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剧情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演职员表
折叠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奇卡.扎巴多杰 | 奇卡.扎巴多杰 | "西部工作委员会"第二任书记 |
折叠 职员表
出品人 | 黄长君 |
---|---|
监制 | 冉光泽、李知琪 |
导演 | 彭辉 |
摄影 | 彭辉,摄影助理:王朝晖、夏海军、彭轲 |
剪辑 | 彭辉 |
录音 | 王雁、彭轲 |
发行 | 成都电视台纪录片创制室 |
资料来源[2]
折叠 编辑本段 角色介绍
折叠 编辑本段 幕后花絮
- 导演回忆,在一次抓捕行动中,队员们凭着一支手枪和一支冲锋枪将两名盗猎分子围捕后,发现盗猎分子的三支半自动步枪已经全部上了膛,如果不是盗猎分子的车辆没有汽油了,如果不是子弹所剩无几,其后果难以预料。
- 在可可西里采访,巡逻队每巡山一次都要撤出来休整一段时间。工作设备等给养需要补充,就回到了成都。设备很简陋,就是一台摄象机,一个脚架,连野外拍摄最起码的防风防雨的设备都没有,一遇到风雪,要靠自己的身子和几把雨伞来为器材遮挡。所以设备经常是不能正常工作。在一次巡逻中,因为气温太低,还损坏了一台摄象机,只好中途返回成都。[3]
折叠 编辑本段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3] |
---|---|---|---|
2003年 | 英国政府"2003环境保护电视节目大奖赛"一等奖 | 彭辉 | 获奖 |
英国政府"2003环境保护电视节目大奖赛"最佳导演奖 | 彭辉 | 获奖 | |
英国政府"2003环境保护电视节目大奖赛"最佳摄影奖 | 彭辉 | 获奖 | |
获得英国政府"2003环境保护电视节目大奖赛"最佳制作奖 | 彭辉 | 获奖 | |
2001年 | 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 | 彭辉 | 获奖 |
国家民委、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中国骏马奖"国家级政府奖 | 彭辉 | 获奖 | |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最高奖 | 彭辉 | 获奖 | |
第十二届匈牙利国际艺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 彭辉 | 提名 |
折叠 编辑本段 发行信息
折叠 上映信息
上映日期 | 上映国家 |
---|---|
2002年2月 | 中国 |
折叠 编辑本段 影片评价
剧照《平衡》是国内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纪录片。这部片子拍摄的理念很独特。特别地内敛,不张扬,质朴。没有一点刻意煽情的东西,没有一句解说词,除了谢周的歌,也没有其他过杂的音乐背景。《平衡》记录的就是人们寻找生态平衡,寻找心态平衡,寻找人文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敏感的神经和经历正视现实的阵痛。作为一部客观记录历史的文艺作品,《平衡》没有使用一句有可能产生主观导向作用的解说词。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说话是创作《平衡》的基本原则。记者在保护站曾听一个7月份的志愿者说到《平衡》,评价它是一部"关于痛苦和良心"的片子,168分钟的片长时间,始终如哽在胸,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述。,《平衡》记录的就是人们寻找生态平衡,寻找心态平衡,寻找人文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敏感的神经和经历正视现实的阵痛。但阵痛总会过去,现实必须正视,历史将证明一切。
2000年11月,《平衡》应邀参加上海国际电视节,分别在纪录片研讨会和复旦大学放映了两场,现场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数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许多人是含着热泪看完全片的。作为一部客观记录历史的文艺作品,《平衡》没有使用一句有可能产生主观导向作用的解说词。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说话是创作《平衡》的基本原则(央视网评论)[3] 。
扎巴多杰本人是个具有相当震撼力的人物,并且善于表达,他的个人魅力足以打动每个人。在镜头前,他毫不掩饰,非常直接自然地表达一切,对盗猎者强烈的愤慨,对政府某些官员的指责,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很多信息是通过扎巴多杰的表述传达给观众,这是此片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1905电影网评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