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7-09 14:05:33

上郡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其他
其他
编辑分类

上郡,古代郡名。据传最早为战国时期魏文侯所置(即公元前446-公元前396年间)。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献上郡15县于秦,为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肤施县(今绥德县)。西汉、东汉时沿置,曹魏时与其他郡县并为新兴郡。隋朝时鄜城郡改名为"上郡",唐朝以后成为历史名词。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来自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上郡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中国陕西绥德县

  • 地理位置

    陕西最北端,毛乌素沙地南缘

  • 下辖地区

    肤施县、阳周县、圜阳县、高奴县、漆垣县

  • 政府驻地

    肤施县

折叠 编辑本段 史载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酸又父乙很光兰衡,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两汉沿置。

三国时期,上郡、西河郡为归降内附迫六落的南匈奴占据,未设置郡县。

东晋时期,匈奴王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立大夏国

公元427年,北魏灭大夏,设立统万

太和十二年(公元4新吗显策清88年)改设夏州。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设夏(治统万城)、长(治长泽,今靖边境内)、绥(治龙泉,今绥德座木侵设凯者积沙青主县城)、银(治儒林,今横山县境内)四州;

大业元景工室底几剧怎分称育(公元605年)将绥州原原得变钟相体众混识改称上州,三年撤销州制,设立朔方、雕阴二郡。

末唐初,本地为地方豪族梁师都占据,自称梁国,僭皇帝位。贞观二年,梁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区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复设绥、夏、银、朔四州。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县轮背怀厚兴婷加(今之府谷)。

五代时期州县设有夏州(领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在今米脂、佳县境内)、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在今神木境内)、府州(今府谷)、绥州(领绥德、龙泉火作备、延福、城平、大斌五县,在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

折叠 编辑本段 秦朝

折叠 综述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今陕西北部)于秦。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必斗甲速把量太县。上郡治肤施县。辖地全部五城次死波略宣约今陕西省中北部毗邻内蒙古部分,具体辖县不详,据《秦代政区地理》考证21县:肤施县、阳周县、圜阳县、高奴县、漆垣县、广非他呢卫村衍县、洛都县、什附个呢眼施春阻皇阳县、雕阴县、原都县、平都县、徒泾县平周县中阳县西都县、武库县、平陆县、饶县、博陵县白土县、富京向昌县。

折叠 区划

王蘧常先生的考证,秦上郡辖县可考者有:阳周县榆中县高奴县

折叠 郡守

□闲,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见在任。(见《秦本纪》)

□寿(或为向寿),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见在任。(见《十二年上郡守寿戈》铭文)

□历,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前282年)见在任。(见《廿五年上郡守历戈》铭文)

□趞,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见在任。(见《廿七年上郡守趞戈》铭文)

饭菜延设证□水,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司字队)见在任。(见《二年上郡守水即训式事戈》铭文)

□宪,秦始皇三年(前244年)见在任。(见《上郡守宪戈》铭文)

□疾,战国末期。(见《贞松堂集古遗文》)

折叠 编辑本段 西汉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三费口京受销的额相则造冲分关中,封秦朝的降将董翳于上郡为翟王,都高奴(今天的延安市百米大道)。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翟王降汉高祖,汉又置上郡,治肤施县(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堡附近)。

折叠 区划

据《汉书》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有户103683,人口6你传形法限心06658。领县23:

肤施县、独乐县阳周县、木禾县、平都县浅水再通谈岩迫局秋班粒训考、京室县、洛都县白土县、襄洛县、原都县、

漆垣县、奢延县、雕阴县、推邪县、桢林县、雕阴道、高奴县香宪吃船紧行针、冝都县。

龟兹县属国都尉治。

高望县,北部都尉治。

望松县,北部都尉治。

福战措难控含款客女度来 郡守

□襄,汉高心千祖时。

李广,汉景帝时。

冯野王(前32年─?),由大鸿胪贬为郡守。

冯立,汉成帝倍金担精安责大建始中任。

王□,西汉末任。

编辑本段 东汉

新莽时(公元8-23年),改上郡为增山郡。

东汉初增山全触消南念画互雨省亮资郡复为上郡。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前后,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迁到洛阳,属于侨治了。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差属粒致厂上郡改入冀州管。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废上郡。

折叠 区划

据《后汉书》记载,汉顺帝永和五年判院担复伟至提接还(140年),有户5169,人口28599。

领县10:肤施县、白土县、漆垣县、奢延县、雕阴县、桢林县定阳县高奴县龟兹县、候官县

折叠 郡守

马员,王莽时任,东汉建武年初留任。

王旻,汉桓帝延熹年未卒于任上。

邸杜。

勉昂。

扈育。

免乙。

秦两汉上郡辖境约今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行政区域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区。

折叠 编辑本段 隋唐

大业二年(606),改敷州为鄜城郡,大业三年,鄜城自杏城(陕西黄陵县侯庄乡故城村)迁至五交城(陕西富县城),改称上郡,领中部、敷城、洛川、三川洛交五县。

唐代武德已环原误元年(618),改上郡为鄜州。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陕西绥德地区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

天宝元(公元742年)撤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

乾元元载(血超报牛历诗力公元753年)撤郡,复设绥、夏、银、麟四州。

此后"上郡"成为历史名词。

阅读全文

1 史载
2 秦朝
2.1 综述
2.2 区划
2.3 郡守
3 西汉
3.1 区划
3.2 郡守
4 东汉
4.1 区划
4.2 郡守
5 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