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居队圆铁陈凯山唱织总段 历史沿革
折叠 早期
奥地利奥地利地域早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先民居住. 值得一提的是,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波乡从花快宽方决批降之约二万二千年至二万四千年)的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 英语: Venus of Willendorf ), 是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其中一项重要遗物. 至于新石器时代,较为重要的考灯的流改松精组轻础古发现是在意大利乎包和奥地利边境上发现达望路宣磁很的冰人奥茨, 冰人奥茨马优行向孔院概有着530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他的种族尚有争议。另外,新石器时代在现今奥地利领土上定居的先民是伊利里亚人,他们是哈尔斯塔特文化的创造者。
凯尔特人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凯尔预器特人迁入该地区,取代伊利里亚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前2世纪,当地出现诺里孔王国(Noricum)。
罗马帝国时期(前16-378)
前16年,罗马帝国商取征服诺里孔,在多瑙河以南建立诺里孔行省,肥由胞毛再袁教放洲用并在东西分别建立潘诺尼亚行省和回既沉手具起村深充空编拉埃提亚行省。属于日耳曼人的矛头刑织落叶解境夸迪人(Quadi)和马可曼延尼人占据多瑙河以北的土地。
匈人时期(3务商该表齐密78-453)
378年,西哥特人击败罗马军队,入据奥地利,但很快南下,使得奥地利地区被匈人占据。453年,匈人首领阿提拉死后,帝国被日争言盟架责整耳曼人推翻。属于志学加迫解液心界掉没术日耳曼族的格庇第人占据这块土地。
日耳曼人时期(453-907)
567年,阿瓦尔人进犯奥地利,同伦巴底人一道击败格庇第人。之后,阿瓦尔人在恩斯河以东的奥地利建立统治,引入臣属于其的斯洛文尼亚人(斯拉夫人一支)。7世纪,斯洛文尼亚人摆脱阿瓦尔人统治,建有立卡兰塔尼亚公国和劳白超格亮挥项二造。
这段时期内,恩斯河以西一直是日耳曼巴伐利亚人的天下。739年,萨尔茨堡主教区建立,奥地利全境基督教化。745年,卡兰塔尼亚为抵抗阿瓦尔人的威胁,接受巴伐利亚的保护,改称卡林西亚公国。788年,查理曼征服巴伐利亚,791年到805年,他又征服阿瓦尔人,在该地设立若干“马克”(边区)。843年,即断至极急凯钢类面查理曼帝国崩溃,这些马克归属东法兰克王国。
装907年,马扎尔人在普雷斯堡击败巴伐利亚军队,占领各马克。
折叠 中期
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莱希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并且统帅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
巴本堡时期(976-1因246)
976年,奥托二世在定持法玉子西必煤多瑙河南岸恩斯河和维也纳森林之间建立东方马克(marchia orientalis),将其封与巴本堡的利奥波德一世,附属于巴伐利亚公行国,另在原卡兰塔尼亚地区成立大卡林西亚公国,后该国很快分裂成一系列小国。
987年,阿达尔贝特击败匈牙利军队,将领地向东扩张到莱塔河,该河遂成为后世奥、匈两地分界线。此后承垂名西,德国人大量迁入,使得当地最终德语化。而东方马克之名也为古高地德语译名Ostarrîchi逐渐取代(该词首先出现于皇帝奥托三世签发于996年的敕文之中),之后,又逐渐音转为今日奥地利之名Österreichs。
1156年,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将奥地利马克升分格为奥地利公国,脱兴土据离巴伐利亚管制,授予其小特权,并将东方马克之西直到因河的土地封赐予奥地利。奥地利公国迁都于罗马人创建苏府妈律民味过积脚的文多波纳城,将其改名为维也纳。1192年,根据乔治堡和约(G段义南右们四直半测宗eorgenberg Pact),奥地利吞并施蒂里亚。1229年,利奥波德六世又获得卡尔尼奥拉的大部分领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强大诸侯国。
但是,在1246年职演般动难可权否,腓特烈二世在同匈牙利作战时阵亡,未留儿子,其女婿巴登的赫尔曼六世也未能稳固自身的统治。
奥托卡二促革压源重富苏娘世时期(1251-1278)
1251年,波希米亚国王普什米塞·奥托卡二世夺取奥地利,领地北起易北河,南抵亚得里亚海,一跃成为中欧强错权之一。
1274年,普什米塞·奥托卡二世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斗争中失败,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在选举中获胜。普什米认刘此配示因塞·奥托卡二世拒绝做效忠宣誓,遭到鲁道夫联合德意志诸侯对其讨伐。1276年,普什米塞·奥托卡二世被迫放弃奥地利,1278年8月策走环亮解除风求境外温26日,普什米塞·奥托卡二世在杜恩克鲁特战役中与鲁道夫展矛望井服跳压维开决战,兵败身死。自此,奥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语极测落原布斯堡时期(1278况基了接止牛元深-1556)
1282年,鲁道夫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将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另封他人。1283年,二子之一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129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当选罗马人民的国王,将奥地利领地交与其子鲁道夫三世掌管。1308年,他被其侄士瓦本的约翰刺杀,其子腓特烈三世被巴伐利亚的路易四世击败,丢失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和除奥地利之外的所有领地,成为普通诸侯。
13居衣斗员35年,奥地利公爵再次获得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1363年,提罗尔并入奥地燃混妈利,今日奥地利疆域初础济步形成。1382年,奥地利获得的里雅斯特,取得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在1379年、1396年、1411年,哈布斯堡家族各继承者多次签订条约瓜分领地,将领地最终甚必读地证督环历一分为三:下奥地利、内奥地到节利和上奥地利。
1438年,下奥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自其岳父西吉斯蒙德之处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以及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称阿尔布雷希特间领度怀效很兴端二世。自此除1742年至1加首省业罗战接圆745年之间外,皇位再未落出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猝逝于军中,内奥地利的腓特烈三概架称差世继承其皇位,并成为其遗腹子拉迪斯劳斯的监护人,成功地使这张社期东项需总个孩子先后继承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1457年,拉迪斯劳斯早逝。经过激烈的争夺,匈牙利贵百走句劳门冲货差伯图把族匈雅提·马加什于1463年获得匈牙利的王位,他并且于1485年占领下奥地利,迁都维也纳。
1477年,腓特烈三世西当设法安排其子马克西米连与勃艮第公国公爵大胆的查理的惟一继承人玛丽联姻,获得勃艮第的全部领地半从效就财酸才节影介村。1490年,匈牙利国王马提亚逝世,马克西米连收复下奥地利和维也纳,统一哈布斯堡家族领地。1491年,他与波西米亚兼匈牙利国王亚盖隆家族的拉迪斯劳斯二世达成协议,如果他没有直系男性后代,则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继承其领地。
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马克西米连继位成为皇帝。1494年,他再娶米兰女继承人为妻,将势力渗入意大利。这招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率军入侵意大利。马克西米连遂与教皇、西班牙、威尼斯和米兰结成神圣同盟,对抗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1496年,西班牙女继承人疯女胡安娜与马克西米连之子菲利普联姻。1516年,二人之子查理登基成为西班牙(共治)国王。同年,查理之弟斐迪南迎娶波西米亚兼匈牙利国王路易之妹,确立两国王位继承人的身份。
1519年,查理登上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君主宝座,此时,他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卡尔五世、西西里的卡洛二世、那不勒斯的卡洛四世,尼德兰和西属美洲的统治者,以及其他许多小国的君主(在其中一些国家他名义上与其母胡安娜女王共治,但胡安娜因为被疑精神失常,一直被关在一家修道院里直到1555年驾崩,对政局几无影响)。他无愧为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封建领主。1522年,查理将奥地利诸邦以及家族在北意大利的领地分给其弟斐迪南。查理在1556年退位时,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名号传给斐迪南。哈布斯堡家族分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
1526年,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拉约什二世阵亡。斐迪南立刻根据先前的协定继承波西米亚王位,并与奥斯曼帝国支持的约翰·扎波利亚展开匈牙利王位争夺战。1529年和1532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两次围攻维也纳。1544年,奥土达成协议,匈牙利分为三部分,西部由奥地利统治,中部由土耳其统治,扎波利亚之子日格蒙德则成为土耳其庇护下自治的特兰西瓦尼亚君主。
1554年,斐迪南又将奥地利领地一分为三:奥地利、提罗尔和施蒂里亚,交给三个儿子。
奥地利哈布斯堡时期(1556-1740)
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斐迪南一世正式继承奥地利大公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开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1517年,德国天主教教士马丁·路德因不满罗马教廷的赎罪券政策,发起宗教改革。自当时的马西米连一世开始,历任哈布斯堡君主都对基督新教都采取容忍政策,因此新教得以在德国广播,而且传到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波希米亚。但由于君主的容忍新教,哈布斯堡君主一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
但帝国局势在1617年急转直下,狂热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继承他的表哥,成为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皇帝。但他对新教的零容忍政策,导致他落选波希米亚国王。为夺回王位,斐迪南决定征服波希米亚,但反促成神圣罗马帝国内的新教诸侯结盟援助波希米亚,更导致帝国周边的新教国家丹麦和瑞典入侵哈布斯堡家族领地。而改信新教的荷兰反西班牙的独立运动的加剧,和后期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加入反哈布斯堡联军,使情况雪上加霜。
虽然波希米亚叛军和丹麦王军被哈布斯堡皇军打败,但与瑞典和法国的战事一直僵持。因此,斐迪南二世将波希米亚王位让与儿子斐迪南三世,以纾解当地民愤。当斐迪南二世逝世后(1637年),斐迪南三世立即与各国议和,终于在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虽然削弱神圣罗马帝国对内各邦国的控制,使帝国陷入四分五裂的诸侯自立状态;但是,战争期间,奥地利与波西米亚的新教徒都被肃清与“感化”成天主教徒;战后哈布斯堡又强化自身领地的控制力,维持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并在奥地利、波西米亚与西里西亚等地区都建立绝对君主制(专制君权)。因此三十年战争只是使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崩解,实际上反而强化皇帝的本体实力。所以1648年后,只能说它扩展皇权的计划挫败,不能说它因此中衰。
从1637年登基的皇帝斐迪南三世,到1658年继位的利奥波德一世(1658-1705年在位),两位皇帝都以各种方式,驯服自家的领地上的贵族地主。皇帝勒令农民每周三天,替贵族地主作白工,鼓励贵族地主将大量农产品卖出获利,换取奥地利与波西米亚贵族对君王的效忠。这个方式获得极大的成功,贵族地主因此向君王(两位皇帝)交出原本的政治特权,任由哈布斯堡家族,掌控主要的立法与收税大权。绝对君主制因此稳定地扎根在哈布斯堡领地上,并且越扎越深。
虽然因为匈牙利贵族的强力反抗,使得贵族特权被大量保留,但是哈布斯堡皇帝在优秀将领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的帮助下,先在1661-1664年于匈牙利抵挡住奥斯曼帝国的十二万进攻并获得胜利,与土耳其签订和约、承认土耳其对外西凡尼亚的宗主权,强化奥地利对匈牙利的控制力量;然后借由1683年维也纳之战后,与波兰联手打败奥斯曼帝国的威势,在1687年征服并统一大部分的匈牙利,极大地扩张哈布斯堡的领土,并拉开哈布斯堡“中兴”的序幕。
借由萨伏依之欧根亲王(天才将领与伟大政治家)的帮助,奥地利在1687年迎来中兴与颠峰时期。欧根亲王正如奥地利的许多官员一样,根本不是奥地利人;依照出身和教育来分类,他实际上是法国人,并且和当时许多贵族一样,都曾在各国服务任官,是国际性的贵族官僚。最重要的是,他其实是现代奥地利的国家创始人。
欧根亲王在1690年代越发受到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重用,担任军事行政长官与统帅时,都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他采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规划办法,改革奥地利军队的供应、装备、训练和指挥,因此在1697年与土耳其作战时,赢得森塔战役(Battle of Zenta)的辉煌胜利,迫使奥斯曼帝国在1699年的卡尔洛夫奇条约上,正式割让匈牙利、外西凡尼亚和克罗地亚给哈布斯堡。
因为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绝嗣,法兰西王国的波旁家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为争夺西班牙王国王位,而在1701-1704年发生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与强权英国与荷兰联手,决定摧毁法王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野心和霸权。
这场反法战争,由奥地利主帅欧根亲王、英荷联军主帅约翰·丘吉尔,以及荷兰大议长安东尼·海因斯三人所主导。三位军政领袖,组成团结有力的三角同盟,最终在1713-1714年打垮路易十四的野心。结束战争的乌得勒支和约规定,虽然西班牙王位由波旁家族所继承,但是西班牙在欧洲的广大领土,包括南尼德兰与意大利之米兰、那不勒斯等,几乎都割让给皇帝,使皇帝的领地与人口扩张一倍,成为欧陆最大的赢家。新获得的土地不但可以对法国之两侧重新形成遏制,而且不论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还是欧洲舞台上,皇帝的威望都极大的增长。
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签订后的二十年间(1713-1733年),奥地利迎来历史上最强盛的颠峰期,此后奥地利再也没有这样的强盛国势。因为这二十年中,西欧与东欧的主要强国刚打完死伤惨重、元气大伤的大战(西欧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东欧是大北方战争),因此出现的欧洲权力真空,就由中兴的奥地利暂时填补。
在皇帝查理六世的统治下,欧根亲王于1716年重新发动对土耳其的攻势,并取得辉煌的胜利。1718年在与奥斯曼帝国签署的帕萨洛维茨条约中,查理六世获得塞尔维亚和瓦拉几亚的部分领土。
1720年,查理六世借由奥、法、荷、英的四国同盟,共同压制敌对的西班牙(四国同盟战争);并威逼萨伏依的国王,强迫他用富庶的西西里岛,和查理六世交换次等的萨丁尼亚岛。得到西西里的奥地利,处于人口与领土扩张的极限,但好运很快就用完。此时奥地利国势发展到颠峰,但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国势下滑,下坡路很快就来到奥地利面前。
在查理六世晚年时,因为东、西欧强国的元气恢复,奥地利的国力又趋于下降。1733年,奥地利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因为缺乏过去强大的盟友英国与荷兰支持(当时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力主和平政策,并拉拢荷兰一同保持中立),面临残酷的失败,即使善战的欧根亲王领军,也无法阻挡法国与西班牙的联军与外交攻势(由法王路易十五的宰相弗勒里红衣主教主导)。查理六世被迫在1738年的维也纳条约里将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获得的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交还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以换取帕尔马和皮亚琴察两个公国;奥地利也被迫承认法国取得洛林公国,默认法国重建其欧洲第一的霸权。
在1737年至1739年与奥斯曼帝国爆发的第二次战争中,查理六世虽然继续和俄罗斯的联盟以对抗奥斯曼,但因为欧根亲王在去年过世(1736年),奥军遭到决定性的败北,结果失去他在上一次战争(1716-1718的奥土战争)中所夺取的大部分领土。这场败战导致巨大的债务(十万佛罗林)和普遍的不满,维也纳对各地的统治开始出现摇摇欲坠的征兆。
1713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担心自己没有男性子裔,再加上他的兄长——约瑟夫一世都无男性子裔,于是预制《1713国事遗诏》。遗诏内容大致如下:
- 在查理逝世后,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以及哈布斯堡家族首领之位,由他的长子/女继承
- 至于神圣罗马帝位,由于不准女性继承,若查理没有儿子,他的长女婿弗朗茨将成为帝位继承人
洛林家族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哈布斯堡君主斐迪南三世将其中一位女儿艾林诺公主,许配与当时的洛林公爵卡尔·利奥波德,他们俩便是洛林公爵弗朗茨(后来的“法兰兹一世”皇帝)的祖父母。查理六世在他的长女玛丽亚·特蕾莎公主出生后,便将洛林公爵的次子弗朗茨(其长兄不幸夭折)带到维也纳,与玛丽亚·特蕾莎一起长大,并于1736年结婚。
奥地利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法国,西班牙,普鲁士,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以不承认《1713国事遗诏》为由,发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而玛丽亚·特蕾莎和弗朗茨在法国的宿敌,英国和荷兰支持下,迎战各国。普鲁士率先于1740年12月16日入侵哈布斯堡领地西里西亚。其后,法国,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的援军更将战火波及到整个波希米亚和意大利部分地区。普鲁士,巴伐利亚和萨克森极力协助玛丽亚·特蕾莎的表姐夫,巴伐利亚帝选侯卡尔登上神圣罗马帝位(是为卡尔七世)更加剧双方的紧张。
情况在战争初期,对哈布斯堡家族很不利。在1744年底,整个西里西亚地区、大部分的波希米亚和意大利,都陷入反哈布斯堡联军的手中,而哈布斯堡家族更失去神圣罗马帝位,亦即是失去免被德意志诸侯攻击的皇家特权。
1745年1月20日,卡尔七世的逝世,成为整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转捩点。在此以前,萨克森倒戈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并派出代表与奥地利,英国和荷兰的君主代表于1月8日在华沙密会,组成四国同盟。从此哈布斯堡家族逐步收复失地。首先是英国于1745年4月29日在北美发动对法属路易斯堡的围攻,并于同年6月16日攻下城堡,牵制法国的力量,而荷兰和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和拉丁美洲海岸挑起的冲突,更令西班牙头痛。其后是同年9月13日,玛丽亚·特蕾莎的夫婿弗朗茨当选神圣罗马皇帝,开启哈布斯堡-洛林家族。
但反哈布斯堡同盟也有成功的攻势,如法军成功入侵孟加拉湾和奥属尼德兰,使得双方陷入拉钜状态。而俄罗斯与奥地利的结盟和瑞典保持中立,更令普鲁士腹背受敌,转为防御。此时,奥属尼德兰成为主要战场。莫里斯·萨克森公爵指挥的法军虽多次战胜奥、英联军,并攻占奥属尼德兰,但在意大利北部和海上的战斗中失利。由于知悉俄国援军即将抵达奥属尼德兰,法军决定与英、奥议和。
最后,英荷奥法于1748年10月18日签定《亚琛和约》,承认弗朗茨皇帝、玛丽亚·特蕾莎皇后及他们的后裔对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继承权,但是要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领有。
折叠 晚期
奥地利帝国时期(1804-1867)
1804年5月18日,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称帝。有鉴于此,在拿破仑称帝三个月后的8月11日,弗朗茨宣布提升奥地利大公国为奥地利帝国,自称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
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起义,推翻梅特涅政府,迫使奥皇改组内阁,召开立宪会议。新政府实行的“宪政”未能满足人民要求,5月维也纳市民连续举行起义,奥皇出逃。10月6日,维也纳市民再次起义,奥皇再次出逃。后孤立无援,10月31日被镇压。同时,帝国境内的波西米亚和匈牙利也爆发革命,但是取得部分政权后,与皇室妥协,转而反对革命。6月,政府镇压布拉格起义。随之镇压匈牙利革命。
1859年,意大利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奥匈帝国时期(1867-1918)
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所谓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在奥匈帝国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匈牙利国王始终由奥匈帝国皇帝兼任),议会和海关系统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了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间的11个月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并被禁止与德国(即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合并。
奥地利共和国时期(1918至今)
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
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
2006年10月1日,国民议会选举举行。奥地利内政部公布,议会183个席位中社民党占68席,人民党66席,奥地利自由党21席,奥地利绿党20席,未来奥地利联盟8席。2007年1月11日,由社民党和人民党组成的联邦政府宣誓就职,总理为阿尔弗雷德·古森鲍尔。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
折叠 地形
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地势西高东低,阿尔卑斯山贯穿奥地利的西部和南部,这使得奥地利成为著名的冬季运动胜地。山地占国土面积的70%。山脉南北两侧是石灰岩带,中央是结晶岩带。最高峰为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8米。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东南部和北部为丘陵地型及高原。奥地利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过渡区内,气候温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奥地利的森林覆盖率约为46.7%。
折叠 气候
奥地利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奥地利叶林气候,东部和西部的气候不尽相同,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呈现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温差小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性气候,温差相对较大,雨量也少很多。平均气温1月为-2℃,7月为19℃。夏天7月气温多是在14~19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不过32摄氏度。冬天比较冷,温度一般都达到零摄氏度以下。
折叠 水文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矿产主要有石墨、镁、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2%,有林场400万公顷,木材蓄积量约9.9亿立方米。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区划
全国划为9个州,它们是:布尔根兰、克恩顿、上奥地利、下奥地利、萨尔茨堡、施泰尔马克、蒂罗尔、福拉尔贝格、维也纳。州以下设市、区、镇(乡)。
联邦州 | 首府 | 人口 | 面积 平方千米 | 人口密度 每平方千米 | 城市数 | 市镇数 含城市 | |
---|---|---|---|---|---|---|---|
1 | 布尔根兰州 | 艾森施塔特 | 278,655 | 3,965 | 70.3 | 13 | 171 |
2 | 克恩顿州 | 克拉根福 | 560,089 | 9,536 | 58.7 | 17 | 132 |
3 | 下奥地利州 | 圣珀尔滕 | 1,575,291 | 19,178 | 82.1 | 74 | 573 |
4 | 上奥地利州 | 林茨 | 1,399,226 | 11,982 | 116.8 | 29 | 444 |
5 | 萨尔茨堡州 | 萨尔茨堡 | 526,875 | 7,154 | 73.6 | 10 | 119 |
6 | 施泰尔马克州 | 格拉茨 | 1,199,489 | 16,392 | 73.2 | 34 | 543 |
7 | 蒂罗尔州 | 因斯布鲁克 | 693,651 | 12,648 | 54.8 | 11 | 279 |
8 | 福拉尔贝格州 | 布雷根茨 | 362,258 | 2,601 | 139.3 | 5 | 96 |
9 | 维也纳州 | 维也纳 | 1,637,772 | 415 | 3946.4 | 1 | 1 |
折叠 首都
维也纳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截至2022年4月1日,维也纳已拥有195.1万的人口。 维也纳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 维也纳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城市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8°12′、东经16°22′。维也纳共由23个区组成,居民主要分布于市区东部和西部,而北部和南部主要是工业区。2016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663亿美元。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折叠 编辑本段 国家象征
折叠 国名
奥地利的德文名称Österreich源自古高地德语Ostarrîchi,即是“东方的边藩”,首见于996年一个记录。该名可能是中世纪拉丁语同义词Marchia orientalis在当地(巴伐利亚)德语方言的转译。另一个可能是该名源自一座山的当地称呼,斯洛文尼亚语“Ostravica”(意即“尖峰”),因为山脉两面都十分陡峭。奥地利的中文译名就是由德文名称音译过来。
奥地利的拉丁名称Austria由德语名称转译而来,首见于12世纪。当时奥地利地区(仅上下奥地利)属于巴伐利亚的最东端。
首次出现奥地利“Ostarrîchi”之名的文献,由红圈圈著和放大。现代奥地利誉这份源于996年的文件为建国佐证。
折叠 国旗
奥地利国旗呈长方形,长奥地利与宽之比为3∶2。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参考资料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折叠 国徽
奥地利国徽的中心图案是一只姿奥地利态高贵的黑色奥地利雄鹰,以雄鹰作为奥地利国徽已有900年历史。在14世纪奥地利采用的是拜占庭式的双头鹰图案,雄鹰舒伸的双翅象征着要将国家的安全置于其羽翼之下。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国,新政府决定采用德国腓特烈二世的独头雄鹰图案作为国徽。 雄鹰头顶的三垛璧形金冠与双爪上的镰刀、锤子分别代表国民中的中产阶级、农民和工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象征主权的雄鹰图案被取消。1945年,随着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奥地利解放,独头鹰再次出现在国徽中,鹰爪上增添的挣断的锁链,是纪念奥地利摆脱德国统治,重获自由,同时在鹰的胸部还增添了奥地利国旗的盾形图案。
折叠 国歌
群山巍峨,江河浩荡,尖塔高耸,禾苗满望,铁锤挥舞,前程无量。
你是伟大子孙的祖国,你是善良人民的故乡,奥地利声名远扬。
顽强战斗,踊跃争先,你是一颗坚强的心,跳跃在大陆中间。
你诞生在古老的年代,有崇高的使命在肩,奥地利久经考验。
阔步向前,自由无碍,勇敢地跨进新时代,愉快地劳动,相信未来。
折叠 国石
欧泊的英文为Opal,源于拉丁文Opalus,意思是“集宝石之美于一身”。 古罗马自然科学家普林尼曾说:“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绿般的绿海,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高质量的欧泊被誉为宝石的“调色板”,以其具有特殊的变彩效应而闻名于世。欧泊被定为金秋十月的生辰石。
折叠 国鸟
家燕家燕(学名:Hirundo rust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像镰刀,尾分叉像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
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世界性分布,是爱沙尼亚和奥地利的国鸟。
折叠 国花
火绒草火绒草(学名: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Willd. ) Beauv.)是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粗壮,为短叶鞘包裹,有多数生的花茎和与花茎同形的根出条,无莲座状叶丛。茎直立,高5-45厘米,被长柔毛或销状毛。叶直立,条形或条状披针形,无鞘,无柄,两面被白色密绵毛。苞叶少数,矩圆形或条形,两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厚毛,多少开展成苞叶群或不排列成位叶群。头状花序大,3-7个密集,或有总花梗面排列成拿房状;总位半球形,被白色缩毛;冠毛基部稍黄。瘦果有乳头状突起或密粗毛。花期7-10月,果期7-10月。
火线草原产欧洲和南美的高海拔地区;蒙古、朝鲜、日本、俄罗斯、中国也有分布。常生长于海拔100-3200米的干旱草原、黄土坡地、石砾地、山区草地,稀生于湿润地。喜阳,耐寒、耐旱、耐瘠薄,稍耐湿。
火绒草是美丽的高山花卉,适用于岩石园栽植或盆栽观赏及作干花欣赏;地上部分入药,能清热凉血、利尿,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慢性肾炎,尿道炎,尿路感染;全草药用,对治疗蛋白尿及血尿有效。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人口
886万(2019年1月1日),其中外国人143.94万,占总人口的16.2%。官方语言德语。61.4%的人口信奉天主教。
截至2022年4月1日,奥地利人口902万。
折叠 民族
奥地利有92%的人口称自己的族系为奥地利人(这数字曾更接近百分之百,直到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难民涌入奥地利为止),属欧罗巴人种,大多为阿尔卑斯类型,而其余大约10%的奥地利人口并非奥地利裔。这些人大多来自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欧国家。另外有约1万8千名斯洛文尼亚族人在克恩顿州和施蒂利亚州定居。地处欧洲三大族(日耳曼、斯拉夫、拉丁)之交汇处,奥地利人主要由属于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人结合而成,并吸收有马扎儿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罗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们虽与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语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形成过程。
中国对奥地利移民潮始于上世纪70年代,奥地利约有3万华人。奥地利华侨侨领估计在奥华人90%从事餐饮业。据2012年5月奥地利《新闻报》报道,奥地利的第一家中餐馆诞生于1940年,已发展到约1200家。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体制
折叠 政体
实行联邦制和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理负责制。
折叠 政府
2020年1月7日人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设14个部,成员如下:总理卡尔·内哈默(Karl Nehammer),副总理兼体育、公务员、艺术和文化部长维尔纳·科格勒(Werner Kogler),财政部长马格努斯·布鲁纳(Magnus Brunner),负责欧盟和宪法事务的总理府部长卡罗琳娜·埃特施塔德勒(Karoline Edtstadler,女),气候保护、环境、能源、交通、创新和技术部长莱奥诺蕾·格韦斯勒(Leonore Gewessler,女),内政部长格尔哈德·卡纳尔(Gerhard Karner),劳动部长兼数字化和经济区位部长马丁·科赫尔(Martin Kocher),教育和科研部长马丁·波拉谢克(Martin Polaschek),负责妇女、家庭、青年和移民融入事务的总理府部长苏珊娜·拉布(Susanne Raab,女),社会福利、卫生、护理和消费者保护部长约翰纳斯·劳赫(Johannes Rauch),欧洲和国际事务部长亚历山大·沙伦贝格(Alexander Schallenberg),国防部长克劳迪娅·坦纳(Klaudia Tanner,女),农业、地区和旅游部长诺伯特·托奇尼克(Nobert Totschnig),司法部长阿尔玛·扎迪奇(Alma Zadić,女),此外,数字化和经济区位部,体育、公务员、艺术和文化部,财政部和总理府各设1名国务秘书。
折叠 宪法
现行宪法1920年11月10日生效。1925年和1929年通过两项附则。1934年宪法被废除。1945年奥重建后宣布1920年宪法和两个附则继续有效。宪法规定,奥为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总理为政府首脑。
折叠 议会
由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国民议会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的就职仪式,可通过不信任表决罢免联邦政府及其成员。联邦议会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权将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律提案驳回,但如国民议会坚持原案,联邦议会不得再提异议。国民议会共183席,按比例代表制产生,任期5年。2019年9月29日,奥国民议会提前举行选举,各党所占席位:人民党71席,社民党40席,自由党30席,绿党26席,新奥地利党15席,无党派人士1席。议长任期5年,现任议长沃尔夫冈·索博特卡(Wolfgang Sobotka,人民党)。联邦议会共61席,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派,议长由各州轮任,任期半年。2022年上半年联邦议会议长为克里斯汀·施瓦茨-福克斯(Christine Schwarz-Fuchs,女,人民党)。
折叠 政党
(1)奥地利人民党(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执政党。前身是1887年建立的基督教社会党,1945年改为现名。主席卡尔·内哈默(Karl Nehammer)。
(2)绿党(Die Grünen):执政党。前身是“绿色和平组织”。1986年成立。联邦主席维尔纳·科格勒(Werner Kogler)。
(3)奥地利自由党(Freiheitliche Partei Österreichs):在野党。1955年成立,前身是“独立者联盟”,曾于1983—1986年和社会党组成联合政府。2000年2月与人民党联合执政,2005年党内发生分裂后失去执政地位。2017年12月同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2019年5月因时任党主席“通俄门”视频丑闻导致执政联盟破裂。主席赫伯特·基克尔(Herbert Kickl)。
(4)奥地利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在野党。1889年成立。1919—1920年执政,1934年被取缔。1945年改名为社会党,1991年改为现名。主席帕梅拉·伦蒂–瓦格纳(Pamela Rendi-Wagner,女)。
(5)新奥地利党(NEOS,Das Neue Österreich):在野党。由奥地利企业家马蒂亚斯·施特洛尔茨于2012年10月27日创建。主席贝亚特·迈因–赖辛格(Beate Meinl-Reisinger,女)。
折叠 司法
全国有三个法院系统:宪法法院,审理涉及宪法,特别是地方与联邦政府纠纷的案件,院长克里斯托弗·格拉本瓦特尔(Christoph Grabenwarter);行政法院,负责涉及官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纠纷案件,院长鲁道夫·蒂内尔(Rudolf Thienel);最高法院,负责刑事和民事案件,院长伊丽莎白·洛夫雷克(Elisabeth Lovrek,女)。
折叠 政要
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1944年1月18日生于维也纳市。1994年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97年起先后任绿党主席、议会党团主席。2016年12月4日当选联邦总统,2017年1月26日就任。
总理:卡尔·内哈默。1972年生于维也纳,毕业于克雷姆斯多瑙大学,政治传播学硕士。曾在奥联邦军服役,担任步兵军官与信息官。退役后一度从事沟通培训工作,后长期活跃于人民党联邦及地方机构。2018年至2020年任人民党秘书长。2020年1月起任奥内政部长。2021年12月6日就任奥总理。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情况
折叠 概况
奥地利的市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准较高。同时奥地利的工农业都比较发达。工业主要有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器、纺织、木材加工、水力发电等;畜牧业以养牛、猪为主。农作物有马铃薯、甜菜、小麦、玉米等。奥地利的经济与其它欧盟国家联系紧密,特别是与德国。加入欧盟使奥地利直接进入统一的欧盟市场,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外资。2006年奥地利的GDP增长率为3.3%。
折叠 工业
2009年工业产值1135.7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5%。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制造、化工、采矿、电子和汽车发动机制造等。2009年工业从业人员40.2万。
机械工业包括金属加工、机械和设备制造等,是奥地利最大的产业,约有企业1900家,产值约占奥地利工业产值的1/4。奥地利 机械工业每年研发投人高达约4.8亿欧元。特种机械、定制机械和锅炉建造是奥地利机械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化工业是奥地利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根据奥地利国家投资促进 局(ABA)介绍,化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约1/10。2010年,奥地利 约有280家化工企业,员工41700人,年营业额约142亿欧元,其产品70% 出口。有包括巴斯夫(BASF)、Beiersdorf和Henkel在内的近1000家跨 国公司在奥地利设立东欧地区总部。
奥地利汽车行业约有700家企业,员工15-20万人,年营业额约215亿欧元。如加上关联产业及服务,汽车业的总就业人数可达37万人,相当于每8个工作岗位中有1个是在汽车业。
折叠 农业
2010年农林业产值为39.6亿欧元,同比增长4.4%,农林业从业人数52万。2007年有可耕地138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6.4%。牧场145万公顷(1986年),占17.2%。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
折叠 服务业
服务业在奥地利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2013年,奥地利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含税和补贴)的比重为69.8%,工业占比约 28.7%,农业仅占1.5%。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奥地利工业占比相对较高,服务业占比比较适中,这种经济结构被认为具有较强的抵御危机的能力。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过程中,奥地利经济表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表现也强于其它大部分欧盟成员国。
折叠 金融
2021年,公共负债3341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2.8%。
折叠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是机械、钢铁、造纸、交通工具、木材加工和家具、工业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主要进口能源、燃料、机械、汽车以及初加工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284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100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通货膨胀率:1.9%;失业率:4.5%。
货币:欧元,1欧元=100分(截止2014年7月12日,1欧元=8.4395人民币元,1欧元=1.3774美元) 。
折叠 对外投资
2021年奥在国外直接投资为2158亿欧元,主要投资对象国是德国、美国、荷兰、捷克、波兰等。
折叠 外国资本
2021年外国在奥直接投资为1751亿欧元。主要投资来源国是德国、俄罗斯、瑞士、美国等。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
折叠 语言
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口语使用上德意志语的多种方言(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亚方言、下巴伐利亚方言),与书面语差别较大。奥地利的德语标准与德国使用的德语标准也有一些区别。
折叠 宗教
折叠 音乐
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折叠 节日
水仙花节
巴特奥塞水仙节是奥地利规模最大的以鲜花为主题的民间节日,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水仙公主”,并举行花车、花船游行。2009年的巴特奥塞水仙节已是第50届
维也纳铜管乐节
2009年6月6日,奥地利在维也纳市中心举行的第30届维也纳铜管乐节上表演。来自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列支敦士登等国的40支铜管乐队,共约2000名乐手参加了当天的演奏及列队行进表演
中世纪节
在奥地利南部克恩顿州一座名叫弗里萨赫的阿尔卑斯山区小镇,弗里萨赫始建于中世纪,是克恩顿州的第一座小镇,也是奥地利当年南北商业通道上的必经之地。从1996年开始,镇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一个传统:在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为期3天的“中世纪节”,以纪念这座古镇的建立。节日期间,镇上一切现代化的痕迹都用麦草、麻袋等物遮挡,全镇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中世纪的服装,全方位模拟那个时代的生活。
丰收节
丰收节原是当地农民略带宗教感恩色彩的庆祝丰收活动,如今成为一个农民展示自己产品、促进本国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的舞台。
土豆节
格拉斯的土豆节始于1997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秋季商品交易和美食节日。每年10月第一个周末的土豆节都能为这座仅有1400位居民的小镇吸引至少1.3万游客。
其它节日
日期 | 中文名 | 德文名 | 备注 |
---|---|---|---|
1月1日 | 新年 | Neujahr | |
1月6日 | 主显节 | Heilige Drei Könige | |
日期不定 | 复活节星期日 | Ostersonntag |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之前2天)为法定新教节日 |
日期不定 | 复活节星期一 | Ostermontag | |
5月1日 | Staatsfeiertag | 亦为劳动节 | |
日期不定 | 耶稣升天日 | Christi Himmelfahrt | 复活节40天后的星期四 |
日期不定 | 圣灵降临节星期日 | Pfingstsonntag | |
日期不定 | 圣灵降临节星期一 | Pfingstmontag | |
日期不定 | 基督圣体圣血节 | Fronleichnam | 圣灵降临节11天后的星期四 |
8月15日 | 圣母升天节 | Mariae Himmelfahrt | |
10月26日 | 国庆节 | Nationalfeiertag | 1955年通过永久保持中立的法律。 |
11月1日 | 诸圣日 | Allerheiligen | |
12月8日 | 圣母无染原罪瞻礼日 | Mariae Empfängnis | |
12月25日 | 圣诞节 | Christtag, Weihnachten | |
12月26日 | 圣诞节翌日 | Stephanitag | |
12月31日 | 跨年日 | Silvester |
折叠 编辑本段 军事体制
1955年9月,奥地利颁布《国防法》,创建联邦军。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最高安全决策机构,是联邦政府在外交、安全和国防事务上的总咨询机构,由联邦总理、副总理、外交、国防、内政、司法部长及议会各议会党团代表等17名有表决权的正式成员组成,联邦总理任主席,联邦军总参谋长列席。国防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平时由联邦政府授权国防部长对联邦军行使指挥权。总参谋长是国防部长的最高军事顾问,代表国防部长对奥军境内外行动实施指挥。联合作战司令部是战略级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地面和空中部队[1]。
奥长期奉行中立政策。自1995年加入欧盟后,积极参与欧盟共同防务建设。自1996年起,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奥军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个月。截止至2013年,地面部队现有兵力3.5万人。下设特种部队司令部、宪兵司令部、9个军区司令部、2个步兵旅、2个装机步旅和1个指挥支援营。空中部队现有兵力6700人,下设空中监视司令部和空中支援司令部。
主要装备:歼击机23架、直升机78架、防空导弹76套、高炮74门。
2010年国家安全与国防预算79.7亿欧元,占联邦财政总预算支出的11.26%。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运输
折叠 公路
全国各类公路总长约1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2144公里。2019年公路货运量4.02亿吨。奥地利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快速公路和联邦公路为免费公路,但高速公路和某些多车道公路属于收费道路。
折叠 铁路
全国铁路总长5702公里。2012年客运量2.629亿人次,同比增长7.7%, 货运量约1.005亿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奥地利成为贯穿东西南北欧洲的轨道交通枢纽。正在建设的维也纳中心火车站工程将于2014年底正式建成使用,届时往来的旅客无需费很大周折,即可实现东西和南北方向的直接通行,铁路运输也将更加快捷。于2009年年初开通的欧亚大路桥新线,只需2周多的时间即可由中国北方到达奥地利中部,为贸易提供了新的便利。
奥地利地处欧洲心脏位置,通过奥地利联邦铁路的四通八达的网络与周边邻国紧密相连,成为欧洲铁路网的一部分。主要枢纽火车站,如维也纳、萨尔茨堡、格拉茨、因斯布鲁克等有频密的火车前往奥地利各地,以及其邻国的主要城市。
奥地利铁路主要路线如下:
东西向:维也纳一林茨一萨尔茨堡(进入德国),萨尔茨堡一因斯布 鲁克一费尔德基希(Feldkirch)—布雷根茨(进人瑞士),萨尔茨堡一比绍 夫斯霍芬(Bischofshofen)—参尔茨谷(Selzthal)—格拉茨(进人斯洛文尼 亚)。
南北向:林茨一格拉茨(进入斯洛文尼亚),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一菲拉赫(进入意大利),布鲁克安德莫尔 一格拉茨(进入斯洛文尼亚),因斯布鲁克一博莱纳(Brenner)(进入意大利)。
折叠 空运
奥地利的航空客运和货运在欧洲中部的实力相对较强,是中东欧地区最重要的机场之一,从这里飞行3小时可到达任何欧洲国家的主要城市,同时也是中东欧地区有直达中国航线的两个国际机场之一。奥地利航空公司曾是世界最佳航空公司之一,由于经营不善,2009年被汉莎航空公司收购。2020年,受疫情影响,奥地利全国民用航空客运量和货运、邮政运输量均大幅下滑。
维也纳到周边国家主要城市均有直航航班。维也纳、格拉茨、因斯布鲁克、克拉根福特、林茨和萨尔茨堡六个城市有国际机场,从世界各地都有国际航班飞往奥地利。奥地利航空公司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了维也纳至北京、上海、中国香港的直航。中国海南航空公司于2018年秋开通深圳至维也纳的直飞航线。
折叠 水运
发源于德国的多瑙河有350公里流经奥地利境内,奥地利因此也成为 这条国际河流的主要经营者之一,客货运都占一定比例。特别是夏季,多瑙河之游巳成为奥地利旅游的主要项目之一。2013年多瑙河货运量1060 万吨。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福利
折叠 媒体
广播
奥地利广播电台(ORF )是奥地利最大的电视台和广播台。
电视
奥地利大的电视台是奥地利电视1台(0RF1 )和奥地利电视2台(0RF2)。私人电视台有ATV等。
网络媒体
股票门户网(Aktien Portal)、今日奥地利(Austria Today)、奥地利时代(Austrian Times)等。
报刊
12011年奥地利全国共有各类报纸294种,其中日报15种, 免费赠阅报纸3种,周报262种。奥地利的主要报刊有《信使报》、《标准报》、《新闻报》、《皇冠报》、《维也纳报》和《经济报》等。在奥地 利有一定影响的华文报纸有《欧洲时报》、《欧洲联合周报》、《欧洲华信报》和《中国人报》。奥地利的主要期刊有《侧面》、《新闻周刊》、 《趋势》和《工业》等。
通讯社
奥地利的新闻通讯社有奥地利新闻社(Austria Presse Agentur)和奥地利文传社(Pressetext Austria) 。
折叠 科教
奥地利学龄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均由国家负担。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可免试上大学。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立于1365年,系德语区最古老的大学。
1774年,奥地利当时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女大公爵玛莉亚·德蕾莎 (Maria Theresia)开先河为当时的奥地利订定教育制度的基础。奥地利的教育体制由联邦政府控制,对6~15岁的儿童实行9年义务教育,其教育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部分,亦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
大部分满3岁的儿童会进入幼稚园学习,但非强迫性。
初等教育
迄儿童满6岁时 (每年9月1日为界定日) 即须进入国民小学 (Volksschule)接受为期4年的教育。期间,学龄儿童的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用由国家负担。可就读的学校除了一般国家设立的学校之外,在特定条件下尚可前往当地的私立学校就读,甚至在家中学习。
中等教育
继国民小学后,学童约10岁,可以选择进入普通中学 抑或是主干中学 ,为期4年。普通中学设有入学考试,须通过考试才可以就读;主干中学则无此限制。若学童有特殊问题可择特别学校为其学习的机构。迄顺利完成8年级 (9年义务教育) 的学习后,学童将面临从4种教育机构中,即普通高中,高阶职训学校 ,中级职训学校 ,多元技术学校附设进阶职校 ,择一就读,每一种皆为新的阶段,而其中只有高阶职训学校需考试且有分数门槛。由高阶职业学校及普通高中跃升至高等教育时,须通过毕业考试。
高等教育
奥地利的高等院校主要分两种,分别为大学(Universität)与高等技术院校(Fachhochschule)。奥地利大学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其中基础学习阶段为2年,专业学习阶段为2-3年。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要完成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考试取得必要的学分,学习的最后阶段写篇毕业论文,在通过之后即可毕业。奥地利只在大学里设一个高级学位──博士学位。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续。能否成为博士生要看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导师同意与否。博士生年龄不限,在奥地利的大学里不设研究生院,博士生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安排,主要形式由导师指导。传统学制无学士学位,称为Diplomstudium,分为2-3大阶段(Abschnitt)。修学分通过各个阶段毕业考试及论文(Diplomarbeit)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Magister;工科为Diplom-Ingenieur)。修得硕士学位后得进入博士班(Doktoratsstudium),撰写博士论文(Dissertation)通过答辩后依学术分类授予不同的博士学位(Doktor)。奥地利学制严谨,原则上,攻读博士领域须与先前所修硕士同一类别。近年奥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进学士学位(Baccalaureus),但至目前为止,仅有极少数系所提供学士课程(Bakkalaureatsstudium),大部分系所仍以传统Diplomstudium修业规定授课。1980年代以前,各艺术院校毕业文凭称Diplom,商学院毕业文凭称Diplom-Kaufmann,相当于今日的艺术硕士(Mag.art.)及社会经济学硕士(Mag.rer.soc.oec.)。工学硕士至今仍然使用Diplom-Ingenieur的传统名称。奥地利公立大学采分工制,各校水准平均,学生是以希望修习科目及交通便利与否作为选校依据。与私立院校相比,公立大学文凭极受重视。私立大学,前三所由奥地利机构成立的以外,后两校仅在美制工商管理硕士等企业管理系所受到重视。
折叠 科研
奥地利高度重视科研和创新。2020年奥地利研发投入为121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8%,在欧盟成员国中排名第2位。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奥地利位居第19位。奥地利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为此提供一些优惠措施,包括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奥地利企业在冶金、汽车、机械、可再生能源及环保等领域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折叠 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8年奥地利全国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10.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5879.1美元;2018年,平均预期寿命为82岁。
奥地利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占全国人口98%以上,只有少数高收入的艺术家、企业家等不在社会医疗保险之列。奥地利每年医疗保健开支约占GDP的10%,其中医疗保险公司承担50%,个人承担30%,各级政府承担20%。全国1/3的人除参加强制性社会医疗保险外,还自愿参加私营的补充医疗保险,以便在生病时能享受单间病房、领取病假补贴等额外服务。奥地利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欧盟国家的评比中位居前列。
折叠 体育
奥地利的萨尔巴赫获得2025年高山滑雪世锦赛举办权,第48届高山滑雪世锦赛将于2025年2月4日至23日举行。
折叠 人民生活
实行全国社会保险和救济制度,主要有医疗、失业、养老和事故四大类保险。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33061欧元,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2910欧元,每千人拥有小汽车522辆;全国共有专业医生38313,医院267家,病床65544张。
折叠 编辑本段 外交关系
折叠 概况
2004年,奥对外关系发展平稳。奥坚持以欧盟为外交依托,积极推动欧盟深化和东扩,大力巩固和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5月欧盟东扩后,奥从昔日冷战前沿和欧盟东部边界转而成为欧洲的中心地带。如今奥外交已更多地与欧盟整体外交联系在一起,在国际事务中,尤其在事关奥和欧盟整体利益问题上,须与欧盟协调一致。奥积极寻求加强与中东欧邻国的关系,推动开展与东欧邻国的区域合作,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为本国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此外。奥还积极拓展与美、俄、中等大国关系。奥主张欧盟与美消除分歧,建立新型的平等伙伴关系。同时,奥还积极推动欧盟与俄发展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折叠 国际立场
关于欧盟一体化问题。认为欧盟应加强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建设,尽快建立欧盟独立安全防务体系,加强欧洲在面临局部冲突时的干预能力。欧盟应提高决策和行动能力,制定统一宪法,并最终成为高度一体化的联邦。强调大小成员国应一律平等,中小国家只有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各自在联盟内的利益。主张欧盟各机构间权力平衡,维持欧盟轮值主席制,各新老成员国在欧盟委员会拥有一个表决席位。
关于欧盟东扩问题。认为欧盟东扩将长久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对维护和促进欧盟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东扩将进一步增强欧盟综合实力,扩大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欧盟还应向东欧、东南欧和地中海地区扩大。东扩将使奥安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也将给奥带来经济利益。
关于中东问题。认为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关系到地区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只要中东问题存在,恐怖主义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中东问题应以谈判方式解决,以巴分别建国、和平相处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途径,“土地换和平”原则应予以坚持。支持美、俄、欧盟和联合国四方为解决中东问题所做的努力,认为应推动实现中东“路线图”计划。
关于反恐问题。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认为世界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反恐,联合国应在国际反恐斗争中承担领导责任。但同时认为,应防止以反恐为名侵犯民主权利。主张将反恐防恐与维护人权相结合,积极培养共同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
折叠 奥中关系
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把加强同奥地利在内的西欧国家的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扩大。1984年4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访奥,这是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外长首次访奥。1985年9月,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访华,其是首位访华的奥地利总统。
90年代,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发展加快。1991年10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对奥进行正式访问。1992年1月,奥国民议会议长菲舍尔访华。1993年4月,弗拉尼茨基作为中奥关系史上第一位奥地利总理访华。1994年1月和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分别访奥。1995年9月,奥总统克莱斯蒂尔访华。1996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奥。10月,奥总理弗拉尼茨基再度访华。1997年3月,奥国民议会议长菲舍尔第二次访华。1998年3月,奥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许塞尔访华。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访奥。1999年3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奥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奥,成为中奥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的又一高潮。
进入21世纪,中奥关系全面发展。2001年5月,两国隆重庆祝了中奥建交30周年,奥总统克莱斯蒂尔第二次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2002年7月)、唐家璇外长(2002年7月)、朱镕基总理(2002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贺国强(2003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2004年7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4年8月)、李肇星外长(2006年2月)、国务委员华建敏(2007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2007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09年5月)、杨洁篪外长(2010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2011年1月)先后访奥。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比林格(2002年8月)、联邦议会副议长哈塞尔巴赫女士(2003年4月)、外长费雷罗-瓦尔德纳(2003年11月)、联邦议会议长阿格尔(2003年11月)、社会保障部部长豪普特(2003年11月)、国民议会第二议长普拉默(2004年7月)、副总理兼交通、创新和科技部长戈尔巴赫(2004年11月)、总理许塞尔(2005年4月)、国民议会议长科尔(2005年10月)、联邦议会副议长哈泽尔巴赫(2007年4月)、联邦议会议长埃尔利茨(2007年8月)、农林、环境与水利部长普吕尔(2007年11月)、联邦议会议长莱森贝格(2009年4月)相继访华。
2007年,奥地利议会奥中议员小组和全国人大中奥议员友好小组相继成立。
2008年10月,奥总理古森鲍尔来华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010年1月,奥总统菲舍尔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同年5月,奥总理法伊曼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奥地利国家馆日活动。2011年2月,奥副总理兼财长普勒尔和外长施平德勒格共同访华。5月,奥总理法伊曼访华。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同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会谈,分别会见总理法伊曼、国民议会议长普拉默,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还在菲舍尔总统夫妇陪同下访问萨尔茨堡州。2012年4月和5月,民政部长李立国和海南省省长蒋定之先后访奥。3月和4月,奥地利萨尔茨堡州州长布格施塔勒和奥司法部长卡尔相继访华。
2014年9月,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同志访奥,与奥总统菲舍尔会见并同奥前总理许塞尔等智库人士座谈。10月,奥副总理兼科学、研究和经济部长米特雷纳、外长库尔茨,农林、环境和水利部长鲁普雷希特、联邦商会主席莱特同期访华并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见。
2015年3月,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菲舍尔总统举行了会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分别会见了菲舍尔总统。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签字仪式,见证了涉及经贸、农业和质检领域的3个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访奥。11月,奥农林、环境和水利部长鲁普雷希特访华。
2016年5月28日是中奥建交45周年,王毅外长和奥地利外长库尔茨互致贺电。3月22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举办庆祝中奥建交45周年招待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以及率奥中友协高级人士代表团在北京访问的奥地利联邦议会常务副议长温克勒一行参加了招待会。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应邀访奥。9月,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海星赴奥举行两国外交部副外长级磋商。
2017年9月,奥前总统、奥中友协主席菲舍尔访华,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温家宝同志分别会见。同月,奥联邦议会议长、奥中友协监事会成员迈耶尔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会见。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应邀访奥。
2018年4月,奥总统范德贝伦偕总理库尔茨和四位联邦部长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双方在此访期间建立中奥友好战略伙伴关系。5月,奥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布雷斯率奥中友协高级代表团访华。7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结合出席伊核问题外长会对奥地利进行顺访。8月,奥总理库尔茨率经济、教育和交通部长访问香港。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率团访问奥地利,会见奥国民议会议长、第三议长及联邦议会副议长。同月,奥财政部长勒格尔访华。
折叠 奥美关系
1914年以前,两国关系很正常,但由于1848-49年的动荡,两国关系出现严重紧张。Stephen Tuffnell教授说:
- 美国国内政治一如既往地催化着哈布斯堡家族频繁而又浮躁的失礼行为。因此,当1848年欧洲大陆爆发民族分裂主义革命时,美国境内的科苏特·拉约什和匈牙利48人的热情支持使华盛顿和维也纳陷入冲突。刘易斯•卡斯激发了参议院和民主党媒体的亲匈牙利热情;在泰勒和菲尔莫尔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国务院曾考虑承认匈牙利的独立;最后,1851年,美国海军“密西西比号”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拯救”科苏特·拉约什,导致两国关系破裂。只有和解的主要反对者丹尼尔•韦伯斯特之死,才避免了这场危机。
1917年,美国在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德意志帝国一起对奥匈帝国宣战。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奥地利州条约》,在二战后奥地利的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也纳经常被选为重要的超级大国首脑会议的地点,例如1961年6月与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和苏联总理尼基塔·赫鲁晓夫举行的维也纳首脑会议,或者1979年6月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和苏联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签署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1984年2月,奥地利总统鲁道夫·基希施莱格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奥地利总统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5年9月,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奥地利总统托马斯·克莱斯蒂尔对华盛顿特区进行工作访问,该事件发生在10月19日。
2006年6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与奥地利外交大臣菲舍尔举行双边会谈,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奥地利外长普拉斯尼克也出席了会谈。
折叠 编辑本段 名人信息
折叠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莫扎特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折叠 舒柏特
弗朗兹·舒柏特(Flanz S舒柏特chubert,1797~1828):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生于1797年1月31日。181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18岁那年,一天午后,他拿起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来读,忽然心情激荡,一小时后,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魔王》诞生了。这首名曲,立即轰动了维也纳,使他从此走上音乐创作之路。舒柏特只活了33岁,但他一生却写了634首艺术歌曲。此外,他还写了8部交响曲、一些重奏、奏鸣曲,即兴曲和其他音乐作品,《小夜曲》以其深情、优美为世人所赞赏。
折叠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弗洛伊德eu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他4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
折叠 卡夫卡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 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地洞》(1923年)、《变形记》(1912年)、《城堡》、《审判》等。
折叠 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Karl Czerny)(1791车尔尼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奥地利人。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车尔尼师从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他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的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能够背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弗兰兹·李斯特这样的学生。
折叠 海顿
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
折叠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主要发动者。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主席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头号战犯。著名的演讲家、政治家和冒险的军事家、心理学家、建筑学家、画家。
折叠 孟德尔
格里戈·约翰·孟德尔(Gregor Jo孟德尔hann Mendel),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从1851年到1853年,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4个学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和化学等课程。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资源
水力,森林,矿产丰富,经济发达。石墨,菱镁矿储蓄量居世界前列。 奥地利(The Republic of Austria)旅游业发达,壮美的阿尔卑斯山脉是登山爱好者和冬季运动爱好者的理想去处;数百个秀美的湖泊,是夏季休闲和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超过四成的森林覆盖率和大面积草地牧场提亮了国家的绿色主色调;尊尚历史的人们,可以在首都维也纳缅怀奥匈帝国的盛世;热爱音乐的游客,则可探访音乐家的故居,聆听一场难以忘怀的音乐会。 奥地利西部和南部是山区,著名的阿尔卑斯山由西向南,一直延伸到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北是平原和丘陵地带;萨尔茨卡默古特与克恩滕境内湖泊众多,点缀着粗犷豪迈的山峦,蔚为壮观。
折叠 名胜古迹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State Opera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Theatre of Vienna)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建于1869年,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其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包厢剧院,1869年迁到市区的环行街旁。1918年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国家歌剧院。歌剧院为罗马式宏伟建筑。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彻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观众席共有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
维也纳音乐厅
维也纳音乐厅(Music Hall Vi维也纳音乐厅enna):奥地利维也纳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室,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 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柜,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是奥地利西萨尔茨堡北部萨尔茨堡州首府,濒临多瑙河支流萨尔察赫河,是奥地利北部交通、工业及旅游中心。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乐艺术中心”之称。萨尔茨堡1077年设市,公元8世纪~18世纪为天主教大主教驻地和活动中心。1802年萨尔茨堡脱离宗教统治,1809年,根据《舍恩布龙条约》 归巴伐利亚,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决定归还给奥地利。
莫扎特故居
莫扎特故居(Mozartst Seburtuts莫扎特故居)奥地利18世纪著名音乐大师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它坐落在萨尔茨堡市粮食大街9号。这是一座金黄色的6层楼建筑。公元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莫扎特14岁被任命为宫廷乐师。1781年,他向宫廷提出辞呈,迁居维也纳,从而打开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大门,直到1791年1月5日逝世。为了纪念他,1917年把这里辟为莫扎特故居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莫扎特生前使用过的小提琴、木琴和钢琴、亲笔写的乐谱、书信以及亲自设计的舞台剧蓝图等。
维也纳多瑙塔
维也纳多瑙塔位于市区北面维也纳多瑙塔的多瑙河公园内,于1964年建成。塔高252米,塔底直径31米。多瑙塔高耸入云,为维也纳市容划出一条新的空中轮廓线。塔内设有两部高速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从塔底直升到165米高的电梯终点。登上170米高的露天咖啡馆,顿感冷风扑面,寒气逼人,但俯首下看却有人上九天之感。凭窗极目远眺,远方巍峨的阿尔卑斯山和穿城而过的蓝色多瑙河尽收眼底。由于两个咖啡馆环塔而建,其地板构架同塔轴相连,故能以3种速度围绕高塔转动,形成别致的旋转咖啡厅,咖啡厅每隔39分钟自转一周。随着咖啡厅的转动,窗外的景色也随之慢慢移动。游人可边品尝饮品,边领略维也纳繁华的都市风貌和城郊的田园风光。
维也纳舍恩布龙宫
维也纳舍恩布龙宫(Schoenblu维也纳舍恩布龙宫nn Kastle in Vienna)舍恩布龙宫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亦称“美泉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避暑离宫。1694年由玛利亚·特蕾莎女王下令修建。整座宫殿占地2.6万平方米,稍逊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宫内共有1400个房间,其中44间是以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修装的,纤巧华美、优雅别致。房间内部的饰品和陈设也与建筑风格相一致,在琳琅满目的陶瓷摆设中,尤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彩瓷大盘和描花古瓶最为珍贵。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设宴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奥地利政府仍在那里举行舞会或款待各国外交使节。
折叠 世界遗产
至2008年止,奥地利共有8处世界遗产,如下:
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
---|---|---|---|
1 | 萨尔茨堡历史中心 | 文化遗产 | |
2 | 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 | 文化遗产 | 萨尔茨堡州 |
3 | 文化遗产 | ||
4 | 文化遗产 | 维也纳 | |
5 | 文化遗产 | 下奥地利州 | |
6 | 文化遗产 | ||
7 | 塞默灵铁路 | 文化遗产 | 下奥地利州、维也纳 |
8 | 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