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实行中央、四川省和绵阳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西南科技大学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360百科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设有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西南科技大学国绿北景我而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位于承终界先史于编定带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占怕乐底院路切临证海医地4088亩。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15多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3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岩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学科部、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与合肥万博社会事李转待探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独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在工胞改往假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怎指问可色具距、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财距钱类,设有78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吸态带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所有专文树划甲本垂击常丰建业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学校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玉待当附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知余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7兵病个、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都足圆布剂杀皇至话域研究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调宁动束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查现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必战会么鲜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科研平台23个;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味岁力们语爱席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混齐微怀音战案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2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背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果建交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120余人次。
学校以“艰苦奋斗,拼搏创新”为校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再财原情鸡比孙放她紧们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训办剧百笔李星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急三职并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就员先限具办学。学校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与学校同处一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团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机干采翻尔太心田力语、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参些起布宜认赵江重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强了样划印当决里伍。学校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6个,总资产超过2亿元。学校充分利用董事单位丰富且优质的人才、实验设备和科研课题资源进行合作办学,并得到中国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迅速提升。学校重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开展学术活动,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2001年以来,来校指导工作和进行学术活动的两院院士100余人次。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近2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师。
目前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预研及部、省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370余项。西南科技大学已获国家及省部级等奖励230余项。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我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年7月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荣获冠军和“最佳技术”奖,同时在2004年宣重律农离展9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省级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是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四川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换了句怀流酒浓前步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艺圆煤第问曲已预握急旧领导对学校非常关育和界案省的歌硫广心和支持。2001年1批度磁危造展道求头利建0月26日、2002年10月26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主板该志先后两次率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李岚清同志还为学校题觉办黄写了校名。2005年5月31日,李岚清同志再次亲临我校,与广大师生畅谈“音乐艺术人生”。2003年12月12日,国务委员陈至立率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2001年以来,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的副部长、副省长以上的领导干部40余批次,100余人算害毫味投即病慢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战居伟燃今迈步从头越”。西南科大人正满怀信心走向未来,为绵阳科技城建设、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书写着新的篇章。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1933年江津窑业技术饭现持井多掉学校
194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川东区江津窑反家音业技术学校(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
1950年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更名为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1952年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合并组建重庆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1957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中央建筑工程部)
1965年重庆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改建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述水飞满将皇妈超包庆略等技术学校(隶属建筑材料工业部)
1974年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更名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约察劳船翻规隶属关系同上)
1978年四川省建筑材料工利收断促活神调止剂汽同业学校升格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隶属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992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更名为西南工学院(隶属国频侵封带望支妒排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998年绵阳市纺织技工普独普周报标结轻钟参学校、绵阳市丝绸技工学校并入西南工学院
2000年8月23日 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工学院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烈论呀明加家越组建西南科技大学
2000年12月21日 正式挂牌成立西南科技大学[1]
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高校14所之一。
根据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部署和教高〔2001〕2号文件要求,200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西南科技大学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开始正式实施对口支援西南科技大学计划。
2002年,学校成为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
2003年,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授牌。
2004年,学校机器人小组获得中国地区冠军和亚太地区亚军。
2006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西南科技大学协议。同年,国防科技学院成立。
200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校。同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西南科技大学。
2013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西南科技大学。 同月,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6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学校续签“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援协议。 6月,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继续共建西南科技大学。
2017年1月18日,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2017年2月,学校与四川陆军预备役某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军事学学科。
2017年3月,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8年5月,国家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8〕32号),批准依托学校建设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折叠 科研项目
2011年学校国家科研项目实现了三大突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首次获得科技部973项目,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单个课题立项经费首次突破5000万元。获国家级科研项目47项;纵横向科研立项418项,立项经费14102万元,比2010年增长253%。申报和受权专利方面,申报专利122项,受权专利36项,其中受权发明专利27项,比2010年增长540%;重要学术论文方面,在重要核心上发表学术论文421篇,比2010年增长151%;被三大检索收录415篇,比2010年增长161%;获省部科技奖10项;出版学术著作16部,其中学术专著(五大出版社)5部。
截至2013年底,学校承担国家“十五”攻关、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60多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等奖励350项。
折叠 研究机构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有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有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4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
依托学校建设的科研平台
类型 | 名称 | 批准部门 | 级别 | 学科分类 |
---|---|---|---|---|
科技园 |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科技部 教育部 | 国家级 | 综合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四川省科技厅 | 厅级 | 环境科学 |
社科基地 | 拉美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研究培育基地 | 教育部 | 部级 | 综合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 |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教育厅 | 省级 | 法学 |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教育厅 | 省级 | 经济学 | |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 四川省教育厅 | 省级 | 外国语言文学 | |
社会法制教育普及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教育厅 | 省级 | 法学 | |
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研究中心 | 绵阳市政府 西南科技大学 | 市级 | 政治学 | |
工程(技术)中心 | 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名四川省生物质改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科技厅 | 厅级 | 生命科学 |
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部级 | 材料学 | |
重点实验室 | 控制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环境工程自控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环境工程 | |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计算机科学 | |
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 | |
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机械工程 | |
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化学 | |
核辐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土木工程 | |
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其开发利用四川省高等学校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生物学 | |
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厅级 | 地址资源与地质工程 | |
网络融合工程实验室 | 绵阳市政府 西南科技大学 | 市级 | 安全科学技术 | |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国家级 | 材料学 | |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科技厅 | 厅级 | 材料学 | |
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国防科工委(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 部级 | 核科学与技术 |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部级 | 环境科学 | |
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部级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共建科研平台
类型 | 名称 | 批准部门 | 学科分类 |
---|---|---|---|
工程(技术)中心 | 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材料学 |
四川风能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科技厅 | 工程 | |
重点实验室 | 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实验室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 | 物理学、材料学等 |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 |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 | |
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独立学院) |
应用技术学院位于西山校区,城市学院位于游仙区三星路,其余院(部)位于校本部 |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
国防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序号 | 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学科 | 一级学科 | 所属学院 |
---|---|---|---|
1 | 授权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2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信息学院 | |
3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资学院 | |
4 | 支撑学科 | 机械工程 | 制造学院 |
5 | 生物学 | 生命学院 | |
6 | 土木工程 | 土建学院 |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企业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英语语言文学、植物学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批准时间 | 二级学科 | 批准时间 | 招生 时间 |
---|---|---|---|---|---|---|
1 | 03 法学 | 0301 法学 | 030104 刑法学 | 2006.01 | 2007 | |
2 | 030707 经济法学 | 2000.12 | 2002 | |||
3 |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11.03 |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003.09 | 2004 | |
4 |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2011.07 | 2012 | |||
5 |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2006.01 | 2007 | |||
6 |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 2003.09 | 2004 | |||
7 |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2011.07 | 2012 | |||
8 | 04 教育学 | 0401 教育学 | 040110 教育技术学 | 2006.01 | 2007 | |
9 | 05 文学 |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 2006.01 | 2007 | |
10 |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 2003.09 | 2004 | ||
11 | 07 理学 | 0702 物理学 | 2011.03 | 070201 理论物理 | 2011.07 | 2012 |
12 |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2011.07 | 2012 | |||
13 |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 2011.07 | 2012 | |||
14 | 070205 凝聚态物理 | 2006.01 | 2007 | |||
15 | 070207 光学 | 2011.07 | 2012 | |||
16 | 0703 化学 | 2011.03 | 070301 无机化学 | 2006.01 | 2007 | |
17 | 070302 分析化学 | 2003.09 | 2004 | |||
18 | 070303 有机化学 | 2011.07 | 2012 | |||
19 |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2011.07 | 2012 | |||
20 | 0710 生物学 | 2011.03 | 071001 植物学 | 2003.09 | 2004 | |
21 | 071002 动物学 | 2011.07 | 2012 | |||
22 | 071005 微生物学 | 2011.07 | 2012 | |||
23 | 071007 遗传学 | 2011.07 | 2012 | |||
24 | 071008 发育生物学 | 2011.07 | 2012 | |||
25 |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2011.07 | 2012 | |||
26 | 08 工学 | 0802 机械工程 | 2011.03 |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03.09 | 2004 |
27 |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 2006.01 | 2007 | |||
28 |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 2011.07 | 2012 | |||
29 |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0805Z1 纳米材料与技术 | 2011.09 | 2013 | |
30 | 0805Z2 功能材料 | 2011.09 | 2013 | |||
31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 2000.12 | 2002 | |||
32 | 080502 材料学 | 1998.06 | 1999 | |||
33 |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 2006.01 | 2007 | |||
34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02 电路与系统 | 2006.01 | 2007 | ||
35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1.03 |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 2003.09 | 2004 | |
36 |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 2011.07 | 2012 | |||
37 |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11.03 | 0811Z1 网络与测控技术 | 2011.09 | 2013 | |
38 |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998.06 | 1999 | |||
39 |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2006.01 | 2007 | |||
40 |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2003.09 | 2004 | |||
41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0812Z1 信息安全 | 2011.09 | 2013 | |
42 | 0812Z2 信息管理 | 2011.09 | 2013 | |||
43 |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 2011.07 | 2012 | |||
44 |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2011.07 | 2012 | |||
45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000.12 | 2002 | |||
46 | 0814 土木工程 | 2011.03 | 0814Z1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 2011.09 | 2013 | |
47 | 081401 岩土工程 | 2011.07 | 2012 | |||
48 | 081402 结构工程 | 2000.12 | 2002 | |||
49 |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2006.01 | 2007 | |||
50 |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2011.07 | 2012 | |||
51 |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11.03 | 081701 化学工程 | 2011.07 | 2012 | |
52 | 081703 生物化工 | 2011.07 | 2012 | |||
53 | 081704 应用化学 | 2000.12 | 2002 | |||
54 |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 1998.06 | 1999 | ||
55 | 081803 地质工程 | 2006.01 | 2007 | |||
56 | 0819 矿业工程 | 2011.03 | 0819Z1 矿物材料学 | 2011.09 | 2013 | |
57 | 0819Z2 资源环境与数字矿山工程 | 2011.09 | 2013 | |||
58 | 081901 采矿工程 | 2011.07 | 2012 | |||
59 |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 2011.07 | 2012 | |||
60 |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 2003.09 | 2004 | |||
61 |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11.03 | 0830Z1 环境生物技术 | 2011.09 | 2013 | |
62 | 0830Z2 核废物与环境安全 | 2011.09 | 2013 | |||
63 | 083001 环境科学 | 2011.07 | 2012 | |||
64 | 083002 环境工程 | 2003.09 | 2004 | |||
65 | 0833 城乡规划学 | 2011.08 | 083301 城市规划与设计 | 2003.09 | 2004 | |
66 | 0835 软件工程 | 2011.08 | ||||
67 |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011.08 | ||||
68 | 12 管理学 | 1202 工商管理 | 2011.03 | 120201 会计学 | 2011.07 | 2012 |
69 | 120202 企业管理 | 2003.09 | 2004 | |||
70 | 120203 旅游管理 | 2011.07 | 2012 | |||
71 |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 2011.07 | 2012 | |||
72 | 1202Z1 媒体管理 | 2011.09 | 2013 | |||
73 |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120502 情报学 | 2006.01 | 2007 |
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领域名称 | 批准时间 | 招生时间 |
---|---|---|---|---|
1 | 4101 法律硕士(非法学) | 410100 法律硕士(非法学) | 2009.6 | 2009 |
2 | 4102 法律硕士(法学) | 410200 法律硕士(法学) | 2009.6 | 2009 |
3 | 4301 工程硕士 | 430102 机械工程 | 2010.3 | 2010 |
4 | 430105 材料工程 | 2006.3 | 2006 | |
5 | 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 | 2010.3 | 2010 | |
6 | 430110 集成电路工程 | 2010.3 | 2010 | |
7 | 430111 控制工程 | 2006.3 | 2006 | |
8 | 430112 计算机技术 | 2007.4 | 2007 | |
9 | 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 | 2007.4 | 2007 | |
10 | 430117 化学工程 | 2009.3 | 2009 | |
11 | 430118 地质工程 | 2006.3 | 2006 | |
12 | 430119 矿业工程 | 2010.3 | 2010 | |
13 | 430125 安全工程 | 2010.3 | 2010 | |
14 | 430130 环境工程 | 2009.3 | 2009 | |
15 | 430138 工业设计工程 | 2010.9 | 2011 | |
16 | 4601 工商管理硕士 | 460100 工商管理硕士 | 2009.6 | 2009 |
17 | 5801 翻译硕士 | 580100 翻译硕士 | 2010.9 | 2011 |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管理学原理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39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团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有8个国家级、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农学、地质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软件工程、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马建国)、《化学综合设计实验》(霍冀川)、《管理学原理》(张霜)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 | 负责人 | 课程 | 负责人 | 课程 | 负责人 |
---|---|---|---|---|---|
VB程序设计 | 王基生 | 基础英语 | 陈从梅 | 材料工程基础 | 卢忠远 |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 | 赵静 | 爆破工程 | 张志贵 | 基础光学 | 王俊波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陈翰林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钟国清 | 生物统计学 | 周海廷 |
电子系统创新设计与实践 | 张华 | 城市规划原理 | 谭少华 |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 马建国 |
语言学概要 | 郑剑平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张笑微 | 晶体学 | 唐敬友 |
工程训练 | 尹显明 |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 | 霍冀川 | 工程地质学 | 易发成 |
政府经济学 | 王朝全 | 英语笔译 | 陈清贵 | 微机接口及应用 | 陈波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张俊俊 |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 陈海焱 | 自动控制理论 | 毕效辉 |
应用矿物学 | 董发勤 |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 王汝恒 | 大学物理 | 任学藻 |
光电子技术 | 王俊波 | 创造学与创新实践 | 董发勤 | 高等数学 | 杨汉生 |
软件测试技术 | 范勇 | 植物细胞工程 | 胡尚连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王成端 |
应用生物化学 | 罗学刚 | 岩石力学 | 陆文 | 工程力学 | 郑旭 |
专业名称 | 所在学院 | 负责人 | 职 称 | 获批时间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朱建公 | 教 授 | 2012年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范 勇 | 教 授 | 2012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霍冀川 | 教 授 | 2012年 |
专业名称 | 所在学院 | 负责人 | 职称 | 获批时间 |
---|---|---|---|---|
环境工程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李虎杰 | 教 授 | 2012年 |
自动化 | 信息工程学院 | 吴 斌 | 教 授 | 2012年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王月明 | 教 授 | 2012年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学院 | 周自刚 | 教 授 | 2012年 |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 国防科技学院 | 李显寅 | 教 授 | 2012年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熊双丽 | 副教授 | 2012年 |
专业名称 | 主考院校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光信息与技术 | 西南科技大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
西南科技大学 |
截至2013年底,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学校机器人小组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和最佳技术奖,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9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47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8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12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碳纳米材料”和“特种高分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0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有“军民融合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优秀教学团队
部门 | 带头人 | 授予单位 | 等级 | 年份 | 团队名称 |
---|---|---|---|---|---|
信息学院 | 马建国 | 教育部 | 国家级 | 2009 | 电子技术与创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材料学院 | 霍冀川 | 教育部 | 国家级 | 2010 |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
理学 | 杨汉生 | 省教育厅 | 省级 | 2007 | 公共数学教学团队 |
生命 | 罗学刚 | 省教育厅 | 省级 | 2008 | 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信息 | 马建国 | 省教育厅 | 省级 | 2008 | 电子技术与创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材料 | 霍冀川 | 省教育厅 | 省级 | 2009 |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
环资 | 董发勤 | 省教育厅 | 省级 | 2010 | 非金属矿开发与利用教学团队 |
经管 | 卢黎霞 | 省教育厅 | 省级 | 2010 | 经济学基础课程组教学团队 |
理学 | 王俊波 | 学校 | 校级 | 2007 | 基础物理教学团队 |
材料 | 霍冀川 | 学校 | 校级 | 2007 |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
土建学院 | 王汝恒 | 学校 | 校级 | 2007 |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 |
制造 | 王忠 | 学校 | 校级 | 2007 |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 |
文艺 | 郝志伦 | 学校 | 校级 | 2007 | 大学语文教学团队 |
环资 | 李虎杰 | 学校 | 校级 | 2007 | 基础地质教学团队 |
经管 | 卢黎霞 | 学校 | 校级 | 2007 | 经济学基础课程组教学团队 |
政治 | 徐云峰 | 学校 | 校级 | 2007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外语 | 曾绪 | 学校 | 校级 | 2007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计科 | 韩永国 | 学校 | 校级 | 2007 | 程序设计教学团队 |
环资学院 | 董发勤 | 学校 | 校级 | 2009 | 非金属矿开发与利用教学团队 |
信息学院 | 吴斌 | 学校 | 校级 | 2009 | 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理学院 | 陈翰林 | 学校 | 校级 | 2009 | 数学建模教学团队 |
环资学院 | 肖正学 | 学校 | 校级 | 2009 | 爆破工程教学团队 |
工程中心 | 张华 | 学校 | 校级 | 2009 | 创新实践教学团队 |
材料学院 | 李玉香 | 学校 | 校级 | 2009 | 无机非金属材料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国防学院 | 罗顺忠 | 学校 | 校级 | 2009 |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教学团队 |
计算机学院 | 陈波 | 学校 | 校级 | 2009 | 嵌入式技术与系统教学团队 |
体育学科部 | 王诚 | 学校 | 校级 | 2009 | 公共体育课球类教学团队 |
外语学院 | 陈丛梅 | 学校 | 校级 | 2009 | 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
生命学院 | 王丹 | 学校 | 校级 | 2009 | 核辐射生物效应与应用教学团队 |
网络中心 | 刘成安 | 学校 | 校级 | 2009 | 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 |
制造学院 | 刘传慧 | 学校 | 校级 | 2009 |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 |
法学院 | 廖斌 | 学校 | 校级 | 2009 | 民商法教学团队 |
政治学院 | 黎万和 | 学校 | 校级 | 2009 | 政治学与行政学教学团队 |
文艺学院 | 华明玲 | 学校 | 校级 | 2009 | 艺术素质教育教学团队 |
经管学院 | 邓金堂 | 学校 | 校级 | 2009 |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 |
土建学院 | 陈国平 | 学校 | 校级 | 2009 | 力学教学团队 |
折叠 硬件设施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图书馆在用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业务辖全校16个资料室;图书馆分为二个部分,校区西苑是以工学收藏为主的工学馆,东区中心馆舍于2003年启用。全馆设有各类阅览室、自习室30余个、阅览座位4923席,功能齐全,环境优良。馆藏资源总量375.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6.8万册,电子书刊折合178.8万册;网络及镜像数据库30多个。馆藏突出材料、资源、环境、计算机、电子、机械、建筑、农学等学科。
折叠 合作交流
西南科技大学秉承开放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国际和区域学术交流和合作。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国(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智利、荷兰、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泰国、以色列、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活动,搭建了多个合作平台,开展了一批富有效益的科教合作项目。学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 、欧盟资助的“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高等教育与培训模块的开发”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截止2012年12月,学校主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21次,接待来访团组1193人次,派出短期出国(境)访问203人次,派出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合作研究252人次,派出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18人次,派出校际交流学生271人次,应邀来校讲学的外国(境外)专家190余人次,聘请外籍教师和外国专家、合作科研专家167人次,外国留学生110余人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公派出国(含西部项目与国防科工局专项项目)42余人次。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学校标识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丰富繁荣,学校积极引导、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以丰富的学生课外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运动会”等为载体的活动品牌。
西南科技大学学生社团工作起源于1981年,截止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拥有近90家学生社团,涉及文化艺术类、科技创新类、志愿服务类、专业学术类、体育竞技类等多个领域,逐渐形成了该校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文化体系。寄学于乐,进一步拓展了专业课程知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该校《新生代》杂志社荣获“四川省十佳校园媒体”,百鸣文学社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团”,桥牌协会为“省优秀棋牌社团”,KING·动漫社为“四川省十佳学生社团”,无线电定向侧向运动协会、航空航天学社等科技类社团多次荣获数项国家级奖励。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对外演出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并多次参与央视节目录制。
学校现有《西南科技大学报》、《团学导报》、《新生代》、《助学视界》、《学生工作报》、《心路》、《守望者》、《小红豆网》等学生创办的刊物十余种。
折叠 科大校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创新
注解:
厚德
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天体运行,永无已时,君子法天故应奋斗不止;地势平阔,赞育万物,君子法地,故应兼容并包。其中"自强不息"即永远奋斗,勇敢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表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拼博抗争精神。"厚德载物"即包容万物,以和为贵、以忍为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的宽广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精神,在数千年发展中,虽屡遭挫折,历经磨难,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努力进取,生生不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使自己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博学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按:当今大学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西南科技大学根本。另外,从大学之办学理念着眼,"博学"还兼有"厚德载物","兼容并包"之意,即一所真正的大学就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与恢宏气度。
笃行
笃行"意即专心实行,认真实践。源自《礼.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一贯重视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修养践履,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道德特别注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中国传统教育尤其强调:"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孔儒指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荀子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在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建党立国宗旨的当代中国,其大学教育更应继续和经扬"修养践履"、"知行合一"这一民族优秀传统。
创新
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有赖于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思维和百折不挠的改革创新精神。而大学,则正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正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折叠 科大校歌
《西南科技大学校歌》歌词
科技之城,李白故乡
我们在这里播种金色的希望
英才辈出,桃李芬芳
我们薪火西南科技大学相传书写腾飞诗行
啊!西南科技大学
联合共建的奇葩在这里绽放
艰苦奋斗,拼搏创新
我们开放包容谱写伟业华章
蜀山俊秀,涪水含章
我们在这里畅游知识的海洋
志存高远,励志图强
我们辛勤耕耘高奏奋进交响
啊!西南科技大学
振兴中华的理想从这里起航
厚德博学,笃行创新
我们追求卓越共铸明天辉煌[8]
折叠 科大精神
艰苦奋斗 拼搏创新
折叠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科学理性 开放包容 彰显卓越
折叠 办学思路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建校 和谐兴校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折叠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四川非金属矿校党总支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 石海玉 | 1966-1977 |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代院长 | 资文斗 | 1982-1984 |
四川非金属矿校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 李 森 | 1977-1978 |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党委代书记 | 郭振江 | 1982-1984 |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李伯蜂 | 1984 -1991 |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院长 | 万起鹏 | 1984-1992 |
万 朴 | 1992-1993 | |
西南工学院党委书记 | 刘桂芬 | 1992-1998 |
西南工学院院长 | 万 朴 | 1993-1998 |
西南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 吴 坚 | 1998-2000 |
四川省遂宁农业学校校长 | 蒋海宁 | 1952-1958 |
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张望胜 | 1978-1983 |
龙太康 | 1983-1988 | |
黄尚勋 | 1988-1992 | |
邓国涛 | 1992-1995 | |
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田承绩 | 1980-1983 |
宓庆深 | 1984-1988 | |
向遵湘 | 1988-1995 | |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向遵湘 | 1995-2000 |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 邓国涛 | 1995-2000 |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吴 坚 | 2000-2004 |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 林祥棣 | 2000-2004 |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 肖正学 | 2004-2015 |
折叠 编辑本段 杰出校友
吴靖平中共四川省第十届省委常委 省委宣传部长;原中共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凉山州委书记
刘国强中共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 (标记“■”部分为原绵阳农业专科学校校友)
钟旭秋重庆市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
刘作禄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贺文四川省眉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新绵阳市委常委 副市长
陈行祝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述芬德阳市委常委、秘书长■
周湛鸿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 秘书长
李京平绵阳市政协 副主席 民进绵阳市委主委
唐天志五届遂宁市政协副主席■
张才明重庆市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
王永全重庆市长寿区政协副主席■
冯卫四川什邡市委副书记
曾祥炜四川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协副主席
庞中华著名书法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
刘碧贵全国“三八红旗手”、小麦育种专家
宋成法苏科工电气有限公司 总经理
任奎元四川雪宝乳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同山虎青海祁连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西南科技大学
吴选民中材国际工程股份公司任 副总裁
魏维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 行长
袁平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简乃军四川省武都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副总经理■
王祥荣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
甄广川西藏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
杨羚野本名杨德斌,四川安岳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诗人学会会员。就读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今西南科技大学)著有散文诗集《欲望太阳》、随笔集《飘荡的诱惑》、诗文集《享受摧残》。作品入选《中国大陆青年散文诗百家》(1990年)《中国诗萃》(97年卷)《中国新星诗人佳作赏析》(2000年)《四川文学百家》(2007年)等。
卢广山博士,中国一航机载产业部部长,兼任中航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