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西充县据西充地方史志记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嘉陵江南充区河段内的先民“百濮”等族,就在西充土地上繁衍生息,愿汉移里个全致顾更降鱼他们不仅与中原民族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创造了中原远古文明所含的地方文化。
约公元决南征被课好副甲海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夏久龙实吧、商、西周),相传禹分政讨该者难天下为九州,县境随四川皆属梁州。
殷商、西周时,梁州并入雍州,县境隶雍议弱要任穿足叫州。约公元前5世纪,居住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巴族之一的禀君徙入川东地区,建立巴国,县境隶巴国。
战国时,县境仍为巴国重粮着秋消委源面地。
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秦灭巴、蜀后雨斗布器建立巴郡和蜀郡,县境隶巴郡阆中县。
公元前200年,刘邦称汉中王,巴地遂为汉有。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即以将军纪信“诳楚存汉”之功,分阆中县置安汉县,继又分阆中县置充国县(东汉初并入阆中县,后复置)。从此县境分别隶巴郡的充国县和安汉县。
蜀汉时期,县境元务困承举物左隶巴西郡的西充国县与安汉县。
公元266年(西晋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县境遂隶梁州巴西郡的西充国名氧县和安汉县。
公元431年(刘宋元嘉八年)改巴西郡为江可且少拉青款乡北巴西郡,县境随安汉县、西充国县隶此。
梁王朝建立后,县境分别隶巴州南宕渠郡的安汉县和北巴州木兰郡的西充国县。
公元553剧向年(西魏元钦二年),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县境隶隆州金迁郡的晋城县与南宕承失首大梁郡的安汉县。
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文帝改郡为州,实行州、县二级制,以安汉县、晋城县隶隆州。公元589年(开皇九年)改安汉县为南充县,县境隶隆州的晋城与南充县。
公元62集始低岁领氢1年(唐武德四年)分南充、相如二县置果州。同年又析果州的南充、隆州(阆州)的南部和梓州盐亭置西充县,隶果州。公元627年(贞观元年)至公元758年,先后隶剑南道、山南西道的果州和剑南道南充郡、山南西道果州。
公元907—96逐例片美州型固现皇西0年(五代十国),随果州先后亚质因隶前蜀、后唐、后蜀。
公元960—1279年(宋代),随果州先后隶西川路、川峡路、潼川府路、潼川路顺庆府。
公元1260年(中统元年),随顺庆府隶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将流溪县以飞地形式并入西充县。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隶四川中书省顺庆路。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随顺庆府隶四理故粒纸吧江命议音尼孙川录宣布政使司。1377年(洪武十年),撤西充入南充。1380年(洪武十三年)再析南充置西充,原流溪县留南充。
公元1644年—1911年(清代),西充隶四川省顺庆府西开病环鲁送排定相站。
公元1912年—1949年(中华民国),西充先后隶顺庆府、川北道、四川省构职取传转鲜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晋城,西充和平解放,隶西南区川北行署区南充专署。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建制,西充隶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隶四川省南充地区。1993年7月,国务院撤南充地区设南充市后,西充县法合肉义径斤酒色隶南充市。[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政区沿革
清康熙《西充县志》载:“西充原有据德、高阳、西厚、恩化、丰乐、太安、西充、在城八里,里编十甲。国朝并西充,在城二里,计六里三十九甲”。
光绪《西充县志》所载的政区仍为据德、高阳、西厚、恩化、丰乐、太安六里,甲增至四十二。宣统《西充乡土志》载:“西充县旧分东、南、西、北四路。今因之为东、南、西、北四区,加上合治城内(护成团)项座大取着继升击材曾外的中正区,共五大区,除护城团外,计辖四十个场镇”。东区辖金泉、东太、复兴、仙林、华光、紫岩、黄龙、碾垭、大全、太平、古楼。南区辖保关、岷山、永清、金山、多宝、扶君。西区辖占山、群德、大桥、仁和、双江、高院、龙台、龙凤、文井、双凤、车龙。北区辖飞凤、观音、剂存女守运问中和、青狮、义兴、青龙、中兴、三台、槐树、双河、鸣龙。
1934年(民国23年)全县仍设东、南、西、北、中正5区,次年并为3个区。后又根据“分区设置办法”的要求,将各团合并调整为联保,分别划归3个区管着丝辖。
1937年(民国26年)全县计有3区、32联保、492保、5018甲。
1940年(民国29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分设5个指导区、32乡镇、601保、6017甲。第一指导区:东北镇、西南镇(两镇属城关)、多宝、金永、莲池、复想阻便等束触变保、凤鸣、占山。第二指导区:金泉、东太、仙林、华光、大忠、古楼。第三指导区:太平、兴隆、紫岩、碾垭、义中、槐中。第四指导区:观凤、青狮、双江、鸣后务冲板苗味化青、双河、仁和。第五指导区再缺让知仅:大群、双凤、高院、同德、车龙一罗会延师垂称马具、文井。
1944年(民国33年),根据查口立户,按户编甲,按甲编保的规定,全县仍编5个指导区,32乡镇,保、甲略有增整普担演加。1947年(民国36年)保调整为565,还阳货之有处甲5907。
1950年初,县人民政府将全县32个乡镇分别划给城关、太平、义中、金凤4个区管辖脚去含住好苏雷。7月3日增设占山、青狮2区和23个乡,全县共有6区55乡。
1951年10月又增设多扶区,各区所辖乡普遍进行了调整。
1952年7月,西充的文井、壁山两乡划归蓬溪县,南部县的罐垭、义和、金源、李家划入西充。同时增设八区、城关镇和4乡。
1953口抓水酒征院究紧养夫利年9月,盐亭县折弓乡和南充县中和乡部分村划入西充将南充、盐亭、南部的部分乡、村划入西充县,全县调整8个区,60个乡,1个镇。
1955年3月钢构排势吃周式乡,撤销第六区(占山区),12负间评千月再撤第七区(多扶区),并把乡镇合并为41个。各区所领乡镇都随区的撤销和乡镇的合并而作了调整。
1956年1月18日,将大林并入大全乡。10月11日撤销仁和区,所属乡镇分别划归双凤、义兴、晋新既又3区。
1957年2月,分晋新乡置虹溪乡。
1958年,区仍为5个,乡则合并为34个公社。
1961年至1962年,不仅先后重新析置了观音、常林等13个公社,而且恢复了多座扶区。
1967年,因破“四旧”,立“四新”,区社普遍更名。1981年地名普查,重新确定标准名称。1983条矿年公社改乡。全县辖6区5镇43乡。
1992年9月,撤区并乡建镇,撤销晋新、太平、义兴、槐树、双凤、多扶乡轻蛋展鱼达位等6区。全县设15镇11乡。
1994年8月,完善乡镇建制。缩小太平、仙林、古楼、义兴、青狮、凤鸣、关文、槐树、鸣龙、高院等11镇和永清乡的管辖范围。恢复金泉、华光、岱林、李桥、中岭、观凤、复安、紫岩、青龙、双洛、同德、金山等12乡的建制。全县建制为15镇23乡。
1997年7月,将1992年调整乡镇建制中被撤销的原晋新、太平、义兴、槐树、双凤、多扶6区和被撤并的原观音、常林、木角、义和、中南、东岱、凤和、群德、扶君等9乡恢复建制。全县建制调整为6区15镇32乡,603村,5675村(居)民小组。
2001年4月,撤销6个区委、区工委,组建县委、县人民政府派驻的区督导办公室。
2003年12月,撤销6个区的督导室,建立晋新、太平、义兴、槐树、双凤、多扶6个区工作委员会。
2005年8月,撤销6个区工委,恢复6个督导室,全县置6个督导室、15镇32乡。
2006年7月,撤销6个督导室和观音、木角、群德3个乡。将观音乡合并到晋城镇,木角、群德合并到常林乡。全县建制为15镇29乡。
2013年7月24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莲池乡改建制为莲池镇。全县建制为16镇28乡(分别为晋城镇、莲池镇、太平镇、仙林镇、大全镇、古楼镇、义兴镇、凤鸣镇、青狮镇、关文镇、槐树镇、多扶镇、鸣龙镇、双凤镇、仁和镇、高院镇。扶君乡、常林乡、占山乡、宏桥乡、金源乡、东太乡、华光乡、岱林乡、李桥乡、金泉乡、中岭乡、观凤乡、紫岩乡、复安乡、双洛乡、西碾乡、永清乡、青龙乡、中南乡、罐垭乡、义和乡、车龙乡、祥龙乡、东岱乡、同德乡、凤和乡、双江乡、金山乡)。[2]
2019年,西充县现设置乡(镇、街道)23个,其中:乡5个、镇16个、街道2个(南台街道办事处、晋城街道办事处、常林镇、莲池镇、占山乡、太平镇、古楼镇、大全镇、仙林镇、义兴镇、凤鸣镇、关文镇、青狮镇、槐树镇、鸣龙镇、罐垭乡、双凤镇、高院镇、仁和镇、车龙乡、祥龙乡、多扶镇、东太乡)。[3]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纬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东西长44.7千米,南北宽42.4千米,面积1108.6平方千米。东邻顺庆区,南接嘉陵区,西南连射洪县、蓬溪县,西靠盐亭县,北与南部县接壤。距离南充36千米、重庆210千米、成都260千米。
折叠 地形地貌
县域处于川东北丘陵地区,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带,属浅丘地貌,沟谷纵横,丘陵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山脉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中部突起。平均海拔约400米,最高点为县境西部的万年山,海拔617米;最低点为莲池乡沙滩桥河底,海拔290米。
折叠 气候环境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早冬晏,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8℃,无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937.5毫米,日照1306.6小时,多以干旱、洪涝、阴雨为害。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水资源
县境内水资源匮乏,地表水是主要水源。多为季节性河流,除宝马河发源于盐亭县、南部县外,其余均源自本境且源短水枯。全境除青龙、双洛、双江、高院、同德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域属涪江水系外,其余均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水系流域面积94.45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8.5%,向西南、西北流贯;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014平方千米,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1.5%,呈北南向流贯。
折叠 矿藏资源
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7种,其中经过地质调查评价和勘查的矿产较少。除盐卤还未开采外,其余均有矿点。2017年末,全县有莲池中型石油油田和罐垭八角中型天然气气田各1个,砖用页岩31处。砖瓦用粘土、含钾岩石、矿泉水各1处,小型油气田52口。除2个中型油气田外,其余矿床规模全属小型矿床及矿点。
折叠 植物资源
西充县有乔、灌、竹等三科116种林木,森林覆盖率达24.6%。药用植物有半夏、红花、柴胡、杜仲等153种。观赏植物有桂花、菊花、牡丹、文竹、吊兰等30余种。粮食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花生、辣椒,桑树、柑桔、桃、梨均宜种植。森林覆盖率达45%。[4]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公安人口统计年报,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60.07万人(未含16岁以上未采集人头像年龄段人口数)。其中,城镇人口12.80万人,乡村人口47.2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035人,人口出生率为10.05‰;死亡人口4942人,人口死亡率为8.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2‰;全年迁入1500人,迁入率0.25‰,全年迁出7796人,迁出率1.30‰,总迁移率1.55‰,人口净迁移率-1.05‰。年末城镇化率40.86%。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2018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13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0.77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50.17亿元,增长12.7%。从生产的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1%,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1%,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8%,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人均地方生产总值25170元,同比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26.4:38.3:35.3调整为25.2:37.6:37.2,与2017年相比,一、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分别下降了1.2、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9个百分点。
2018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7.7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0.78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0.05亿元,同比增长14.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6%。
2018年,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46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各项税收39097万元,同比增长2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765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783万元,同比增长53.3%;教育支出63987万元,同比增长0.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681万元,同比增长89.6%。
折叠 第一产业
西充县2018年,我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6.04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31.27亿元,同比增长5.5%;林业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5.7%;牧业产值21.85亿元,同比增长1.9%;渔业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6亿元,同比增长7.6%。
全县年末耕地面积49724.14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1万公顷,同比增长0.1%,粮食作物总产量达30.96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3853公顷,同比增长0.2%,产量110134吨,同比增长0.6%;小麦播种面积11747公顷,同比下降2.1%,产量48807吨,同比增长1.0%;玉米播种面积19599公顷,同比增长1.0%,产量111714吨,同比增长1.0%;折粮薯类播种面积8087公顷,同比增长0.4%,产量33985吨,同比增长0.8%。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415公顷,产量40945吨。其中:全县油菜籽种植面积10294公顷,总产量达到32342吨;花生种植面积4586公顷,产量8346吨。棉花种植面积187公顷,产量118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3650公顷,产量445698吨;园林水果总产量40319吨,其中:柑桔类产量达31330吨,桃产量达6463吨。
2018年,西充县持续强力推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年肉类总产量6.4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33万吨。全年出栏生猪73.14万头、牛0.56万头、羊9.84万头;生猪年末存栏50.07万头;牛年末存栏0.95万头;羊年末存栏8.50万头。
折叠 第二产业
2018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9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2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总产值198.24亿元,同比增长17.6%;工业销售产值197.62亿元,同比增长18.5%,产品销售率达99.7%;实现利税总额19.75亿元,同比增长13.9%;利润总额13.59亿元,同比增长14.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年末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建筑企业共9户。房屋建设施工面积27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7%,其中新开工面积167.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房屋建设竣工面积168.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6.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
折叠 第三产业
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51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19.0%。
201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9亿元,同比增长12.4%。按销售所在地划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4.71亿元,同比增长11.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88亿元,同比增长14.2%。按行业分,餐饮收入12.75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4.9%;住宿业收入0.92亿元,同比增长14.0%;零售业收入44.6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15.8%;批发业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批发收入0.29亿元,同比下降9.5%。
2018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8424万元,同比上升5.3%。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6149.35万元,其中,移动主营业务收入10220万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教育事业
2018年末,全县校点数合计共有110所(民办54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其中民办1所),初中37所(其中民办1所),完全小学11所,幼儿园53所(民办5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职学校2所(民办1所)。全县在校学生数54174人。其中:职业高中生2693人,同比增加16.5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761人,同比减少0.80%,高中毕业率100.00%;小学在校学生22965人,同比增加1.3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0%。初中升学率100.00%,全县在职专任教师4275人,其中:普通中学2684人,小学949人。
校名 | 简述 | 校址 | 校园风光 |
---|---|---|---|
四川省西充中学 | 四川省西充中学,前身系始创于1923年的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县立初级中学、抗战时期迁入西充的重庆巴蜀中学和私立育英中学三校合一,成立四川省西充中学。2000年兼并西充县实验初中。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12月复核确认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 西充县晋城镇安汉大道三段 | ![]() |
西充县晋城中学 | 前身系始创于1923年春的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8月为西充中学分部,1957年2月为西充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9月为西充县城关初级中学,1962年7月为西充中学分部,1973年8月为西充县晋新初级中学,1987年8月定名为西充县晋城中学。2000年被批准为南充市重点高中。2004年被批准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 西充县晋城大道一段 | ![]() |
折叠 科学技术
2018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90余户;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亿元、技术交易合同登记850万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1亿余元。
折叠 文化事业
2018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44个,农家书屋及社区书屋62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78000册,文物保护单位2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个)。文化下乡,共演出105场(次),观看人数达10万人。有网吧35处,其中:查处违法(规)经营网吧11个,处罚金额3万元。
2018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达51万人;全县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达到800公里,年末电视收看频道146个,其中县设频道3个。有线电视入户率95%,电视覆盖率100%。广播电视总收入1800万元。乡镇广播站44个,村广播室588个,广播喇叭数3600个,广播通村率100%,广播覆盖率100%。
折叠 医疗卫生
2018年年末全县卫生机构659个(含村卫生室611个),实有床位3859张,卫生技术人员2306人,其中,执业医师702人,执业助理医师98人,注册护士88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18人。在所有卫生机构中,公立医院2个,实有床位1200张,卫生技术人员936人;农村卫生院45个,实有床位784张,卫生技术人员483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1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47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1人。
折叠 体育事业
2018年,完成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体育锻炼10万余人次;建成全民健身路径12个。强化对全县17个体育协会、419个各类体育健身组织的管理与指导,培训省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8人次。举办体育健身活动3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2万余人次,其中参加县级运动会1.2万余人,参加全国、省、市比赛达150余人次。2018年西充籍运动员在全国及省、市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中,共取得了46枚奖牌,其中,取得金牌15枚,银奖8枚,铜奖23枚,为省市足球、射箭队输送优质运动员57人。
折叠 人民生活
2018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52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662元,同比增长7.9%,其中,食品支出5437元,同比下降0.3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3元,比上年增收1063元,同比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3347元,比上年增加228元,同比增长7.3%;家庭经营收入4707元,比上年增加182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341元,同比增长8.6%。其中,食品支出3241元,同比增长1.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1.3%。
折叠 社会保障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7.8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91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3316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3.9万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51个,床位数4819床。[6]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地名由来
因县境位于南充之西,治内有西充山,故名西充。[7]
折叠 历史人文
由祥龙嫁歌改编的《坐歌堂》西充,历史人文交相辉映,是久负盛名的文化大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置县,至今已有1395年历史。自古崇教尚学,耕读传世,先贤辈出,人文荟萃,“诳楚存汉”大将军纪信、三国硕儒谯周、唐代高僧何炯、“保路运动”先锋罗伦、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江震、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创始人张澜等皆诞生于此。书法剪纸艺术独树一帜,“祥龙嫁歌”“板凳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千年古县的历史积淀,彰显出“文化县”“文物大县”“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的独特魅力,忠义文化、红色文化、宗密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与“勤劳、朴实、诚信、包容”的新时代西充精神交相辉映。[12]
折叠 方言俚语
西充方言与近在咫尺的南充相去甚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方言岛,不但有特色,而且历史悠久。例如,u变成了o,如“木”要读成“莫”,ie变成了i,如“铁”读成“剔”,o或e变成了a,如“客”读成“卡”,v变成了u,如“铝”读成“噜”等等,这种转化是西充话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
西充话的特别之处在于入声。西充话有五个调,入声是非常古老的一个调,北方方言已经消失,四川方言也只有极少数地区有,入声将使它更有文化内涵。
西充话还有一些特有词,例如“江湖”的意思就是“美丽”,“宵夜”就是“吃夜饭”,“著子”就是“筷子”,“莫消”就是“不要”等等。[8]
折叠 地方特产
充国香桃充国香桃:1981年由南充市科协和南充市农科所联合为西充县引进日本大九保,经过市、县农科人员二十多年的潜心研制和精心培育而成。“充国香桃”汁多味甜,香脆浓郁,果实圆形,果皮色彩白里透红,外观艳丽,肉质脆嫩、离核,平均单果重量230-280克。2008年2月28日正式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2009年,以古楼镇“充国香桃”母本园为核心的“充国香桃”2000亩基地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并获得“中华名果”称号。2012年8月,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心苕:西充的红苕,有红皮黄心苕,有黄皮红心苕,这两种或红皮或黄皮,或黄心或红心之苕,也就是西充县的土产和特产。用这种红苕做菜或蒸或煮或烤,都是如今宴席和餐桌上人们的最爱。用这种红苕磨出的淀粉,所搅出来的苕凉粉,或用青椒末来拌,或浇上红亮亮的辣椒菜油,吃起来也是味儿悠长,令人咂舌难忘。2011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入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和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二荆条”辣椒:西充“二荆条”辣椒以其产量高,颜色鲜,肉厚角长,籽少、味辣香浓、色红油份含量高、耐贮运的特点,一直受到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和国际国内商家的青睐。2005年10月,西充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二荆条辣椒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9年6月,西充二荆条辣椒代表四川省参加湖南长沙第三届中国国际辣椒博览会,西充被授予“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百强县”称号,2010年12月31日,“西充二荆条辣椒”经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审查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3月21日,“西充二荆条辣椒”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入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西凤脐橙西凤脐橙:西凤脐橙是西充县农业局果技人员于1987年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引进的脐橙新品,经栽培选育,产品表现出丰产、质优的特点,商品性极佳,因主产于西充县凤和乡,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命名为“西凤脐橙”。2003年,西凤脐橙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名优果品全国展评会上一举夺得“中华名果”殊荣;2005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西凤”牌商标。2013年,“西凤脐橙”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9]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凤凰山风景区
凤凰山景区凤凰山,海拔414米,蜿蜒数十里,东临多宝寺(即多扶镇),西连金山铺,因其山形酷似一只凤凰,大有振翅欲飞、直冲蓝天之势,故称为“凤凰山”。山上东、南、西三面筑有石寨门,周围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山顶为平地,为“营房地”,曾是张献忠所营处。顶峰名“插旗山”,是大西军挂军旗处。东面山岭,被人们称为“带箭岭”,传说张献忠大战清军在太阳溪中箭后,由将士搀扶回指挥营地途中牺牲于此。
多年来,凤凰山一带民众常常拾得箭头、马蹬、大刀、铁茅等遗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寻探古战场遗迹。1983年,西充县人民政府将凤凰山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简介,树标志,封山育苗,建设凤凰山风景区。今日凤凰山早已林木苍翠,松柏长青。昔日的古战场虽已成为历史,但那刀枪相碰之铿锵,人仰马嘶之激越,仿佛仍在游人脑际回荡。,眺览南充城区风光。“登临环顾千峰秀,钟声散入五云端”,为西充以又一景观。
站在多扶镇场镇一头,见正西方向耸立着一座高山,远远看去,山势雄伟,蜿蜒数十里,四周峰峦逶迤,群山环合,独一高峰拔地而起,耸立于群山之间。
折叠 张澜故居
张澜故居位于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的张澜故居是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复式三合院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向东,青山环绕,翠竹拥抱,如圈椅将故居紧紧包裹。其中,正房后面的山峰最高,这样的地势,让张澜故居显得气势不凡。故居正面水田一波碧池的妆点,也让张澜故居平添了一分灵秀。
这座典型的川北民居,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木结构梁架,由正院、北院、南院及牲畜圈四部分组成。
正院由堂屋及南、北厢房组成。为了防止受潮,堂屋建在了高出地面1.75米的石质台基上,面阔五间,明间用作客厅,左右次间、梢间为居室。
堂屋阶沿前方有一座拜台,正面石壁上刻有浮雕的麋鹿、卷草、花卉和盆景图案。
南厢房面阔七间,北厢房面阔三间。院内地面采用石板及石条铺砌而成。院内正中伫立着张澜先生铜像,像高2.1米;花岗石基座,座高0.9米,宽1.3米。南院由南面的建筑和正院的南厢房组成。南面建筑面阔五间。
北院由正院东面、北面、西面的五栋建筑和正院的北厢房共同组成。正院、南院、北院的相互交接、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典型川北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群。
折叠 化凤山森林公园
化凤山森林公园1998年建成占地2300余亩的化凤山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密,峰峦叠翠,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景色迷人。化凤山其山势巍峨壮丽,山上松柏茂密,山涧小路崎岖,风景秀丽,甚宜登高望远,俯瞰全城,是人们避暑消夏、休闲游览的绝佳去处。
2011年,西充县启动了化凤山森林公园改扩建项目,该工程围绕“凤凰朝阳”主题,新建和改造了九龙塔、纪信将军庙、慈泉庵、写春廊等主要景点。公园分为文化景观游览区、宗教文化瞻仰区、化凤主题展示区和生态密林风情区,通过描绘壁画、彩绘、石雕等景观将“化凤传说”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人们眼前,以历史文化为化凤山森林公园注入了灵魂。
折叠 百福寺公园
百福寺百福寺,又名百福禅关,位于仁和镇岁堂山。
岁堂山,现有300亩松林,幽谷深嶂,涛声阵阵。有诗云:“琴洞水声风暗度,书楼山色雨相连,攀岩踏破白云去,不敢登临忘昔贤”。山上有百福寺,典雅别致。殿堂始建于隋,清1405年(明永乐三年)重修,为县境遗存年代最早的叠梁式斗拱建筑。1983年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再次维修。相传,隋进士、南岷山道教创始人程太虚在寺内做功,活了192岁,唐青峰禅师何炯在此坐禅,宋太学学长、进士何群弃官还乡入寺,闭门煮石,年复一年,夜以继日,20年炼就仙丹。前人有《百福禅关》诗曰:“茅庵小结俯清泉,闻说圭峰此望禅。细取山前飞白鹭,香岗石山吐青莲”。
折叠 纪信广场
纪信广场又名安汉广场处于安汉大道与天宝路交汇处,占地总面积120亩,绿地景观面积40余亩,水面景观面积27亩,其前部用4,000余立方米青石。
西充古称充国,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在一场争霸战中被困荥阳,在即将城破人亡之时,部将纪信主动请缨,假扮汉王出东门降楚,刘邦借机由西门出逃,结果纪信被项羽投入油锅烫死。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念纪信救汉有功,便在纪信故乡今西充一带设安汉县以记之。
为褒扬纪信品德,打造诚信品牌,2001年12月,西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西充县城南的晋东新区修建一座集市政-、民众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纪信广场。经过一年的建设,一座气势恢弘的广场展现在西充人民的面前。
纪信广场之特色,就是中间那壮观的群雕,不是大城市广场的灯柱或石刻,不是一个地方的特色建设,而是一个故事——一个纪信舍身护主、汉王逃出升天的悲壮故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表情,也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和心情。纪信救主群雕用4,000余立方米青石,近30吨青铜和石料精雕细刻而成,长95米、高9米的。群雕的首部为纪信驾汉王驷马而来慷慨起义,汉王带24骑仓皇出逃的场景,展示着纪信丹心昭日月,舍身救汉王的悲壮。
折叠 青龙湖
青龙湖西充的青龙湖,位于西充县城西北28公里处,紧靠青龙场,水面3000余亩,湖体形似青龙,蜿蜒曲折且分枝极多,有93道湾,63个(山)嘴。
青龙湖水域辽阔,湖水清澈,碧绿如翡翠,湖中岛丘林立,湖岸山体起伏,自然成趣。泛舟湖上,波纹片片,粼光点点,水鸟惊飞,若在画中游。在这里,春可睹桃花之粉艳,夏可赏睡莲之精美,秋可酿果实之芳醇,冬可纳湖水之嫣柔,可谓人间瑶池。
青龙湖区古迹甚多,其中有名的有严家祠,严家祠是张献忠大西军兵败凤凰山之后,余部左丞相严锡命隐居办学育人之所,严家祠为典型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整个祠堂五梅花布局,五个天井、五个宅院,院院相通,既自成体系,又浑然一体。
建筑物上翘角、窗户、门沿的木刻雕花,图案栩栩如生,相传严家祠从动工到最后完成整个建筑,共用了30年时间,所用木料堆积成山,工程之巨大可见一般,贺圣寺建于清同治年间,楼台亭阁,各尽其妙。
目前,严家祠已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西充县政府正在与乡村捡实惠合作,积极的规划和保护这里的院落,打造成西部最具价值的旅游景区。[13]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人物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
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 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 |
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 |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 | 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 |
国家三产融合示范县 | 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 |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 |
全国绿化模范县 | 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
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县 | 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 |
2012·CCTV中国年度品牌城市 | 中国丝绸之乡 |
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 省级文化县 |
水果之乡 | 辣椒之乡 |
烟花爆竹之乡[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