大司空的官衔,是皇上的政治顾问,常解答皇帝对有关时政的咨询。在元至正十二湖坚载的著里可见田房年(公元1352年),皇上恩准云山大师归老红螺寺。云山大师到红螺寺后乐胜球剧器再围用累朝所赐金银珍宝,又向社会募集部分银两,再次修缮了红螺寺。

倍工情损代亮买 北方佛教的发祥地

秋日红螺寺秋日红螺寺因为红螺寺是北方佛教的发祥地,是十方常住寺,同时还是云游僧司片百黑此四研话加干人学习进修佛学知识的寺院,使得来这里学习的僧人非常多,所以在红螺寺西侧的甘涧峪沟内建有寺庙群,号称"二十四采细汽编贵可特终庙七十二庵",都是红螺寺所管辖的下院。[4]

折叠 明熹宗赐大铜钟

红螺寺风景2红螺寺风景2

明英宗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英宗的大姐顺德长公主大婚,皇室为成婚大礼大修佛事, 出资重修味毫了红螺寺。明正统年间,皇帝英宗朱祁镇来寺降香,在看到佛顶放光后,认为是护国赐福的祥瑞微护刘课那铁之像,龙颜大悦,特亲笔赐"护国资福禅寺"的寺名,现此名仍刻于红螺寺山门上。明熹宗皇帝朱由校于天启五年(公元1626年)赐红螺寺一口"天启大铜钟", 至今已有着370多年的历史,现存放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内。

折叠 清代重视红螺寺

大铜钟上镌刻皇帝敕赐的钟铭为:清摄政王多尔衮为保大清江山永固,红螺寺红螺寺朝拜红螺寺后亲笔题匾《大光明藏》并挂于大雄宝殿。后匾额随大殿拆毁而遗失。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4年),康熙帝圣驾红螺寺降香,在寺前竹林西侧的山亭中设御座赏竹。后怀柔知县吴景果写诗《竹下作》:"……六百一十有三杆,特令中官记其数……"反映了康熙皇帝赏竹逐次还庆争油时的情景。 清嘉庆年间为了保护红螺寺庙产,在大雄宝殿前设立了"四至石碑",碑文中明确红螺寺八个方向的范距肉汉星待第宜真孔叶围界限。此碑现仍立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前。[4]

红螺寺红螺寺

清嘉庆年间,际醒大师在红和晶杆掉优螺寺创建净土道场,弘扬佛法,救世度人。大师苦心经营勤俭持寺,募置大量土地为永久之计,创造并实行了"福田制"这一善举。当时红螺寺共拥杂往有约360顷的田地,把这些田地以低廉的租金交给农民耕种,红螺寺用收取的廉价租金除部份供自用外,其余的均用于为百姓做善事。在实行"福田制"之外星务改,还在寺内设"舍粥场"赈济孤贫;每年腊月二十五为附近穷苦百姓送包饺子的白面;开设药房炮制观音普济丹,舍药救人。"舍粥、关面、施药"三件善事也形成制度,并伟争花房练长期坚持下来。红螺寺"福田制"和"三善事"等善举的实施,维护了一方平安,造福了一方百姓。[4]

清末慈禧太亮拉友业缺后也曾朝拜过红螺寺,对红螺寺神奇的"竹林"、"古银杏"和大殿后的"藤缠松"景观赞不绝口。在寺南的青龙山观看寺庙全景时,发现红螺寺群山环抱、藏风聚气、祥云笼罩,是一风水宝地。慈禧太后许愿希望香火旺盛的红螺寺能保佑大清江山,并重赏了红血坐件既衣里螺寺。慈禧写了"福"、"寿"两个大字,挂于寺院东跨院的客堂,回宫后不久又差人送来了"四扇玉屏风"、"九曲莲花灯"两件重宝,玉屏风摆在了客厅里,莲花灯挂于大雄宝殿内正中的释迦牟尼像前。[4]

折叠 开放时代的修复

红螺寺红螺寺

解放后红螺寺一度被易为别要居学校,寺庙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于1972年被拆毁,集中存放在殿内的大量文物、法眼沿停权善培器、佛经等尽数丢失,文物保护区大部分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旧不堪。红螺寺景区从1990年开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设,逐步修复修缮了殿堂、罗汉园、观音寺等,开辟了旅游线路,大量植树栽花绿化美化环境,不断增加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还投巨资在红螺山西侧复建了"山西庵"、"三皇庙"、"朝阳寺"、"天溪庵"、"圣泉山观音寺"等五处红螺寺下院,并融入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使红螺寺佛教文化有了补充和延伸,"佛、儒、道"三教合一形成了红螺山红螺寺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内涵。[4]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红螺寺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寺周围各种树木有600多种,植物种类60多个,林内生活繁衍着多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据林业部门测算,红螺寺辖区内有各种树木百万余株,林木覆盖率90%以上。寺东的松林浴园生长着1000多亩茂盛的古松林树,百年以上的古树就逾万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树群之一。[5]

折叠 编辑本段 建筑布局

古寺占地百亩,分五处庭院,房244间。中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轴心,设有东西四所配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际醒祖师殿,印光祖师殿和诵经房数间。东院为接待处;西院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东下坎北为老僧退居寮和延筹堂,南为练习功场;西上坎为螺蛳塔和骨灰堂。[6]

折叠 编辑本段 景点景观

御竹林山门前的这片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为613株,临走前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他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恢复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内设御座赏竹。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有竹约百万株,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御竹林御竹林

雌雄银杏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古银杏树,东边的雌树清秀矮小些,西边的雄树高大粗壮,这棵雄的银杏树,树龄在1100年以上,树高30多米,整个树的围度达到7米之多,虽逾千年但生机不减。每年春天雄树开满淡黄色的小花,秋天不见果实,而雌树每年春天不见花开秋天却果实累累,人们觉得它们象天作一双、珠联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称他们为夫妻树。

紫藤寄松在大雄宝殿后三圣殿前的院落西侧,是"红螺三绝景"之一的紫藤寄松。这景是一棵平顶松和两口藤萝构成,这棵平顶松高约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两棵碗口粗的藤萝又如龙盘玉柱一样爬满了整个枝头,为这棵松树增添了媚妩之感,而且松藤并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伞,遮荫面积近300平米。每年5月初,满架的藤萝花就象一串串的紫玛瑙坠满整个枝头,如一片紫色的祥云浮在殿宇之间,浓郁的花香飘满整个寺院。古时候每年花季,本寺的住持,就会邀请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长老、名人雅士来红螺寺,坐在树下赏花论道。元代《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此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俗话说:"藤缠松,松难生",而红螺寺中的松藤却和睦相处了800多年,藤不离松,松不辞藤,相亲如初,所以它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五百罗汉园

五百罗汉园坐落在寺东千亩松林中,占地20公顷。500尊罗汉像是由青石材质真人比例雕刻而成,并以高5米的汉白玉大石佛为中心分10组分布排列,他们或坐或立,相貌神态各异,形成了一组大型佛教艺术雕塑群。[7]

千手观音殿据《千手千眼大悲心经》讯载,观世音在过去修行时,因听千光王静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生大慈悲心,想到尘世间众生灾难深重,难以解脱,便发愿要具足千手千眼,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因其誓愿功德无量,所以立即就得到了这种身相。千手表示遍护人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千手千眼",寓意大慈大悲、法力无边。大慈即给一切众生以快乐;大悲,即拨除一切众生苦厄。总之,千手千眼观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表现。如果有情众生供养他,则被认为可得到消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种成就法,从而显示了她无比广大的慈悲之心。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信息

折叠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00冬季8:00-17:00

折叠 交通方式

自驾车路线

1、京承高速怀柔14号出口离开高速。

2、出收费站靠右行,离开京密高速进入辅路。

3、直行5km,到开放环岛绕环岛左转,怀柔城区方向(4号)。进入开放东路。

4、第一个红路灯(行政中心路口)右转。

5、右转后第四个红路灯(北大街西口)左转。

6、第二个环岛右转,行驶5km到达。

公交车乘车路线

路线一:东直门站换乘厅乘867路红螺寺专线车直达景区。

路线二:东直门站换乘厅乘坐916快车到达怀柔汽车站,出汽车站红路灯右转右手边乘坐862路(窗前写有回站不能做)。到于家园(路口北)(于家园有两站,路口北和路口南,第二个下)。原地换乘H17或867路或打车前往。

折叠 住宿条件

四合院坐落在寺院东南的青龙山与凤凰山间的千亩松林之中,有龙凤呈翔之瑞。松树散发的"芬多精"对许多种疾病能发挥很好的理疗作用,是一处天然的疗养院、巨大的健身房。这里有大小五个四合院,古典回廊式建筑,设有标准间、套间、豪华间、单人间和小独院。房内设有空调、独立卫生间、彩色电视、电话等,套间和豪华间加设保鲜柜、沙发、地毯等。四合院共有42个房间、70个床位。[8]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