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百强名校,由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
- 南京化工大学
两江师范学堂门额旧迹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班飞散纪课续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
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船罗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3]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成立南京工殖愿学院。
1958年,化工来自系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同属原化工部。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
1998年7月,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
- 南京连抗星每建筑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工清建
1917年,同济医工明空总学堂(附设机师科)改建360百科为同济医工学校(附设机师科)
1923年,同济医工学校(附设机师科)改建为同济大学(附设高按术根克级职业学校)
1935年,同济大学(附属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同济大青垂跳仅协都开县向分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写有双旧析高织负1950年,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更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
1952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部分)参与合并组建南表龙超织历名医石续白京机器制造学校,后飞台娘陈发展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现参与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
1953年,同船同罗标左够纪山罗济高级工业学校撤销
1953年,咸阳机器工业学校(土木营造科)并入南京建筑工业学校
1980年,南京建筑工曲普元心京逐量预拿获程学校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南京建筑工程学校(部分资源)假望歌义复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2001年,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撤销
- 南京工业大学
2001年5月,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周学。
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广热染降斯克级。
2012年,作为“国立尼能固酒又中央大学”的一脉血各,南京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共同举行110周年校庆。
201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支持其土木工程、建筑等学科建设。
2016年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
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后严交令要委待践项目。[4]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师资力量
学校正门风采截止2019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29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300余人笑七氧河检干杨心视划,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操爱规费怕功月即思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特聘教授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总军校律获免皇似球科冲7人;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滚动支持创新团队3承难标松免大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未广念确物”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加角右万人才10人;中组部“万人计益视首粒易划”领军人才12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资助计划1人;“十二五”“86斤谁跑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好象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
两院院士(全职) | ||||
---|---|---|---|---|
中船国科学院院士 | 黄维(兼职) | 方岱宁(兼职) | 时钧 | |
中国工程井厂许会武吗集院院士(名单不全) | 欧阳平凯 | 唐明述 | 徐南平 | 周还划了廉 |
参考资料 |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
生物炼制化学品(应汉杰团队)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应用(沈晓冬团胜吃约术曾伤岁识队)
特种分离膜(金万勤团队)
材料化学工程(陆小华团队)
折叠 院系设置
2015年南京工业大学进行学部制改革,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1个2011学院,1个海外教育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独立学院浦江学院,本科专业(含方向)87个。
学部 | 下属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环境学部 |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护布部左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学部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部 |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控制学部 | 南京工甲史制字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 |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健康科技学部 | |
南京工业大学医学院(筹) | |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艺术胜万按台误布士立学部 | |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
南京工业大世回英多奏套甚次案留乐学经济管理学部 |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学院) |
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 | |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中国棒垒球学院(筹)) | |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制造学部 | |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数理信息学部 |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 |
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适者双她才去海外人才缓冲基地) | |
南京工业迫绿药切大学土木交通学部 | |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液道企良程学院 | |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
其他 | |
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
折叠 教学建设
截止2017年9月,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声围志察结班背司区很刚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毛究啊批弦命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江苏高校点丰行浓好既难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己印能足著大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十一五”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 、制药工程 、安全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
序号 | 专业类 | 涵盖专业 | 所属学院 |
---|---|---|---|
1 | 机械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械学院 |
2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机械学院 | |
3 | 车辆工程 | 机械学院 | |
4 | 材料类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学院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
6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
7 | 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学院 | |
8 | 自动化类 | 自动化 | 自动化学院 |
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学院 | |
10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学院 |
11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学院 | |
12 | 通信工程 | 信息学院 | |
13 | 土木类 | 土木工程 | 土木学院 |
14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环境学院 | |
15 |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 土木学院 | |
16 | 化工与制药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学院 |
17 | 化学 | 化工学院 | |
18 | 地质类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交通学院 |
19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交通学院 | |
20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环境学院 |
21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环境学院 | |
22 | 环境科学 | 环境学院 | |
23 | 建筑类 | 建筑学 | 建筑学院 |
24 | 城市规划 | 建筑学院 | |
25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安全工程 | 城建学院 |
26 | 消防工程 | 城建学院 | |
27 | 生物工程类 | 生物工程 | 生工学院 |
28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学院 | |
29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工程管理 | 土木学院 |
30 | 工业工程 | 经管学院 |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江苏省精品课程(17门):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工艺、过程设备设计、微生物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过程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化工热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测量学、工程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27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化学、会计学、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英语、金属材料工程、建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南京工业大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汇总表 | ||
---|---|---|
序号 | 学院 | 中心名称 |
1 | 测绘学院 | 测绘地理信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 |
2 | 食品与轻工学院 | 轻工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4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
5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6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
7 | 理学院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8 |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9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10 | 理学院 | 物理实验中心 |
11 |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 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
12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机械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13 |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14 | 建筑学院 | 现代建筑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 |
15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现代管理工程实验与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 |
16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现代装备制造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点) |
信息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4项、二期工程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9个(含覆盖),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12个(含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领域)26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8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类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类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19年3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59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覆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5个二级学科)
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化学工程与技术
“十三五”省重点学科:化学、药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化工过程机械、生物化工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发酵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0个):工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安全与节能、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防灾与节能
“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8个):化学化工、工业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电控制工程、土木建筑、人文社科与管理、安全能源环境、医药食品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土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览表(44个)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土木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 工业生物催化,材料化学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轻化工技术与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一览表(121个)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
---|---|---|---|---|---|---|---|
法学 | ※法学 | 法学理论 | |||||
法律史 | |||||||
宪法与行政法学 | |||||||
刑法学 | |||||||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 |||||||
诉讼法学 | |||||||
经济法学 |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 |||||||
军事法学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思想政治教育 |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
分析化学 | |||||||
有机化学 | |||||||
物理化学 |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
工学 | 力学 | 工程力学 |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机械电子工程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车辆工程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材料学 | |||||||
材料加工工程 |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
热能工程 |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
化工过程机械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系统工程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软件工程 | |||||||
※建筑学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
建筑技术科学 | |||||||
※城乡规划学 | |||||||
※风景园林学 |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
结构工程 | |||||||
市政工程 |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
化学工艺 | |||||||
生物化工 | |||||||
应用化学 | |||||||
工业催化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 | ||||||
※矿业工程 | 采矿工程 | ||||||
矿物加工工程 |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制浆造纸工程 | ||||||
制糖工程 | |||||||
发酵工程 | |||||||
皮革化学与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
环境工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 |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
医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 | |||||
药剂学 | |||||||
生药学 | |||||||
药物分析学 |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
药理学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
企业管理 | |||||||
旅游管理 |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注:表格中※表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排名
南京工业大学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的排名见下表,其中3个学科排名在前10位。
序号 | 学科名称 | 全国排名 |
---|---|---|
1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
2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
3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9 |
4 | 矿业工程 | 12 |
5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18 |
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3 |
7 | 土木工程 | 31 |
8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39 |
9 | 软件工程 | 59 |
1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60 |
1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7 |
折叠 对外交流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国际培养、合作办学、海外交流形式多样。学校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英国和澳大利亚设立“海外办事处”,旨在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引揽世界顶尖人才;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
学校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2016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合作举办 “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合作举办南京工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两百余名海外留学生。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科研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15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
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
-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省部级科研基地(36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 | |
---|---|
省部共建教育部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 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 |
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实验室 | 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 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化工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
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 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实验室 |
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 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渗透汽化膜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
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研究中心 | |
---|---|
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 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
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南京) |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建设厅) |
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特种分离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工业水处理技术培训中心 |
中石化南京工业生物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 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 |
中石化总公司南京设备失效分析及预防研究中心 |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
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 | 江苏省土木工程防震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轻工业电光源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江苏省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服务中心 | 江苏省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中心 |
江苏省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科技服务中心 |
市级科研中心 | |||||
---|---|---|---|---|---|
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南京市开放实验室) | 南京市化工污染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南京市氢能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南京市工业过程装置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南京市化工过程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南京吸附分离工程技术中心 | ||||
南京市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南京生物反应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生化工程中心) | ||||
南京市膜材料与膜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折叠 科研成果
2011年-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近8000项,科技经费近30亿元。
截止2012年6月,申请专利1574项,授权专利637项,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80%左右,专利的申请数量与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SCIE论文1633篇,2010年排名上升到47位,EI论文1565篇,排名上升到54位。
2011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6名,位居江苏省高校第5名。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8600余项,科技经费25.8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获国家级奖励情况:
项目名称 | 获奖等项 | 时间 | 主要完成人 |
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3年 | 黄维等 |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0年 | 欧阳平凯等 |
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成套装备与应用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2年 | 徐南平等 |
工业循环水用新型缓蚀阻垢杀菌剂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3年 | 王锦堂等 |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4年 | 涂善东等 |
连续陶瓷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1年 | 邢卫红等 |
高危险性化工装置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装备及其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2年 | 蒋军成等 |
低钙水泥体系及其在重点工程中防治碱集料反应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2年 | 许仲梓等 |
面向超细颗粒悬浮液固液分离的陶瓷膜设计与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5年 | 徐南平等 |
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7年 | 应汉杰等 |
不同工况反应与蒸馏集成技术及其在化工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8年 | 乔 旭等 |
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9年 | 陆小华等 |
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2年 | 凌 祥等 |
生物法生产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3年 | 黄 和等 |
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全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 | 2001年 | 沈士明等 |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 | 2005年 | 周昌玉等 |
********研究(保密)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 | 2008年 | 陈国兴等 |
大型复杂结构隔震减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作) | 2010年 | 刘伟庆等 |
折叠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4年,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建有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浦江学院图书馆三个分馆,馆舍面积4.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总量19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
图书馆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以及江苏省工程文献中心核心成员馆。图书馆馆藏文献种类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诸门类。其中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文献收藏颇丰,形成馆藏特色,在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
学术刊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2002年创刊,季刊,逢季未出版。特色栏目,如:建筑文化与城市问题研究、中小企业研究、工程技术史与工程技术方法论等等。本刊为校内外优秀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是CSSCI(2012-2013)扩展版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2003年被评为“全国理工医农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承
折叠 校风
诚朴自强
折叠 校训
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
- 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 厚学:学识广博,厚积薄发。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多问,在于扎扎实实,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
- 沉毅:静穆刚毅,沉着勇敢。砥砺意志,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 笃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言行表里如一,善行终生不怠君子也。
折叠 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
---|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标志采用欧洲传统盾形徽章纹样,总体结构由工业大学的简称“T”和“U”组成。内部图案分别有龙、虎、青铜鼎、人形纹、“1902”和书本图样。 龙和虎代表该校所在地南京(南京素有“龙盘虎踞”的美誉),同时表达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之义;青铜鼎是江苏省人民政府2002年为祝贺南工办学百年所赠,象征着该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与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传达了“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努力拼搏,问鼎科学巅峰”的治学精神;鼎内部的人形纹由“工”和“大”组合而成,又形似汉字“天”,传达“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并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涵,1902传达该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书象征着教育机构。中文字体采用“毛体”,雄浑有力,符合该校的定位;英文字体采用“古罗马体”,古朴大方。 |
折叠 校歌
南京工业大学校歌 |
词曲:陶思耀 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学府业绩辉煌; 桃李满天下,为国育栋梁,为国育栋梁!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催我奋进,心雄志壮; 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成长的摇篮,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新的世纪,新的篇章,新的校园,青春荡漾; 科教兴中华,同心齐开创,同心齐开创!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代代相承,扬帆远航; 啊!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共同的名字,张开那理想的翅膀! 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共同的名字永恒的太阳,永恒的太阳! |
折叠 学生组织
党委宣传部两大组织:校报记者团、校园电视台
校团委五大组织:学生会、科学技术协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广播台
校级艺术类组织:舞蹈团、管乐团、话剧团(德毅剧社)、礼仪队
折叠 文化名片
时钧先生是南工人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学校在风景秀丽的江浦校区建设了由时钧院士塑像、吾爱亭、心远亭、忘言井和感言石等景观组成的“时钧园”,现已成为师生接受爱国荣校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开展“时钧班”创建活动,激励师生以宗师为范,永无止境追求真理,攀登科学高峰,已有8个班级获得命名。
志愿服务是学校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年50000余人次参加2000余场公益服务活动,多次荣获全国和省级表彰。千余名志愿者服务南京青奥会,受到团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大学生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曾服务于南京马拉松等十余项大型赛事和活动,并曾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比赛荣获冠军。《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曾分别对南工研究生支教团作专题报道。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女子垒球队开创了全国高校实质性举办省级高水平运动队的先河,自2001年组建以来,代表江苏获得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冠军,并连续三年囊括国内赛事大满贯,为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国家“体教结合”“省队校办”的典范,也使得体育文化深入南工人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