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周朝以前属蛮夷国。周期初年是巴子国的地方,以后是子国地;战再八主张接水指间日眼谁国是楚国巫郡的地方;秦朝属黔中里育汉般郡;汉朝属武陵郡;东汉合三酒衡独材居别到南郡;三国到晋朝属建平郡管辖;齐梁时属宜都郡管辖;北周时期,咸丰、来凤、宣恩三个县称乌飞县;
隋朝时期,咸丰、来凤两县称开夷县,属施州管辖;唐朝将州改为郡,取消开夷县设清江县(包括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五代又划咸丰、来凤两县为感化州。宋朝为,富州地,后改为羁縻柔远州,初名懿州,后改为安定州。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庆化拿黑永须计丰94年)改州设散毛府;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改为散毛寨,同时设置唐崖司、龙潭司、金峒司。
明洪武五年(公元13但营进说72年)定其地,高儿岩世注七年(公元1374年)割散毛司地之半(今咸丰县龙潭河以南地)设大田军民千户英所,辖大旺、龙潭、唐崖、金峒终起帮款得改立差末规足、西坪各司地;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置行设大田军民千户守御。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将大田军民大户所及唐崖、龙潭、金峒、西坪各土司地共设一县,经湖广总督迈桂奏请清世宗皇帝钦定为咸丰县,盖取"咸庆丰年"之意。(根据《嘉庆重修一统志》:从雍正十三年(1735)设置咸丰县,力南汉频呢苗的到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登极,咸丰县比咸丰帝早116年。因此,咸丰帝与设置咸丰县无关。)
民国元年(191标美供场胞模区稳2年)废府存县,直隶于省;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属荆南道常副;十五年(公元19专26年)属施鹤道;十六年(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民国十七年(公元19绍感错态主28年)属鄂西行政委员会;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水张红月16日,改为第七督察区专员公署,至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咸丰均属之决感火条职。
1949年11月11日(农历已丑年九月二十一日县队饭粮李)县城解放,咸丰县人民政府随之成立,隶略环气也流顾哥价团物属湖北省恩施地区行政公署(原为恩施地区专员公署)。[1]
1970年,属恩施地区。
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扼楚蜀之腹心,为荆南之要地,古有"荆南雄镇"、"家案计楚蜀屏翰"之誉,地己川哥它越赶县各演东经108°37′8〞-10谓9°20′8〞,北纬2耐弱们9°19′28〞-30°2′54″,位于鄂、湘、黔、渝四省测花米(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半太差宽玉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1]。
折叠 地形
县境区木突材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较大洞穴333个,主要高山有星斗山、人头山、二仙岩、坪坝营等,共7900多个山头。地形地貌复杂,呈南部高、中部低、东部向西部倾斜。沿龙潭河河床东北高、西南低,形成河水倒流,境内海拔最高点1911.5米,最低点445米,相德序妈对高差为1466.5米,以二高山地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8%。唐崖河流经中部。
折叠 行政区划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咸丰县总人口363710人,其中:高乐山镇73764人,忠堡镇15633人,甲马池镇17145人,朝阳寺镇14259人,二仙岩镇83育复40人,清坪镇45378人,丁寨乡30288人倒,杨洞乡35472无三套室字尔军人,大路坝乡9213只至马人,尖山乡39529人,活龙坪乡29348人,小村乡20588人,黄金慢洞乡24753人。[3] 截至2013年,总人口36.4万人。[3]咸丰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全县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
民族
主要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朝鲜族、回族、东乡族、蒙古族、畲族、满族、布依族、彝族、羌族、瑶族、高山族、唱看南除临未壮族、傣族等11个少数民族。[4]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概况
公路
咸丰境内有省道S232、S248线、恩轴尼硫小技黔高速公路,连接着周边的利川市、来凤县、重庆市黔江区等等,交通方便。
铁路
黔张常铁路将于2014年年底开工建设,在此设有咸丰站,届时咸丰敌都跟样喜对外交通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航空
咸丰西距黔江武陵山机场50km,武陵山机场开通至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等城市航线。
教育
咸丰县第一中学是恩施州重点中学,前身为"湖还似北省立联合中学咸丰初中分校",建于1938年。1938年7月,湖北省政府将武昌中学、勺庭中学迁至咸丰,由陈诚兼任校长。1949年后,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季室识玉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
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原咸丰二中,县职业高中、县农机学校合并而成,集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于参抗不煤类一体。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还是咸丰县首批"人民满意学校"、州级文明单位和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科学,成效显著,2005、2006两年高考在全州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咸丰县民族技工学校是经省人力资源谓旧化谈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联合批准设立的一所集全日制中、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的中等技工学校,同时也是湖北省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湖湖体抓营胜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恩施州"雨露计划"培训示范基地,享有省级同类学校招生、培训、政策优惠等同等待遇。
咸丰县民族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县直初怀数级中学,始建于清朝嘉庆中叶,始称蔚文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名为咸丰县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七年改为县立中心小学。建国后,学校于1950年被命名为城关中心小学,1974年为城关镇继红中学,1984年定为现名---咸丰县民族中学。学校校址于1984年由原蔚文书院迁至县城东架鼓山脚下。
民生
2010年,咸丰县县已建成规范化中心卫生室32个,建筑面积达8876平方米;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总台教汉流装草随速建筑面积7450平方米;先后投在告没维划校抗光鸡片入资金243.5万元,完成了建筑面积达2323.8职干维丰常来儿争哥军也平方米的县乡两级传染病救治机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农民参合率已达90%,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1]
文化
2010年,咸丰县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进步,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该县有13个民间文艺团体活跃于城乡,广场文化、院子文化方兴未艾;"2131电影工程"在农村各地深入实施,并受到文化部的表彰;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几年共出版文学专著10余部;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唐崖土司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剧等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竞技体育走出低谷,参加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3金4银3铜的好成绩。[1]
医疗卫生
2010年,咸丰县卫生改革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0.63万人、参合率93.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1万人、参保率95.1%;农村卫生设施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5]
保护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咸丰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为咸丰全方位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咸丰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绿色生态、绿色经济、开放咸丰"的基本定位,紧紧抓住咸丰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大打生态牌、民族牌、西部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以优势项目引导客商,以优良环境保护客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对外开放,让世界了解咸丰、让咸丰走向世界。咸丰36万各族儿女热忱邀请一切有识之士到咸丰这片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来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创业。勤劳勇敢朴实的咸丰儿女愿与一切有识之士携手共创咸丰美好的明天。
旅游扶贫规划
要将旅游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纳入扶贫计划,制定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开发政策,为旅游开发扶贫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争取国家旅游扶贫开发基金,实施社会文化教育项目,组织希望从事旅游行业的人进行行业培训,引导其参与旅游产品的综合生产。
扶植贫困人口
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为景区内贫困农户加入家庭旅游服务提供基本条件;优先安排当地年轻人在饭店、宾馆、景区培训和就业,景区、景点清洁卫生、个人摊点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机会;给贫困家庭提供贷款,使其有启动资金参与旅游业;发掘民间工艺,制作旅游工艺品,引进国内其他地方的民间工艺,利用咸丰县当地丰富的资源生产旅游商品,开展贫困人口工艺技术培训班,传授工艺品制作技术,提高贫困人口生产水平。
农业与旅游业
大力开展茶、中药材、干果、鲜果生产,为旅游商品市场提供绿色山野食品。发展粮、油、烟、羊、生猪、家禽等传统农业产品生产,供应旅游饭店和家庭旅馆。在城区和景区周边开发为城镇旅游服务的蔬菜、花卉、禽、蛋及观赏性动植物生产基地。以旅游为依托,建立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沟通农业生产、手工艺品生产与旅游市场之间的联系,运行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向贫困户实行优惠倾斜政策,解决贫困农户的市场销售问题。 湖北咸丰县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与人文
咸丰苍山如海,起伏碧连,千山竞秀,百溪争流,人杰地灵,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诱人。咸丰属喀斯特地貌区,溶洞繁多,最有名的黄金洞,汇山、水、洞一体,洞内景景相连,瑰丽神奇,宏伟壮观;境内小南海,是世界是唯一保存完好地地震遗址公园;正抓紧开发的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坪坝营生态旅游公园,处在长江三峡、张家界、九寨沟旅游金三角,公园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由3500公顷原始森林、5300公顷原始次森林、5300公顷人工林组成,整个公园苍山灵秀、森林原始、花木壮观、润水清幽、溶洞古老、山泉奇特、民风古朴,稀世罕见的连片万亩的四川杜鹃和云锦杜鹃让人流连忘返,名甲天下的惊世奇观圣母洞天地浑成,它正以其迷人的风姿招徕一批又一批海内外游客。
咸丰人杰地灵,浓厚的土家文化底蕴不仅造就了温朝钟、秦国镛、秦家柱等代代杰出人才,还孕育了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唐崖寺土司皇城是鄂、湘、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皇城遗址,土司城占地100多公顷,有3街、1巷、36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虽然长年雨蚀风化,但当年土司城的宏大规模仍清晰可见;风格独具的土家吊脚楼群,庄严典雅的严家祠堂,豪放恣肆的"摆手舞",凄婉美丽的"哭嫁歌"等人文景观堪称一绝。
折叠 编辑本段 名胜古迹
折叠 土司城遗址
咸丰唐崖--土司村
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唐崖河畔,占在4平方公里。元置唐崖军民千户所,明洪武7年改长官司,清雍正13年改土归流属咸丰县,乾隆元年驻通判,乾隆37年驻把总。明万历天启年间,土王覃鼎屡建战功,声威显赫,夫人田氏精明能干,治理有方,土司城修整一新,3街18巷36院纵横交错,城内设有教场、阅台、万畎园、大小衙门及左右营房。[7]
唐崖土司皇城紧连咸丰朝阳寺电站水库,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折叠 咸丰地震遗址
大垮岩、小垮岩,壁立千仞,犹如刀削斧劈;向家湾、枞木坪地表2.34平方公里的崩滑体、堆积坝,乱石穿空,蔚为壮观;蛇盘溪、小渗塘堰塞湖虽然已被山洪冲决,但其遗址尚存;汪大海峡谷幽幽,碧水涟涟。历经150年的风雨侵蚀,发生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咸丰地震,留在如今咸丰县大路坝区境内的地震遗址景观仍历历在目。大路坝乃鄂渝交界之地,诸多地震遗址除小南海湖泊属重庆黔江外,其他皆属咸丰县。其中,气势最为夺人的,当数大垮岩、小垮岩:原本海拔1500米的绿井山,地震时被削去800米;4500万立方米的崩滑体向西面的向家湾、枞木坪推移2公里,阻塞山谷,形成长1170米、宽569.8米、高67.5米的天然大坝,其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成为研究地震灾害的不可复制的宝贵自然实体。[8]
折叠 咸丰坪坝营
咸丰坪坝营生态旅游区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坪坝营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咸丰县南端,与恩施州来凤县、重庆黔江区接壤,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坪坝营是一个生物种群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森林生态区,有着"湖北的大兴安岭"之美称。坪坝营原始生态旅游区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的浓郁原始气息为显著特色,是中国中西连接部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9]
折叠 唐崖河旅游区
咸丰坪坝营生态旅游区
恩施唐崖河旅游风景区位于咸丰县境内,地属武陵山区,以唐崖河流域为主线,是中国最大的原生态土司文化旅游区。黄金洞古称黑洞,地处恩施、利川、咸丰交界之地,据中国和比利时洞穴专家联合考证,此洞形成于侏罗纪以前,迄今已有1.5亿年,其罕见的地质奇观,璀璨的人类文明,堪称世界自然与文化宝库。旅游区内山雄水奇,民风原始,有武陵百里画廊之誉。土苗羌侗等十八个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哭嫁歌、摆手舞、傩戏、茅古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