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穴位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定位
折叠 编辑本段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折叠 编辑本段 主治
折叠 编辑本段 操作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折叠 编辑本段 附注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名解: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及随风气吹起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脾土尘埃随风气循脾经上行并沉降于本穴的上部区域。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微粒输送人体各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折叠 编辑本段 穴位功效
折叠 编辑本段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当缝匠肌内侧缘,距血海上6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大收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的脂肪增厚,内有股前皮神经、隐神经与其伴行的大隐静脉,及该静脉与深静脉的交通支。大腿筋膜内侧与前面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缝匠肌内侧入大收肌。前肌的中下部形成内收肌管的前壁,后肌和股内侧肌形成该管内外侧壁,管内有股动、静脉及隐神经通过。大收肌由闭孔神经与坐骨神经的分支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