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阅读
谷雨节气知多少?
春季飞絮那些事!
优秀用户
lgdbaike
FZY201310
哦也也12138
super_二倩
染子帆_001
念君长安i
热门任务
解决词条问题可获得额外积分和经验奖励哦~
视频百科
以更便捷易懂的方式获取知识
知识大奖
咔咔小马多功能手机支架
剩余0个
70200
帮你解答
电离学说,由瑞典物理学家阿伦尼乌斯创建,电离学说指电解质溶于水能不同程度地离解成正负离子;离解程度决定于物质的本性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浓度,溶液越稀电离度就越大。
中文名称
电离学说
创建者
阿伦尼乌斯
主要贡献
获诺贝尔奖
内容
电解质溶于水能离解成正负离子
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1859-1927)是瑞典的物理学家。
1876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攻读物理及数学、化学。1881年至1884年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研究物理。
1886年至1888年在阿姆斯特丹和莱比锡大学留学,并和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范托夫等共同进行研究。
1895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1897年任该校校长。
1903年因建立电离学说获诺贝尔奖。
在《关于溶质在水中的离解》中将电离学说公诸于众。
用实验确定了各种离子的电荷数,阐明了酸、碱、盐等电解质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用于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易于让人们了解物质电解的本质。
阅读全文
隐私管理 | 百科协议 | 关于我们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2022 so.com 京ICP备08010314号-19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22号
工商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