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成语注释
冒:冒充,以假充真。
折叠 编辑本段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你走了汽断例情下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折叠 编辑本来自段 成语用法
折叠 编辑本段 司法解释
2020年10月,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根据草案,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拟被认定为犯罪。一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社会上发生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等事件,严重损害他人利益,破坏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测天端互伯图正义底线,应当专门头规定为犯罪。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上述意见,将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同时规定组织、指使他人实施的,从重处罚。
2021年2月22日,最高复克啊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2次会议、202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规定了冒名顶替罪罪名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冒名顶替罪"首次入刑 。
2021年4月26日,教育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再次审议。草案增加规定,组织、指使盗用或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相限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草案对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将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的年限由"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修改为"二年以上五年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