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人物简360百科介
李肇星(1940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出生于青岛市胶县(后划为山东省胶南县,现为青岛市黄岛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任职外交部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发表省拉办宜言论驳斥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他还被聘任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院长。
折叠 人物履历
1959年—19客般举尼啊走方类衡加线64年 北京大学学习;
1964年—1967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进修;
19织毛谓注黄影工径械穿紧67年—1968年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
1968年—1970年 在山西离石、江西上高等地的干校和广州军区汕头牛田洋农场劳动锻炼;
1970年—1977年 中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77年—1983年 外交部新闻司科员、副处长;
1983年—1985内待示张年 中国驻莱索托王国大使馆一秘;
1985年—1990年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1990年—199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肇星
1993年—1995年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给食了显定、特命全权大使;
1995年—1声政心概露热后绝改998年 外交部副部长;
1998年—2001年 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1防此可静文强年—2003年 外交部副部长;
2003年—2007年 外交部长。
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溶所晚段军室诉果导盾片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9年11月13日哥,李肇星当选为中国械且胜思怎叫江依翻译协会会长。
2012年12月31日,李肇星当选中大阳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是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素有“诗人外交家”之则欢味践晶优称,出版有诗歌散文集《青春中国》。
折叠 高校任职
序陈号 | 学校 | 职务 |
---|---|---|
1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2 | 外交学院 | 院长 |
3 | 国际关系学院 | 院长 |
4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名誉院长 |
5 | 北士买脚景族天老硫京大学 | 教授 |
6 | 暨南大副婷丰学 | 顾问、名誉教授 |
7 | 湘潭大学 | 名誉教授 |
8 | 上海交通大学 | 名誉教授 |
9 |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 | 名誉院长 |
10 |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 名誉教授 |
11 | 浙江工商大学 | 名誉教授 |
12 |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 名誉院长 |
13 | 商丘工学院 | 名誉院长 |
14 | 上海大学 | 名誉教授 |
折叠 家族成员
折叠 人物语较衡考录
1、2003年12月23日,李肇星作客新华网,网友1221问:“如果别人说你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李化肇星说:“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是一位山东农村的普通女性,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当握音置态来我在美国最大的大学俄亥俄大学演讲时,3000名学生曾起立给我3分钟的鼓掌,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国人认为我的祖国是美好的,就是我的幸福和荣耀。当地的电标眼离响场丝神开美国教授对我说,看起来,你看重的是你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得很轻。这正如美国有句谚语: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2、2006年全国“两会”上,有台湾记者问李肇星:“如果有机会当面与陈水扁讲话,你最想和他讲什么?”李肇星立即非常气愤地回答:“溶哪我凭什么当面对他讲话,他是谁?”
3、有记者追问:“日本媒体传您即将引退的消息是否属实?”李肇星反问:“你信日本人的,还是信我的?如果信他的,不用来问我。”李肇星
4绝足调座距属复、一次,有报道说美国在中国购买的飞机上安了窃听器。一位美国学者问李肇星的态度。李肇星回答:“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花块酸曾击布让调杂这么多钱买这样一架飞机采模会基水操祖念不容易。我希望我们花钱要求装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但我们没花钱的东西,白送给我们也不要!”学者听后很是佩服:““您的这个回答可以编进外交学教科书了。”
5、李肇星任中国驻美大使时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没有直接反击,渐何控化在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课末叶争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她热烈地拥抱李肇星:“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6政括严叫载起独、李肇星任外交部发言人时,一个德国记者战止问:“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里拥有健康?”李肇星反问:“我不知道您在身体好的时候是否住在医院里?”
7、李肇星山东口音很重,他讲的山东普通话常引大家发笑,血际移紧地农他也幽默地调侃说:“山东口音也确实难改,因为它是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的口音,历史的积淀太厚重了。”
8、李肇星精通英语通晓法语,能够毫无障碍、相当轻松地观看用古典英语演出的径本尽莎士比亚戏剧。后来有人求证于他,他谦虚地否认说:“怎么可能呢?我学汉语都学了50多年了,还没学好呢。”李肇星
9、记者问李肇星对台湾领导人陈水扁涉及贪污问题的看法,李肇星说:“省级干部贪污不归我管。”
10、香港记者问:“您怎么看台湾‘总统’选举?”李肇星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只是反问:“台湾什么?什么总统?我没听说过!一个省不会有什么总统。”
11、李肇星对一位提问欧盟对华军售问题的德国记者说:“我们不需要从你们那儿买多少先进武器,中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也好绝没有钱从你们那儿买那么多价格很高、我们也没什么用的武器。”
12、日本记者请李肇星评价朝鲜拥有核武器问题时,他很谦虚地回答:“在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上,我想这方面你可能知道得比守观倒热老调粒肥我更多,换句话说我不比你知道得更多。”
13、“关于台湾问数顶既销贵统讨转分吸题,我刚才已经谈了看法,不再重复。”随后,李肇星话锋一转:“关于所谓部署导弹问题,你能保守机密吗?”全场哗然,提问的人也感到惊讶,中国大使怎么单群望南与周写会愿意谈及如此敏感的问题!于是高声回答:“我当然能保密!”李大使微微一笑:“我也能保密!”
友迫养仅燃胜14、谈售武。谈及个别国球们光书家向台湾出口先进武器,李肇星表示:“这就相当于如的备技模正书金信许语弟兄两个人正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深外绿准及手核不首,用心何在?”
1挥该令5、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当有印度记者质疑中国最近几年一直在增加国防预算时,李肇星说:“你来自印度,我相信作为一个资深记者,你肯定知道印度国防预算占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如果责突再车站排乡你不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
折叠 人物轶事
写诗,谈起儿子眉开眼笑
之后再打交道,已经京么愿古孩变了是他担任副外长和外长的时候了。然作守殖长烈练让附每次国家领导人外访,外长总是要跟随的,所以我和他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每次半途堵截,他对我总是有问必答,一来一回久了,放下了话筒和摄影机,有时候我们也会闲聊几句。有一天,他拿着一本诗集送给我,我这才知道,身为外长的他还喜欢写诗。他的诗是很直白的那种,有不少是回忆他在山东乡间度过的童年时光的,还写到了他的母亲,也有他这些年作为外交官在世界各地的见闻和感触。那个时候,官员写书的还不算多,因此拿着这本诗集,我觉得有些新奇,因为他作为官员的身份,和这些热情澎湃的诗歌,在我眼里是有距离的。李肇星
知道李肇星有一个宝贝儿子,也是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很自豪地告诉我的。他儿子在清华大学上学,虽然提及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次讲起,都能让我感受到他说话时显露出自豪感和作为父亲的慈祥及关爱。之后我在哈佛读博的时候,商学院的朋友跟我说李肇星的儿子也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最近看到,他的儿子结婚了,网络上有照片,很帅,怪不得每次李肇星讲起来的时候,会那样眉开眼笑。
李肇星个性随和,和我们交谈的时候很随意,一点架子也没有。有的时候,对着镜头,我们会提醒他,领带打歪了。不过他也有非常严肃的时候,记得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美军轰炸,当时还是驻美国大使的李肇星上CNN的节目,那天他的表现,让人觉得非常有气势。
流利的英语,转守为攻的利器
李肇星李肇星的英文流利是早就听说的,他本人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的高材生,听说他可以很流利地背诵莎士比亚的诗句。这样的传闻,我也趁着聊天的机会得到了他的证实。对于外交官来说,语言非常重要,这从李肇星接受CNN访问的节目里就可以看出。流利的英文,使得他面对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提问,不仅应答自如,而且还能适时展开反击,转守为攻。
网上对李肇星的评论很多,方方面面,从长相到衣着到风度,什么都有。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和他接触多了的记者来说,外长的外形问题一点不重要,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他对媒体好不好,是不是能够有问必答,答案是否有内容,是否能够让我们写出新闻。当然还有就是在国际场合,作为外长的他表现得是否得体。
涉及原则,和记者辩论
李肇星身为外长的李肇星,在每年的两会期间,一直是香港和台湾媒体的最爱。以前的两会,出席会议的部长们都是从人民大会堂的北门进出,北门大堂是记者们能够堵截到官员的最好的地方。很多台湾记者不认识大部分部委的领导,但是李肇星的样子,大家都是印象深刻的。所以每次只要李肇星一出现,北门大堂马上会形成一个活动的“人球”,而且这个“人球”会一边移动,一边不断增大,因为李肇星边走边说,记者们跟着他,不断有新的记者加入。记得有一年,李肇星边走边回答问题,转了差不多三百六十度,电视记者的麦克风的电线在“人球”外围把记者们都缠了起来。结果当李肇星冲出重围的时候,有记者跌倒在地,地上还有不知哪位记者挤掉的鞋子。
熟悉李肇星的记者都知道,要让李肇星停下来回答问题需要动点脑筋——那就是问一些关于人权和台湾的问题。每次有记者问到大陆的人权状况和台湾问题的时候,他一定会停下来,很激动地和记者进行辩论。虽然记者们也明白,台湾问题其实并不是外交部长一定回答的范畴,问题应该交给国台办官员,但是台湾记者每次都堵着他追问,而很多时候都会有些收获。上了台湾媒体头条的一次,就是在一次两会期间,李肇星被一位台湾记者的提问激怒了,他对着镜头很激动地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毫不含糊,语气坚定,并且指着记者反问: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那位女记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架势,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
“坏脾气”、好人缘
对于自己的表现,李肇星经常表示,自己的脾气不好。看得出来,他不是一个刻意塑造公众形象的人,因为他并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是这样的表现,由于媒体的放大,使得他在一些台湾人心目中的形象过于强硬;而他的这种性格在担任驻美国大使的时候已经表露无余,在有些美国媒体看来,他就是个辩论家。李肇星
不过对于媒体来说,大家并没有因为他的“坏脾气”而不愿意和他打交道,反而都很喜欢他。和台湾的同行聊天,他们都说很喜欢这位外长,他们说多数的时候,李肇星很乐意和他们聊天,采访的过程让人觉得很愉快。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虽然李肇星已经从外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不过只要看到他的出现,台湾记者们还是不会放过采访他的机会。去年就在山东团下榻的酒店,正在楼上等其他代表的台湾记者,看到李肇星出现在楼下大厅,马上飞奔下去。于是站在二楼的我又能看见一个“人球”在逐渐变大。事后,我很好奇地问这些台湾同行,你们对一个卸任外长都问了些什么。结果他们告诉我:问他喜不喜欢周杰伦的歌。我刚开始觉得这些记者真是有点无厘头,但是仔细一想,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敏感和聪明,因为那个时候正在传周杰伦有可能遭到封杀。
人大发言人,做回老本行
今年,李肇星成为了人大发言人。其实发言人这个位置对于他来说,只不过干回了老本行,因为从1985年开始,他就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同时也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
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李肇星担任发言人召开记者会是好事情,因为他的表情丰富,手势也多。摄影记者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被拍摄对象过于拘谨,而李肇星在一个半小时的记者会上,他的表情和动作,完全可以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的图集。对于文字记者来说,和他当外长的时候相比,似乎这场记者会算不上特别出彩。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采访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后,我和他聊天,他说,现在有人说,这次政协、人大都换了发言人,是李肇星PK赵启正,但是其实作为发言人,发挥空间很小。
确实是这样,发言人所承担的工作,不再是表达个人的观点,而是给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转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可是不是所有的记者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其实都应该由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来回答才合适。不过还好,这两名发言人都是有问必答,让记者能够有所收获。
因为是发言人的关系,所以这次两会我申请专访李肇星没有成功。不过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机会,因为他自己透露,如果大家在会场偶遇,他还是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的。
折叠 摆事实胜过讲道理
经过多年外交历练,李肇星有了自己的说话方式:都说摆事实、讲道理,但在这个多元世界中,道理是不太容易讲清楚的,所以要多摆事实。
1985年,李肇星当上外交部发言人,他向季羡林先生请教发言人该怎么说话,季先生不太满意这个问题,说:不要太把头衔、官衔当回事儿,不管你是不是发言人,说话都要注意两点,第一绝不说假话,第二真话不全说。真话为什么不全说?真话多说不完,都说就太啰嗦了。
多年外交历练,李肇星有自己的说话方式:都说摆事实、讲道理,但在这个多元世界中,道理不太容易讲清楚,所以要多摆事实。
有一次,一个美国高官对李肇星说:你们不讲人权,你们汉人像潮水一般涌进西藏去当干部。李肇星回应道,我请你去西藏,看看事实再说话。这个高官说去不了,他血压高。李肇星反问道:难道汉族官员血压不高?他们去西藏,并不是因为那个地方能享受,而是替老百姓去干活,我的老乡孔繁森去西藏了,他就是在那里得病的。这样,我们的医药很好,先给你治好高血压,再去西藏看看?可他怎么也不敢去。李肇星说:那以后就别再乱说了。[1]
折叠 人物访谈
折叠 当“作家”
同事鼓励下写外交题材
新京报:此前,你已经出版了十几本书。但新书《说不尽的外交》却是首次涉及外交题材。你希望与读者分享什么?
李肇星: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的邻居清华有一句口号,“大学毕业后,要健康地为祖国劳动50年”,如今我已经工作了49年多了,再过6个月就能实现这个李肇星梦想。这50年来,我一直在外交领域工作,早就想写点什么了,但又担心把握不好,后来年轻同事们鼓励了我。三年前我开始断断续续写这些外交故事,是想分享我的信念与理想:我们只有一个祖国,离开她我们什么也干不成;人民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刚才说到梦想,写作也是你的梦想吗?
李肇星:年轻时有很多,写作是其中一个,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还有吃饱饭,有白面、饺子吃。4岁多时在老家第一次看到八路军,做饭的战士看我流口水,给了我一个白面馒头,那是我记事起第一次吃到。这个梦想后来也实现了。
第一次看到卡车时想当汽车司机,这个梦想后来在非洲实现了。当时为了节省成本,驻外工作人员要会自己开,我的教练是外国女士,要求非常严,开累了双手没扶稳方向盘,她就朝我手上打;休息时脚没放在刹车上,也会踢我一脚。后来我开车特别优秀。
新京报:你有什么梦想还没实现的吗?
李肇星:上初中,我第一次看到火车,也想当火车司机。这个梦想到现在没实现,估计也没机会实现了。
挣稿费被认为干了坏事
新京报:你在新书里写过,年轻时还想当记者。
李肇星:上中学时读报,当时喜欢《中国青年报》,就想当记者,这个梦想算是实现了一半。
我知道发表文章有稿费,开始投稿想挣点学费和伙食费。我第一次拿到10块钱稿费给了母亲。她是一名农村妇女,没上过一天学,不知道稿费是什么东西,以为我干了坏事,还让我老实交代。
不过我做梦也没梦到自己以后会从事外交工作。
新京报:那你当初是如何走上外交岗位的?
李肇星:当时在北大西语系毕业时,本来报考了研究莎士比亚的研究生,考得还可以。外交部又在要人,当时受到一些观念影响,觉得读研究生没什么劲,就稀里糊涂地从事了外交工作。
折叠 忆外交
曾让秘书质问日外交官
记者:作为外交官,你曾是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
李肇星:联合国的会很多,白天开完晚上开。但那里开会相对自由。如果你不想听可以不听,如果你对代表发言不满可以起身离开。
很多会议也并非一把手必须到场,如果没有重要李肇星发言,二把手、三把手也可以坐到第一排。后来我发现,这样有利于班子团结,因为大家都想有机会坐到第一排。
新京报:是否会有争论?争论些什么?
李肇星:一次我在联合国大厦里准备去开会,一位三秘跑过来报告,说日本一名年轻外交官在会上胡说八道,称有的大国交会费很少,权力很大,还是常任理事国。日本交会费多,却不是。
我和这位年轻同事说,这也要先报告?你要先斗争,赶快跑回去,问他是谁让他胡说八道的。联合国建立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是为了反对战争保卫和平建立起来的,有的国家对历史问题还没正确认识就想“提拔”自己,不可能。后来这位同事回去质问日本外交官,对方才承认无理。
“和美大使互相吹捧”
记者:中美关系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你和美国外交官接触中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吗?
李肇星:驻联合国时,我与(美大使)奥尔布赖特女士有过很多接触。一次她问我,你们老说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外交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我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让她先说。她很干脆地告诉我,美国的外交目标就两个词,领导权和伙伴关系。
她确实够朋友,虽然第一点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也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却是实话。我告诉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两个词,和平和独立自主,她听了未必赞成但也觉得是实话。我们两个人互相“吹捧”一番,又回去开会。
记者:外交工作未必都是台前的风光。会有辛酸甚至危险吗?
李肇星:在我外长任上,有一次8名福建人在伊拉克被绑架,需要找人去营救。我当时给老同学、前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打电话,介绍了事情之后我告诉他,“这个任务可能有危险,希望你有思想准备”,他没等我说完就说,“虽然我60多岁了,但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愿意立即出发”。
当晚会上,我问谁愿意去,亚非司司长翟隽很激动地站起来,他认为我问是多余的,是不信任他:“这还要讨论吗?这是我的工作领域,我去。”我后来让他自己挑选营救小组成员,赶第二天最早的一班飞机去伊拉克,随后我们含泪告别。后来他们穿着防弹背心,成功救出了8名同胞。
记者:从外长任上退下来后,退休生活如何打算?
李肇星:我讲个故事。不久前我去格鲁吉亚,当地人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他们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当地一名农村妇女活了132岁零91天。在她130岁时,有记者问她长寿的秘诀,她回答:首先是家庭和睦,其次是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第三是和孩子一块学习。
新京报:很多人说你是诗人外交家,你认同吗?两者之间会有什么共同点?
李肇星:两者共同点应该是爱国,对国家没有感情,是写不出好的诗歌的,同样如果不爱国,外交工作也做不好。[2]