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字源演变
松,形声字。在甲骨文中,"松"字左边为"公",表示字音;右边为"木",表示字义。而在小篆文中,"公"和"木"的左右位置互换,但词义没变。本义为树木名,松树。《说文》:"松,木也。"《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又《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又借为松散、松弛。《字汇补·木部》:"松,与松同。""松"字用作形容词,通"松(繁体)",指头发很乱。
新中国成立后,"松(繁体)"被并入了"松"字。
折叠 编辑本段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sōng | 名词 | 木名。松科植物的总称。 | pine | 《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三迳就荒,松菊犹存。" 周恩来《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诗:"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 松肪;松扇;松钗;松腴;松篁 |
用鱼、虾、瘦肉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 dried minced meat | 徐珂《清稗类钞·饮食·肉松》:"肉松者,炒猪肉使成末也。以肩肉为佳,切长方块,加酱油、酒,红烧至烂,加白糖收卤,检去肥肉,略加水,以小火熬至极烂,卤汁全入肉内,用箸搅匀成丝,旋搅旋熬,至极干无卤时,再分数锅,用文火,以锅铲揉炒,焙至干脆即成。" | 肉松、鱼松 | ||
姓。见《通志·氏族五》。 | 松赟 | ||||
动词 | 解开;放开;使松弛。 | loosen | 《水浒传》第三五回:"当时宋江和燕顺下了马,入酒店里来;叫孩儿们松了马肚带,都入酒店里坐。" 《后水浒传》第六回:"毛松处,这马举蹄前走,那官人便立地生情,忙将手中一根八宝镶嵌珊鞭轻轻坠落下地。" 巴金《春》七:"她勉强看了两三页书,但是眼皮渐渐地变得沉重起来,她不知不觉地把手一松,不久就沉沉地睡去了。" | 松松螺丝;松帆 | |
形容词 | 长寿的象征。 | 松鹤延年 | |||
坚贞的象征。 | 唐刘禹锡《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诗:"旧托松心契,新交竹使符。" | 松心 | |||
发乱貌。 | tangled | 宋方岳《风流子·和楚客维扬灯节》词:"香尘路,云松鸾髻鬌,月衬马蹄骄。"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郝达三忽瞥见有三个少年,头上都打的围辫,梳的松三把,穿得花花绿绿的一身,满脸流痞气。" | |||
疏松;松散;不坚实;不紧。 | loose | 唐王建《宫词》之四二:"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 宋陆游《春晚出游》诗之一:"风急名花纷降雪,土松香草出瑶簪。"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珍物》:"﹝姚坊门枣﹞味甘于蜜,实脆而松,堕地辄碎。" | 松宽;松松爽爽、松脆 | ||
轻松。 | 茅盾《子夜》三:"他们把资本运用到交易所公债市场,一天工夫赚进十万八千,真是稀松平常。" 克非《春潮急》三七:"看见一大群干部走进院子,老汉心头非常高兴,一高兴就松了一小半。" | 稀松平常 | |||
软弱无用。 | useless | 明汤显祖《南柯记·启寇》:"有这等一个松驸马。" 柳青《狠透铁》:"王以信的女人甚至刚刚和他打过冷淡的招呼,就指着孩子骂:'看你那松样子!也不尿泡尿照照自己能成啥事,把人家害得哟!'" | 松样子 | ||
慢(围棋术语)。 | slow | ||||
cóng | 动词 | 通"从", 依从、随从。 | 《墨子·号令》:"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松上不随下。" 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六》引王引之曰:"松,读为从,言从上不随下也。" | ||
参考资料: |
折叠 编辑本段 古籍解释
折叠 说文解字
木也。从木公声。㮤,松或从容。祥容切
注:枩,同松。
折叠 说文解字注
松,松木也。从木。公声。祥容切。九部。集韵思菾切。关内语也。按俗皆从关内语。惟徽州读祥容切。
㮤,松或从容。容声也。此如颂?同字。
折叠 康熙字典
折叠 编辑本段 字形书法
折叠 编辑本段 音韵汇集
折叠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松 | 广韵 | 通 | 平 | 钟 | 邪 | 合 | 三 | 全浊 | 祥容切 | zjuoŋ | |
集韵 | 通 | 平 | 钟 | 心 | 合 | 三 | 次清 | 思恭切 | sioŋ | ||
通 | 平 | 钟 | 邪 | 合 | 三 | 全浊 | 祥(详)容切 | zioŋ | |||
韵略 | 平 | 钟 | 祥容切 | ||||||||
增韵 | 平 | 钟 | 祥容切 | ||||||||
中原 | 阴平 | 东钟 | 心 | 全清 | siuŋ | ||||||
中州 | 平声 | 东钟 | 西宗切 | ||||||||
洪武 | 平 | 东 | 心 | 苏 | 全清 | 息中切 | syuŋ | ||||
切韵 | 通 | 平 | 钟 | 邪 | 合 | 三 | 全浊 | 祥容切 | |||
参考资料: |
折叠 上中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dz | i̯uŋ | |
先秦 | 王力系统 | 东 | z | ǐwɔŋ |
先秦 | 董同龢系统 | 东 | z | juŋ |
先秦 | 周法高系统 | 东 | r | jewŋ |
先秦 | 李方桂系统 | 东 | sg | jung |
两汉 | 西汉 | 东 | ||
两汉 | 东汉 | 东 | ||
魏 | 东 | jung | ||
晋 | 东 | jung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东冬钟江 | joŋ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冬钟江 | jwoŋ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冬钟 | jwoŋ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z | i̯woŋ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z | ǐwoŋ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z | juoŋ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z | iuoŋ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z | jwong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z | ǐuŋ |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